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容易忽视自己老婆的好来。我算见得多了,有些人春风得意之时,自家黄脸婆横竖看不顺眼,二奶三奶不离左右。一旦进了号子,二奶三奶早躲得不知去向,也就老妻一人还肯去送吃送穿。
我和老妻是二十年前走到一起的。当时她在县城工作,走在街头,回头率不低,自然不乏追求者。我在乡下做穷教书匠,加之貌不惊人,才不出众,没谁看得上。她却瞎了眼,肯下嫁于我。她说也不是全瞎,无非觉得我肚子里有点墨水,人也厚道,好过日子。这日子一过二十年,眼见得周围的人上的上去了,阔的阔起来了,老妻却甘愿与我固守清贫,全然不像别人的妻子,怒其不争,哀其不幸,逼夫攀龙附凤,以求发达。我这才得以钻进书斋,埋头做我的小说。不觉就出版了十多部拙著,有了点小名小利,甚而至于小人得志起来,眼皮老往上翻。老妻却仍视我为二十年前的穷教书匠,决不肯高看我一眼,气得我咬牙切齿,恨不得不贵不阔也要易妻。后细思量,靠卖文换些碎银,跟糟糠之妻勉强度日尚可,异想老牛吃嫩草,怕是消受不起。还是老妻在堂,心安理得。至少老妻的粗茶淡饭养人,不必担心拿着人民的人民币,胡吃海喝,暴殄天物,只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惟独不高职务。还养心,吃用皆为己出,良心不用负累,也好潜心多写几部小说,交几个小税,赎赎几十年无功受禄,消耗百姓税费粮米的罪孽。
再说老书。我读书向来芜杂,缺乏系统性。对某某名人某某大家提供的书目,总持怀疑态度。除了弄文凭,读书应该是一件私事,用不着旁人指手划脚,就像穿裤衩,深色浅色还是花色,完全凭自己爱好。最听不得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口念《论语》,眼窥天下,不是疯子,也是狂徒。带有太多妄想,再好的经也会念歪。还有什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简直一派胡言,徒然害得多少读书人读花了眼,熬白了头,什么作为也没有,倒是刘项从来不读书,要江山有江山,要美人有美人。
读书就是读书,少些奢求,率性随意,或许真能得读书乐趣。毫无章法,逮住什么读什么,是一乐。好读书,不求甚解,又是一乐。三国西游,水浒红楼,鲁郭茅,巴老曹,莎翁托翁,卢梭雨果巴尔扎克,有兴趣翻翻,没兴趣扔一边去,同样是乐。不知怎么的,近年忽然亲近起儒道释来,读孔孟,研老庄,念佛经,其乐也融融。还有今人已不太在意的传统蒙学,诸如《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总爱置于案头,伸手可触。《唐诗三百首》更属枕边书,《春江花月夜》背不全了,《将进酒》《黄鹤楼》有两句接不上来了,手到便拿,岂不快哉!
要说还是吟咏《长恨歌》和《琵琶行》来劲。这是古诗中的长篇小说,实在让人过瘾。我是念着语录上完中小学的,1978年进师专后,才发现咱泱泱中华还有那么可爱的唐诗宋词。顿觉相见恨晚,每天早上都要背上一首,白居易这两首长诗自然不肯放过。后回老家教中学,语文课上就有《琵琶行》,上课时用不着翻课本,只顾摇头晃脑,一路背诵和讲解下去,学生们深受感染,不少也悄悄喜欢上了唐诗。多年后构思长篇小说《官运》,《琵琶行》竟在脑海里萦绕不去。有个理论说短篇是片断,中篇是故事,长篇是命运。《琵琶行》虽然是诗,其实记录的正是白氏和琵琶女的人生命运,作长篇时学白氏写好人物命运,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一时兴起,干脆将《琵琶行》也搬进小说,与主人公高志强的官运紧密相联,倒也不无妙趣。有人写书无数,总无动静,见拙著《官运》一出,颇受读者青睐,问我良策,我说多读古人长诗,必有收获。看来我是沾了老书的光,《官运》出版多年,仍有读者惦记,再版后再度畅销。在如今这个速成速朽的时代,《官运》有此好运,实属幸运。
唠叨半天,满嘴不离老字,老肖确已落伍,该叫肖老了。这是玩笑。不过话说回来,人有三老,到底不是坏事。外有老友常念于心,家有老妻相依为命,案有老书时而习之,人生如此,亦复何求?(本文选自《领导也是人》一书,作者:肖仁福。群言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第五辑人品官品文品(1)
·人品官品文品·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冯伟林先生西行视察邵怀高速公路,夜宿邵阳白公城宾馆,我随友人前往造访。权力有如磁铁,伟林是大权在握的行政长官,下到地方,自有不少人要向他靠拢。果然到得宾馆,套房里已是高朋满座。客人们很机灵,见我与伟林一样,也是读书人和写书人,赶紧起身告辞,将大块时间留给了咱们。我很抱歉,耽误主人应酬,倒在其次,影响文化娱乐事业大发展,吾罪莫大焉。伟林却笑着告我,他不擅长吃喝玩乐那一套,除非必要的应酬,工作之余惟以读书和写作为乐。我知这是实话,不是敷衍,也不是自我标榜。伟林主政省高管部门,公务繁忙,身不由己,还写出那么多广受欢迎的历史文化大散文,肯定是将人家喝酒打牌寻开心的时间统统用上了。谁也不是神仙,成天泡在欢场乐场里,还可饱读诗书,写出大块文章。我知道碰上了一位真正的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内心深处是寂寞的,不寂寞恐怕也就不会青灯黄卷,埋头书本。在这个熙熙攘攘的社会,人们脚打莲花落,纷纷朝着欲望奔驰而去,能有几人肯消停下来,以读书著文为乐?这夜初识伟林,我仿佛见着多年的老友,倍感亲切,暖意融融。
伟林先生矢志不渝的,是他的散文创作。早期散文就已见出其视野的辽阔和情思的绵远,无论缅怀古人,还是寄寓山水,抑或诉说亲情,都出手不凡,很见笔力。其中尤以追慕历史文化名人的散文,功夫最为老到,让人不忍释卷。正是早期的广泛涉猎,为作家后来的深度创作铆足了劲,蓄足了势。故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阅读的丰富,伟林将目光集中于古圣先贤时,其历史文化大散文的格局也就越发宏大开阔,既有高度,又有厚度,颇富感染力。这样的作品显然是伟林人品官品文品的自然外现和集束喷涌,不是靠着小聪明,随便翻翻古籍,玩玩文字游戏,就搬弄得出来的。
文如其人,任何作品,都没法摆脱作家人品,独立其外。作家人品的形成,又离不开其独特的身世、历练和个人修为。伟林先生出生于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从小父母就训示他,好好读书,好好做人。这八个字容易理解,做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伟林将这八个字牢牢记在心里,用一生的不懈努力践行之。他读书,也读社会,读人生;他做人,良知在心,正义在胸,责任在肩,片刻不敢有所怠惰。恪守着好好读书和好好做人的家训,伟林一路走来,总是那么踏踏实实,从从容容。步入警队,是个好警员;迈进机关,是个好干部;挂职基层,是个好县官;身处高位,是个好领导。做领导不难,只要端居于莲座之上,自有人献香上供,顶礼膜拜,只管安然受用就是。难的是做个好领导,做个有所作为和建树,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好领导。伟林做领导,其实就坚持一条,别太把自己当领导,把自己当人。既把自己当人,怎么做人,就怎么做领导。做人要实在,做领导也不能来虚的,得多干实事,多为百姓谋福祉。在为人瞩目的组织部门任职,伟林没想过自己是领导,才不端架子,不耍手段,不狐假虎威。去边城任市委副书记,没想过自己是领导,才跟普通干部群众并肩作战,与防洪堤共存亡,连续数月吃住在堤上。主政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没想过自己是领导,才不辱使命,身先士卒,长年奔走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第一线,衣带渐宽终不悔。没想过自己是领导,没把自己当领导,伟林才成其为一个好领导。
第五辑人品官品文品(2)
我说伟林先生是个好领导,并不是表扬他,尽管如今时兴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时兴下级表扬上级,群众表扬领导。我表扬伟林是表扬不出实惠的,我没归他管,他不会给我提级,也不会给我加薪。我敬重的是他的人,喜欢读他的作品,不在乎他头上的帽子。之所以要拿他的为官为人说事,是因为他的人品成就了他的官品,他的官品又成全了他的文品,人品官品文品互为辉映,相得益彰。有此品格的人,自然只想着好好做人做事,不会老想着做官,老想着做作家。不想着做官却当了官,不想着做作家却成了作家,且是好官好作家,可见伟林的官和作家,不是着意做出来的,是先好好做人,顺其自然修成的。中国人最讲究修为,修为不够,做什么都欠火候,难得成器。为什么有人一心想着当官,不见得一定当得了官,当了官也不一定是好官?有人一心想着成作家,不见得一定成得了作家,成了作家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作家?背后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做人和修为欠缺了点。身为官员和作家的伟林,因做人做到了位,修为修到了家,也就不同于普通官员和作家。作家的修为让他良知未泯,身上没有某些官员的浊气霸气戾气,有的是清气文气雅气;官员的修为让他不敢稍忘责任,身上没有某些作家的酸气腐气暮气,有的是豪气胆气正气。
具备凡非气质的伟林先生,自然不会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会装腔作势,喊些假大空的口号,一副阳刚威猛的样子。伟林字字落在实处,句句饱含赤诚,通过时刻萦绕于心的古圣先贤,和盘托出自己对历史对现实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理解。在我看来,伟林的历史文化大散文,着笔是历史,着眼却是当下。这也是中国读书人的老传统。陈子昂登幽州台,念天地之悠悠,真正念的是人生之微不足道。刘禹锡对着浩瀚长江,叹人世几回伤往事,真正伤的是时事时人。辛弃疾不堪落花风雨,惜春长怕花开早,真正怕的是国事一误再误,自己倍受冷落,报国无门,有劲使不上。昨天已然逝去,伟林频频回望,是想弄清今天自己到底站在哪里,明日又将去向何方。在伟林笔下,历史是过去,也是现在。历史人物是他人,也是他本人。诚然,世易时移,江山更替,代有才人,伟林已经不可能像左宗棠,弓开霹雳,箭鸣饿鸱,收拾河山酬壮志;不可能像谭嗣同,横刀向天,血荐轩辕,召后起图将来;不可能像蔡松坡,剑拔南天,鼓震燕地,怒吼声起,彻底粉碎袁贼帝王梦。那到底是渐行渐远的旧时岁月,平戎万里本是真儒事。如今属承平时期,无须伟林这样的真儒去平戎,他是在借英雄豪气,一洗儒生酸,勇敢挑起建设国家造福人民的崇高使命。伟林正是将先贤的英雄气,内化为自己行动的动力,才总是那么富有血性和激情,乐于阅读,勤于写作,勇于实践,成为卓有成就的好作家,成为独具建树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广为人称道。
第五辑人品官品文品(3)
在伟林先生历史文化系列作品中,我最欣赏的是其追慕湖南先贤的豪情散文。一个半世纪以来,湖湘大地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响当当的风云人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南山奇水险,楚风炙热,人性刚烈,男儿多自强,满腔都是爱国志。爱国当报国,当以天下为己任。何以报国?一句话:经世致用。只有经世致用,才能做有用之才,成有用之事,振兴泱泱华夏。湖南人不作酸文,不唱柔曲,不说软话,不做细活。不搞小动作,要搞就搞大动作。不做软壳动物,要做就做硬汉子。敢为人先,敢担责任,骂娘就骂朝天娘。口味都与人不同,吃得酸,墙敢钻;吃得辣,天不怕;吃得咸,霸得蛮;吃得苦,过得古。想想就知道,喜吃酸辣咸苦的湖南汉子冯伟林,要他拿着国家薪水,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或到处遛遛鸟,钓钓鱼,看看戏,摸摸牌,唱唱OK,玩腻了再风花雪月,写些小女子美文或小男子闲文,附庸附庸风雅,恐怕打死他都不干。要干就干实事大事,为国家为人民效劳。要作就作浩荡豪文,尽抒胸中报国之情。瞧瞧伟林笔下的湖南人,又哪个不是伟丈夫人中杰?王夫之国难当头之际,化文采为剑光,自拉队伍抗清,鸡蛋偏往石头上碰,国破家亡后,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一心崇尚实学,苦读寒冬,疾书酷暑,终成一代思想文化大师。陶澍设立悦生堂,捐俸救灾,督办漕粮,改革盐务,创办海运,整饬吏治,所务样样都是利国利民利官利商的实业。郭嵩焘制止私盐,清缴欠款,出使西方,打理洋务,在清廷与洋人之间斡旋,为国事呕心沥血,尽职尽责。魏源睁眼看世界,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