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让孩子自己编故事,改写或续写故事的结尾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4~6岁的孩子一般都很爱听故事,他们也很愿意续编故事或改编故事。因此,在这时,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多说、多讲,这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将是很好的锻炼。
为了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
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每当讲到精彩处,他就会突然打住,然后让孩子通过想象续编故事。如果孩子续编的故事与故事书上的故事有些接近,他就会大声地赞美孩子:“你真厉害,和作家都想一块去了!”如果孩子的续编与书上所讲的故事有很大的差异,他就会鼓励孩子:“宝贝,你编的故事比作家编得都要精彩!”
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训练中,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多次在幼儿园的讲故事比赛中得奖。
其实,不仅仅是想象力,孩子的任何一种能力,在家长别具匠心的锻炼和培养下都会有所提高。这需要我们为人父母者多多去体味,多多去实践。
方法三:小学期: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发展
事实上,孩子的交往能力以及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等,在幼儿期就应该培养。例如,在孩子1岁之后,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多与周围的人,尤其是同龄的孩子多接触,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孩子2岁左右,家长就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服、收拾玩具等,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当然,在幼儿期及学前期,虽然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不是重点,但是家长们也绝不可忽视这些能力的培养。前期培养是孩子的能力后期发展的基础,正是有了这些基础,在小学阶段,孩子才会欣然接受家长在这个阶段对他们的重点培养,从而使这些能力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竞争力。
1.交往能力的培养。
提到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天生的,无所谓培养不培养;还有一些家长会认为,交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他们都极不重视对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
其实,人的交际能力不同,这与每个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人的性格却是可以培养的。父母在塑造孩子性格的同时,就是对孩子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
现代社会的人,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能离群索居地生存,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那里学习经验和智慧,通过沟通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对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现在的一些孩子表现出来的交际能力却令人担忧,他们不仅害怕与人打交道,甚至抗拒与人打交道。
8岁的小楠性格有些内向,平时除了上学,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也没有十分亲近的好朋友。有一次,他竟郑重其事地对父母说:“我长大后要远离这个城市,到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去生活,省得总与人纠缠,怪麻烦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孩子的成长历程:成长教育中的心理学(14)
听到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家长可能都会觉得可笑,但现在确实有不在少数的孩子存在这样的思想。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家长忽视对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会使孩子变得惧怕与人接触,而且还会促使孩子的性格向内向发展。
当然,还有很多孩子在家里活泼好动、聪明伶俐,但一旦来到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时,他们就会变得胆怯腼腆、呆板笨拙;而有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处处逞强,横行霸道,显得盛气凌人……这些都说明孩子的交际能力存在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呢?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孩子从3岁开始,便产生了某种交往的愿望,这是萌芽阶段的交往心理。进入小学,他们便进入了集体,进入了社会。这时他们便有了与同龄人交往、沟通的强烈愿望,而集体生活则创造了适应于他们进行交往的最好条件。因此,这时,家长要让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等集体活动,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孩子与周围的人很容易建立友谊,而在此过程中,孩子的交际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当然,家长还可以在家中为孩子提供一些与人接触的机会,如鼓励孩子带同学和朋友来家里做客,并充当小主人照顾客人,这是一种锻炼孩子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
9岁的佳佳性格有些内向,妈妈为了锻炼佳佳的交际能力,常常带女儿去串门,让她多与人接触,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妈妈决定让女儿当一次“小主人”。
星期六的晚上,妈妈告诉佳佳:“明天我们单位的王阿姨和她的女儿要来家里做客,到时候你要负责照顾她们呀!”
“我不行,妈妈。”佳佳有点担心地说。
“你行的,女儿,要不这样吧,你负责照顾王阿姨的女儿,我负责照顾王阿姨,行吗?”
佳佳有点为难地点了点头,接着,妈妈给她讲了一些待客之道。
第二天,客人到了,佳佳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可忙坏了。但因为佳佳在先前已经接受了妈妈的“培训”,所以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客人走后,妈妈夸奖佳佳:“女儿,你今天表现真棒,完全像一个小大人了!”
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他们一般不愿去别人家做客,因为在别人家会有不自在的感觉,但在自己家里,他们对接待客人一般不会反感。因此,让孩子做“小主人”是培养孩子与他人深入接触的好办法。
当然,最主要的是,在此之前,家长要告诉孩子一些待客之道,以及一些基本的礼仪。掌握了这些,孩子心里有底了,在与客人接触时,他就会有信心得多。
另外,家长们还应该特别注意一点,在与客人接触的过程中,孩子还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得很害羞,或者出现错误。例如,在客人刚刚到来时,孩子由于紧张而忘记了打招呼,这时,很多的家长都会自我解嘲地对客人说:“这孩子认生,没出息!”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他会使孩子放弃“小主人”的角色,进而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这样,即使今后家长用尽办法引导,孩子都会对自己的交际能力持怀疑的态度。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提醒和鼓励孩子。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佳佳,王阿姨来了,快打个招呼!”这样,孩子就能很平静,而且很轻松地与客人打招呼。因为有这样良好的开端,接下来的招待工作,孩子一定会做得很用心。这样,在无形之中,孩子的交际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孩子的成长历程:成长教育中的心理学(15)
2.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最为关键的时期,这时的孩子已经不再像幼儿期那样,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都想去尝试。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滋生了很严重的懒惰心理,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更应该鼓励他们与懒惰作斗争,培养自理、自立能力。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首先,家长一定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做。比如,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起床、自己找今天要穿的衣服、自己去上学等,在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也许,刚一开始,孩子很多事情都做不好,比如,自己收拾书包时,经常把东西落在家里;因为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去上学,浪费很多时间而迟到……但当孩子不断掌握规律之后,这些情况就会不断减少或消失,到那时,孩子不仅会掌握必要的自理能力,而且还会使时间管理能力、自制力等都有所提高。
另外,家长还可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倒垃圾、收拾房间、做饭等。当然,对于10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家长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候,找一天的时间,让他们来当家,即家里的所有家务都由他们来做,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家长的辛苦。这样,以后不用家长提醒,他们就会自动自发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当然,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把做家务与金钱挂钩,到最后,这种金钱利益只会让孩子丧失做家务的积极性。
我就认识这样一对父母,他们是这样鼓励孩子做家务的:
把家务与零花钱挂钩,并给孩子列了一张表,规定什么家务分别是多少钱,例如叠被子1角、擦桌子1角、收拾客厅5角、做饭1元……一开始,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很高,什么家务都抢着干。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两位家长就发现了这种方法的弊端,让孩子去买袋盐,他却向家长要跑路钱;让他去洗碗,他却说,这段时间*,因为兜里还有零花钱。
最终,这两位家长只得把先前的那个规定取消。
由此可见,家长把家务与金钱挂钩是很不可取的做法。
其实,让孩子做家务,除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之外,还是在唤醒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所以,为了培养孩子如此诸多的优秀品质,家长更应该理智一点,让孩子脱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让他们去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 孩子的智力开发
当今社会,智力是一个非常普及的心理学概念。尽管心理学家至今还不能给出智力明确的定义,但大家一般都知道,智力就是一个人的聪明程度。那么,智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对此,很多家长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力就是学习能力,因而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智力水平高。现在绝大多数的家长会持有这种看法,他们对学习成绩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往往令他们无地自容,因为他们认为这意味着他们孩子的智力不行。但是,家长们这种把孩子的智力仅仅等同于学习能力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同样,这种观点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弊端。
还有些家长认为智力就是逻辑推理能力。因为,科学家往往被看作是智力高的象征,而科学家一般都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这些家长就想方设法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有很多心理学家表示,尽管逻辑推理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很重要,它是学习和研究很多学科必备的能力,但如果把它同智力画等号,仍然是片面的。而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很容易走进误区。 。 想看书来
孩子的成长历程:成长教育中的心理学(16)
那么,智力到底是什么呢?它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呢?
目前,我国国内的学者倾向于这样一种对智力的定义,即智力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这里的多种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和言语能力。这些能力反应了智力的侧面,同时又构成了智力的整体。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一个智力水平高的孩子,不是仅仅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别强,而是在智力的许多方面都表现超群。所以,他们认为,要发展儿童的智力不能只偏重于某一个领域,单独以某一个学科对孩子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于是便拼命地让孩子学习数学,认为这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其实不然,这将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因此,家长应该从多种能力的培养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智力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从刚出生时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到长大后具备了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几乎每个人的智力都是不断发展的,只是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这就形成了智力的差异。
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呢?对此,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智商”这个概念。智商是通过智力测验而得出的结果,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但智商是一个相对的数目,仅仅是在同龄人及年龄相仿的人之间,才有比较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说一个孩子的智商很高,往往是相对于其他同龄的孩子,或同年级的孩子而言。
因为孩子的智力水平,也就是智商是在不断增长的,因此,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便成了:如何使孩子的智商加速发展?
在回答家长关心的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影响智商发展的因素。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博士曾提出了一项发现孩子天赋的几个测试,他认为4岁以下的孩子若具备这些测试题中的大部分能力,那就说明这个孩子是个智商很高的孩子。
这些测试题目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