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默多克的隐秘世界:一个人的帝国-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队街对于新闻业(新闻作为一种公民责任)而言,就像是军乐之于音乐一样。舰队街上报社关注的就是发行量,恨不得在你经过报刊亭逗留的一刹那就能把自己的报纸推销出去。与其说舰队街从事的是新闻业,倒不如更准确地说它是在为读者服务,或者说它深陷于两种价值取向的纠缠之中。舰队街上多数是为不同阶层提供服务的行业,每家报社对自己的读者群属于哪个阶层都是心知肚明的。
  默多克在《每日快报》当实习生的经历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却为他日后担任新闻集团首席执行官奠定了基础,新闻集团旗下的《阿德莱德新闻报》发行量高达75 000份。
  很难说在20世纪50年代经营一家报纸到底是福还是祸。很多这个时代经营报纸甚至只是在报社工作的人,他们的下一代都渐渐淡出了媒体圈,卖掉了报纸,或是去从事其他行业。
  报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你的经验和技能都会慢慢派不上用场。虽然这么形容有些突兀,但却是事实,报社就像是新闻工厂。你要做的每件事都需要机械推动,如果你要经营一家报社,那么在机械方面和新闻方面都不能掉以轻心。你需要和卡车、货运、运送业务打交道。报房里的嘈杂声、油墨味以及印刷工人都和普通的工厂无异。印刷车间运来的新印刷机发出的声音依旧沉闷而原始。多年之后,报社的工会给本来在人们心目中会成为白领工种的职业加上了几许蓝领的成分,在20世纪50年代,如果没有一些强壮男人的肩扛背驼,报社是无法正常运转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恋旧者(12)
默多克22岁就成了报业公司的老板(后来,他在自己儿子拉克伦22岁的时候任命他为昆士兰报业公司的总经理),报业公司老板的感觉就像一个封建帝王。如果你成了这样的老板,就像继承了财产和一所大房子。房子里到处是下属、工人和其他靠印刷机谋生的人。你的权力不可估量。有人说,你的权威越巩固,那么你越是一个好老板。要当好一个报社的老板,你就要学会如何到处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忸忸怩怩的老板可不吃香。
  50多岁的默多克对驾驭家族报业的权术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了。他的性格也适合当这样的老板,他天生就是一个庄园主。他还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适应,就已经对这份工作驾轻就熟了。他卓尔不凡的信心不仅来自不可一世的枭雄气势,也来自他似乎永不衰竭的精力。在默多克的报纸中,你能发现和一些三流小报一样的特质,报上文章在字里行间传递着一种信息“让我们来作秀”。默多克从墨尔本驱车前往阿德莱德需要12个小时,但是路途遥远根本阻碍不了他办报的决心。他迫切地想要掌握经营报纸的秘诀,在这个行业中成为弄潮儿。
  如果我们把各家报业公司都看成是封建庄园主的话,那么各个庄园主之间必然会发生争斗,想要互相争抢地盘。20世纪的澳大利亚报业界几乎被三家平分天下,他们是费尔法克斯家族、帕克家族和默多克家族。这种情形让人想起19世纪末期美国哈特菲尔德(Hatfields)和麦科伊(McCoys)两个家族的决斗,或是20世纪50年代纽约五大黑帮针锋相对的场景,或是15世纪梅迪西(Medici)和斯福札(Sforza)两个家族对峙的局面。
  费尔法克斯家族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新闻家族,他们自视甚高而且顽固迂腐,最后和班氏家族一样走向了衰落。帕克家族是媒体暴发户,凯利·帕克后来成了澳洲首富。在一定程度上,默多克家族是外界了解最少,最富有自觉性,而且也是这几个家族中最聪明的一个家庭。
  20世纪50年代,随着基思·默多克去世,竞争对手开始发动进攻了。
  首先是基思·默多克原来的公司先驱与时代周刊报业集团射来的冷枪,它想要默多克家族出让《阿德莱德新闻报》。他们和默多克家族建言说,先驱与时代周刊报业集团旗下的《阿德莱德广告人报》打算推出周日版,以和默多克的《星期日邮报》抢占市场。默多克以非常现代的方式应对了这次挑衅,他把自己的公司和先驱与时代周刊报业集团合并,合并之后两家公司各占一半股份。
  这就是各家报纸之间的争斗,在刀光剑影中拼个你死我活。如果你能比竞争对手多坚持一会,那么你就胜利了。经营报纸更多的并不是一种靠营销的生意,毕竟头版的标题再大也就只有那么大,更多的是要看谁的耐力更持久。你到底能忍耐多久?默多克总能比竞争对手坚持得更久一些。默多克的竞争手法就是这样:他把自己和对手都赶进一个谁都赢不了的死胡同斗狠,最后竞争对手往往会示弱投降。这种不惜成本、不顾风险、长久对峙、耗神的做法,让人很难把这种竞争和现代商业模式联系到一起。
  20世纪60年代,弗兰克·帕克爵士和费尔法克斯家族畏于默多克在悉尼的凶猛攻势,两家暂时搁置前嫌,联手组成了乡村出版公司。组建这家公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挤垮默多克和他刚刚收购的卡波兰新闻集团和其旗下的几份地方报纸。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恋旧者(13)
这场争斗在1960年6月7日进入了白热化,双方在为争夺一家破旧的印刷厂房时几乎兵戎相见。默多克找了一帮亡命徒深更半夜冲到了这家印刷厂,和帕克家族的人冲撞了起来,这些人正在保护这家印刷厂,等着主子谈好收购协议。默多克估计凌晨一点钟左右会有肉搏战上演,因此就让他刚收购的《悉尼每日镜报》的摄影记者跑去抓拍新闻。在争斗现场,记者抓拍到了弗兰克·帕克爵士的两个儿子克莱德和凯利在印刷车间里挥舞拳头的照片,这照片第二天出现在《悉尼每日镜报》的头版,标题是“爵士儿子卷入城市斗殴”。后来经过一年的法庭诉讼,默多克终于得到了这家印刷厂。
  命运使然,几十年之后,默多克的儿子又和凯利·帕克的儿子一起做起了生意。
  20世纪中期报社面临着残酷的经营现状,每张报纸的利润薄如分厘。如果你是报社老板,那么你会争取让自己的报纸越便宜越好,卖得越多越好,你的定价策略应是越便宜越好。竞争的双方都在朝着价格底线发起冲击。在这个年代,根本不存在什么附加值,也不存在着什么高价位定价,整个行业的运转法则是非常残酷的。
  有一点例外,如果你真的有办法把自己的竞争对手逼上绝路的话,那么你就掌握了摇钱树,钞票就会源源不断地滚进你的口袋。每份在你赢利底线之上卖出的报纸对你而言都代表着利润,要想把自己的成本拉低,那么就尽量让自己报纸的页数变少,并尽量少雇一些记者(默多克把《阿德莱德新闻报》的人手砍掉了很多)。
  广告后来成了报纸的财神爷。当然,当报纸广告业遭遇寒冬的时候,报纸的经营也深陷泥沼。但在当时靠很少的广告收入还维持不了报纸的经营。当时的报社想的就是能在报摊上多卖出一些报纸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报业家族势力能够如此强大的原因,他们不仅拥有话语权,而且财源滚滚。处于鼎盛时期的报业老板经营报纸跟贩卖毒品的毒枭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你能把竞争对手消灭,那么坐收渔利的就只有你一个大佬了。
  默多克继承的新闻帝国最初是千疮百孔的,但他在这片沙场上驰骋的野心并非是凡人能及的。他完全可以安享阿德莱德这一报业市场的收益,但是他认为如果要使默多克家族长盛不衰,并同费尔法克斯家族和帕克家族共同分享澳洲的话,那他就要想办法重新打造自己的新闻帝国。默多克左思右想之后决定举债经营,这种做法在20世纪50年代可不是所有人都有魄力或能想到这样去做的。
  这可不是对一场小打小闹的新见解,默多克的这个想法拉开了划时代战役的序幕。
  多年的商海浮沉让默多克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银行客户。银行同报社一样,也在互相较量。当默多克接手《阿德莱德新闻报》的时候,公司的开户银行是澳洲国立银行,它也是《墨尔本先驱报》的开户银行。默多克觉得澳洲国立银行在支持自己的扩张计划方面并不积极,因此就转到了规模小得多的悉尼联邦银行。没过多久,默多克就成了悉尼联邦银行最大的客户,而且也验证了一句常言:如果你是银行的小客户,那么银行就骑在你的头上;如果你向银行借一大笔钱,那么你就骑在了银行的头上。
  来阿德莱德之后的几年,默多克用银行的贷款买下了墨尔本的一份杂志(一份女性周刊)—距阿德莱德1 700英里远的珀思市的《珀思星期日周刊》,正因为如此,在接下来的50多年里,默多克就在几地不辞辛苦地穿梭奔波。

恋旧者(14)
对于举债经营报纸,默多克还有其他许多心得:你的报纸卖得越好,你就越能从银行借到钱;你越是能说会道,越是敢于登载血腥的内容,越是能够夸大其词(这些内容更能讨读者的欢心),那么你的报纸就会卖得越好。默多克从比弗布鲁克爵士《每日快报》那里学到的“厚黑学”帮助他加速了在澳大利亚的兼并扩张进程,他来到一个新报社,就会在这个报社插上自己的带有比弗布鲁克主义色彩的大旗。
  默多克的核心业务更重要的是举债扩张,而非经营报纸本身。这让默多克的地位一再提升,也让他几十年后能气势昂扬地走入父亲创立的公司并收回祖业(不出两年,默多克就坚决果断地关闭了《墨尔本先驱报》,把它并入了赢利更丰的《太阳报》)。
  默多克在阿德莱德开始了新的生活,并经常乘坐老式的道格拉斯DC–3或是DC–4飞机在澳洲各地出差,这位年轻的出版商在1956年结婚了。尽管自己的母亲和姐妹都不太同意,他还是和空姐帕特里夏·布克结婚了,帕特里夏·布克后来成为百货公司的售货员,有时候还兼职做模特。1958年,女儿普鲁登斯出生了,也拉开了默多克这一生组建3次家庭的序幕。
  狩猎“道琼斯”
  在很多时候,默多克的商业运作方式都和现代企业家很不相同,这也是让他别具一格的原因。他对道琼斯的狩猎,用最原始的商业表达就是看猎手和猎物二者中谁的弱点更多。
  默多克已经从安迪·斯登金斯基那里以及任何他能获取道琼斯弱点的人士那里得到了关于道琼斯的各种传言。
  道琼斯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康比德的势力日益衰微,而之前每次反对道琼斯竞购要求的正是康比德。
  1997年在经营Telerate商业频道失败后,纽约时报公司董事长小阿瑟·苏兹贝格曾提议纽约时报公司和道琼斯合并,结果也吃了闭门羹,2000年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后,道琼斯给予的回复依然没变。康比德曾同小阿瑟·苏兹贝格和纽约时报公司总裁拉斯·李维斯(Russ Lewis)吃过一顿午饭。当对方表达了与道琼斯合并的兴趣后,康比德似乎根本没有听到,他看起来漫不经心。
  在饭桌上,道琼斯的另一个高管问康比德:“你听到了苏兹贝格说想将两家公司合并吗?”
  康比德回答说:“我当然听见了。”
  “但是你没有回应啊!”
  “我用不着回应啊。”
  直到2004年记者肯·奥莱特在《纽约客》的一篇关于道琼斯的文章中谈及纽约时报公司或许有过要买下道琼斯的想法时,班氏家族才第一次得知竟然有买家。尤其是年轻的班氏家族成员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说,“怎么会……?”“为什么不……?”“我们怎么也不考虑一下?”
  2005年年中时,大家都看到报业市场下滑导致了商业广告减少,整个报业市场都在迅速萎缩,道琼斯当时每股33美元的股价还有可能进一步下跌,班氏家族和顾问心中又平添了几丝忧愁,班氏家族的年轻成员更是忧心忡忡,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为家族成员却对道琼斯的未来没有话语权的荒谬现状。他们既没有表达渠道,也没有经验,因此不知道该怎样来影响道琼斯的发展方向,更别提驾驭这种转型了。班氏家族的年轻成员甚至感觉自己都有些像傻子。
  班氏家族成员在2005年夏天召开了一系列家庭会议,到了2005年秋天,这演变成了一些家庭成员对道琼斯管理层的批斗会了。默多克和他的耳目、眼线都已经意识到了风向的改变。康比德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种改变,于是提出自己要提前退役。2007年时康比德就要65岁了,他没有打算到2007年同时卸下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两个职位,而是建议先从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退下来,然后担任董事长直到法定退休年龄。 。。

恋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