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难以找到改造的方法——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将人性改造工作神秘化了。人性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态度等,人性改造这项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运动,而是靠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管理者帮助员工树立积极的心态、帮助员工搞好人际关系、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工作绩效等等,其实都是有效的人性改造方法。
3、人性改造的关键环节
(1)招聘。俗话说“病从口入”,招聘就是企业的人员入口。招聘时要进行人员优选,不仅要注重应聘者的知识技能是否符合职位的任职资格要求,更要看其人性是否能够与企业的文化相融;
(2)培训。无论是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还是老员工的提高培训,都要适当安排一些企业文化、心态、人格、动机方面的培训内容,不要只培训知识和技能;
(3)日常工作。日常工作中的指导、沟通、表率等,往往比培训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人的组织化】
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组织得起来”的员工。人的组织化就是帮助员工进行角色转换——从进入企业前的角色,转换为某个职位的特定角色。
1、组织化的含义
(1)组织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
(2)组织化是一种角色转换过程;
(3)组织化是面向全体员工的;
(4)组织化是企业的责任。
2、组织化的要求
在员工的角色转换过程中,一方面缩短个体人格与企业人格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在承认个体无法达到绝对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与发挥每位员工的个性,使员工队伍既具有组织的严密性,又具有个性的张扬性,这样的组织化才真正富有活力。
3、组织化的意义
(1)组织化使个体的聚集符合特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的要求;
(2)组织化是建立企业工作秩序的必要步骤;
(3)组织化是灵活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前提;
(4)组织化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组织的制度化措施。
【企业人格化】
“物化”的企业观将企业视为一个生产函数,由人提供的劳动(包括企业家的劳动)是与资本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被看作是资本家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抽象的经济单元,因此,得到的必然结果就是“资本雇佣劳动”。
“人化”的企业观认为,人各有人格特质,由人组成的企业也就必然具有群体人格特质,因此,企业也必然有自己的精神体系,这个精神体系支撑着企业的运转。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的企业家理论认为,企业家是创新者,能够改革和革新生产的方式。他指出,现代的资本市场能够使一个不具有资本但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去发现愿意为他承担风险的资本家,也就是说,劳动也可以雇佣资本。
企业运行机制的人格化,在企业从抽象的存在物转化为现实的存在物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家或者高层决策者在企业的运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可以说,企业的命运由企业的人格决定,而企业家或者高层决策者的人格特质是决定企业人格化特征的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人格化的具体表现。在企业的人格化精神缺位的情况下,产权明晰化所带来的外部收益,往往会在企业内部的管理耗损中流失殆尽。与此相反,如果企业富有人格化精神(即企业精神),那么,把企业目标转化为员工个人目标,就是降低企业对市场的替代成本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把人格化精神作为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基于以下命题之上的:
(1)在构成企业生产函数的各生产要素中,只有人具有能动性,其它要素的作用发挥依赖于人的操作;
(2)在人力要素的操作下,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企业具有了人类行为的某些倾向,如安全需要、增值冲动、经营扩张等精神状态;
(3)企业只有具备了人格化精神内核,各生产要素才可能转化为现代的活企业。企业中的人都是为了个人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企业只是大家实现个人目标的一个媒介,因此,企业不得不以人为目标,同时,为了实现人的目标,又要以人为手段,在手段和目标之间,包含着对人的合理异化。于是,在手段、目标和异化三者之间,就必须有管理制度来加以保证,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客观上,对于企业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说,几乎不存在脱离个人需要的所谓组织目标。人格化企业是充满了人文精神的群体与个体理性契约的复合体。 txt小说上传分享
【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是指企业跨国经营。在这一领域中,企业经营哲学与企业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化趋势不断明显。企业的跨国经营是工业发达国家利用国际资源,壮大经济实力的必由之路。企业跨国经营、跨文化管理孕育了企业跨国经营哲学。彼得&;#8226;德鲁克指出,跨国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多文化的机构,其经营管理思想基本上是一个把政治、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哲学思想体系。
跨国经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诸多差异之间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环境的跨文化差异是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现实背景。一般的说,跨国经营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
文化因素对企业运行来说,其影响力是全方位的、全系统、全过程的。在跨国经营企业内部,东道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相互交叉结合,东道国和所在国之间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经理职员之间的文化传统差距越大,所需求解决的问题也就越多。在跨文化管理中,形成跨文化沟通和谐的具有东道国特色的经营哲学是至关重要的。共同的长期战略、互利、相互信任和共同管理是跨国经营哲学的基础。
【危机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危机不是一种例外,而是一种必然,企业的成长正是在不断战胜危机的过程中实现的。
危机管理就是企业为应付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训练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包括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
1、事前预防
(1)居安思危: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经营管理者应当十分关注与本企业经营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趋势,对这些趋势进行动态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危机;
(2)超前决策:争取主动,将危机消灭于潜伏期中,而且要立即付诸行动,从而缩短危机持续期尽可能减少损失;
(3)充分准备:进行必要的预案演练和员工训练,包括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和临危应变的救防能力。
2、事后处理
(1)隔离危机:当危机突如其来时,当事人应冷静对待,并妥善隔离危机,不使事态蔓延扩大,以利于迅速找出危机症结,进行化解处理;
(2)实施应急方案:如果危机的发生是预计中的,并已设有应急方案,便可立即实施;
(3)随机应变:由于危机情况的产生有突变性和紧迫性,因此,尽管事先可以作出许多预计和应急方案,仍难免遇到一些意外事件,所以,当事人的从容处理、随机应变是危机管理的又一要素。
沟通是处理化解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则,及时沟通情况、沟通感情,就能取得社会、公众的谅解和支持。
【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针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营实际提出的新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柔性管理理念的确立,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历时性,而非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共时性,也就是同步转型。在表面上混沌的纷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出潜在的未知需要和未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由德到显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
柔性管理是企业在已有先进生产技术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思考,改变心智模型,提高学习能力,实现自我超越、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实现经营管理状态的变化,为用户提供质优、价格适中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必须坚持“复限式”的经营原则,打破原有的分工边界,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采用柔性的生产技术和动态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具体地说,企业要实施柔性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偏好为经营导向
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放在首位,利润蕴含于顾客对物品需求和满足顾客偏好之中,只要能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转化为物品或服务,利润就是这种转化的一种自然结果。因此,柔性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如何创造提升顾客价值的方案、如何解决顾客所关注的问题的方案,以及如何将顾客感知到的但并没有完全清楚表达出的愿望或需求转化为顾客可明确说出“这正是我想要的”产品的方案。
(2)以促进学习、激发灵感和洞察未来作为管理的最基本职能
科学管理的最基本职能是决策,而网络时代管理的最基本职能是寻求知识转化的路径与结点。网络时代不确定的市场变化已经把管理的核心作用体现为:促进学习、激发灵感和洞察未来。激励、综合、协调一线人员的努力与贡献,以更高的视野兼顾全局,并将一线人员的创新理念整台到企业发展的统一战略框架之中,从而使企业的发展。
(3)以虚拟实践社团作为创新的源泉
只有通过发挥各个方面的创新力量,才能造就一个智能化的企业,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因此,组建各式各样的虚拟实践社团,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性的建议与方案,增强企业的适时学习能力,使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型企业,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虚拟实践社团是“强强”合作,它的本质特点是以顾客为中心,以机会为基础,具有一整套清晰的、建立在协议基础上的目标。
(4)以网络式组织取代层级组织
网络式组织的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各部分之间是一种融合共生的关系,不存在分别划定的边界。以网络式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代替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加强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在新的组织机构里,当一个市场机会出现时,在某一组织机构中有固定位置的人便会以其专长进入项目工作小组,并在其中扮演团队成员的新角色,与其地小组成员形成虚拟团队协同工作,直至小组任务完成为止。
(5)以企业再造为手段
企业再造关注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柔性管理提供了机会。因为,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作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造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重视培养人的学习能力,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海豚式管理】
海豚式管理是相对于以X理论为思想基础的“鲨鱼式管理”,和以Y理论为思想基础的“戛裨鱼式管理”而言的。彼得&;#8226;德鲁克指出:“这既不是X理论或Y理论,也不是任何别的管理人的特定理论。这种理论已超越管理人的范围,涉及使雇员的目标与本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不是对人员进行管理,而是在引导他们。”
海豚式管理在管理理念、领导风格、组织特征、文化特征等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组织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组织特征是:
(1)多元化
“任务决定战略,而战略决定结构”,“未来的主管将需要一个充满组织结构的工具箱,他将不得不为每项特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