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安幻夜同人)谁辨他乡与故乡-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聿的眼神远不如他锐利,但渐渐他也看出了些端倪。他难以置信地盯住了远处的阵地:“这——这——”
  端华本来以为自己早就不在乎任何事情,可此刻他差点想大笑出声,尽管他不知心中是喜是悲——房琯果真一介书生,他这是要做什么?居然以牛车两侧配以步兵来冲锋陷阵?笑话!这是什么古书上的战法,也给他拿来用了?
  方聿看见他的将军转过头去,迎着背后吹来的强劲东风,嗅了嗅。
  “方聿,秋日里也刮东风么?”皇甫端华似笑非笑地问他。
  “呃?”方聿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看了将军一眼。
  “罢了,你吩咐下去,照我说的做。”端华眼神一凝道,“叫他们把战鼓架起,待会儿冲锋,敲得越响越好!还有,都给我大声喊!听到没有?!——还有,”他看了看远处,“叫他们点燃火把。”
  “大白天的点什么火把?!”
  “放火烧他的车——听着,一会不用立刻往前冲,等他们过来就行——但呐喊声一定要大!听见了么?!”
  “末将遵命!”方聿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亲身跟着这小将连战连捷,他说的话,他信。
  “去给他们鼓鼓劲,再不去,不等房琯打,他们自己就要散了,嗤——”端华发了个嘲讽般的轻鼻音,“告诉兄弟们,这次要是胜了,就是奇功一件,所有人统统都有重赏!”他吩咐完,又回头,让越来越猛烈的东风狠狠地吹着脸颊,端华的眼角眉梢在风中带着几分嘲笑,还浮起几分不易察觉的痛心和忧郁。
  他离开崔乾佑军营时,已经密谋了一件事,也不知成了没有。
  他受降短短时间,已经颇有同党,他托人,去潼关把颜钧放走。
  可惜颜钧是不会领情的罢?
  他自嘲地笑了笑,复又打量对面阵地。
  战鼓一起,两军各自呐喊,向着中央阵地冲去,燕军区区三千人,在房琯的两千乘牛车前面似乎微不足道,谁知东风强劲,飞沙走石劈头盖脸,唐军逆风冲陷已有困难,牛车行动又慢,两边将领一声令下,燕军呐喊震天动地,战鼓的苍劲声音混着狂暴的风声直向对方袭去,几乎是顷刻之间,冲在前头的牛群就开始踌躇不前,进而惊慌大叫向后退却,两边兵士哪里拉得回来!牛车笨重,唐军连一溃千里都成了奢望,燕军见势冲入阵中纵火焚烧,片刻滚滚浓烟随风四起,人畜大乱。端华策马在四周查看,并不深入阵中——此时去无异于送死。燕军放火一旦得手立刻退去,伤亡极少。
  端华冷冷地看着那乱阵中惊慌失措的两位将领。那两人他都认识——当年自己还没能进入金吾卫时就见过他们——杨希文和刘贵哲。两人组织退却,却无计可施,作为将领只能断后,一边稍作抵抗,一边徒劳地想让兵阵静下。惨叫和牛马嘶鸣震天动地,端华忍不住地皱起了眉头,方聿策马飞奔而来,看见皇甫端华脸色已然惨白如纸。
  “将军!受伤了么?!”方聿在一片嘈杂中大叫。
  “没——没有……”端华一踢马腹,“拦住他们!”
  杨刘二人见势不妙策马就想跑,可终究慢了一步,皇甫端华横刀立马阻了他们去路。
  “……皇甫……皇甫端华?!”杨希文首先认出了他,就是这一瞬间的震惊,他已经被那小将一戟挑下马来。刘贵哲挣扎着拍马要退,方聿横刀阻拦,端华此时已然转过神来,一枪直刺,刘贵哲惊叫着闪躲,立刻落马动弹不得。那边唐军已然丢盔弃甲跑远——真正逃脱的其实并无几人。
  “绑回去。”端华喘着气,语调淡然。
  “将军!胜了!我们胜了!”方聿突然惊醒,大声欢呼,“将军英明!”阵后燕军立刻一片欢腾,喜极的欢呼声响彻原野。
  可端华完全不为所动,他举起一只手按住了眉头。他看了一眼横尸遍野、黑烟缭绕的惨景,立刻转过了头。
  “将军——”方聿见势不好赶紧跳下马来。端华一只手按住胸口,雪白的脸色已经近乎发青,他跪倒在尘土里,双膝着地发出沉闷的响声。“你——你走开——我——”
  方聿震惊地退后,他看见年轻的将军跪在地上,剧烈地干呕起来。
  好恶心——真的好恶心。皇甫端华喘着气,喉管一阵阵剧痛,却什么也吐不出来。那些相互踩踏的声音,人和牲畜垂死挣扎的惨叫——他知道对方死伤有多重,他知道他该高兴,可他却只想失声痛哭。带着血腥味的烟气再度袭来,端华伸手捂住了嘴,整个身子深深地弯下去,他的长发拖曳在尘土里,随着痛苦的颤抖而带起微微的烟尘。他明白这有多可笑,作为一个将领居然不敢见战后场景。可他确实不敢,他想起了宝灵,想起了那时与今日如出一辙的、震天动地的惨叫与号哭。那景象之惨烈,连山川日月都为之变色。他降燕是为了什么?为了那不能让他释怀的二十万亡魂哪!为了报复那个昏庸的朝廷——可今日也是他亲手杀了这么多曾经的弟兄。他该如何做,到底该如何做?!他要如何自处?!
  ——也许这条路,自己一开始就选错了。
  这里面,会有当时幸存下来的潼关将士么?他颤抖着,不敢再往下想了,再想,他会发疯。而他还要去见一个人。
  “将军!将军怎么了?!”后面众人发觉不对,纷纷围上来。
  方聿看见皇甫端华颤抖地伸出一只手来,他赶忙上前把他扶起,那惨白得说牧成趟闹胁唤⑽⒁欢丁�
  “……我,我……”皇甫端华露出一个悲伤而虚弱的笑容,“小方,教你见笑了……”
  方聿看着那人浓丽的眉眼和苍白的双唇,鼻间不由自主地一酸。
  其实胜了不是么?可他为何没有一点喜悦呢?
  “什么?!”折子被直直地摔下桌案,李亨猛地跌回椅子中间。年轻的皇帝眼神僵直,愣愣地看着面前。一干朝臣跪在御书案前,噤若寒蝉。
  “房琯误事!房琯……朕要严惩……要……要严惩!!!”李亨扶着桌子复又站起,气得全身发抖,“你们!”他伸出一只颤抖的手指着黑压压跪了一地的大臣,“你们都给朕滚出去!让朕安静一会儿!”
  众人哆哆嗦嗦就等着这一句,一听这话立刻如蒙大赦,连连拜了几拜争先恐后往外涌去,就怕皇上一改主意又留他们下来。其中原先与房琯等人抱的颇紧的速胜派大臣退得尤其快,其他人也恐皇帝迁怒,也惶惶而退。
  李琅琊垂着眼,他步伐显得镇定许多,因而殿后。就在此时李亨开口了:“李丞相,你留下。”
  众人先是一抖,再一听不是自己立刻长吁一口浊气夺门而出。心里不忘顺便为李琅琊念几句保重。
  李琅琊步伐一顿,转过身来,也不往前再走一步,就在原地跪了下来。
  “陛下留臣何事?”
  李亨向后靠着,整个人都隐在暗处,隐隐约约地看去,他那姿势像是脱了力,又像是在准备着什么措辞。

  第 68 章

  (六十八)
  李琅琊跪着,双手笼起,腰却挺得笔直。他的姿势在周围柔软的帷幔中间略显突兀,使得李亨渐渐放松了方才的震怒,开始冷冷地打量他。君臣二人之间开始形成一种尴尬的静默,却一时没有人愿意出声打破。直到敞开的窗户外面传来几声清晰的鸟鸣,屋内这层坚冰才略略显出松动的迹象来。
  李亨干笑了一声,奏报被他丢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区区两次交手,八万人,就这么没了……”李亨的声音居然很平静,丝毫没有了方才狂怒难抑的迹象。
  “陛下圣明,不可因此乱了方寸,应速速思量应对之策才是。”李琅琊低头,他的语调甚至比起李亨更加平静。
  李亨牵起嘴角笑了笑。
  “难道你不曾听说,皇甫老将军家的十一郎——对,就是那个皇甫端华,他领着三千燕兵,在陈涛斜把房琯的四万大军杀得片甲不留?”
  李琅琊的身子轻轻颤了颤,这个举动并没有逃过年轻帝王的眼睛。
  “皇甫老将军已然不认他为皇甫家后人,他皇甫端华……投敌变节,天下耻之,臣不屑于谈论此人。”李琅琊声音冰冷。
  “朕偏要谈他。这小将军是个难得的将才,可惜为人不懂分寸——”李亨语气渐渐提高,“丞相,朕本已大赦天下,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回头,可这陈涛斜一战,朕就算日后赦他,怕是也难平天下悠悠众口……”
  “臣惶恐。处分全凭圣意,臣不敢妄自揣度。”
  “……可想来想去,此时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朕还真有点舍不得不赦他。丞相少年时与之也交情颇深罢?那时可曾看出他是个将才?”
  李琅琊垂首听着,一边忍受着撕心裂肺般的痛苦情绪,一面还要抵挡胸中泛起的阵阵隐痛。可就是在这身心双重的极度折磨下,他还是敏锐地感受到一丝不对劲。可到底是哪里不对劲他也不清楚,这样的发觉让他不安。于是他小心地抬头看向李亨。
  “臣不知。”
  皇帝仍旧保持着方才的姿势坐着。他一只手撑着下颌,整个人向后仰靠在帷幔的阴影里,那些阴影在年轻帝王白皙的脸上和金色的王袍上投下晃动的影子。他的的确确是天下的君王,即使如今只有风雨飘摇的李唐半壁江山,但对于灵武,对于此地的朝廷,对于每一位他手下的臣子,对于此刻的李琅琊来说,他就是他们的君王,他们的天地。他理所当然可以发号施令,甚至让他们心甘情愿奉上一条性命。
  李琅琊突然明白了那种违和感来自何处。
  皇帝方才还在雷霆大怒,但此刻却似乎突然冷静下来了,不但冷静下来,还在说一些似乎毫不相干的话。
  他的冷静似乎太快了。快得让人产生怀疑。
  李琅琊心绪一乱,面上却不曾表现出分毫。他冷冷地想着,冷冷地思考是不是该把自己怀中的另一份折子递给李亨。
  “那小将军太过残忍。听说他在陈涛斜,把受伤的俘虏都活埋了。”李亨道。
  他清楚地看见李琅琊白皙的手指颤抖起来。
  “依微臣之见,这不可能。”李琅琊低声道。
  “战报上都写着哪,为何不能?”李亨敲了敲椅子,“丞相不妨自己看看。”
  不可能,绝不可能!李琅琊感到胸口一阵紧过一阵的剧痛。那个爽朗笑着的面孔似乎还在眼前晃动,那么单纯的少年武官——他的一言一行李琅琊又怎么会不清楚呢?他怎么会做那样的事?李琅琊长长的眼睫颤抖着,在苍白的眼睛下方投下两弯浓浓的、不住轻颤的黛色光晕。
  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此事。
  “臣与他自幼……有些交情,这不可能……”他试图说些什么,可哽咽卡在喉咙里,让他的语气变得模糊而缺乏坚定的意味。
  ——可是皇甫端华呢?他变了么?他还是他认识的那个皇甫端华么?
  “臣斗胆请陛下速速思量对策!”李琅琊突然抬头,朗声道。
  “好!好!丞相若不愿提及此事,就放到日后再议罢。对策——?”李亨终于动了动身子,“朕已然想好。不用丞相操心了。”
  李琅琊目光一凝。
  “敢问陛下——”
  “不用问了。”年轻皇帝幽幽的声音从暗处传来,李琅琊看见他站起身,向自己走过来,于是他下意识地瑟缩了一下,可对方走到跟前,把他扶了起来。李亨站到他面前,看着他。李琅琊看见堂弟那双墨色的眼珠,在烛火微微的映照下晕开了一种微妙的意味,这让他感觉有些不安。他不知道皇帝会说什么。
  “若让朕再选一回,朕仍旧会让房琯带兵出征。”李亨的语气平淡。
  李琅琊不说话,他冷冷地凝视皇帝,眼中渐渐浮现出了然的、寒心的神色来。
  他明白了。
  “朕的丞相——不,堂兄,素来最是聪慧。”皇帝轻轻笑着,声音又软又轻,带着微渺的韵律和调笑。他伸出手指,轻轻描绘着李琅琊脸上清秀的轮廓,“你猜到了?”
  李琅琊感到心寒。“臣不知。”他如是说,并不躲避皇帝的动作。
  李亨也不计较。李琅琊看见新帝薄薄的双唇轻轻开合,吐出冰冷的话。“房老丞相是个忠臣……”他道,“可他太看重自己了,他真以为朕会全部听他的,他真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他当初奉太上皇之命来蜀中,也并非朕意,而是太上皇的意思啊……”
  李琅琊立着,一动不动。其实他已经被逼到墙边,无路可退了。
  “他房琯劝太上皇,让朕与诸王分管各道,弄得这半壁江山像盘散沙,他还真以为朕太年轻,年轻到坐着这个空头皇帝的名还很快活……”李亨轻轻地冷笑,“他倒好,朕,还有朕的弟弟们,都是他辅佐,到头来不管谁坐稳了天下,他都可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