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所以,在每个成长阶段,她的孩子都要比同龄的孩子更加健康、更加优秀。每当其他家长们向她请教方法时,她给出的建议都是:多读几本家庭教育的书籍。
  的确,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孩子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要想顺利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各类家教书籍中寻找答案。
  也许有些家长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会说:孩子所出现的问题,家教书中并不一定会有所涉及,再说,孩子与孩子是不同的,如果家长们都按书中所写的去教育孩子,那教育出来的孩子岂不都会是一个样子了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信,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把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都涉及到。但家长却可以用书中所提供的教育理念,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对孩子进行灵活、科学的教育。
  事实上,家教理念真的很重要。例如,以前的家长都坚持“我是老子,你必须听我的”的家庭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家长们已经渐渐认识到了这种理念的危害性,因此,它逐渐被“理解、尊重、沟通”等理念所替代。
  但是,在现代家庭里,仍然有很多家长在延续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此,我权且将最常见的几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供家长们借鉴。
  1. 我不是老师,我不懂教育。
  很多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不是老师,所以可以不懂教育。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显然是在推卸责任。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学家就曾指出,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父母开始。
  从孩子出生之日起,不管父母有没有意识到,我们都在担任着孩子合格或者不合格的老师。因为幼儿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我们随时随地都是孩子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因为幼儿期孩子与家长朝夕相处的时间最长,所以,往往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成长土壤,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家长不要完全把教育的责任推向学校,理应自己多学习一些正确的、科学的家教理念与家教方法。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2)
2. 教育是无师自通的。
  现在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是无师自通的事情,在“如何做父母”方面进行投资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很多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经验可以应用。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问题时,这些家长从来不会去参加什么“家长课堂”,也从来不去翻阅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只有当孩子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时,他们才想到向专家请教。但到那时往往为时已晚,因为孩子的身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我就曾认识这样一位家长:
  他是一位公司老总,事业很成功。但面对儿子时,他却有一种很强烈的失败感,因为他即将成年的儿子不但不愿意与他亲近,而且叛逆心理极强,从来都不听他的话。
  后来,他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一位心理专家。经过专家分析,他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以高高在上的“领导”态度教育孩子,凡事命令、强制孩子去做,根本就不懂得尊重和倾听孩子的意见,才最终导致了儿子的叛逆。
  当这位家长了解到这一切后,后悔莫及地对心理专家说:“我要是早点跟你学习这些知识就好了!”然而,为时已晚,即使有心理学专家耐心地引导他的孩子,孩子心灵上所受到的伤害也不是一时就可以医治好的。
  “教育无师自通”这种观点,伤害孩子于无形之中,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3. 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很多家长都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都不懂,这时候对他们进行教育为时过早。其实,拥有这种观点的家长都缺乏早期教育的意识。
  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重要,教育专家认为,6岁之前是孩子众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家长们也不要认为只要教会了孩子说话,他们就具有了语言表达能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很多种,如语言的连贯性、与陌生人的沟通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家长在早期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引导、培训。
  另外,心理学家还认为,8岁之前是培养孩子智商的关键期。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在17岁时的智商为100,那么他4岁时的智商就已经达到了50,此后,在4~8岁时可以发展30,而在8~17岁之间则只能发展20了。可见,孩子的成长早期是其智商发展的高速阶段。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家长,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
  4. 树大自然直。
  孩子小的时候,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如不礼貌、撒谎等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小的时候犯些小错误没什么,树大就自然直了。然而,等孩子长大后,家长却发现,“树”不但没直,而且越长越歪了。这时,孩子的习惯已经定型,再想纠正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对其坏行为不闻不问,这样只会给孩子的人生留下一个不好的开端。因为幼儿期是孩子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此时孩子的是非分辨能力很差,自我控制能力也有限,他们需要家长一定的束缚和管教,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康的情感。否则孩子很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如意志不坚定、害怕失败等,甚至是走上弯路。
  5. 让老人带孩子,省力又省心。
  现在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喜欢让老人带孩子,他们认为,这样既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又省心。殊不知,家长的这一做法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3)
在一般的家庭里,老人的教育理念都比较陈旧、传统,他们大多都不能承担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一般老人都很溺爱、娇惯孩子,容易使孩子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如霸道、自私、任性等,影响孩子良好性格和品行的形成。
  另外,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情感都不能取代的。因此,由老人抚养长大的孩子,这方面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从而易使情感或人格产生偏差,进而产生诸如心理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有暴力倾向等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当然,家长们错误的教育理念还有很多,在此,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但家长们必须注意一点: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不会平白无故就降临在你的大脑中,只有通过学习,这些观念才会产生。
  在此,我们总结了一些最常用的教育理念,供家长们借鉴。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有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预想的目的。
  例如,有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妈妈给5岁的儿子盛饭时,不小心把饭洒在桌子上一点儿,这时儿子竟然对妈妈说了一句:“妈妈,你真蠢!”
  妈妈先是一愣,而后勃然大怒,向孩子大吼道:“闭嘴,你怎么可以说粗话?”
  儿子被妈妈的这种气势吓着了,忙解释道:“我没有说粗话,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这样说的。”
  妈妈真的生气了,继续冲孩子大吼:“说粗话,还敢狡辩,你是不是找打呀?”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制止孩子说粗话,以及预防孩子以后再说粗话。那我们来看看这位妈妈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
  妈妈教育孩子不要说脏话,孩子告诉妈妈“我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这是孩子对妈妈教育的反馈。然而,对待孩子的这种反馈,家长却表现得特别气愤,认为孩子是狡辩,并扬言要打孩子。那么,孩子会不会听妈妈的话,从此就不再说粗话了呢?
  答案是“不会”。
  首先,孩子认为他说的那句话并不是粗话,因为他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虽然妈妈厉声告诉他那是粗话,但孩子并没有认同,因为妈妈仅仅是要求孩子闭嘴,并没有跟他解释那句话为什么是粗话。因此,事实上母子俩对“你真蠢”这句话是不是粗话存在很大的分歧,所以孩子以后还会继续说这句话。
  第二,针对孩子的反馈“我们班小朋友都是这样说的”,妈妈没有做出很好的反应,甚至是没有理会孩子的反馈,就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你再说粗话,我就打你!”当然,孩子也许会屈服于家长的压力,不在家长面前说粗话,但谁也不能保证孩子不在家庭之外说粗话。现在很多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说粗话,但一出家门粗话就一串一串地从嘴里“蹦”出来,往往就是由于家长忽视或没有正确应对孩子的反馈所造成的。可见,事例中那位家长的教育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4)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反馈的方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位家长的做法。
  妈妈:你怎么说粗话呢?
  孩子:我没有说粗话,我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
  妈妈:“你真蠢”这句话就是粗话,是表示对一个人的蔑视,任何人听到这句话都会很伤心的。
  孩子:可是我们班小朋友们都这样说。
  妈妈:我们不管别人怎么说,对别人讲这样的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别的孩子不讲礼貌是他们的问题,但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个讲礼貌的孩子。
  在这组对话中,妈妈就对孩子的反馈作出了很好的回应,既做到了尊重孩子,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引导孩子不说粗话,做个礼貌的孩子。事实上,这位妈妈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反馈效应原理,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反馈”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现在,很多教育学家常常把它运用到家庭教育中,指的是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根据孩子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向和对策,使亲子之间的沟通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上述事例中,当孩子讲出“我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的理由之后,妈妈马上从孩子的反馈中得知,他并不知道“你真蠢”是粗话。于是她对孩子的教育马上就转向了告诉孩子,那句话是粗话,代表什么意思,人们听了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从而使孩子认同“你真蠢”这句话就是粗话。当妈妈再告诉孩子,讲粗话的孩子不是讲礼貌的好孩子,这样,孩子为了当一个好孩子,就不会再讲粗话了。因此,这位妈妈的教育方法是既治“标”又治“本”的。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种种反馈呢?其实,具体来讲,应对孩子的反馈是有一些基本步骤的:
  第一步: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不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含义——孩子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的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第二步: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知道讲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可以通过事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承担自己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