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量子佛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实相无相,即是五蕴皆空。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就能除一切苦,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译为智慧,〃波罗蜜多〃译为到达彼岸。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照见五蕴皆空,就到达解脱一切苦的彼岸了。因此,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认识到实相),即解脱一切苦!

    以上内容是证悟实相就能解脱一切苦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才能认识到实相呢?

    四、如何认识到实相

    实相是一切皆是幻相。认识到幻相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两种角度进行。
第8节:
    第一种认识角度:四大分解,则无六根;无有六根,则无妄心。

    下面通过《圆觉经》中佛祖所述的方法认识。

    《圆觉经》:〃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简释上文:由四大(地水火风)组成的我的身体,最终都会回归到地水火风之中。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当四大都归于其所来处时,那么〃我〃又在哪里呢?因为有了四大的和合才生出能够感知外在世界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因为六根与四大相互和合感应,所以才出现了一个虚妄的〃心〃。因此,当四大归入其所来处时,由四大组成的六根也就随之散灭。当六根散灭后,又从哪里去找出个由六根组成的〃心〃呢?因此,由六根和合而生成的妄想心即是幻相的。既然妄想心是幻相,那么由此六根感知到的一切山河大地,以及色身妄想都是虚妄的。反过来说,正因为一切皆是虚妄的,因此才存在一个非虚妄的〃非幻不灭〃的东西,否则的话,虚妄又相对于谁而有呢?因此〃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以上第一种认识到一切皆是幻相的角度,是从〃四大分解则无六根,无有六根则无妄心,既无妄心则无外在世界〃,以及也不存在一个〃一切皆灭〃的角度去认识到一切皆是幻相的——所谓本来无一物。

    第二种认识角度:见到如来本心,即见一切皆是幻相。

    如果能够认识到存在一个创造出一切山河大地的〃本心〃,也就认识到了一切皆为幻相!就是说,如果认识到有一个真,就认识到其他一切非真即〃幻〃!那么如何见到本心呢?实际上,整部《楞严经》就是一部如何见到本心的经。所以下面从《楞严经》中的两段话去看如何见到本心。

    《楞严经》第一段话:〃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

    解释:佛祖对阿难说:你应该知道,当你看见明亮之时,见性不是明亮;当你见到黑暗之时,见性不在黑暗中;当你见到空间时,见性不是空间;当你见到堵塞时,见性不在堵塞中。所以你应该知道,当你见到一切世间万象之时,能见的〃见性〃既不是世间万物,更不在世间万物之中。你要想找到见性,应当从见性是〃离一切所见到的万象,而见性本身却不可能被眼睛见到〃的角度去认识(所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因此,你认为见性是由因缘自然及和合而生的认识是错误的。正因为你们大众总是从〃见性〃是可以被指示出来的角度去认识见性,因此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实相〃。

    《楞严经》第二段话:〃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图1…3)。虽有昏明,种种形象。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第9节:量子力学
    简释上文:佛祖对阿难说:你现在与我共同观看宇宙万象——水陆虚空和宫殿形象,这些无非都只是在你眼前所见到的影像。你现在与我共同在这一切物象中分别找出谁是我的真心,谁是外在的物象。例如,从远处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至近处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都是物象,都不是你的真心。虽然眼前的物象有种种的区别,但是都被你所见到。虽然万象各有差别和生灭,但是你的见性却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能够见到一切的〃见性〃就是你的真心自性。

    假设见性是一个〃物〃的话,那么你就可以见到我的〃见性〃了。例如:如果说你我共同去看某一物时,你就称为见到了我的见性,那么当我不去看这个物时,你为什么又看不到〃我不去看这个物时〃单独存在着的一个〃我的见性〃的所在之地呢?

    如果你真见到了〃自己的见性〃,那么这个见性自然不是你自己的见性(这就像是眼睛无法见到自己一样,如果你真的见了一个眼睛,这个眼睛一定不是你自己的眼睛)。如果你看不见一个我不去看万物时的〃见性〃所在之地,那么你的这个见性自然不是眼前万物中的一物,这个见性不是你又是谁呢?

    总结上文,佛祖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既见不到我的见性,也见不到你自己的见性,而见性不是物象,所有的物象都是你的见性生起的幻相,见性不在幻相中,所以见性是不可以被见到的。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见性是不可见到的,那么你也就认识到了〃见性〃是什么。

    用一个比喻来说,见性就如同是放映机,我们的世界是放映机投射出的影像,因此,如同在电影影像的情境中是无法找到放映机一样,在我们的世界中是无法找到创造出世界的见性的。

    因此,第二种认识到一切皆是幻相的角度是,如果认识到存在一个不可见的〃见性〃(真),也就认识到了一切皆是由那个见性(本心)生起的幻相(幻),进而也就认识到了一切皆是幻相的了。

    第三种认识角度:通过量子力学认识到实相

    自古以来,从〃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的角度去思辨理悟一切皆是幻相,若无灵通之智,是很难让人获得完全理解的。在今天,由于量子物理学的高速发展,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去实际检测到的全新方式,去认识为什么一切皆是幻相的,即从世界一切皆是由物质组成、所有物质又都是因心而有的角度去理解一切皆是虚幻的。证明物质是因心而有的就是量子力学。因此要想切实地理悟、顿悟实相,你需要理解、融会贯通量子力学。下面,我们就去看什么是量子力学。

    第二节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完全是对〃光是什么〃的追问产生出的学问。这一追问不但衍生出了诸如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等理论,而且这些理论最终导致了今天几乎所有科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包括手机、电脑、卫星、原子弹、新的药物等)。今天的科学技术在几年中创造出的新鲜事物,比过去几百年出现的所有科技事物还要多。

    最关键的是,这一追问让所有真正了解这一理论的人不再〃颠倒〃,因为最终它带给人们的结果是:茶杯清风、山河虚空、大地、太阳星系,以及全然的宇宙本身都是假象。就是说,是意识创造出了整个世界的全然幻有。

    接下来即将说明〃这是为什么〃以及〃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一、光是什么

    当天气又潮又冷的时候,你会在月亮周围看到一个光晕(如图1…4)。这个光晕是月光穿过空间中无数微小水滴发生衍射造成的。因为只有波才具有衍射的性质,因此仅从这一简单现象,就可以看到光是以波的形态在宇宙空间中穿行的。就是说,光是一种波。

    因为波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而是物质的运动态势(例如,水波是水分子的运动态势,声波是空气分子的运动态势),那么光波是什么的运动态势呢?

    三百多年前,惠更斯借鉴了笛卡尔的理论——宇宙空间中存在着的作用力(例如月球对潮汐的作用力)是依靠一种不可见的物质〃以太〃进行传递的——进而提出:如果说水波是水的运动态势,光波就是〃以太〃运动的态势,即光波是以太的波动。

    以太是什么?

    以太是两千三百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设想出的除土水火风以外的第五种元素。

    图1…5当水波通过狭缝时发生的衍射现象

    如图1…5所示,如果认为光是一种波,因为波(如水波)具有遇到物体发生衍射——扩散——的特性,这样就无法解释光为什么会直线传播的问题。例如,阳光的直射和镜子的反射都是光的直线传播。但是,如果把光看成是粒子,就很容易解释这些现象。例如,你可以把镜子的反射现象想象成光的微粒像乒乓球撞击到墙壁上被反弹回来。

    因此,把光子看成是微粒,很容易解释光的直进性和反射性,这让牛顿在1704年提出:光从光源发出的是一种物质微粒——就如暴雨中的水滴一样。
第10节:双缝实验
    然而,如果把光看成是一种微粒,就会发生许多微粒交叉撞击到一起相互碰撞弹开的事情。但是,当你把几束光交叉照射后会发现,它们会毫无妨碍地彼此穿过对方,然而相互穿过对方的事情只有波才可以做到。另外,如果把光看成是微粒,也无法解释光的折射现象,但是如果把光看成是波,却很容易解释折射现象(见图1…6折射现象)。

    图1…6吸管在水杯中的折射现象

    那么,光到底是什么?下面,按照对光进行研究的历史顺序作出描述。

    二、双缝实验

    1807年,托马斯·杨(1773…1829)在他出版的《自然哲学讲义》中,第一次描述了双缝实验。如图1…7所示,他把一支蜡烛放在一面张开一条狭缝的挡板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然后,他在第一张挡板后面放上开出两条平行狭缝的第二块挡板。这样,从小孔中射出来的烛光在穿过两条狭缝后就投射到了后面的屏幕上,由此就形成了明、暗交替出现的干涉条纹。因为只有〃波〃(如水波)才会出现这样的干涉条纹,所以这个既简单又巧妙的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光是一种波。这就是著名的双缝实验。↑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图1…7双缝实验

    三、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按照一百多年前人们的认识,如果光是波,那么传播光波的介质就一定是〃以太〃。为了观测以太是否存在,1887年迈克耳孙与莫雷合作,在美国进行了所谓迈克耳孙—莫雷实验(见图1…8)。实验原理如下:

    就像你在无风日子骑自行车会感受到迎面吹来的〃迎面风〃一样,如果宇宙空间中存在以太,那么假设以太是以静止的方式平均分布的话,那么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运动,地球就一定会遇到以每秒30公里速度迎面吹来的〃以太风〃。

    就像你在奔驰着的敞篷汽车中去测量汽车上的风扇吹出来的风速时,〃汽车的迎面风〃一定会对风扇吹出来的〃风扇风〃的速度产生影响一样,在地球穿越宇宙空间时遇到的〃迎面吹来的以太风〃,就一定会对在地球上以不同方向发出的〃地球上的以太风〃的速度产生影响,因此如果你在地球上相对于地球迎面吹来的以太风的侧向、迎向、背离方向去测量地球上发出的以太风时(即测量地球上的光波的速度),那么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