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典躺着读-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显然有一个分水界,那就是他的现实主义道路”。周恩来高度肯定《八十一梦》;毛泽东议论过《水浒新传》,重庆谈判期间单独接见过他,并送红枣、小米和延安的呢料。但新文学的批评家曾将张恨水划入鸳鸯蝴蝶派,张最著名的《啼笑姻缘》确是一部写三角恋爱故事的言情之作,因为明星电影公司和大华电影社争夺其改编拍摄权,曾大打官司,闹得上海滩沸沸扬扬。
  如《啼笑姻缘》一样,《水浒新传》登在销行最广的上海《新闻报》上,从1940年2月11日起,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孤岛”(英美租界)彻底沦陷,书写了四十多回。1944年,为出版单行本,张恨水又补写了二十多回,全部六十多万字,是抗战期间最长的张恨水小说。在文字上,张极力模仿老《水浒》,故事写梁山好汉受招安后,跟随张叔夜去打金兵。汴京失守后,一百零八条好汉,大半战死,时迁这路小兄弟成为张用力描写的英雄,用意“是以愧士大夫阶级”。上海人是把抗金当作抗日来读,自然有一番痛快在其中。
  《八十一梦》亦是痛快之作,从1939年12月1日起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梦之题,取自传统文学所谓“寓言十九托之于梦”。该作对战时陪都的*和黑暗,给予了不由分说的讽刺。第三十六梦《天堂之游》、第七十二梦《我是孙悟空》的影射最是直接。孙悟空斗不过满身黄金白金钻石宝石的通天大仙,西门庆是天国十家大银行和一百二十家公司的老板;潘金莲穿袒胸露背的巴黎时装,打了维护交通的警察一个耳光;通天路尽头之门是枚大金钱,上写“孔道通天”,诸如此类都是影射孔家一门(孔祥熙,孔二小姐)。大后方读者喜欢这样的笑骂,但是干涉也就来了。官方的“某君”,请张到一个很好的居处,酒肉招待,劝了一宿,最后问是否要到贵州息烽去休息两年,张只好苦笑说算了。息烽有军统的集中营而著名,张不得不结束了《八十一梦》。单行本印行时便额外加了一个“楔子”《鼠齿下的剩余》,说:“本是八十一梦,写的也是八十一梦,不幸被耗子咬残了,不能全部拿出来。”全书终于只有十几个梦,在报纸上也载了一年多。

第十八章 浮世绘 张恨水(2)
现在的读者听起来会觉得不可思议,一部小说可以连载几年。张的成名作《春明外史》,在北平的《世界晚报》上,从1924年4月16日登载至1929年1月24日,历时五十七个月,近五年。另一部《金粉世家》更连载了六年,从1927年起在《世界日报》登载,到1932年才告结束。这两部作品都是长达百万言的巨篇。张恨水笔耕四十年,著作一百一十部以上,总计在三千万言以上,大都是巨构长篇。即使如此,《春明外史》、《金粉世家》也是其中之最巨。
  “春明”,原是唐代京城东面三门之一,后世将“春明”作为北京的别称。张恨水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北京的人情世故为背景。《春明外史》的主角杨杏园,是一位寓居北京的报人,籍贯安徽,这两点与张本人相同,便有人认为《外史》是张本人自述,虽然,杨在小说终卷时病亡。杨爱恋的两位女性,一是*梨云,一是才女李冬青。这三个人的爱情故事显然不足以充满百万言的架构,全书八十五个回目中,梨云只占了十回,到第二十回,梨云便夭亡。李冬青在第二十回才出现,在全书中也时隐时现。作者虽着力写他们,但基本的考虑却是要他们串联全书。大量的内容是取材现实的故事,诸如豪门巨宅的荒唐,军阀总长们的糜烂,是社会生活的长卷,走的是晚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一类社会谴责小说社会黑幕小说的路子。张本人的总结则是,“用作《红楼梦》的办法,来作《儒林外史》”。他不满于社会小说共同的毛病:如同短篇的拼接,说完一事,又递入一事,缺乏骨干的组织。他就“先安排下一个主角,并安排下几个陪客。这样说些社会现象,又归到主角的故事,同时,也把主角的故事,发展到社会的现象上去。杨杏园的报人身份,也方便串联社会故事。这种结构安排在《春明外史》中还比较松散,到《金粉世家》就紧凑得多了。如李冬青一样,《金》中的女主角飘茵阁主冷清秋是书香门第的布衣才女,她与国务总理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和自我隐去,也是全书的贯穿故事。但全书的重点却是金家一门的家族兴衰起伏,所以曾经被称为“民国的《红楼梦》”。全书格局比较完整,是架子规划好才动手写的,但还是比较庞杂。《啼笑姻缘》则由博而约了,全书二十二回,一气呵成。故事和中心人物围绕很紧,“平民化的大少爷”樊家树与说鼓书的沈凤喜、富家才女何丽娜、侠女关秀姑,先后交错的爱与被爱的故事,起伏有致,跌宕得法。张一直在力图用西洋小说技巧来写章回小说,那么这一回得到一个圆满的果实。这部书的约稿者,《新闻报》主笔严独鹤后来总结说:“《啼笑姻缘》是于描写的艺术方面和著作方面的操练纯熟,而博得了一般读者的共鸣。”共鸣不仅在旧派章回小说的老读者群中,也使新文艺界惊异不止。《啼笑姻缘》不仅言情,还有武侠,这是出于严独鹤的要求,以满足上海市民读者的习惯。当时流行上海的通俗小说,无非两类,一是肉感的,一是武侠的。所以张恨水又贡献了关氏父女两位的侠客行。张曾自述,平生作小说,没有其他的长处,就是不作*,也不作飞剑斩人头的事。张的小说虽然言情,都弃绝*,写武侠,却不追求神奇,总是保持在叙述人生的范畴内。张分出两种小说境界,一是叙述人生,一是幻想人生。张的小说虽不足以划入写实主义一类,到底也不是无端幻想一类,表现的终究是世态人生、人间声色。读《啼笑姻缘》的,有*要人,有风尘少女。鲁迅虽然不读张的小说,却陆续地买下寄给北平的母亲。鲁老太太曾议论过,说大先生(鲁迅)怎么不写这样的小说。
  《新闻报》是全国销量第一的老牌报纸,向来并不指望连载小说增加订数。《啼笑姻缘》的发表,却不仅招来订户,还招来广告客户。向来“名家”分享的《新闻报》“连载小说”栏,此后便由张恨水独家包办了。《啼笑姻缘》之后是《太平花》、《现代青年》、《燕归来》、《夜深沉》、《秦淮世家》直到《水浒新传》为止。打官司赢得拍摄权的明星电影公司,将一部《姻缘》拍成六部电影,还有戏剧、评弹、鼓书,等等。严与两位报社同人专门开了一家“三友书社”,优先取得版权,出版《啼笑姻缘》的单行本,初版一万部,二版一万五千部,以后各版三、四、五千部不等,到1949年总计超过二十版。
  现代中国,真正可以列为职业畅销作家的,林语堂是一个,张恨水是一个。林语堂在海外创造畅销纪录,张恨水在国内制造销售轰动。无论就销量的广大,还是写作水准文学意义,张恨水小说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都有其非常的一席。
  张恨水小说是平民的经典,读北京的风俗志,不可以不读张恨水;读民国社会史,不可以不读张恨水;读言情小说,不可以不读张恨水。张恨水至少比琼瑶丰富深厚得多。张恨水从传统小说中继承发扬了许多功夫,一部分功夫是浪费,比如在章回的回目上很用力,既要提炼本回故事中心,又要对仗工整,是本末倒置的努力;更大部分是锻炼的好笔墨,写景、造境、写人物对话,都显出旧学功底的好来。语言凝练、晓畅,而且京味十足,是京味小说一位大家。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有张恨水小说,从《春明外史》到1949年后创作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秋红》、《白蛇传》等,有二十八种。
  

第十九章 希腊小庙 沈从文(1)
一个作家的情感经历,必定会影响到他的创作态势,这种影响多半在创作中会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比方沈从文,他的几乎全部的优秀作品,都是在其情感生活的铺展和渐趋成熟终至圆满的历程之中之后,才陆续出台的。这里头包括1931年的《从文自传》,1933年的《阿黑小史》,1934年的《边城》和《湘行散记》,1938年的《湘西》和1942年的《长河》。
  研究者曾经以为1931年6月沈从文致张兆和女士的信是他的第一封情书,实际上,这只是沈第一封公开发表的情书。信于当月刊布于《文艺月刊》第二卷5—6期,当然是略去了收信者的名姓。题目是《废邮存底(一)》,是沈的系列性书信体散文的第一篇。据新近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从文家书》推算起来,中国公学教师沈从文对他的女学生的追求,自1930年初就开始了。开局是极其的不顺利,这种不顺利至少延续了近一年,张女士不仅坚决地拒绝了这种追求,而且引以为大伤脑筋的事,甚至连胡适的介入都无济于事。胡适其时是中国公学的校长,他向张女士指出,沈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沈从文当时已经是一个知名的小说家,但他写的自叙性的从军故事,张女士并不欣赏。他在课堂上的腼腆表现,虽然一多半要归咎于他的湘西方言,张女士也认为实在不令人喜欢。沈从文最终能赢得这场几乎无望的感情追逐,多半要归功于他的锲而不舍。1931年,由徐志摩介绍赴青岛大学任教后,他继续一厢情愿坚持不懈地努力。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32年、1933年他两度去苏州与张家人融洽相处,已经是标志性的胜利。1933年9月,沈从文、张兆和终于在北平中央公园的水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此后又相伴一生。
  著名的短篇《丈夫》,就是在沈张感情纠葛之初完成的。沈从文一边发狂地写情书,“一面却在苦恼中写出了这样一篇文章”。他承认,“一面胡涂处,倒使别人生气,一面清明处,却似乎比平时更适宜于做我自己的事”。上面的交代均见于《废邮存底(一)》。《丈夫》的主角是一位忠厚的农民,被迫打发妻子到水码头去作接客生意。过年节时,男人带着土产去看望妻子“老七”,“老七”对男人还有怜爱,买来胡琴,夫奏妇唱。为了不影响“老七”的生意,男人独宿船尾。度过屈辱的一夜之后,上路前,男人把“老七”的钱扔到了船头。这是一个沈从文所谓“抹布阶级”的人性故事。
  公认的沈从文杰作是中篇小说《边城》和未完成长篇《长河》。要读解它们,应该从另一杰作《阿黑小史》开始着手。阿黑,就是《边城》中的翠翠。翠翠,就是《长河》中的夭夭,是沈从文“湘西情结”茹养出来的挂着露珠的乡村少女,黑而俏,是她们共同的外形特点。这一形态与张兆和多少有些关系,张肤色黑,而且,沈坦白张是翠翠的模特之一,“一面就用身边新妇作范本,取得性格上的朴素样式”。阿黑是“一双小小的脚,一个长长的腰,一张黑黑的脸同一个红红的嘴”,翠翠是“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夭夭是“腿子长长的,嘴小牙齿白,鼻梁完整匀称,眉眼秀拔而略带野性,一个人脸庞手脚特别黑,神气风度都是个‘黑中俏’”。她们的感情经历好像是倒叙的:阿黑在热恋中,翠翠刚步入初恋,夭夭定了婚却情窦未开;阿黑的热情中已经有妇人的温暖,翠翠则在感情中朦胧而迷离,夭夭完全天然一派,只有淡淡的一层羞涩在心中。每个故事还必配合一个(不止一个)关爱少女的老人,《阿黑》中最生动的是老巫师,便是《边城》中的老船夫,便是《长河》中的老水手。*温柔的少女、古朴苍厚的老人,湘西风物一般生长在沈从文的世界里。

第十九章 希腊小庙 沈从文(2)
《阿黑》的自然*的故事拖沓重复,手段上还粗糙;《边城》中纯净的爱情故事已经很精美和完整,含蓄而意蕴深长;《长河》在语言上已经炉火纯青,而且写实性大增。虽然遭到检查官的查扣删减,却一定使批评家们有所满意。沈从文在《边城题记》中表达了对批评家的不满,他声明自己选定的读者是“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之外的人们。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非常讲求功利性,或是社会的政治的或是商业的,总之在功利性一点上是统一的。沈从文的小说便是一种异端,《边城》就是这异端的一个范本。
  沈自以为的文学理想,是建筑一所“希腊小庙”,“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既经济而又不缺少空气和阳光。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