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在拍摄中依靠大家的智慧,不断解决那些已知和未知的特技问题。
总的来说,我争取拍出一个既优美,又神奇,既通俗,又高雅;既忠实于原著,又慎于翻新的《西游记》来。我带着一股要“不辜负领导信任并为自己争气”的勇气,和“要以唐僧取经的精神去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全身心地投入了《西游记》六年的拼搏之中。
三、始于足下
既然定下了“游”字的目标,就需要去寻找每一集的景点。找到了景点,才能定下拍摄计划。采景是现在每一个剧组都要做的工作,但在那时,就似乎非常特别。
那时不像现在,影视基地到处开花,不论什么时代的景物、建筑都能有现成的,去了就能拍,但那时没有!(最早的影视基地出现在《西游记》拍摄之后!)《西游记》的故事从大唐到印度,跨越许多省份,需要各种景色,我把那些主要情节记在脑子里,出发去寻找它们。其实我心里也不知道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只能拟订一个大致路线。它不是唐僧当年所走的真实路线,因为我们不是拍摄《玄奘传》,而是我们祖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最优美的、已知的、未知的名山大川,佛刹道观,风景胜地路线不近,必须抓紧。
因为我预定的准备时间只有半年,必须几项工作同时进行:我把剧组的事交给副导演朱小峰,让他继续找寻演员,等我回来再定;两位编剧突击写出试集《除妖乌鸡国》的文学剧本,我则外出采景,同时还要在路上选择合适的演员。
我组织了一个精干的选景班子,我点名要的人是:
一个摄像师:王崇秋;一个美工师:彭曼丽;一个照明师:孙永福。
此外我外请了一个场记:李成儒;一个剧务:小郑。
加上我,一共六个人。
我计划的路线是这样:3月1日出发,先走东南线:南京—扬州—宜兴善卷洞—安徽黄山—安徽九华山—杭州瑶琳仙境—浙江宁波天童寺—普陀山—杭州云溪、玉盘山、石屋洞、黄龙洞、紫云洞、水乐洞—绍兴—福建福州鼓山、青芝山—泉州开元寺—厦门南普陀—漳州南山寺—东山岛、城关镇古城楼—汕头—广州—广东罗浮山—肇庆七星岩—西樵山、佛山马庙—湖南长沙—大庸张家界—青岩山黄狮寨—湖南慈利桃花源—返京。
第一段采景我们用了35天。
4月5日,我们回到北京向领导汇报情况,并检查剧组里的情况,布置下面的任务。4月11日我们又向西南出发了。这次,队伍稍有调整,新来的美术师郑越洋加入了采景的行列。
为了了解有关佛教方面的知识,我们先到西安草堂寺参加中日佛协为达摩祖师像落成仪式,并访问了赵朴初先生;然后去华清池—成都的青城山、二王庙、峨眉山、报国寺、伏龙寺、清音寺、武侯祠、杜甫草堂—大邑县崇庆县—云南昆明—圆通寺、龙门、太华寺、法清寺、华亭寺、筇竹寺、石林、西双版纳、思茅、景洪、勐海、澜沧、双江、临沧、下关、大理、喜洲、楚雄、金殿、黑龙潭、金刚塔—湖南冷水江波月洞……5月8日返回北京。
我们两个月里跑了好几千公里,几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出发。每天,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天天赶路,马不停蹄。大家都非常兴奋,虽苦也无所谓。好在收获很大,大部分景点都落实了。有的还超出了我的想象。有的地方太远,比方火焰山,我已经确定要在那个真实的火焰山去拍,就不必先跑一趟了。最后的天竺国和西天圣境,本想能在西双版纳找到近似或能够加工的地方,但却大失所望,于是我萌生了去印度拍摄的念头,但为时尚远,再说吧。
在采景途中,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也得到许多意外的收获,我把它们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四、风雪黄山(1)
■米■花■在■线■书■库■ ;http://。。
先说说黄山的事:这是我们出发的第三个地点。
3月5日,我们在南京与黄山管理处联系,说明我们要到黄山采景,希望他们第二天派个车到火车站来接一下。黄山管理处的负责人很为难,因为第二天是周末,他不愿意找车,在李成儒再三要求说明情况之后,他们终于答应了。
第二天下午,我们到了繁昌火车站,来接的是一个很破旧很脏的面包车。我们没有在意,有车就行!大家兴高采烈地上了路。开车的是个老司机,车开得很熟练,但看来有些不大高兴,大概是因为耽误了他的休假吧?开始时车开得似乎很顺利。不久,司机发现车的声音有问题,马上停车检查,原来发动机下面在漏机油。如果不赶快解决,油流光了,发动机就会烧坏。可是这一路上没有修车的地方。司机犯了难,幸好我们的小郑同志当过司机,会修车。他问:“有肥皂吗?”大家七手八脚地从司机台上翻出一块肥皂,小郑爬到车底下,用肥皂堵住了漏油的地方,大家夸赞小郑立了大功,又兴致勃勃地上路了。
没多久,天下起了细雨,还夹着雪花。3月的黄山很冷。我们赶紧加了衣服,要把车窗摇上去,但是摇不动!不论怎么使劲,它就是不肯上去。李成儒问司机:“哎,师傅,这车窗怎么了呀?”
他头也不回,冷冷地回答:“这车窗是坏的,没法摇。”
这回答给了我们一闷棍。雨和雪一个劲从大开的车窗往车子里灌,衣服都裹在身上也挡不住冷。
我忍不住问:“那你们怎么不修哇?”
司机说:“这车一直没用!”
我们没话讲了。再问,他就该说:“谁叫你们这时候来!”我们只好裹紧衣服,彭曼丽本来个子就小,现在更是缩作一团,和我挤在一起取点暖。
忽然,这位司机把车开慢了,后来他干脆把车停在路上了。
我们问他:“为什么停下来了?”
他闷声闷气地回答:“没油啦!这下麻烦大啦!”
我们一听,都急了:“那怎么办呢?”
他说:“没办法!等着吧!”
我问他:“等什么呀?”
他说:“等过路车吧!”
“过路车?人家肯给我们油吗?”
“谁知道!”
我们有点急了,催问他为什么不给管理处打电话,他没好气地说:“这时候,谁上班啊!”
我们一筹莫展,只好挤在车上等待。天已经快黑了,路上一个车也见不着。大家冻得浑身哆嗦。
大概二十分钟后,远处出现了一点灯光:
“有车来了!”大家兴奋起来,李成儒和老孙、小郑赶紧跳下车去拦截。
来的是一辆大卡车,上面坐着三个人。他们停下了车,听说我们是中央电视台要去黄山采景的,他们非常痛快地答应匀一些汽油给我们,他们的司机师傅马上用管子接上我们的车,给我们加了不少油,还不肯收钱。当时,我们真有点绝处逢生的感觉!
油加上了,车再次出发了。这时天已经黑下来,外面的景色逐渐模糊起来。山里的天黑得本来就早,山路弯道又多,可是这位司机就是不开车灯。这么黑的山路没有灯怎么走哇?我们忍不住问他:“师傅,你怎么不把车灯打开?”
他的回答又让我们出乎意料:“灯坏了!开不了!”
我真要把肺气炸了,可又不敢对他发脾气,只好忍气吞声。一向好脾气的彭曼丽忍不住小声嘟囔:“这个司机真够戗!”
司机不在意我们的感受,依然开着快车。
老孙禁不住问他:“师傅,这么黑,你怎么敢开?能看见路吗?”
四、风雪黄山(2)
他面无表情:“走了几十年了,闭着眼睛都能开!”
我们一听,面面相觑。我们成了他抖本事的实验物!夜已经黑了下来,加上路况不好,一不小心,就能掉到山底下去。怎么办?这时正好路过一个地方,路边有几间房屋,看来是个小村子。我们不管司机的不满,强烈要求他停下车来。
路边不远处恰好有一个供销社,但是关着门,黑着灯,里面的人大概已经睡觉了。李成儒好不容易叫开了门,从睡眼惺忪的店主那里买了两个手电筒。大家都放了点儿心,因为总算有了灯可以照亮了。
李成儒坐在前面,用手举着这两个手电筒照着路往前开。但是手电筒的光亮太小,根本看不见远处。他只好用手电筒照着马路两边的树木,因为树干上有白灰刷的保护层,容易辨认。就在这黑暗的盘山公路上,在晃晃悠悠的微弱照明下,这位司机仍然开得极快,拐弯时也不减速。中途还超越了支援我们汽油的大卡车!我们一路上屏住了气息,提心吊胆东倒西歪地像摇煤球一样坐在车上,体验这位司机的车技。这时我忽然有种置身于恐怖片中的感觉:这个开车的人就是个恶魔。他如果回过头来,我们就会看到一副狰狞的面孔。为了阻止《西游记》的拍摄,他会把我们扔到这深山悬崖之中。
就这样,我们总算熬到了终点——黄山宾馆。那时已经八点多钟。
大家惊魂稍定,才感觉肚子饿了。小郑负责去找宾馆的服务员给我们点东西吃。厨房因为没有客人,早就下班了。小郑好不容易叫来了大师傅,大师傅一脸不耐烦:
“什么也没有!没有菜,没有饭,只有面条!”
我们欢呼起来:“面条好,面条就好!”
等热腾腾的面条端上来时,我们感觉那是最幸福的时刻了。
这时,后面的大卡车才赶到。
卡车上的师傅们进了食堂,一看见我们就大叫起来:“哎呀,你们太危险了!我们远远看见你们那么小的一个灯光,还跑得飞快!那么险的路,那么黑的天,我们都替你们捏把汗!”
我们只能苦笑着感谢他们的关心。王崇秋调侃地说:“是呀!我们那位司机不怕死,敢开,我们陪着!”
第二天一早,雪还在下,虽然不太大,但外面已经一片银白。我们兴致勃勃地打算上山。管理处的同志告诉我们:“一定要走的话,前山爬不上去,因为山路又长又陡,如果走后山,可以用汽车送一半路程,少爬些山路。”
我们决定走后山。
前一半路很顺利,很快就到了半山处。我们下了车,精神抖擞地准备爬山。
爬山是我一直向往的事,但除了北京的香山、西山,还没有爬过像样的山,黄山是我仰慕已久的名山,我的兴奋之情可想而知。
但是,黄山很快就让我知道了她的厉害。开始时,大家兴致都挺高,还能谈笑风生,但慢慢地,就只听见呼哧声了。山路难行,加上不断落下的雪花,一会儿,鞋都湿了,越来越重了,身上的衣服也湿透了。七八里路,怎么这么远呢?总也走不到头!两旁的风景根本顾不上看,只顾喘气了。想休息一下吧,又没有坐的地方,到处都是雪!好在李成儒是我们队伍里的壮劳力,每到难走的地方,他就扶着我,拽着我,减轻一下我的劳动。
我看看大家,谁都不轻松。尤其老孙,他比较胖,年龄也大些,他连呼哧带喘地坚持着;看来身体单薄弱小的彭曼丽,却不那么狼狈,她好像比较走得轻快。还有王崇秋,他一边走,一边拍照,有时走在大家前面,有时落在后面(他的任务是留下采景的影像资料)。
四、风雪黄山(3)
不管怎么狼狈,总算走到了目的地——北海宾馆,这时已经快一点钟了。没想到宾馆里空空荡荡:没有客人,没有服务员。好不容易找到了他们的负责人,他对我们感到非常惊异:
“你们怎么这个时候上黄山来?”
听了我们介绍的情况,他才给我们开了房间,但是吃的呢?他告诉我们,现在是淡季,山上没有客人,所以没有预备客饭。也没有几个服务员,只有值班的人。我们浑身湿漉漉的,宾馆里没有暖气,大家冷得又跺脚又搓手,这位负责人看了也有些过意不去:
“这样吧,我叫他们给烧个炭盆,你们烤一烤,再拿几个馒头,你们将就着吃一点吧!”
这个安排我们很满意。马上,在我和曼丽的房间里端来了一个大炭盆。还预备了一些炭。我们围在烧得旺旺的炭盆边,脱下了湿透的鞋袜在火盆边烤。这时馒头送来了!馒头是冰冷的,正好就着火盆烤馒头片!没有菜,怎么办?大家忽然想起了老孙在扬州买过臭豆腐!于是,群起而攻之,逼着老孙把臭豆腐和小咸菜贡献出来。这下可好,火盆上烤着臭鞋、臭袜、臭豆腐,加上烤馒头,可想而知得是什么怪味道!但是大家那时就着这股味道吃着烤馒头,一点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