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默多克的隐秘世界:一个人的帝国-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赞尼诺置身这种处境也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班氏家族、道琼斯的董事们和高管们都在说公司是不允许出售的。当然,他们这么说也有可能是言不由衷的。他们这么说可能只是因为自己不想卖掉公司,他们不想承受那份压力。但是,赞尼诺也心知肚明,道琼斯的董事会在班氏家族几位成员的挑头之下,抛弃康比德,选择他,而康比德也表过态不想卖掉公司。
  在《华尔街日报》,将会有人私下谈论是赞尼诺策划了整个阴谋。他们这样猜测的理由是即便默多克给出了合理的价格,那也需要得到赞尼诺的默认,再引诱班氏家族入套才行。但是这么多巧合都碰到了一块谈何容易,这应该是有人从一开始就精心策划好的阴谋。他们怀疑真正的阴谋家就是理查德·赞尼诺。
  这种怀疑也推翻了之前人们对理查德·赞尼诺的看法—认为他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首席执行官,认为他在公司里战战兢兢地往上爬,对自己首席执行官的职位相当满足,是一个急于得到大家喜欢和尊敬、喜欢住在上流社会人士云集的格林威治镇的潮人。而现在这种怀疑则把赞尼诺刻画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
  即便默多克认为赞尼诺算不上是一个叛徒,但他最初一下子就看穿了赞尼诺的心态,觉得他这个人是根墙头草、野心勃勃、对竞争对手不够警惕而且喜欢附庸权贵(他对默多克的尊敬之情超过了对《华尔街日报》的恭敬之心)。
  当然,没人能断定他们几个人在摩根大通的包间里吃了午饭以外还想过什么。不过,在吃饭的过程中,摩根大通的新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也来包间聊了一会,加重了这次会谈的分量。
  显然,一直觊觎道琼斯的默多克、他的银行家们以及大家的重视程度都说明大事将要发生,何去何从已经摆在了赞尼诺的面前。
  而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什么,这很像那次春季晚餐的翻版,这种概括是比较准确的。如果一定要说赞尼诺是一个叛徒的话,那么最多只能怪他去赴宴了,而且没有改变谈话的语调,没有显示出愠怒、不舒服和抵抗情绪。
  赞尼诺陷入了默多克的圈套。默多克总能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最理性的生意人。即便大家都心知肚明,默多克表面上摆出一副上流社会的礼仪风范,但是从骨子里他总想对猎物发动你死我活的攻击,而且他会让成功抓到猎物的可能性看上去越来越大。 。 想看书来

独狼(3)
独狼正开始对羊群发动攻击。
  但是,首先还有一点是你我需要留意的。默多克做生意的习惯使得他不仅不同于你我,同其他商人也很不一样。他似乎和你的生意与世界相隔十万八千里,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相信他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模式与我们的一样。
  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默多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收购通用汽车旗下的美国直播电视集团上了。他把自己和新闻集团的声誉都赌在了*业务上。他对美国直播电视集团的逐猎是如此白热化,如此不折不挠,甚至曾经一度想过为了得到该公司,哪怕不得不把通用汽车公司买下来也在所不惜。为了收购美国直播电视集团而准备的融资方案也堪称媒体界最复杂、最大胆的方案。2001年,当收购美国直播电视集团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时,回声星通信公司忽然半路杀出来横刀夺爱,主要原因是美国直播电视集团的董事们对默多克没有好感,所以将新闻集团挤出了局。尽管如此,默多克还是百折不挠地坚持到最后,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反垄断诉讼,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美国直播电视集团的控股股东。这是他大手笔收购案中的巅峰之作,他让最不可能的媒体合并案成为现实。默多克说,这让他付出的很多心血有了结晶。
  而到了2006年下半年,默多克对这番苦心经营的局面又不屑一顾了,似乎这种局面在他眼里根本不存在一样。他觉得美国直播电视集团并不那么重要了。他似乎想要告诉全世界,如果原来说过美国直播电视集团是新闻集团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这种观念现在显然是可以改变的,甚至可以说不值一提了。如果默多克想要改变现实的话,他就会像弹去烟灰那样和过去说再见,然后重新创造现实。他的这种态度会让人觉得他有些自恋,在他的眼里除了自己以外别人根本就不存在,因此他可以为所欲为。他就像一个*者一般,随时可以改写历史。他从很早以前开始就不再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为了不受阻碍地竞标道琼斯,默多克知道自己必须要除掉约翰·马龙。约翰·马龙是在2004年趁着默多克因为收看美国总统大选转播兴奋过度的时候发动了闪电战,成为这家澳大利亚公司中仅次于默多克的第二大股东。默多克知道约翰·马龙会将收购道琼斯的提议一棒子打死的。约翰·马龙对于默多克收购另一家报纸的想法可不会坐视不管的。一旦开战,默多克就需要同时打响两场战役,一场对阵马龙,另一场是攻克道琼斯。
  马龙在新闻集团内部给默多克造成的威胁已经让他两年来都不得安宁了,两人的对峙就像冷战时一样,双方都毫不示弱。不过,想要拿下道琼斯的欲望使得默多克脑子里如何对付马龙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默多克的思路很简单,不管约翰·马龙愿意与否,他都要为自己收购道琼斯买单。这就是默多克的作战策略,由新闻集团的股东来为他的野心买单。
  马龙特别喜欢占到便宜的感觉,他可不喜欢默多克用钱把他打发走的感觉。一旦这样的话,他就不得不缴纳很高的税金,而他向来是以讨厌缴税而出名的。马龙希望默多克卖给他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如果默多克为了得到道琼斯不得不被马龙占便宜的话,那么也是他心甘情愿这么做的。
  默多克豪情万丈地宣称自己对美国直播电视集团已经不感兴趣了,而且该公司跟新闻集团的发展目标也不吻合,这让马龙感觉捞到了一笔好买卖。就这样,默多克用美国直播电视集团来作交换,得到了约翰·马龙在新闻集团里的股份,默多克再也没有因为后悔而回过头。 。 想看书来

独狼(4)
如果你觉得自己生活的境界比其他人的世俗世界更高一等的话,那么哪怕你作出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也会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给出太多的理由来解释这些。
  征战英伦
  为什么默多克会这么桀骜不驯?为什么如此特立独行,像个异类?为什么自己想好了一个主意又总是变卦?为什么他总是那般犹豫不决,既希望别人能接纳他,却又那般执拗地坚持自己的独狼主义。
  也许这和他澳大利亚人的思维方式有关。在他出生的那个国度,为人处世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因此澳大利亚人往往会和所有注重礼节的人发生矛盾。
  也许这是默多克在牛津大学留下的心理阴影,因为谈到学校,我们就会联想到吉隆文法学校可能也给他留下了阴影。默多克在这两次被抛入世界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有些特立独行,与人有隔膜而且不受欢迎。这些处境并没有让他反思该如何融入世界,该如何学会臣服,反而导致了他的矛盾性格。
  也许,这和默多克喜欢冒险的性格有关。对于赌徒而言,谨小慎微的世界显得过于软弱、没有意思,也让他们更害怕。
  也许,默多克心中有一种被放逐在外、找不到家的感觉。他并不像那些急迫地想要融入周围环境的移民,而认为自己像是一个殖民者,住在自己的禁地之中,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也许,这和默多克从事的生意有关。他经营着很多份小报,很多时候扮演的就像一个皮条客。在这个行业里,你越是彪悍,你就越能卖出更多的报纸。你可以把这种“彪悍”包装得很好,也可以不加掩饰。默多克反其道而行之,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所作所为。
  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既然已经成了荒原独狼,那么如果遭到反对,他会更狠命地加以反抗。因为意识到了那种被放逐的感觉,因此他更加傲慢地坚守着这份孤独。
  最开始的时候,默多克也想做一个局中人,但后来却变成了局外的独狼,因为人们不了解他是一个局中人。当他成为如此成功的一个局外人后,他自然而然地再一次成了局中人。
  然而,默多克对局中人仍是不屑一顾,他必须要重新找到方法再次成为局外人。正因为如此,鄙视凡夫俗子都恪守的礼节就成了他的乐趣和招牌。
  当英国成为默多克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之后,因为社会上存在着对成功人士的评判标准,因此这种局外人和局中人的心态交替,这种背井离乡的心情纠葛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如果能够改写默多克的履历,让他在没有去英国之前就直接来美国发展,那将会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这样一来,默多克脑子里或许就不会有那么严重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哲学了,也许就不会那么崇尚破坏力了,也许就不会那么喜欢同旁人对抗了。
  在英国,默多克需要一刻不停地同上流社会作斗争。像很多英国人一样,默多克用上流社会这个说法来形容名人、能上伊顿公学的名流和操贵族口音的人。但是,和一般英国人不同,默多克把这一概念的范围延伸了,他用它来泛指那些他所反对的权力中心,其中就包括BBC。因此在默多克眼里,有左翼的上流社会、新闻界的上流社会、银行界的上流社会、皇族的上流社会和工会的上流社会。他要取得胜利,就要战胜他们。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英国的上流社会很快就发现他们对默多克很是敬畏。默多克代表着一种新风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个喜剧角色。记者查普曼·平彻曾经描述了他和其他朋友见到默多克的一次趣事,那是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一个周末,默多克来到一个贵族的庄园打猎,“他穿着一件簇新的打猎服和灯笼裤,你可以看出来衣服一次都没有穿过。在我看来,他就像一个扛着能装12发子弹的崭新双管猎枪的打猎老手”。尽管默多克之前从来都没有打过一只野鸡,但那个周末却收获了一大堆猎物。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独狼(5)
他的收获既要归功于他把握住了时机,也要归功于他与生俱来的能力。
  默多克在英国打拼事业的这些年里,整个英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默多克自己就身处这种变化的旋涡中心。或许他也是这种变化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英国社会上层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他事业发展的掣肘因素也因此少了很多。英国的工党和社会党占据了社会上层主流地位这么多年,难免肌体僵化,很容易成为有管理和组织才能的企业家攻击的靶子。
  在这次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中,一群精明的独狼成了大赢家。除了默多克以外,在媒体领域还涌现出了很多大亨级人物,他们也成了默多克的劲敌,其中就包括出生于捷克的罗伯特·马克斯韦尔(Robert Maxwell),出生于加拿大、影响力不亚于默多克的康拉德·布莱克(Conrad Black),以及出生于“二战”期间隔离营的德国裔蓝罗公司总裁泰尼·兰德(Tiny Rowland),还有埃穆罕默德·法耶德(Mohamed Al Fayed),一个埃及人。后来又出现了一批俄罗斯巨富。和这些人相比,你或许会得出结论,默多克相对而言还真算得上是一个正派的生意人了。这些人都是一些机会主义者,他们在英国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向民众提供(更准确地说是灌输)了很多新闻。英国很多人看待他们时依然带着轻蔑、嘲笑和揶揄的心态。当年,他们在英国很有钱,但是还没有足够高的社会地位,最后他们通过经营也算是获得了社会地位。
  作为一个在伦敦发展的澳大利亚商人,默多克被贴上了傲慢、难以相处和不严肃的标签。默多克大肆向外界宣称要买下英国最负盛名的《镜报》,当他的提议被《镜报》的母公司英国IPC媒体公司驳回之后,他又转而开始购买IPC媒体公司的股份。尽管最初并没有太多人认为他的这一举动能构成多大的威胁,认为他只不过是在叫嚣,出出风头罢了。
  不论如何,默多克的叫嚣还是收到了成效。因为他向外界表明了想买下英国主流报纸的雄心,一家投资银行就给他推荐了《世界新闻报》,他恨不得马上就把《世界新闻报》给买下来。
  《世界新闻报》是一份以内容低俗而出名的周日报纸,上面充斥着英国人喜欢的犯罪以及绯闻之类的文章,默多克之所以对收购这样的报纸感兴趣,至少说明了两点:报纸对于他而言,不一定就意味着新闻,更大程度上是提供了一个舞台。桀骜不驯的默多克,其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