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和-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臣备受欺辱,还请上国做主。”
  郑和安慰了占城国王,并依天子敕令,赏赐了阇耶僧伽跋摩五世金印袭衣及钱钞纱帛等物,一同登船的酋长和候在海港的大臣也各有赏赐,交由占城王一同带回。
  送阇耶僧伽跋摩五世离开时,郑和给了准话,安南的所作所为,明朝天子已经知晓,定会给占城做主。具体会在什么时间,以何种形式做主,只看胡氏的脑袋是否能转过弯来。
  “国主可令军队勤加操练,日后定有大用。”
  此言一出,占城国王很兴奋,占城大臣和酋长们更加兴奋。
  小样的安南,好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郑和船队在占城停靠数日,期间有商船轮番靠岸,以船上的货物同当地人进行交易。瓷器,丝绸,布匹以及各项大明物产,让占城人大开眼界。以往不是没有大明的商队前来,但如此大批量交易还是首次。
  随着前来交易的占城人越来越多,明朝需要大量木材的消息也传播开来。
  丁千户没有下令靠岸,只将部分货物交给登岸的商人代为出售,换取金银粮种。
  按照孟清和的指示,这些生意只是顺带,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各种矿石和能治疗疟疾,预防瘴气的药物。
  船队出航前,孟清和获悉朝廷有向云南和广西增兵的意图,结合历史,不难推断此举同安南有莫大的关系。
  历史上,进攻安南的明军,因疾病减员的数量并不少于在战斗中的死伤。为此,药品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此相关的药物,孟清和记得的不多,但奎宁,也就是金鸡纳霜,他却印象极深。
  金鸡纳霜原产何处,孟清和不清楚。他只记得,后世的印度尼西亚,,即现在的爪哇,是有金鸡纳霜的。至于是本来就有,还是从其他地方流入,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么样,郑和船队是一定会经过爪哇的,试着找一找总没错。
  宋元海上贸易发达,在爪哇等地都能寻到华人的足迹。
  在丁千户出发时,孟清和再三交代,如果可以,尽量同这些人取得联系。
  “此举是为了交易方便,也省却了同当地人沟通的麻烦。”
  毕竟,各番邦语言不同,船上的通译不是万能,有这些人帮忙总是便利。
  孟清和不愿多说,丁千户只能暂时按下疑问,一切遵照孟清和的意思行事。
  船队在占城停留数日,起锚继续前行。
  占城国王带领大臣和酋长们在岸边送行,看着船队远去,泪水淌了一地。
  不是悲伤,也不是愤怒,而是激动和兴奋。
  占城人相信,不久之后,明朝就会发兵攻打安南,到时候,有仇报仇有冤报冤,被抢走的土地和财富,统统都要抢回来!
  为进一步巩固同明朝的关系,阇耶僧伽跋摩五世又一次组织起使团,即刻出发,向大明朝贡。
  之前派遣的使团还没回来?
  没关系,人多才更显得诚意。
  此行也为确定明朝需要大量木材的消息是否属实,若是别的,占城还拿不出来,木材却完全没问题。
  占城旁的不多,就树多。
  虽说大明舍近求远有点奇怪,可只要能换来真金白银丝绸瓷器,谁还会计较这么多?
  占城朝贡的使团很快出发了,与之前不同,这一次,使团成员不再是忧心忡忡,为告状绞尽脑汁,而是带着夺回土地的希望和发财致富的梦想,牵着马匹,拉着马车,兴高采烈踏上了行程。
  安南也得到了大明船队到来的消息,胡氏国王和大臣们都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不料,郑和船队压根没有造访安南的打算,而是扬起风帆朝爪哇行去。
  还有什么比“话不多说,就不理你”更让人不安的?
  这无疑是一个讯号,明摆着告诉安南,明朝天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胡氏懵了,安南的大臣也慌了,他们终于清醒的意识到,事情恐怕要大条了。
  八月底,郑和船队抵达爪哇。
  船队停靠后,丁千户带人第一批上岸。
  岛上的居民尚不知道这支庞大船队的来历,纷纷走避。
  最先上岸的一百多人,同样不清楚,接下来会遭遇什么。
  海风又起,空气中隐隐飘来了一丝血腥味,丁千户皱起了眉头,心中隐约升起了一丝不安。
  
  第一百五十七章 郑和下西洋四
  
  上过战场的人,对危险的直觉总是高于常人。
  看向不远处茂密的森林,丁千户心中的不安更甚,焦躁的情绪几乎压抑不住。眉头紧拧,不再犹豫,当即下令众人回船。
  他相信自己对危险的直觉,哪怕事后证明是多心,也不愿带着同船的人冒险。
  “下令,回船!”
  船上的通译,文书,边军,水手,包括同行的几名商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能办事的。若因自己一时大意,有个万一,非但辜负了兴宁伯的信任,更是万死难辞其咎。
  习惯了号令的军汉最先应诺,快步围拢过来,“千户有令,回船!”
  下船的通译和商人也陆续被召集回来,清点人数,确认没有遗漏,迅速离岸登船。
  此举引来了其他人的注意,很快,郑和同王景弘也得知消息,一同皱起了眉头。
  “怎么回事?”
  郑和走出船舱,举起千里眼,朝岛上望去。
  果然,约有五十人的队伍正向停靠在岸边的船只靠拢。余下的人多是有些茫然,有人跟着丁千户的队伍回船,也有人站在原地,似犹豫不决。还有登岸较早的,已离船队有一定距离,这其中,大部分是随行的商人。
  看了一会,郑和眉头皱得更紧,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不祥之感。
  论对危险的直觉,郑和更甚于丁千户。
  船队停靠处应是岛上的一处海港,明显有人工建造和开凿的痕迹。附近还有两艘渔舟,却偏偏没有看到一个岛民,未免令人费解。
  思索间,密林上空突然腾起一群海鸟,盘旋不去,郑和面颊一紧,瞳孔骤然紧缩,立刻道:“下令,登岸之人全部回船!”
  “遵令!”
  一名卫军登上高处,用力挥舞着手中的彩旗,向周围的船只发出讯号。
  随着彩旗挥动,郑和的命令迅速在船队中传开。
  王景弘没亲历过战场,但与郑和同行公事这么久,对郑和的过人之处有相当了解,纵有不解,也不会在此时出言。
  岸边飘起了薄雾,彩旗不再鲜明,郑和下令宝船擂起战鼓,吹响号角,发出召集的信号。
  岸上的人听到鼓声和号角声,立刻意识到情况有变,马上快步离岸。
  船队的动作不可谓不迅速,无奈世事难料,丁千户和郑和的预感还是应验了。
  雾气弥散,不远处的树林里,突然冲出了一群身材矮小,肤色黝黑,手中持有弓箭和长矛的岛民。
  狰狞的面容,奇怪的哨音,分明来意不善。
  岸上的一名通译大声高呼,试图向岛民说明船队并非武力来犯,而是结好通商。回答他的却是从远处射来的弓箭。
  箭支扎入肩头和胸口,通译惨呼一声,跌倒在地。
  尚未登船的明军立刻回身,腰刀出鞘,一边拨开射来的弓箭,一边取出随身的小型弓弩,对突然冒出来的这群人加以还击。
  两名明军冒着箭矢,将跌倒在地的通译拉了回来,查看伤情,已是回天乏术。
  停靠在岸边的战船立刻架起火炮,商船上装备的巨弓也被拉开。
  宝船上发出了进攻的号令,木制和铁制的巨箭挟着风声,从海面飞来,凿穿了蛮人的血肉,狠狠扎入沙土之中。
  领头的蛮人发出一声呼哨,树林中冲出了更多的蛮人,岸上的明军可以清楚看到,一些蛮人手中抓着滴血的人头。腰间裹着染血的布料,手中竟是明军制式的腰刀。
  最先进入森林船队成员,定然已死在这些人手中。
  留在岸上的明军目龇皆烈,不再一味的防守,举起腰刀,悍不畏死的冲向杀害了同袍的蛮人。
  “杀!”
  船上的巨箭不断飞出,一团团暗红色的血雾在空气中爆开,断裂的肢体散落在地,变调的哀嚎声和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撕裂了海风,惊飞了海鸟,以鲜血描绘出了一幅地狱般的画面。
  越来越多的蛮人从四面八方出现,受伤的明军发现,这些蛮人使用的兵器上都涂着毒药,刺痛的感觉从伤口开始蔓延,意识很快变得不清,用尽所有力气杀死眼前的敌人,却被数支长矛贯穿了身体。
  血沿着嘴角滴落,明军大吼一声,挥刀砍断了一个蛮人的脖子,鲜血喷溅在他的脸上,模糊了他面容,只有双目中的煞气,至死仍存。
  死去明军的头被砍掉了,腰带和袢袄都被抢夺。
  蛮人来不及欢呼,一枚枚巨大的铁球突然从天而降,将提着明军人头的蛮人砸成了肉泥。
  战船终于开炮。
  轰鸣声中,死亡和硝烟的气息弥漫了整座海港。
  战鼓声再起,商船和马船退后,战船靠岸,红着眼的明军杀了下去。
  遇到未知的危险,可以暂时躲避。
  面对杀死了同袍的敌人,绝不能后退半步!
  以血还血,以命抵命!
  郑和知道,一旦船上的明军登岸,对岛民发起进攻,将带来何种后果。但是,纵负有结好西洋番邦的使命,眼前的情形也容不得他有半点迟疑。
  大明的威严不容挑衅,这些蛮人,必须死!
  战鼓擂起,号角声响彻天际。
  炮声隆隆,身着朱红袢袄的明军下了战船,列成战阵,立起长盾,手中的长矛和腰刀击打在盾牌之上,发出整齐的钝响。
  一声又一声,这是进攻的信号。
  “杀!”
  黑色的长盾,烙印着狰狞的兽首。
  红色的袢袄,仿似以血染成。
  害我同袍者,杀!
  戮我同胞者,杀!
  犯大明之威者,杀!
  战船上的炮声停了,组成战阵的明军脚步声却未停。
  岸边的雾气渐渐散去,宝船驶近,庞大的船身,巨大的船帆,船头如一头凶恶的巨兽,劈开了海面。
  明军战阵逼近,密雨般的箭矢从盾牌后飞出。
  惨叫声接二连三,蛮人终于开始胆怯,纷纷叫嚷着后退,试图退回茂密的林中。
  挑衅明军之威者,岂容轻饶!
  自己找死的,就该去阎王殿报道!
  明军的战阵突然加快了速度,朝惊慌的蛮人的碾压过去。
  伴着雪亮的刀光,是刀锋划开皮肉,切断骨头的钝响。
  实力的对比,在这一刻显露无疑。
  蛮人退入林中,明军变阵,紧随其后。看到林中被残杀吊起的同袍尸体,军汉们双目赤红,发出虎吼,杀戮进一步升级。
  没有任何人升起半丝怜悯之心。
  即便是信奉圣人之道的文官,此时此刻,也是一脸煞气。
  怜悯之心是给人的,不是用在畜生身上的!
  害我同胞,何言轻纵,定杀之不饶!
  战斗结束得很快,不到半个时辰,喊杀声便停了,岸边林中,只余蛮人濒死的哀嚎。
  被杀害的船队成员尸体,没有一具是完整的。
  船队中的大夫临时充当起了仵作,没有抱怨之声,只有抿紧的嘴角和暴起了青筋的拳头。
  军汉们拎起斧头,伐木声在海岛上响起。
  一百七十名死者,一百七十具木棺。
  船队中没有阴阳生,同行的两名文吏做了祭文。
  脸上仍带着血迹的明军架起篝火,堆起柴薪,浓烟很快升起。
  船队负有使命,航程仍远,不能带着死者同行。
  看着一具具棺木在火中化为灰烬,焚烧祭文的两名文吏解散发髻,嘶哑着声音,高呼:“魂兮,归乡!”
  泣血般的声音,伴着海风,随着云朵,带着儿郎们的英魂,返回故乡。
  岸上的火光久久不熄,再没有蛮人来犯,船队也没有起航,郑和召集同行的文官和军官,商议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遭遇了这场突然袭击,船队死伤了上百人,事情不可能轻易揭过去,无论如何,总要有个说法。
  有军官表示,既然已经动了刀子,不如继续杀下去。用对付鞑子和倭寇的办法招呼这些蛮人,未尝不可。
  其他人有反对,也有应和,不至于争吵,意见却很难统一。
  郑和没有马上做出决定,沉吟许久,道:“我等身负皇命,遍访西洋诸国,传达天子之意。此事因岛民而起,被我等所杀,自是应当。然再造杀戮,流传开来,难免引起他国恐惧。”
  “依郑公公的意思,莫非就这么算了?”
  “不然。”郑和摇头,道,“此地名为爪哇,岛上分有数国。咱家的意思,可另遣人登岛探察实情,待明了白日之事是何因由,再做计较。”
  “公公勿怪下官多言,”奉命护卫宝船的金吾卫千户林子宜出言道,“若登岸之人再遇今日之事,该当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