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标很简单,就是要让CBA寻找到发展方向,为未来的CBA联赛作出规划,使之成为亚洲最好的职业联赛。
与聘请前锐公司同时决定的,还有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事情。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了与北京恒德律师事务所长达五年的合作,由此开启了与专业公司合作的大门。五年来,我们先后与十余家公司合作,一些公司成为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这以后,与专业公司合作,借用“外脑”的开放式思维成为中国篮协惯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那一时期,各路精英会聚篮协共谋发展大计,呈现一片兴旺景象。著名体育记者毕熙东曾就这一现象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篮协更值得我们关注》,文中称“中国篮协门庭若市,群贤毕至”,确实反映了当时热闹的开放景象。
推出《北极星计划》
聘请前锐公司的合同期是6个月,聘请费用为6万美金(约50万元人民币)。他们到各地调研的花费是12万元,共计折合60多万元人民币,这可能是篮协第一次花钱请专业公司做规划。现在回想起来这笔学费交得非常值得。
为了避免联赛改革“换汤不换药”,这次市场调研的对象包括赞助商、球迷、职业俱乐部、球员、场馆以及媒体等;只有汇集了“真正的市场知识”,才能更好地改革CBA联赛,才能给球迷以及赞助商更多价值回报。
调研报告出来了,有厚厚的两大本,不过其中难免有一些美国式思维的东西。拿到这个计划之后,我把徐济成、鲍明晓关在九华山庄待了几天,加工修改,加上他们的一些综合分析,终于作出了联赛的规划方案。
这个方案,当时定的名称现在想起来也很“壮观”,叫做《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十年改革与发展计划》。这个名字意思表达很完整,但是叫起来实在太长了。为此调研组不止一次研究名称问题,几番争执不下,关键时刻大徐一拍脑门儿说:“咱们就叫《北极星计划》吧。北极星不就是在暗夜中为人们指明方向的嘛!”
“北极星”是一种很好的比喻,积极、明确、生动,便于市场和媒体推广。2004年4月5日,在东莞举行的联赛总结会上,我首次对外披露了《北极星计划》的构想。
这个计划描绘了一个未来CBA联赛发展的愿景,从广义角度来说,是中国篮球运动实现全面发展的远景规划;从狭义角度来说,它特指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改革与发展的行动计划。
《北极星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十分诱人的:
●用10年左右时间使CBA成为亚洲最好的联赛,并向世界级的职业篮球联赛迈进。
其任务是:
●培育和发展强有力的CBA品牌;
●使联赛成为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摇篮;
●打造亚洲最好的职业体育联赛;
●赢得更多的国际赛事奖牌;
●使CBA成为盈利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品赛事。
整个《北极星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5~2008年)能力建设阶段;第二阶段(2009~2011年)股份制运作阶段;第三阶段(2012~2015年)巩固提高阶段。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从甲A到CBA(6)
《北极星计划》的提出,使中国篮球第一次有了一个清晰的中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行动计划,明确了改革方向和目标,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修修补补的改革方式,应该说是一大进步;而它提出的目标任务,兼顾了多方面的要求,绝不单是发展职业联赛的要求,而是推进篮球事业整体进步的目标;这也表明了联赛改革如此重要的原因。
实际上,《北极星计划》的目标绝不仅仅着眼于篮球联赛的改革,而是为实施以职业篮球联赛改革为先导的全面振兴战略;它也是为推动中国篮球运动走与社会经济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制订的。它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因此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北极星计划》经过几轮的征求意见及修改正式成文了。要不要上报总局以正式文件形式颁发?我考虑再三,决定还是不上报也不作为正式文件下发,只作为内部改革参照。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考虑到这个文件中的很多提法在当时是“超前的”,其中涉及几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就是现在来讲也是有争议的。例如,在中国现行体育管理体制下是否允许成立赛事管理公司,并实行股份制改造?这涉及到未来职业联赛的管理运行模式问题,对于这一点我吃不准,将取决于今后的探索,因为这事关体育管理体制的重大问题,如果上报的话,总局不会轻易表态。这样的话,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利的后果,一种是文件在总局被搁置,拖着不办,那会造成思想混乱,影响改革进度;另一种情况是总局否定了这个计划,我们无法善后。思来想去,我决定还是不报了,先按计划推行,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再见机行事。
于是,《北极星计划》就拿在我的手中,只做不说或少说成为那个时期的一大特色,后期随着我的工作处境的变化,对外也只好三缄其口了。真像坊间流传的:“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
篮球界老前辈钱澄海先生生前对此事的评价是:“中国篮球是只干不说。”
改革从“革自己的命”开始
改革不是平坦之路,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其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必须放弃固有的思想观念、熟悉的工作方法、既得的部门利益,进入一个令人欣喜但又陌生的状态。
如果说,《北极星计划》设计了一个职业篮球联赛发展的愿景和近、中期实施方案的话,那么操作实施过程必须从转变观念开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次重大的变革都是以转变观念为前提的,一项改革如果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尤其我们将推行的改革着眼点在整体改造上,更要做好前期的思想发动、观念转变和舆论准备工作,这将是决定改革能否顺利起步的关键。为此我们动了不少脑筋,花费很多精力,事实证明这么做是完全必要的。
2003年10月起,我力主用中国篮协的名义,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进行思想发动、力量组织和舆论准备。这项工作由调研组负责组织,针对联赛相关参与者的各个层面展开工作。
在我的记忆中,有若干次会议对于改革的启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在篮球改革史上留有重要的一笔。
最早的会议是在2003年10月13日、2004年1月5日分别召开的两次“篮球职业化运作俱乐部经理研讨班”,邀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以及体育产业、体育营销、体育媒体方面的专家,系统介绍市场经济、体育产业、市场运作及美国NBA的经验。北京大学的李其、江明华、俞达教授,分别就《市场经济与产权关系》、《市场定位与策划》、《市场机制下的职业经理人》三个专题做了演讲。他们从市场经济的产生、引入及发展,结合国内外体育和非体育企业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详细阐述了市场经济的概念和规律,以及中国篮球走市场化道路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参加这两次会议的有12家俱乐部总经理、部分甲B俱乐部总经理和企业老总,以及篮管中心中层以上干部。专家的讲课使与会的同志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并取得了共识。这对于下一步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两个研讨班后来被记者称为“起到了启蒙和思想奠基的作用”。
从甲A到CBA(7)
说到北大教授的介入还有一个小插曲。在第一次与他们接触的时候,光华学院教务长李其教授敏锐地觉察到其中的玄机,惊奇地问:“你们这不是要革自己的命吗?”是的,要按照市场规律和篮球规律规划职业联赛的未来,必然要改变许多固有的模式,甚至在管理体制上作出重大改变。其难度和引发的震动可想而知,但我们对此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东莞会议吹响了改革的号角
2004年4月5日上午,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心的宏远酒店二层会议室内坐满了人。来自24个男、女篮俱乐部的总经理、主教练,各赛区负责人和裁判员代表,赞助商及新闻媒体近200人,把一个中等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这些与会者基本代表了男、女篮联赛的所有方面。这是例行的“2003~2004赛季中国篮球联赛总结会”的最后半天。前一天对赛事的总结和经验交流都已经搞完了,最后一个议程是我的讲话。这是我精心挑选的一个机会,关于联赛的调研工作已经持续了半年,《北极星计划》也已草拟出初稿,是对外宣布的时候了,这次会议提供了一个宣传交流的平台。我打算通过这次会议就未来中国篮球的改革发展做一个比较完整的介绍,使其成为改革的动员大会,也为即将实施的第二次改革定个基调。
为了准备这个讲话,我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共写出28页近15 000字的讲稿,直到讲话的前一天我还和同事们斟酌修改其中的用词和提法。这个讲话的题目起得比较大,叫做《关于中国篮球界的思想解放问题》。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标题?是因为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深切地体会到,篮球界有太多问题的根源是出在思想观念上面。
这次讲话共用了一个半小时,着重讲了三个要点。
第一,针对以往篮管中心工作的不足和欠缺,我开宗明义提出了“大开放、大目标、大整合、大协作”的发展理念;目的在于打开封闭的大门,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借助社会力量和资源发展篮球事业。我曾把变革前的篮球形容成停泊在平静港湾中的一艘船,要使它尽快动起来,必须在内力和外力的相互作用下克服阻力,同时强调了未来的新联赛一定要秉承“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工作方针,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联赛。我认为,非此不能加快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第二,通过对聘请外教、如何认识NBA等事例的剖析,指出当前存在的思想观念问题,然后直接点出了问题的要害:“敢不敢承认自己落后?能不能放下架子,虚心学习?我们存在许多制约、阻碍我们发展的东西。本来我们可以走得更快一些,走得更好一些,但由于我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因此延误了篮球运动的进步,改革的阻力来自我们自身。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敢不敢冲破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以及狭隘、封闭、保守、疑虑等旧思维、旧习惯的束缚,闯出一条新路来。中国篮球已经到了不进一步解放思想就难以前行、难有作为的境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些话讲得很坦率,也很尖锐,会触动不少人,也会得罪一些人,但为了改革的推进,我必须冒这个风险。
第三,公开了《北极星计划》的内容,目标是用10年时间将CBA办成世界级的职业篮球联赛,并比较翔实地介绍了构建新联赛的基本构想,以及准入标准、经营开发模式、过渡赛季与新联赛开创季的结合等重要问题;明确了改革步骤和策略,即“总体策划一步到位,操作实施分步进行,准入标准调控规模,商务开发招商先行”。 。 想看书来
从甲A到CBA(8)
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的范围内介绍《北极星计划》,引起媒体极大的关注,从此《北极星计划》不胫而走,传遍全国。
这次讲话得到了全体与会者和媒体的热烈响应。讲话的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就以不小的版面刊登了报道和评论。新华社报道的标题是《中国篮球酝酿革命》。有记者称“李元伟东莞施政演说,令人振奋、气势恢弘”;还有记者说:“讲话超前、思想解放,大家都没有想到,使我回忆起大学校园时充满理想的时代,很受鼓舞。我们一定支持您。”一位不知名人士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李主任的报告讲得太好了,让大家第一次真正看到了中国篮球的希望,但我们担心俱乐部的那些官员能否听得进去。而且您有点势单力薄,这是艰巨而宏大的事业。”总之,这篇讲话被媒体称为革命性宣言,也被看作是中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真正开始。
2005年1月5日,中国篮协在北京小汤山召开“CBA职业俱乐部峰会”。这是专门针对俱乐部的投资人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研究进一步推进篮球职业化、产业化发展,会议主题确定为:确立投资目标、明确发展战略、探索经营模式。《人民日报》记者薛原在报道这次会议时,这样写道:“对于李元伟来说,他苦心主持筹划职业联赛《北极星计划》和‘准入标准’,就是为了将投资人的目光聚拢到一起,完成CBA‘从赞助到投资,从事业到产业’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