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实养虚不生病-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真是一位聪明的老人,既把自己的健康细节交给专业的医生们,同时,更自己掌握健康方向盘。这让我想起了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评论“越鞠丸”时的一段感慨:“须知古人立方,不过昭示*。气郁者,香附为君;湿郁者,苍术为君;血郁者,川芎为君;食郁者,神曲为君;火郁者,栀子为君。相其病在何处,酌量加减,方能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
  好一个“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作为普通人,对自己的健康难道不可以“得医生之意,而不泥医生之方”吗?各位专家的诊疗固然是渡你奔向健康的舟船,但你自己服药的体会和身体感受,就是矫正医生用药方向的船舵啊……
  

老年病不用愁了,给自己“活血化淤”吧
除了“血府逐淤汤”这个活血化淤的药方外,还有没有一种更加平稳有效,还能自己对症选购的“活血化淤”妙药呢?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提到的千古名药——桂枝茯荟丸(胶囊)就是这样一味中成药。
  有人常说:西医对人体已经了解到细胞的水平,精确到分子的程度,比如说,治疗病毒引起疾病的时候,甚至让药物像是巡航导弹一样,自动瞄准病毒的靶心。而中医就很玄,寒热、湿燥、散闭、气血……让普通人如云山雾罩似的。
  但是,检验医学的水平高低却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疗效。前不久,一位美国病人被介绍到我这里来用中医治疗,他得的病是上至总统下至平民都容易得的冠心病。由于血管内有严重的堵塞,使得血液流通不畅,这可不是小病,虽然平时症状不太明显,但一旦堵塞得太厉害了,就会引起中风、偏瘫,甚至会出人命。
  美国的医生们立刻给这位患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不就是有一段血管里堵塞得太严重了吗?就像一个隧道已被塌方堵得严严实实,那就索性动用高科技医学手术,从病人腿上取出一段血管,接在堵塞部分的前后端,让血液从这个新搭建的通道中通过,绕开堵塞严重的那段老路。
  然而,这位来找我看病的美国患者在做完心脏手术后,虽然有五六年病没犯了,但现在又出现了新的血管淤阻的“老毛病”,再做搭桥已经很危险,没有办法,只好万里迢迢来到中国请求中医的帮助。
  我仔细为他进行“望闻问切”后,知道他的这种冠心病属于血淤气郁类型,搭桥手术固然是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患者体质没有改变,血液仍然有可能再度发生淤阻,而中医可以用活血化淤的另一种方法来治疗。
  为了印证我的诊断,我通过翻译对他说,他还有一些没告诉我的症状,比如,非常容易出汗,还没怎么运动就可能全身汗湿;失眠多梦,吃安眠药也没有用;急躁易怒,遇到什么事情压不住火,还有中国人所说的‘小心眼’毛病……
  这位老外边听我说,边竖起大拇指,连连说“right!(太对了)great!(太神了)”。后来,我给他开了专门治疗这种症状的血府逐淤汤,让他先吃7服药。
  不久后,这位老外来复诊,他很高兴地对我说,每天出汗的症状消失了,失眠的老毛病也好了一大半,尤其是心悸、心慌的冠心病症状有了明显好转。他兴冲冲地拿出一本英文版的《道德经》,对我说“the doorway whence issued all secret essences”,翻译想了一下才翻译道:你掌握了一个很独家的秘密,行外的人很难知道。略一思索,我知道这位老外引用的是《道德经》上的一句名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其实,中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玄”。这位患者的病症,就写在清代著名中医大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而我开的这张方子也就是王清任所创立的。他在血府逐淤汤条目下,列出了头痛、胸痛、天亮出汗、心里热、急躁、夜睡梦多、不眠、心跳心慌、夜不安等明晰症状,并在书中斩钉截铁地说,“心慌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淤,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从古至今,从老年人到中年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气郁血淤一直是各类疾病中最普遍的病因之一,特别是重大病症中,血淤这个致病因素广泛存在,严重的血淤定会首先影响精气神中的“神”。但血淤又不是单独存在,比如,气郁会导致血行不畅,气虚会致使运血无力;寒病会使血脉凝滞,热病会煎熬血液使其黏滞;湿邪也会堵塞脉络血管……造成人体“精气神”不同程度的缺损。所以,王清任在这张传世名方中,除了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五味药活血化淤外,还用生地、当归清热养血,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解郁,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祛淤和养血同施,活血和行气相伍,寒热同治,升降兼顾,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绞痛等常见病症的名方。
  中国人无疑是最幸福的,因为这张珍贵的中医名方——血府逐淤汤已经被制成血府逐淤丸、血府逐淤胶囊、血府逐淤口服液,非常方便患者服用。不过,这个中成药需要有医生处方才能购买,这给你的吃药安全性又加了一把保险锁。
  不过,有人一定希望我能够推荐一种更加平稳而有效、自己就能对症到药店里购买的“活血化淤”妙药,那我就给你推荐来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千古名药——桂枝茯苓丸(胶囊)。这个药的药效比血府逐淤汤更为平缓,是活血化淤的代表良方,堪称家庭必备的活血化淤首选中成药。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虽然玄奥,但并不玄虚。西医的诸多专业术语,什么窦性心率、中性粒细胞、血清总蛋白……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同样犹如听天书一样吗?其实,中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难懂,那位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美国患者,在被我用血府逐淤汤治愈之后,不自主地喜爱上了中医,现在已经读完英文版的《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正在按照简单的中医思维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多吃容易导致血淤的高脂肪食物,而改吃清淡少盐的素食和鱼类;下班后不再沉迷于看电视、玩游戏,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到户外散步、慢跑,让全身的“精气神”鼓荡起来。
  其实,中西医在深层来说是相通相容的,早在2400年前,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说:“为使医学探究和讨论的题目简化,首先需要把普通人感到困惑的病痛单一化。”而这,也就是我写作这本中医养生图书的最大心愿。
   。 想看书来

药王传下来的“六字真言”养生法
通过练“六字真言”养生法,我们就可以给自己的体内注入源源不断的真气。不需仰天长啸,只要呼气的时候发音念出或默念六个字就可以把五脏六腑全部养护。
  为什么古人讲医文相通呢?因为,美妙的文字读了后也能治病养生,比如,王维的那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诗就道出了“静”养生的道理。
  生活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和我一样希望能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啊!
  在中医养生方面,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具有“弹琴复长啸”意境的美妙方式,渴望用某种音律来调治人们身心的众多疾患。在多年深入研习古医典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大医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一书中已经提出:出声念(或默念)“嘘、呵、呼、、吹、嘻”六字,就可以好好地保养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三焦”。
  比如,您有肝火旺、脂肪肝等亚健康状态或疾病,那么,只需您像古代侠客一样发出“嘘”的长啸(出声、默念都行,您可以根据身边环境自己选择是否出声),那么,肝系统上的疾病就会得到有效的调理;同样,如果有心系统疾病、脾系统疾病、肺系统疾病、肾系统疾病、三焦系统疾病,可以分别发出呵、呼、、吹、嘻的声音来保养。
  六字诀根据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配合五脏属性,以中国传统五音的发音口型,配以呼吸和意念,先吸入天地之清气,再呼去脏腑之毒气,其作用就是通淤导滞、散毒解结。
  练此法时间不需太长,就会使得你精充、气足、神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经对全国170多位名老中医的养生方法做过调查,发现名老中医最常用到的养生方法是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而其中最简单易行的,就是上面介绍的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的练法非常简单,首先平心静气,全身放松,让呼吸自然平稳。注意,吸气的时候和平日一样,但在呼气的时候就要发声吐字(不方便发声的时候,可以默念,也有效果)。在第一轮(6次)呼吸中念“呵”字,再在下面第二轮(6次)呼吸中念第二个字“呼”,依次呼吸下去,六六三十六次,这就是一个“小周天”(相当于一个疗程),每天早晚各练三遍。
  不过,这里要特别提醒您,千万别单练一个字,因为六字诀是对全身“精气神”的综合调理,单念一个字就会挂一漏万,没多少效果,大致来说,吹字养精,嘘、呼、字养气,呵、嘻字养神。
  请记住,如果你的某个脏器有病(比如心脏病),可以在正常练习的基础上,把相对应的字(如心脏病对应“呵”字)加练两、三倍。
  有些老年朋友可能会觉得“嘘、呵、呼、、吹、嘻”六字和“肝、心、脾、肺、肾、三焦”难以对应记忆,那么,请让我告诉您一个最好的办法:
  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中医认为:肝属春天之木,心属夏天之火,脾属长夏(或四季)之土,肺属秋天之金,肾属冬天之水;最后,三焦作为六腑中最大的腑,属命门之相火。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到了,草木葱葱,鸟语花香,“嘘”——,千万别惊扰了草木中快乐的鸟儿。
  春天之后就是炎热如火的夏天,如果每个人都是笑呵“呵”的,那么人心就清凉了。
  夏天之后的长夏(夏至—处暑),气候热而多雨,化生为土,土生万物,秋天快到了,就要远离暑热,可以松口气了,怎不让人大“呼”一声呢!
  秋天降临,草木由繁华走向萧索,秋霜渐起,隐约冒出“”冷气。
  冬天到了,雪花瓣瓣,北风劲“吹”,万物休养生息,人也到了养肾的大好时机。
  走完了一年四季,回到人生的命门,才知道人生应该永远处于笑嘻“嘻”的欢喜之境。
  这样,您只需要在脑子里让自己依次走过四季——“春、夏、长夏、秋、冬”,最后回归“命门”,就能够很轻松地记住你需要发出或默念的六字真言,它们依次是:
  “嘘(春天)、呵(夏天)、呼(长夏)、(si,秋天)、吹(冬天)、嘻(命门)”。
  通过练“六字真言”养生法,我们就可以给自己的体内注入源源不断的真气。不需仰天长啸,只要呼气的时候发音念出或默念六个字就可以把五脏六腑全部养护。
  唐代著名的“药王”孙思邈,活到了101岁,就因为他一生喜练六字诀,他还把自己习练“养生六字真言”的方法编写成以下歌诀:
  春嘘明目木扶肝,
  夏日呵心乡自闲,
  秋定收金肺润,
  冬吹益肾坎中安,
  嘻理三焦除烦热,
  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耳内,
  方知功效胜灵丹。
  六字诀调理的病症
  六字诀
  脏腑
  (所属精气神) 调理疾病
  嘘 肝(气) 肝火旺、高血压、头晕目眩、两眼干涩、食欲不振等
  呵 心(神) 心悸、烦躁、失眠健忘、出汗过多、口舌生疮等
  呼 脾(气) 脾胃不和、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四肢疲乏、月经疾病等
  呬 肺(气) 感冒伤风、咳嗽痰多、呼吸急促、胸闷气短、尿频量少等
  吹 肾(精) 腰腿无力、潮热盗汗、目涩耳鸣、牙齿不固、头发脱落等
  嘻
  三焦(神)
  咽肿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
  

动物日用而不知的养生秘密(1)
只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模仿五种动物的神韵、姿态,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把虎、鹿、熊、猿、鸟的“精气神”融合到你的体内,让你神清气爽、五脏越来越好。
  大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是最受全国名老中医们喜欢的养生方法之一,这些年,我接触到的很多中医老前辈,发现他们大多都有练习五禽戏养生的习惯。
  五禽戏,是我见到的最有乐趣的快乐养生之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