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上方写有“含鄱口”三个大字,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二字。中央有一座攒尘式双檐图亭叫含鄱亭,相隔十来米处,前方是一方形楼台,叫望鄱亭。顾名思义,此处无疑应是观赏鄱阳湖湖光水色和日出的绝佳胜地。但庐山多雾天气,往往大杀风景:能见度很低,前方但见一片空朦,什麽也看不清。就这样,我们也算是到此一游了。回路,可在望鄱亭边走一条下山小路径直去植物园。我们车停在含鄱口入口处,只好原路返回。另外,含鄱口处还有二条观光索道:太乙索道和含鄱口索道。我们选了含鄱口索道,想去大口瀑布看看。但从索道上观看到的景致,除了连绵起伏的山峰,一片郁郁葱葱茂盛的林木青翠欲滴外,俯视下方,并不见特别壮观,跌宕奔涌的水流,因此也失去了去大口瀑布的兴趣。
含鄱口后,顺道游就是庐山植物园,五老峰和三叠泉。这也是庐山二线游的主要景点。12点了,我们先驱车三叠泉停车场,吃了顿农家午饭,休息了一会,下午1点就步行出发去三叠泉。由于观瀑,视觉效果,总是要从下向上望去,才能尽显其“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场面。而且这还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所以,我们先乘缆车下行,再步行去山脚的观瀑处。匡庐奇秀甲天下,而匡庐瀑布,首推三叠。一路上,导游小姐的口头禅就是“不到三叠泉,不是庐山客”。从缆车站出来,再走下大约三百级台阶,才算是到了三叠泉景区的入口处。石阶路二米多宽,沿路林丰叶茂,林荫很好,免除了阳光直射之虞,很轻松地走着下山路。下到七百级的时侯,已可以听到鸣流下注的声音了,再往下走,声音越来越大,向右望去,但见从对面青翠的层崖叠嶂中喷射出一股清泉,凌空下泻,悬挂空中,似乎凝定在那儿,如“素练脱轴垂青天”。下到一千二百级的时侯,右边的视野已逐渐开阔并拉近,可以清淅地看到二股细细的水流自岩隙里奔涌而出,怒流下泻,喷雪奔雷,腾空震荡,顿有进入佳境的感觉,耳目为之兴奋。到观瀑亭总计大约一千五百级台阶。走到山脚下,眼前豁然开朗,二股从天悬空而降,喷壑下泻,三级跌宕,落差215米的三叠泉尽收眼底。原来泉水是由相隔咫尺的二座山峰间的崖隙中喷涌而出的,山上丛竹修枝,奇松异草,郁葱上下,泉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泉流的顶部呈透明的水晶色,很快就转为淡蓝颜色,飞流直下,跌宕在略为凸出的岩石上,迸珠戛玉,响声雷鸣,被冲刷的岩壁泛着白色,衬着周围苍苔青色的崖壁和向阳部分的绿色植被,好一幅“瀑布挂前川”的景致!泉流跌宕三次而下,飞珠散轻霞,流沫乱溅,下方则是一小泓深碧的潭水。碧清冰凉的潭水还溢流出成小溪,在乱石中高低不平地沿着峡谷向前流淌,淙淙的流水在有些落差的地段,又会激起哗哗的湍流,溅起飞白的流沫。我们沿着潭边走到崖壁脚底的溪水旁,找了一块可以落坐的石头,坐下来刬袜下水,冰凉沁人的泉水一接触脚底,就给人一种说不出来舒适感觉。再把毛巾沾湿,洗下脸,将毛巾盖在头顶上,顿觉神清气爽,徒步下山的劳顿荡然无存了。体味了半小时“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的意境,也算是一种自我的性情陶冶。虽有些流连忘返,但走马观花的旅游也总是不能尽兴的。回去的上山路,比起下山来,累多了,但精神来了,很快就原路返回了停车站。
下午三点钟,由三叠泉往回走,经过五老峰。这可也是一名山,不可不游,但体力不支,也无法全游。我们登上了第二峰,看到了危崖石壁上生长的枝虬苍劲的石松,并且爬到一悬空的飞石上,端坐其顶部,拍照留念,如此而已。下山后,已四点多了,直接去牯岭镇,找了家宾馆住下。
第三天凌晨七点,我们出发按一线游的路线,先去了仙人洞,花径,9点钟到了电站大坝,乘星龙索道去石门涧。石门涧瀑布也是庐山之一胜景。庐山并不高,最高的汉阳峰也才1474米,庐山是我国存留第四季冰川遗迹最典型,最集中的山体,系“地垒式块断山”,以峰崖峡谷,飞瀑清泉,奇松异草,参天杉木,云雾奇观,庙宇碑刻等为特色而名闻遐迩。风景如画,更兼气侯宜人,确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但我觉得庐山之美全在于水,山水总是相连的,缺一不可。奇峰危崖可以很壮观,尽显上天的鬼斧神工;奇松异草可供猎奇;但真正赏心悦目的景致却在于山水之间,相映成趣,才能有令人隽永的意境。下索道站就到了石门,有一个悬索桥架设在将军河上,可以去对面的景区。石门涧则是沿左手的山路直接下去的,走一段平路,下约三百级盘山石阶路就到了石门涧风景区的入口处。进门后再下二百级,就可听到湍急的水流声,看见一道细细的涌泉,顺着山脊的坡度冲激而下。走过一道桥,再继续下一千级盘山路,就到了石门涧瀑布的脚下。它与三叠泉不同,似乎是夹在两山间坡度较大的峡谷乱石中的一股湍流,行程很长,泉流宛转屈曲,流速和鸣声皆因坡度大小的不同而异,或洒木跳微沫,或冲崖作怒喘,或悬空跌宕,喷雪奔雷。由于刚看过三叠泉,并不感到特别新鲜,照了张像就回程了。回到电站大坝,已是12点钟了。
下午1点,从索道站左边的小路,我们去了黄龙潭,乌龙潭和黄龙寺。黄龙潭和乌龙潭是两处有些落差的湍流,或说小瀑布也可,没什麽新奇的地方。它们都在林荫小路的旁边,而林荫路两边稠密的参天杉树,倒真是一大景观!几十年树龄的杉树,树径不过二,三十公分粗,但很高,笔直,伫立在一片参天的杉木林中,很有些西洋古典风景画的韵味!在参天杉树的荫翳下,不用登山之累,也能观赏这纯天然的自然流水,也是何乐而不为的。黄龙寺周围的参天杉木则更是壮观,犹其以“三宝树”为最!三宝树就是三棵千年古树:一棵1600年的西晋银杏,粗可数人环抱和二棵1200年的柳杉,均树干参天,亭亭若盖,亭立在稠密杉木林中。
下午四点半,去参观了美庐——宋美龄的度假别墅和庐山会议旧址,就算是结束了这次的庐山游。
2005年7月12日(星期二)
印象中美丽的九寨沟
印象中美丽的九寨沟
92年10月下旬参加南京市工 艺装备厂在成都召开的全国订货会议,会议结束后,几位香港的客人提出希望能去九寨沟看看。这样,沾点光,我也与工厂的刘祥茂处长一起陪同客人去了一趟九寨沟。
当时由于公路路况很差,轿车底盘低不便通行,为安全起见租用了四川省外事车队一辆22座的日本中巴车(coaster);司机是一位常跑这条线路的老驾驶员。早晨7点从成都出发到灌县约40公里的一段路程,道路还可以,每小时可跑大约40—60公里;以后去松潘的200多公里路程,可就困难多了,而且似乎越跑越艰难。道路崎岖不平,汽车颠簸得很厉害,人的头不由自主地鸡啄米似的上下摆动,一小时跑不了20公里。2小时后,车里已是怨声载道了,有些后悔:是否得不偿失?还没玩脖子已不是自己的了,而且才刚刚开始!途中吃了顿午饭,就上了沿岷江的山路,道路狭窄而不平,左手边悬岩下是流势汹涌的滚滚岷江,虽算不上什么万丈深渊,但峭壁也不下数十米高,万一翻车不堪设想!右手边车是依着陡峭的山体迤逦向前,山并不很高,山体峭壁经风吹日晒雨淋,有些岩块有随时剥落掉下的危险,沿路险情迭起。在拐弯处,当两辆车迎面交汇;其中有一辆大客车时,车上的两位司机都不敢贸然开车通过,而是先停下来,让靠里面的车蹩着山体先挤过去,然后靠外的车再行通过;要是两辆大客车交汇,自不用说,那就更麻烦了,千万小心!总之,路况不好,道路很艰难,好在有惊无险,晚上10点半,我们安全到达了松潘县。200多公里的路程,竟跑了约17个小时。
第二天早晨,应是先去黄龙洞,但天气预报有暴风雪,只好作罢,直接去了九寨沟。车行驶在山阴路上,天气又是阴天,路上的风景,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9点钟,下起雪来了,而且越下越大,漫天的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路上车辆很少,很快地上就一片雪白了,天也显得亮堂起来。50岁开外的张汉良先生,长期居住香港,还从未见过下雪,顿时兴奋起来,两只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外面看,景色好一点的地方,就要求下车去照几张银装素裹的雪景。10点半钟,车子转到了山的南面,天空豁然开朗,真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与山阴面的风雪天大相径庭、天壤之别。秋末的阳光明媚而不灼人,大家的心情,也随之开朗、雀跃起来!看来昨天的劳累和辛苦还是值得的,此行不虚!12点前,我们住下,简单地吃了顿饭,就直奔九寨沟公园。
九寨沟的观光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但脑海中仍留下有一个既朦朦胧胧、又深刻的印象: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其中具体的细节和情况;只晓得它实在太美了,简直是人间仙境!印象中,它是我迄今为止看到过的国内外最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面。尤其是旅途的艰难,也是从未遇过的,就更加深了这种印象。
进入景区后,就到处可以看到水,而且是大片大片流动的水,不是流滩;就是湍流;再就是瀑布。要么就是静谧、幽深、凝定的湖,一片片静止的水,不过大小有别,有大的;也有小的;还有彩色的。但九寨沟的美丽,更在于遍布其间、绵延数十里的优美彩林:每年到了这秋末冬初的时节,树叶的颜色,就不再是那养眼的一色绿了,有的变黄了;有的成了红的颜色;也有紫色的;再就是同一种颜色,色彩的浓淡深浅也各有不同,几种原色调,就可幻化出无数美妙绝伦、五彩缤纷的画面来。在这到处是景、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中,我们手中傻瓜机的快门也“卡扎”直响,声声入画!同来的香港客人孙安平先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带了架尼康的专业相机,凡是较好的景致,他都会给我们每人各拍一张,珍藏这美好的记忆。短短的一天时间,他就拍了36个胶卷;我们每人还各*了5、6卷,真是美不胜收,目不暇给!
自然的美景,无外乎山川形胜,鬼斧神工;湖、泉、河、滩,连缀一体;彩林连片,绵延数十里;飞流急湍,“银河倒挂”;高低错落,群瀑吟唱;湖光山色,静影凝碧。自在美丽的大自然,目遇之而成景;流水潺潺,怒流下泻,鸟语花香,耳得之而成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得其乐!有山有水,动静相宜,相得益彰,其乐无穷!
九寨沟在树正群海、日则和则查洼三条呈Y字形,总长50多公里的主沟内,有108个奇特美丽、当地人则称叫“海子”的湖泊,并且由飞瀑、溪流把他们串接在一起,以雪山、彩林为背景,行迹所踪,无处不景,气势宏伟,场面壮观!因沟内有九个藏族的村寨而得名。
公园入门后,游人们就进入了树正群海沟的观光景区;树正群海沟到头,分叉为两条沟,右边的一条是日则沟,左边的一条是则查洼沟。三条沟相交处的诺日朗瀑布,落差20米,宽达300米,是九寨沟众多瀑布中最宽阔的一个。瀑布顶部平整如台,齐崭崭地长着一排排的水柳,枝繁叶茂,互相攀搭,形成一堵绿色的墙,下端的树干间隔有序,宛如一把长梳的梳齿,昼夜不停地梳理着经久不息、由此溢漫出的滚滚流水。同样处于三沟交界处的诺日郎群海位于镜海的下游,由18个“海子”组成。流水从镜海的出水口越堤而下,形成美丽多姿的梯级叠瀑,再经过谷底田埂的分割,成了各具风韵的群海。由此奔涌而来的滔滔水流,透过这堵绿墙树丛的缝隙穿林出来,如银河飞泻,喷雪奔雷,声震山谷。20米的落差算不上高,300米宽差强可以,但它并不连成一片,更像是无数丛由点缀有色彩的绿色屏风中梳理出来的疏密不等、宽窄不一的“银色发丝”悬挂空中,壮观而美丽!
山水、彩林演绎的壮美景致,九寨沟随处可见,俯拾即是。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赏之于目;游目骋怀,尽览九寨沟的人间仙境,极视听之娱,真是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赏心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