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第一王朝-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死子继家天下,

  中华历史开新篇!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九章 废旧制施行新政
姒禹执政后,首先设立了一些新的权力机构。

  设立三正(天、地、人)六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使国家的政务有了明确的分工。

  三正也就是远古时代的三公,其权力仅次于帝王,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政治协商会主席。

  六卿是各部门的最高领导,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下属各部的部长。

  其次是正式组建常规的专业武装力量,随时准备征伐那些不尊重夏王朝,不肯服从夏王朝,不向夏王朝纳贡和侵犯夏王朝边境的夷戎小国。

  在夏王朝以前,国家平时是不设军队的,只有在外敌入侵时和国内出现###时才临时组建军队。这种临时组建的军队,人员参差不齐,由于缺乏基本的作战常识和打斗技巧,战斗力很差。姒禹总结了历史的经验,首次建立起专业化的正规军队,平时训练,战时出征,有效地打击了外敌的入侵和国内诸侯的叛乱。

  第三,建立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帝王的政治权力。

  史书上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皋陶乃立狱制罪,悬赏设罚,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肖佚礼,民知畏法”(《新语,道基》)。

  在氏族联盟时代(约公元前7800年——前2070年)中晚期,虽然贫富两极分化,出现了贵族和贫民,但这些贵族和富有者都是非法贪污和侵占公有财产所得,他们的财产并不受法律保护。而夏王朝建立以后,姒禹承认了私有制,并且制定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人类社会正式分为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产阶级就是那些贵族和靠各种不正当手段发了财的富有者;无产阶级就是那些贫民和奴隶。

  私有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某些人私欲的膨胀,弱肉强食你争我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秩序也越来越混乱。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打击那些不法之徒,姒禹的夏王朝首先设立了刑法,同时还设立了监狱。姒禹任命皋陶为狱官之长,专门负责处理国中的各种刑事案件。可见夏朝不仅有了刑法,而且已经设置了监狱。刑法和监狱都是阶级社会衍生出来的必然产物。

  第四,姒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纳税制度,叫做“贡”。

  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上》篇中说:“夏后氏五十而贡”。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也说:“至虞、夏时,贡赋备矣”。可见,征收赋税已经是夏王朝的统治者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上世纪早期,一些疑古派的史学家,不尊重史实和考古所见,盲目的跟着个别歪曲中国历史的外国学者起哄,说中国“商周以前无历史”,完全否定了夏王朝的存在,这是对祖宗的亵渎,也是对我中华民族远古历史的极大歪曲!

  第五,姒禹还发明了我国最早的金币。

  “禹以历山之金铸造币”(《管子,山权数》)。当时所说的金,就是现在的铜。《史记,封禅书》云:“禹收九牧之金,铸造九鼎。”说明夏王朝时不仅已经有了铸铜手工业,而且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建立军队,制定法律,设置政权机构,实行征税制度,制造货币,这一切都证明:夏王朝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部落联盟体,而是过渡成为新兴的奴隶制国家。

  姒禹执政时期,我国的手工业生产已经很发达,木器、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都有了专门的作坊。此时的陶器生产已经有了多种类型,《韩非子,十过》中说:“禹作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我国考古出土的夏代文物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洛阳东干沟出土的陶瓷、陕西七里铺出土的陶鼎、偃师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爵,工艺水平都十分先进。

  夏王朝首次对社会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姒禹把人类分为三等,一等为贵族,二等为自由民,三等为奴隶。姒禹以武力征服反叛他的部族,把战败部落的俘虏降为奴隶,让奴隶带着锁链为贵族劳动。各部落惧怕他,都主动献出许多黄金(铜)给他。姒禹把搜刮上来的铜铸造成九鼎,摆放在朝中,以显示权势的威力。

  中国历代史家对夏禹多有赞美之辞,很少不恭之语,唯有《吕氏春秋,当务篇》上说:“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湎之意”,又说“禹以贪位之意”。

  伯成子高是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诸侯,历经尧、舜、禹三代帝王。姒禹即位后不久,伯成子高便辞去了诸侯之职,回家种田去了。

  姒禹觉得很奇怪,便亲自到伯成子高住的村子去看望他。

  姒禹问道:“尧和舜在位时你肯立为诸侯,为什么轮到我执政你就辞职呢?”

  伯成子高回答说:“尧舜之时,民心朴实,没有奖赏和刑罚,大家都任劳任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没有争名夺利的坏风气。而今大王为政,重赏赐,多刑罚,人人变得唯利是图,见利忘义,道德从此沦丧,天下将会大乱了,我还有何脸面去为官呢!”(《吕氏春秋,长利》)

  从这则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新旧两种观念的斗争相当激烈。一些保守的贵族部落首领为了抗议姒禹推行的新政,宁肯放弃手中的权力,也不愿向他俯首称臣。

  关于姒禹在位执政的年数,史书上说法不一,有说四十五年的,有说七年的,有说十年的。有人据此就武断地认为姒禹的在位年不可信。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没有搞清楚当时的历史状况。事实上禹的在位年很准确,四十五年、十年、七年,三种说法都对。为什么呢?毛病主要出在写史人的观点上,因为写史人的观点不同,他们笔下的夏禹称王的时间也就不同了。四十五年之说是从虞舜二十三年(前2105)姒禹代行天子之事时算起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姒禹代行天子之事就已经是行使帝权了,因此他的在位年应该从虞舜二十三年算起,这样就成了四十五年。十年之说是从姒禹正式即位算起,这是准确无误的。而儒家学者为了宣扬姒禹的忠孝,从十年中扣除了三年为舜帝守丧的时间,所以才有了七年之说。其实这种所谓的三年丧期是极其荒谬的,难道这三年时间天下就没有帝王了吗?

  夏王姒禹在中华大地上曾经留下许多遗迹,如浙江绍兴市东南有“禹陵”和“禹庙”,山西河津市城西北有“禹门口”,河南禹州市城内有“禹王锁蛟井”,黄河三门峡上游有“禹王庙”,四川乌山县有“错开峡、斩龙台”。巫山县志上说:“斩龙台,治西南八十里;错开峡,一石特立。相传禹王导水至北,一龙错行水道,遂斩之,故峡名‘错开’,台名‘斩龙’”。

  姒禹是中国王族分封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堪称中国远古时赫赫有名的一代枭雄。

  正是:

  大江东去浪淘沙,

  一代枭雄霸中华;

  四百余年兴亡事,

  王冠轮落十九家。。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章 假让国欺世盗名
姒禹正式即位后,首先对他的族人进行了分封。

  据《史记》记载,姒姓贵族一共受封了十二个诸侯。这十二诸侯都是崇伯鲧的后代,他们是: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斟罐氏(又作斟戈氏)、彤城氏、有褒氏(又作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

  这十二诸侯分封在全国各地,是夏王朝的嫡系核心力量。

  帝禹元年(辛卯,前2070)春天,有个叫仪狄的大臣发明了酒。

  这天,仪狄忽然心血来潮想巴结一下大王,期待夏王能给他加官晋爵,便带着一坛自酿的好酒入朝,把酒敬献给夏王。

  夏王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臣酿造的一种饮品,叫做酒。”仪狄走上前,毕恭毕敬地回答。

  “酒?喝了它有什么好处吗?”

  “臣这酒甘甜可口,稍有麻辣,喝了它就能使人血流通畅,增加睡眠。”

  “是吗?”夏王来了兴致,“那好哇,来,先给我斟上一杯。”

  仪狄上前亲自给大王倒了一杯酒。

  “好,好酒!”姒禹品尝了一下,赞不绝口,接着便大口大口地喝起来。

  因为酒味甘甜,姒禹多喝了几杯,毕竟是年事已高,不胜酒力,结果很快就醉了,被宫女们扶回宫中休息。

  姒禹一觉直睡到次日上午巳时才醒过来,已经过了上朝的时间。他大吃一惊,后悔自己喝酒误事。

  来日早朝,他首先向大臣们致歉,接着便对大臣们说:“酒能麻醉人的心智,后世必将有因酒而亡国者。”他认为,酒不是什么好东西,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害的,因此,他从此不再饮酒,同时还疏远了发明酒的大臣仪狄。

  仪狄本想献酒讨大王欢心,没想到却被冷落了,只好默默而退。

  这里所说的仪狄发明酒,只是指他第一次为酒命名,其实我国早在黄帝朝以前就已经有了酒,只不过那时不叫酒,称作醴酪。《通鉴外纪》载:“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可见中国的酒文化最少也有五千年历史了。

  这一年,夏王朝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施行了历法,称作夏历。史书上记载:姒禹“颁夏时于邦国”(《今本竹书纪年》)。这是我国古代历法之一,简称夏历,又称阴历、农历、旧历,实际是一种阴阳历。史称夏历为夏小正。夏历以寅月为岁首,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以十二月或十三月为一年。月分大尽和小尽,大尽每月三十天,小尽每月二十九天。每年所差时间用置闰法调整。夏历的置闰法是: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七闰。

  姒禹正式称王时,已经年过九十,按前朝旧制,他即位后必须确定下一届的天子继承人。

  他的儿子姒启此时已经六十多岁,姒禹心中早就打好了算盘,准备将来把王位传给儿子。他认为天下的基业是他辛苦一生创下的,为什么不可以交给儿子,而非要交给别人呢?但他又想在天下人面前留下个贤君的美名,不想让后人说自己的不是,于是便玩了一个花招,选择了当时很有名气的贤臣皋陶,在朝廷上宣布立皋陶为王位继承人。

  此时皋陶已经年过百岁,比姒禹还大十几岁。姒禹的用心所在,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果然第二年春天,年过百岁的皋陶突然得了重病,来不及坐上天子的宝座便病死于家中了。姒禹只好重新物色接班人。

  经过仔细斟酌,姒禹又推举伯益为帝位继承人。伯益观念上因循守旧,做事情瞻前顾后,没有主见,姒禹内心里并不喜欢他。但他在朝中人缘好,许多大臣都认为他是贤臣。没办法,他只好尊重大家的意见,推举了伯益。

  但是,在确立伯益为接班人的同时,他却把国家的军政大权交给了儿子姒启。他让姒启率国家的常备军驻扎在安邑(今山西运城市夏县西北)练兵,并把朝中一些精明强干的大臣派到姒启身边去辅佐他。因为他知道,他的儿子姒启和他不同,姒启可不在乎什么名声,他相信将来他死后,儿子姒启一定会夺回王位,让夏后氏的江山社稷世代延续下去。

  帝禹五年(乙未,前2066)秋天,姒禹率众往南方巡狩,在涂山(即当涂山,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东南)大会诸侯。

  此次南巡途中,姒禹与大臣和护卫们乘船渡江,船行驶至江心时,忽然看见有两条黄龙用背部把一条大船托了起来。船上的人都惊恐万状,感觉是末日来临了。姒禹却从容镇定,笑着对身边的人道:“我受命于天,竭尽自己的能力为天下人造福,生是人的本性;死也是命中注定,对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奇怪的是,那两条黄龙听了他的话,既没兴风,也没做浪,便都摇头摆尾地离去了。

  同年,“禹以历山之金铸币”(《通鉴外纪》)。铸币就是铸造货币,姒禹下令把从历山(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南雷首山)开采的铜铸造成货币,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铸币记录。说明当时我国的商业已经普遍存在,夏王朝的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因为在此之前的数千年,虽然也存在着商品交换,但都是以物易物,互通有无,并没有代替商品的货币。后来人们觉得用商品直接交换太费力气,便用贵重的小商品(如金、银、珠宝、玉石等)作抵押交换大的物品,逐渐就发展成了货币。在夏王朝以前,各部落之间的货币多种多样,而且只是在本部落内部使用。夏王朝首次统一铸币,在全国流通,从而促进了远古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帝禹八年(戊戌,前206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