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感集-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是世界是对立统一的,而是人只有用对立统一的方法才能认识、理解、和解释世界。如果人有其它的方法认识、理解、解释世界。那么,这种方法也会成为世界的法则。但这只能是一种假设,我们所处的时空决定了我们思维的本质只能是这样,而不能是那样。

  当我们在头脑中想像一件事完成的全过程时,我们是在减轻该事件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压力。但想象完成并不等于实际完成,它只能起到暂时减轻压力的作用。所以,需要我们重复想象。

  有时,某些并不重要的印象,场景,一旦进入意识,就会留下很深印记。这时,我们便有理由相信,理智认为不重要的,对意识就可能具有特殊意义。

  不管是佛还是道,其目的只有一个,把意识还原为无意识,用使意识静止的思想抑制消灭引起意识活动的思想。之后,只留下使意识静止的思想在心中,并不断用这种思想规范强化意识,使其缓慢下来,逐渐静止,最后与无意识合而为一

  思索,既是意识向潜意识寻找它所要求的东西。

  印象不是感觉,但它可以引起某些情绪上的变化,使它一出现,就会有某种感觉伴随。

  认识的表层有一种易变性,使它能对一切事物顺其自然。事物的表层有一种确定性,使人能够一目了然。

  我们把世界用我们“懂”的语言翻译过来,再把它置回世界,说这就是世界的样子。我们是伟大的翻译师,依据的原文是“过程”。

  我们的感觉和情绪经过无数次的重复,那一类事物引起哪一种感觉,已经部分固定下来,构成了人最基本的心理反应。

  我们的意志力与外界的压力成正比,外界压力增加,我们的意志力也随着增加。而当外界的压力减小或消失时,我们的意志力也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时,我们就会惊异于自己何以有那么大的克服困难的力量。

  回忆过去,就是重历以前的某些经历、事件,以及重新体验伴随重历而出现的各种感觉。

  直觉也要经验和曾经经历过的感觉做比较和参照,只不过这个过程很短暂,几乎是瞬间完成。所以,并不为我们所觉察,就仿佛是直接触到的。

  人若认识变化着的事物,必须省略掉中间的过度部分,只取事物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状态做比较,从而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而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就显现为事物是对立的、相对的、差异的、或者是矛盾的。

  我们的记忆之所以能随意检索人生任何时期和任何方面的内容,是因为在我们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处,有着对该时期该方面内容约定俗成的划分。失去了这种划分,人就无法进行有意识、有目标的回忆,而只能听凭记忆无意识的涌现。只有对过去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划分之后,记忆才能成为可能。

  感性记忆比较笼统,但持久。机械记忆具体,但容易遗忘。我们常常对某件事物感到熟悉,但又忘了它的出处,就是这种情况。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由某些固定的程序产生和发生,并非一片混沌。它们分工精细,条理清晰,有条不紊,各司其责。我们所发现的只是它运作的结果,而对其精密的工作原理却一无所知。

  所有意识都是现在的意识。

  外部感官犹如江河流入的海口,百川由它而入大海,它既是意识的边缘,同时又归属于意识,受意识的指挥。与意识相连时,体现为意识的工具,脱离时,恢复为感官本身,此时,人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当感官仅仅为感官,不与意识相连时,它是“可有可无”的。

  感官做为意识收集信息,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转运站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它本身的功能。

  当意识完全投向内里或静息时,与感官的联系便中断了,而一旦需要,它就会自行接通,意识在这里是完全自由的。

  把无序的排列成有序的,然后再认识它,思维的一项功能。

  认识与事物之间总是隔着一段距离,这距离可以无限接近,但却永远不能抵达。

  人类的思维有一种探根究底的本能,因而,对未知的,努力求为知,对不可知的,臆造出一个知,并把它当成是可能的。

  人先有各种感受能力,而后才有区别划分各种感受的能力。

  我们不能认识的东西,大都是与我们的实际生存没有多大关系的东西。

  当我们只看到一种结果,而无法探究它的原因时,我们的心灵便倾向于种种假设,用以缓解意识所感到的困惑和茫然。

  我们的感官和思维已经被其自身完全同化,类型化,这使得我们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哪怕是最细微的情感也能引起他人的共鸣。但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感官和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局限,它定型了,规范了。

  欲望产生的行动首先是为了满足欲望,当满足欲望的努力受到阻碍时,产生的行动就有了双重意义。一、为满足欲望。二、为解除欲望满足受到阻碍时所产生的焦虑。

  我们做出概括、判断、评价、预测、猜测都要依据一定的材料,没有一定的材料做依据,我们的思维运作就无法进行。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确定的,有些只是相对确定,还有些不仅不确定,而且相对于意识而言还是陌生的。这样在实际运作中,就大致可以产生这样几种情形,一、确定的材料产生正确的、与实际情形较为相符的概括,判断和评价,二、相对确定的材料产生相应的、与实际情形较为接近的判断,评价和预测。 三、不确定的、对人的认识而言陌生的材料,则只能让我们产生相应的预测和猜测。这些都是我们通常认识事物的方法。

  在每一种持久不去的心理活动下面,都隐藏着某种愿望。

  当我们想认知的某个事物,想解决的某个问题,遇到了似乎无法克服的阻碍时,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认知进行再认知。

  人的心性的改变大都是不知不觉的,而思想的改变却往往是有意识的,但有时也是不知不觉的。

  我们所理解的绝对其实不是真正的绝对,它仍是一种尺度,一种升至极点的尺度。

  思维依靠语言,但并不是所有的思维都能依靠语言来进行,对于某些深层思维,我们的语言有时就显得贫乏无力。明明感到了,想到了,意识到了,可就是找不到相应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是表达出了,但却不够准确,感觉不到位,词不达意,这时就需要有新的更接近思维的语言产生。思维总是先于语言,通常我们都认为思维和语言同时产生,思维等于语言。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我们的思维由于长期反复的语言刺激,有很大一部分已与语言高度融合,以致思维刚刚启动,马上就有相应的语言依附其上,使我们感觉不到它们的先后。

  心理上受到的伤害所感到的痛苦,虽比实在的、现实的痛苦强度上弱一些,但却更长久的留存在我们的内心中。现实的、实在的痛苦随状况的改变而消除,缓解,但心理上的伤害无论过多久,只要回忆把我们带回到当时的情境中,我们就会感受到同样的痛苦。

  人之计较成败得失,是以人生具体为前提,以人生实在为基点,得失之间有着可比较,可计数的度量,一旦有结果发生,便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

  即使是最熟视无睹的事物都不是自明的,都是有待理解认识和发现的。“外官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界。真正的世界就是不断被发现的世界。

  对于有意识能思想的生命来说,思想和意识是首要的,而后才是客观的世界,客观世界被意识感觉到,被思想认识到,客观世界被思想和意识挑选,重新在思想和意识中组合。 。。

政治与历史
政治与历史

  
  政治家的谎言与普通人的谎言就在于,普通人的谎言只欺骗一个人,而政治家的谎言则欺骗很多人,欺骗一段历史,一整个时代。

  历史是用活生生的血泪写成的,但回头看去,却只是一些关联或不关联的事件的排列。

  最正确、最无用的就是那些被嚼烂了的大道理,因为正确,才被一次又一次重复,因为一次又一次重复,才被人反感。

  政治家和艺术家的最大区别在于,政治家可以重复一千次,艺术家却不能有一次重复。政治家的力量体现在对同一事物的反复强调上,艺术家的力量体现在对同一事物的不断出新。艺术家是感性的,政治家是外在的,形式的。艺术家需要尽力说出心里话,政治家则需要尽力避免。

  用十句不着边际的套话,把可以用一句话表达的东西分解,是政治家的拿手好戏。人们之所以觉得政治家们难以捉摸,乃是他们的真实意图掩藏在废话下面。

  有时政治家们努力强调一件事,好像他们对这件事很重视,但实际上,他们所重视的乃是强调本身,是强调这件事所产生的结果。

  一切政治家都是缺乏真诚的。

  任何时代都有它绝对虚伪的一面,而这种虚伪又往往以最堂皇的面目出现。

  历史之外都是虚无。

  一个迷信权威的民族,决不是一个成熟的民族。因为权威只易在思维懒惰,心理上有依赖感的民族中间产生。他们需要一个权威来替自己思索,指导自己。同样,一个人的救世主意识,也会在这种背景下膨胀起来,在自以为绝对接近人民的错觉下,绝对的远离了人民。

  没有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只有利益之争。

  差异并不是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只是差异的一种僵化形式。承认差异的合理性就是承认差异的多变性、可变性。一切都在一个变字上,是优胜劣汰的变,是新陈代谢的变,是打破一切超稳定结构的变。

  *首先是作为一个现实的人,而后才是一个政治家,他作为一个现实的人的身份要超过他作为政治家的身份。在他看来,现实的需要高于政治的需要,因而,他能驾驭政治,而不是被政治所驾驭。

  *既是旧世纪的最后一个伟人,也是开启新世纪的第一个伟人,

  历史是一种保存自己的努力,是一种以相对空无填补绝对空无的梦想,是人类对必然消失的自我所做的自我安慰。

  历史事件之所以这样发生,而不是那样发生,是因为事件的主角是这样的人,而不是那样的人。

  在政治里面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无心做出,无意说出的。政治不能不带有目的性,任何个人的好恶都不允许带进政治中来,在应强硬的地方,决不允许软弱,在应表同情的地方,又不允许无动于衷。

  每个人在世界中的外在身份都带有虚假的成分,这种虚假以艺术家最少,以政治家最多。政治家为了与他所处的位置相适应,为了达到他的政治目的,他不得不经常说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但政治家有一种超越内在自我的本领,可以让他相信自己所说的话。

  终有一天,历史人物会真正埋进历史,而不会再有人提起。

  “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是具体可感的。

  所有统治者都说是为了人民的,但他的真诚只有人民来评价

  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对自身弱点不断克服和扬弃的过程,但并不是说,人类终将消除自身的弱点,人类自身的弱点作为人性的一部分,永久的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并融进历史,使历史不断重复。

  权力是一种更大的自由,至少,权力是对限制的超越。但权力是这样一种东西,你拥有的权力越大,越多,别人拥有的就越少。权力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

  权力总是伴随义务产生,权力不能脱离义务。从义务产生权力,到权力脱离义务,再到权力向义务的回归,便是社会发展的路。

  历史事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并不只是由那个直接的原因,但直接的原因是决定性的。

过去与未来
过去与未来 

  
  过去是梦,未来也是梦,只有“现在”醒着,“现在”意识到过去未来的虚幻,意识到此时此刻的真实,它把自己当成唯一真实的存在,它蔑视所有空洞的谎言。

  泛泛的回忆过去所走过的路,是那样平淡而简单,但只要深入到记忆深处,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历了很多,即使是一个最微小的记忆,都会向我们呈现出一个丰满的世界。

  经历改变着我们,也塑造着我们,我们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都是“过去”的结果。

  我们的记忆中总是保留着一些无法磨灭的印象和感觉,它们是那样的零星和微小,在当时既不为我们所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