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光女孩周婷婷(1)
几天前,21岁的周婷婷把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捧在怀里,幸福的泪水无声地划过面颊……
从萌生出推动更多聋人融入主流社会理想的那一刻起,能考进世界上对聋人心理研究最多、最新的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攻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就成了她最大的梦想。
静心倾听这个漂亮、聪颖而又充满了灵气的女孩的世界,你会发现,生命的奇迹竟然如此难以预测。
婷婷从出生起就不曾听过这世界的声音,三岁半时父母亲发现女儿已是全聋全哑。然而,5岁时她就认识2000多个汉字,8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上小学,她不仅与正常孩子坐在一起读书,竟还连跳两级。10岁她又与父亲合写出版了12万字的《从哑女到神童》一书。11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被辽宁师范大学破格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17岁被评为全国最年轻的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7000人大会上做了精彩发言,受到###总书记的接见。18岁,她又在以自己和另一位残疾女孩为原型改编的电影《不能没有你》中担任女主角……
讲到周婷婷的灿烂,不能不提她的父亲周弘。周弘是老三届,曾是南京一家工厂的普通技术工人。面对女儿全聋的残酷事实时,他惟一的信念就是: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万分之万的努力。他与妻子背着女儿走上了大江南北寻医问诊的漫长道路,即便对方是江湖游医。听说针灸能医耳聋,周弘数不清女儿小小的耳朵上被扎了多少万针,每一次针灸,都是父亲紧紧地握住女儿的小手,女儿趴在爸爸的头顶上哭,爸爸在下边流泪。
针灸并没有挽救回婷婷的听力,但磨炼了婷婷的毅力。正如父亲后来对她说的:人一生中要经历许多痛苦,如树开杈一般,第一个杈总是最大的,以后,杈上分杈,痛苦会越来越小。
婷婷三岁半时,父母不得不放弃治聋,转为治哑。
奇迹发生在一个下午。那天午睡起来,婷婷指着床头的饼干盒子向奶奶比划。奶奶抱起饼干盒子,引导她:“饼干!饼干!”
婷婷由于丧失听力,对语言没有任何概念,只伸着小手要,奶奶铁了心就是不给。婷婷“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五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老一少僵持着,一个泪眼模糊,一个泪流满面。奶奶的嗓子哑了,但依然抱着饼干盒子,不懈地重复着“饼干”二字。
终于,婷婷停止哭泣,嘴唇蠕动了半天,模糊不清吐出了两个字:“布旦”。这“布旦”两字,开启的不仅仅是周婷婷语言的心门,也改写了一个父亲今后的人生。
婷婷能叫出“爸爸、妈妈、奶奶”时,一家人幸福地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爸爸的大拇指竖得都有点抽筋了:“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激动过后,一看邻家三四岁的孩子,早已会说会唱,能背唐诗讲故事了。周弘想,让女儿从口语能力开始起步赶上或超越正常孩子永远不可能。但书面语言不同,婷婷有眼睛,她可以尽情地看。于是他从汉字入手,开发女儿的智力。女儿哭,他就在手上写个“哭”字;女儿笑就写“笑”。女儿指着星星,写“星星”;指月亮,写“月亮”。常常是带女儿出去时周弘身上清清爽爽,回到家则“披文带字”。
这种周弘发明的“母语玩字法”,使婷婷5岁多就认识了2000多汉字。一天,他偶然看到一本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撰写的《幼儿才能开发》一书。铃木认为,培养神童“最正确的、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教孩子学说话的教育方法。”因为它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生命力。铃木每年为日本培养出800个达到莫扎特同等水平的小提琴神童。
周弘眼前一亮,体会铃木所讲的教育方法,贯穿了一个字:爱。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铃木能把正常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聋女儿培养成天才。他辞去了工作,在家专心教育女儿。
阳光女孩周婷婷(2)
一张《美国天才儿童行为表》压在婷婷的写字台下。当婷婷看书不肯吃饭时,周弘指着行为表上“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一条对女儿说:“婷婷,你完全符合,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为了给女儿找天才的感觉,周弘买来美国著名残疾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书,兴奋地对女儿喊:“婷婷,爸爸一直奇怪你怎么那么聪明,那么有灵性,原来你是海伦·凯勒的转世啊!”
又盲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是婷婷一直仰慕的人。周弘说:“海伦·凯勒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你的生日是1980年6月27日,刚好相差100年。”婷婷刚要欢呼,忽然发现不对劲:“我好像是29日生的。”周弘不慌不忙地说:“你出生时是难产,正好耽误了两天。”
在婷婷的脑海里,父亲对她的评价永远是棒极了,周弘开玩笑:我的大拇指竖得都有点抽筋了。婷婷第一次做应用题时,十道题做错了九道,很是沮丧。谁知周弘看了,错的题目没有打叉,对的题目打了个大大的勾,真诚地说:“真是了不起,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做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它呢。”
既不膨胀,也不压抑,做个快乐舒展的“人中人”
周婷婷出名以后,数不清多少聋儿的家长怀揣周婷婷和周弘合著的《从哑女到神童》,带着孩子从遥远的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来到南京找周弘,都羡慕地说:“你真伟大,生了个天才,你女儿是个神童。”
周弘明白,女儿根本就不是神童。只是他用爱和信心让女儿成为今天的婷婷。
他发现,踏入学校的女儿有些飘飘然了,骄傲得像个小公主。因为她的傲慢和听力问题,同学们都远离了她,不肯和她做朋友,婷婷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她的学习成绩下滑,有时甚至不及格。婷婷的情绪一下子降到冰点,第一次正视自己是个聋人的事实,第一次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神童。
女儿的挫折让周弘突然醒悟:人的生命是那么脆弱,因为脆弱才需要有人欣赏,需要得到别人肯定。这些年来,他只注重对女儿智力的开发,却忽略了对女儿心态的调整,差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骄傲会令人膨胀,膨胀的人处于一种“人上人”状态,自认为天下第一;而自卑又令人压抑,压抑的人处于一种“人下人”状态,世上谁都比自己强。周弘决心要让女儿做一个快乐的“人中人”,既不膨胀,又不压抑,心中始终处于一种舒展状态,开开心心,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
以后,无论哪一天,婷婷一跨进家门,父亲都会说:“婷婷,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好消息可能很小,但婷婷的心情总是为之一爽。不管发生了什么困难,父亲总设法找出好消息与女儿共享。直到现在,婷婷最喜欢谈心的对象仍是爸爸。婷婷说:“父亲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一直都影响着我,这也许是父亲给我的一生都享用不尽的宝藏。”
当笑容和自信重新写在女儿脸上,周弘感到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也进入新的境界。他由对女儿的研究,转入对教育的研究,对人的研究。他啃下了一本本心理学、教育学,他悟出,过去光是一个“爱”字,现在还得加上一个“行”字。这个“行”,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所有孩子再到所有的成年人,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社会的肯定。
周弘这样诠释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都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教育心态。赏识教育让人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少了它,一个人的自信就会营养不良,甚至枯萎。”
他决心用这套理论,向人们揭示周婷婷的成功培养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教育规律。他与赏识教育志愿者们一道创办了南京婷婷聋童学校、婷婷聋童幼儿园,面向全国招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人们已欣喜地看到,已有一批像婷婷小时一样、甚至比婷婷小时更出色的早慧聋童。
阳光女孩周婷婷(3)
从对“快乐天使”的仰慕,打开赏识教育这扇窗
婷婷16岁那年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尽管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婷婷的大学生活却适应得很快。平日与人交流,婷婷一般是看口型,但南方人口型与北方人口型不一样。刚进校时也闹了不少笑话……但很快同学们就开始喜欢上这个纯真善良、活泼开朗的小同学。同宿舍的姐姐都称她为“阳光女孩”、“快乐天使”。
大学四年里,婷婷不仅学会了英语的书面语言,还掌握了口语。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也许婷婷是第一个能说一口英语的聋人。至于计算机,婷婷更如鱼得水,她是学校网吧里的小明星,还开设了自己的个人首页。
伴随着女儿的成长过程,周弘逐步将赏识教育的研究视角从聋障儿童转入正常儿童。几年间,他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学校、社区,为家长、教师、学生做了近2000场认识推广赏识教育方法的报告。
一次演讲报告结束后,周弘要求家长们在纸条上写出自己孩子的十大优点,结果100多位家长中竟有一半人写不出。他大声疾呼: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本该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被异化了,做家长的完全忘记了对子女作为一个人、一个有着精神生命的人的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更忽略了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都视自己孩子是“神童”,一味地相互攀比,甚至不惜拔苗助长,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彻底失败。
我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说,赏识教育给人的是一个法宝,让你由失败走向成功,由痛苦走向幸福。岂止儿童,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甚至国家之间,都渴望赏识与成功。赏识犹如阳光滋养万物生长,而赏识教育是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中国青少年中心的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周弘出任主任。
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
记者问婷婷,这次被加劳德特大学录取,父亲有没有帮忙?她认真地说,从托福考试合格后,就不断地通过互联网向加劳德特大学推销自己,最终引起该校聋教系主任理查德博士的重视,才被录取进心理咨询专业的研究生。
作女儿的是怎样评价父亲和他的事业?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小时候并没有觉得赏识教育有特别之处。长大以后,当我遇到许多事时,再回头想想,赏识教育让我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追求快乐的人生价值。”
想为聋人做一点事,这是周婷婷一心想考进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原因。因为,她深知聋人的不易。她在大学毕业论文《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中这样写道:“独自一人的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群中的孤独……久而久之,深深的强烈的孤独感就不知不觉地深埋心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已经麻木不仁到了全然不知。”
还有6个月,周婷婷就要出国深造,临走前她还要做些什么?婷婷自信地说,要完成她的另一个梦想,就是像海伦·凯勒一样,写一部自己的自传。
周婷婷被美两所大学同时录取
刚刚从美国加劳德特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特殊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的聋人学生周婷婷;最近同时被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和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录取为博士生。目前;周婷婷已决定去波士顿大学攻读特殊教育博士学位; 波士顿大学特殊教育系主任将担任她的博士生导师。5月17日,周婷婷接到波士顿大学通知书。
周婷婷,曾是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2001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加劳德特(Gallaudet)大学录取,载着她自己的期望奔赴这所世界上一流的聋人大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周婷婷的事迹曾感动并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24岁的聋人学生周婷婷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女孩,生活在静寂的无声世界里。父亲周弘带着女儿跑遍了全国各大医院,仍无法医好婷婷的耳朵。无奈之下,父母和奶奶想尽一切办法对小婷婷进行说话训练,亲人的爱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婷婷在三岁半时开口说话了。接着又对女儿进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