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和-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庸满心苦涩,被部下夹着登上小舟,乘夜遁逃。
    此战,盛庸数万大军尽没,大小千余艘战舰也落入燕军之手。
    奉命烧船的南军将领被沈瑄一箭射死,手下士卒见到这尊杀神,齐刷刷的兵器一扔,大声喊道:他们知道战舰在哪,马上带路!抄近道!
    朱能上前拍拍沈瑄的肩膀,“子玉勇猛!”
    随大军过江的孟清和高举双臂,“指挥雄壮,指挥威武!”
    朱高煦咳嗽一声,朱高燧一咧嘴,“义兄实乃吾之榜样!”
    沈瑄手握长刀,表情莫测。
    砍还是不砍?该砍哪个?
    见到停泊在水中的战舰,孟清和嘴巴张大,眼睛瞪圆,难怪被沈瑄看成了土包子!不愧是组织起世界上第一支远洋舰队的彪悍朝代,怎一个威武霸气了得!
    盛庸兵败,战船被夺,燕军顺势攻下盱眙,前进的道路再被扫清。
    燕王下令全军加快速度,一路急行至扬州城下,摆出阵势,张开炮口,不等攻城,扬州守将吴礼已缚监察御史王彬及指挥崇刚至燕王帐前,举城投燕。
    扬州一下,各州县闻风而降。燕军连下高邮,通州,泰州等地,
    建文四年五月己亥,燕军在仪真立下大营,为下江都,秘使南京的细作用间,使言官弹劾江都守将陈瑄。
    陈瑄被疑,久积的不满一朝爆发,暗中派人联络燕王,愿领舟师一起归燕。
    那群腐儒整天往他身上泼污水,说他不忠,与燕王暗有联络,天子听信一面之词,要收回他的兵权,召他回京,怎能不使人心寒?
    不愿坐以待毙,干脆不忠给朝廷看!
    拼死拼活还要被污蔑,老子受够了!与其白背个罪名,不如跟着燕王一起造反!
    陈瑄跳槽,燕王自然大喜,搞了这么多动作,在江北扎营不攻,为的就是江都的这支舟师!
    如今舟师在手,建文帝还有什么办法能阻拦自己过江?
    闻听江都等地归于燕王,守将集体跳槽,建文帝大惊失色,弹劾江北武将的言官蹦跶得更欢,这群莽夫果然投燕,他们弹劾得没错。
    可当建文帝问及江边防守时,言官们瞬间哑火。
    武将没了,谁还能为皇帝打仗?
    平日里指点江山,打压武将,动不动就要参上一本的文官们,燕王打到门口才发现,没有武将,他们随时可能被燕王揪起领子咔嚓了事。
    募兵归来的黄子澄当庭大哭:“大势去矣!吾辈万死不足以赎误国之罪!”
    建文帝比黄子澄更想哭,文臣不堪用,武将纷纷跳槽,如今还有谁能拉他一把?
    盛庸?
    徐辉祖?
    耿炳文?
    朱允炆很迷茫,他终于明白“孤家寡人”到底是什么滋味了。
    魏国公府内,徐辉祖放下笔,看着坐在面前的徐增寿,神情复杂。
    “兄长还没看清天子的为人?”徐增寿冷笑,一条结痂的疤痕横贯左颊,“若非小弟事先得了消息,此时早成刀下亡混。天子为何突然召兄长回京,府外的那些天子亲军又是怎么回事,兄长还不清楚?”
    徐辉祖苦笑。
    月前抵京,方知天子欲捉拿徐增寿,结果自己这个四弟胆大包天,和天子亲军动起了刀子,连杀数人,一路逃入魏国公府,捧出高皇帝的丹书铁券,面向皇宫方向而跪,大声道:“天子不恤臣下,听信奸佞之言,任小人摆布,妄杀忠良!”
    徐增寿这一闹,京中勋贵累积的不满也找到了宣泄口。
    有铁券的,举着铁券同徐增寿一起跪,没铁券的也要跟着凑一把热闹。加上杨铎等人的活动,京中很快谣言四起。
    有人说天子被竖儒迷惑,要大杀武将。
    还有人说天子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看似仁厚,实则要效仿洪武帝对功臣下手。
    建文帝气得吐血,却拿徐增寿等人没有办法。
    洪武帝可以出尔反尔,发铁券收铁券跟玩一样,想砍谁的脑袋不耽误。
    建文帝却不敢。
    复兴周礼本就为太祖派诟病,再明目张胆的砍了顶着铁券的徐增寿?明摆着扯出小辫子给燕王抓。
    建文帝对徐增寿实在没办法,只能借口护卫京师的名义把徐辉祖调回来。京中勋贵闹得厉害,放徐辉祖在外带兵,他实在不放心。
    不能说朱允炆大错特错,但他的所作所为的确给燕王帮了大忙。
    归根结底,只有八个能够形容,上天不佑,造化弄人。
    “兄长……”
    徐增寿还要再说,徐辉祖皱眉打断了他,“不必再说,我也不想再听。擅动铁券是对先祖不敬重。自明日起,你随我一同进祠堂,外边的事不许再插手。”
    进祠堂?
    徐增寿心思急转,马上明白了徐辉祖的用意。
    不投燕王,却也不打算继续为皇帝卖命。
    该说迂腐还是聪明?不过,能让兄长如此表态已是不易,徐增寿见好就收,起身退出了书房。
    房门外,见到一身护卫打扮的杨铎,徐增寿笑得真心,“若非杨同知提点,我怕已人头落地。这个人情,徐某记住了。”
    杨铎抱拳,道:“都督,此并非卑职之功,卑职也是得人提点。”
    “哦?”徐增寿好奇问道,“是哪位高人?”
    “此人都督知道,正是道衍大师的弟子,燕山后卫同知孟清和。”
    “是他?”徐增寿道,“如此,他日殿下进南京,我定要当面一谢。”
    五月甲寅,燕王领二子及麾下将领祭长江,誓师攻入南京。
    时日,江上舟船相接,战鼓大震,号角齐鸣。岸边旌旗蔽空,刀枪嗡鸣。
    建文帝再向群臣问策,只有方孝孺出言,以割地求和拖延时间,再派人外出募兵,诏令天下勤王,解京师之围。
    “可召集勇士乘夜烧毁燕逆战船,无船,燕逆岂可飞渡?”
    此言一出,文臣纷纷附和,武将却是皱眉。
    烧船?以为燕军都是聋子瞎子?
    有武将提出异议,立刻被文臣们的声音压了下去。
    最终,武将们闭口不言,建文帝采纳了方孝孺的意见。
    为保计策顺利实施,建文帝特意下了罪己诏,还将齐王从关押处放了出来。
    同燕王联络感情,充当说客的重任,则落在了庆成郡主身上。
    庆成郡主也不怎么乐意,给皇帝当说客,和燕王讲道理,难度未免太大。何况,她并不认为皇帝是真心想割地求和。万一事情不妥,燕王翻脸是一定的,自己该如何脱身?
    无奈皇命已下,再不乐意,也得打出郡主仪仗,乘船前往燕军大营。
    看着北岸的军营,庆成郡主连声叹气,叔叔和侄子打仗,关她什么事?这倒霉催的!
   

    第九十九章 兵临城下二

    庆成郡主是蒙城王的女儿;朱元璋的侄女;朱棣的堂姐。
    洪武年间曾受封公主。
    时礼部官员上言;皇侄女封公主不和规矩;应改封郡主。
    洪武帝冷哼,这是朕的家事!又不是朝廷授官;朕乐意怎么封就怎么封,管得着吗你?
    礼部官员还想摆事实讲道理;尽量争取一下,却被同僚硬拉了回去。脑袋被驴踢了?万一不小心激怒了皇帝,吃不了兜着走。
    发热的脑袋冷静下来;礼部右侍郎猛然打了个哆嗦。
    明朝立国,奉行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发展到明中期以后,皇帝与内阁时常处于对立姿态。朝廷官员以斥责皇帝,各种直言,顺便挨几记廷杖为最高荣耀。
    能被打廷杖,证明是好官,清官,诤臣,光荣啊!
    很多文官,尤其是言官,有事没事就要刺皇帝几句。皇帝笑呵呵的挨骂,承认错误,是听得进谏言,有明君之相。皇帝发火,就是昏君暴君的表现,必须接着骂,用力的骂!
    大明朝的皇帝,尤其是仁宗以后,几乎没有不被指着鼻子过的。无数文官踩着皇帝的脸皮,扇着皇帝的巴掌,头顶“诤臣”光环,青史留名。
    洪武帝和永乐帝是唯二的例外,敢当面骂这两位?脖子挨一刀是基本,情况严重的必定要拉上家人一起挨刀。
    可惜猛人的子孙未必都是猛人。
    朱棣之后的皇帝,唯有嘉靖能同文官抗争一下,其他的,包括明仁宗和深受朱棣喜爱的明宣宗都不行。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马上皇帝,同样深谙一个道理,和文人吵架是没法吵赢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刀来讲理了。
    脖子和砍刀,孰硬?
    明显是后者。
    洪武年间,庆成郡主被朱元璋的光环笼罩,礼部官员想找她麻烦也不可能。
    洪武帝大行,建文帝登基,读书人一抖起来,关于庆成郡主的封号问题就被摆上了台面,重新提起。
    建文帝是个仁厚的皇帝,善于采纳臣子的意见。
    礼部官员奏疏一上,皇帝立刻表示,公主封号的确不合适,应当改为郡主。
    洪武帝亲封的公主,还是建文帝的长辈,没犯任何错误,却被刚登基的皇帝降为郡主。连带着府邸,仪仗,禄米全都降了等级。
    这算怎么回事?
    严重点说,不孝两个字都能甩到建文帝的脸上。
    庆成郡主是四十多近五十的人了,被建文帝如此对待,气得手直哆嗦。这不单是地位和财产问题,更是面子问题!
    因为腐儒的几句话,太祖高皇帝赏的封号说改就改,说撤就撤?
    分得清亲疏远近吗?
    气归气,庆成郡主很快发现,比起洪武年间就藩的堂弟们,自己算是幸运的了。
    不过,郡主也发现,皇帝狠心有了,却太急,也过于天真,以为靠着一群只会清谈的书生就能把藩王全都拿下? 读书读傻了吧?
    周王代王被流放,湘王一家自杀之后,庆成郡主就感到事情要坏。
    果然,建文帝捏完几个软柿子,打算朝硬茬动手时,踢到钢板了。
    朱棣是谁?让北元闻风丧胆的猛人。
    坐以待毙?乖乖交出领地财产?简直白日做梦!
    于是,建文元年,燕王扯着老爹遗诏的大旗公开造反了。
    庆成郡主料到朱棣会反,却没想到他能在建文四年打到京城。
    天子再糊涂也是富有天下。朱棣一介藩王能把朝廷逼到这个份上,该说做皇帝的侄子太蠢还是做叔叔的藩王太厉害?
    朱棣朱允炆掐架原本不关庆成郡主的事,不料皇帝为使计拖延燕王争取时间,找说客竟找到了她的头上。
    庆成郡主不乐意,皇帝不想担上逼迫堂姑的罪名,干脆请邓太后出面,采用泪水攻势,搬出已逝的孝康皇帝,庆成郡主不答应也得答应。
    若是不过江,太后的眼泪能把她淹死,朝中的竖儒更会给她扣上一顶冷酷无情的帽子。
    到底谁冷酷谁无情?是谁上疏让皇帝摘掉她公主的封号?庆成郡主咬牙,难怪高皇帝看读书人不顺眼,一个个的不办人事,全都该杀!
    庆成郡主乘坐的船行到江中,已能看到对岸的人影。
    燕王提前得知消息,列出仪仗,早已等在岸边。
    船只停靠,庆成郡主登岸,朱棣上前一步,先行礼道:“堂姐安好?高皇帝大行四年,孤也已四年未见堂姐了。”
    这手感情牌打得正是时候,见燕王神情不似作伪,思及这几年的不顺,庆成郡主也是眼圈发红。
    姐弟俩执手相看,泪洒风中,这就是亲情啊!
    燕王身后的队伍中,孟十二郎默默转头,坚决不承认自己被庆成郡主的身高打击到了。这身材,这长相,真该让后世诋毁朱元璋是张马脸的人看看,老朱家的基因绝对是超一流水准。
    简短寒暄之后,燕王迎庆成郡主入营。摆出的仪仗,给出的待遇,全都是公主级别。庆成郡主十分感动,身为建文帝的说客,心却早已偏向了燕王一边。
    “瑄儿,高煦,高燧,来见过堂姑。”燕王将庆成郡主扶坐到上首,道,“堂姐可记得定远侯?”
    “可是高皇帝义子沈良?”
    “正是。瑄儿乃定远侯独子,一直跟在孤的身边,已被孤收为义子。回想当年,着实是……唉!”
    朱棣叹气,庆成郡主也是心头发沉,受了沈瑄和朱高煦兄弟的礼,以长辈的身份温言几句,重又转向朱棣。
    不管偏向谁,该说的话总是要说。
    “天子已下罪己诏,愿同殿下割地,划南北而治,只请殿下退兵。”
    燕王沉默良久,叹息一声:“自天子登基,奸臣当道。孤起兵是奉高皇帝遗诏靖难清君侧,何为割地!”
    庆成郡主沉默了。
    燕王起兵真正目的为何,天下人都清楚,可他硬要拿靖难说事,也没法反驳。
    论演技,燕王炉火纯青。揣着明白装糊涂,更是驾轻就熟。
    南京城里的天子……那属于脑袋上有坑的,整日同竖儒为伍,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是真糊涂。
    正不知该如何接话,燕王又道:“堂姐可知周、齐二王今何在?”
    庆成郡主道:“天子已召周王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