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妈妈不好,没有叫我起床,害我迟到!”
  “老师的讲课水平太差了,他讲什么我都听不懂,害得我考这么少的分数!”
  “不仅我自己没及格,我们班有好多同学都没及格,有的还没我考得多呢!”
  “不全怪我,是因为弟弟推我,我才不小心把鱼缸打碎的!”
  ……
  从推卸责任,到最后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孩子会逐渐沦落为没有一点责任感的人。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呢?
  这就要从源头上说起。在孩子小时候,每当他们做错事情时,为了避免惩罚,他们都会推卸责任。例如,孩子不小心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并且还骗家长说花瓶不是他打碎的。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而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萱萱不小心把同学新买的文具盒弄坏了,虽然同学一直说“没有关系”,但萱萱妈妈却坚持让萱萱买一个新文具盒还给同学,萱萱很生气地对妈妈大喊:“妈妈,你至于吗?我同学都说不用赔了!”
  看到孩子这么大的火气,妈妈平静地对孩子说:“萱萱,这不是用不用的问题,任何人做错了事,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虽然同学原谅了你,但我们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可是我没有钱买文具盒!”萱萱已经愿意赔同学新文具盒了。
  “这样吧,妈妈先帮你把文具盒买了,但这些钱你要还妈妈,就从你每个月的零花钱里一点点扣吧!”
  萱萱同意了妈妈的建议。
  当孩子做错事后,很多家长喜欢惩罚孩子,但我要提醒这些家长们的是,惩罚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很多孩子受到惩罚后常常会产生这样的思想:反正我已经受到惩罚了,我就不用再为此而负责了。当孩子产生这样的思想后,家长再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就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所以,当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先不要急于惩罚孩子,而是要通过正确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成为一种习惯时,犯了错误首先去寻找自己的过失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的“融合心理”,孩子就不会出现推卸责任的问题了。当然,在此过程中,孩子的责任感也会一点点地培养起来。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