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表了告别演说,几个小时后,他便在皇家海军驱逐舰的护送下离开了英国,与沃丽丝在法国结婚,一起幸福地生活了35年。1972年,78岁的温莎公爵病逝,沃丽丝在对丈夫的思念中度过人生最后的14年,1986年4月24日,因肺炎在巴黎郊外逝世,享年90岁。这个历史上最伟大的爱情传奇最后落下了帷幕。爱德华八世和沃丽丝?沃菲尔德的爱情就是典型的一见钟情,而他们的爱情不仅轰轰烈烈,不仅做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歌咏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且为后世儿女树立了千古不朽的爱情典范。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1)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王勃《滕王阁序》
公元676年的秋天,王勃经过福建到达现在的广东的合浦郡,登上了一艘渔船,他要渡海前往交趾探望父亲。前不久,他的父亲受到王勃的牵连,被贬官到交趾。一开始的时候还风平浪静,王勃站在船头上,看着远方的天水相接,想起前不久在江西南昌滕王阁上作的那篇赋《滕王阁序》,赋中有一句自己最为得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那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洪州都督在滕王阁内大宴宾客,王勃路过此地,应邀参加###,被安置在末座。酒酣耳热,题诗作赋,众宾客互相推让,一直让到坐在末座的王勃,王勃没有谦让,提起笔来。他注意到都督脸上轻微露出不屑的神情,离开座位,走到阁外去看风景去了。当时王勃也没有在意,泼墨淋漓,写下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旁观的宾客,虽然也发出几声赞叹,但那明显地是出于礼节。直到他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一句时,他听到了众宾客的轰然叫好声,很明显是发自内心的。都督听到了叫好声,踱回阁子,看到这句,脸上的神情霎时变了,连连赞叹:“此真奇才,当垂不朽矣!”待到全篇写完,王勃已被众星捧月,拥到上位端坐。
在这烟波浩淼的大海上,才能真正领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但是船开不久,风就起了,海上云雾变得更浓了。海上经常有风,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这次的风有点怪,连经验丰富的船夫也开始紧张了。王勃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交趾,看到了父亲在渡口向他挥着手。实际上,风烟滚滚,也就只能看到几百米之外。他努力回想几年前见到的父亲的模样,但时间久了,一片模糊。他再试着回想几个朋友的面貌,但就在这个时候,听到一声巨响,身子一侧,翻天的巨浪从上空向他压了下来,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然,上面的描写中的一些细节,是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的想象。但事实是,王勃确实在公元676年的初秋,落入广州和交趾之间的海里,历史书上记载他是因落水惊悸而死,那么应该是被从水中救出来了,然后才因惊吓和伤风而死。但也有另外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王勃被淹死在海中,而且被海水冲走了,另一种说法是,王勃是自己投入海中自杀的。无论是哪一种说法,王勃死于水是无可置疑的。那无情的海水夺走的不仅是一个生命,一个风华绝代的才子的生命,更淹没了一代才人的理想,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那一年,王勃27岁。
《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居难则易,在塞则通;于术无所滞,于辞无所瑕。”少年王勃就很有名气,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将他和另外两个兄弟合称“三株树”。公元661年,王勃12岁时遇到了名医曹元(世称曹夫子),他听从父亲的“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肖”的教导,拜曹夫子为师,学医五年,终于“升堂睹奥”,进而“钻仰太虚,导引元气”,达到了“滓秽都绝,精明相保”的境界。
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15岁的王勃上书,提出了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刘祥道看后,十分惊讶,称赞王勃为“神童”,并上书举荐。666年,王勃被任命为朝散郎,其出众的文才得到高宗皇帝的赏识。高宗的儿子沛王邀请王勃到王府任修撰。所谓的修撰,也就是整理文件,写写诗歌文章。有一次王勃陪沛王观看斗鸡比赛,沛王的鸡与英王的鸡搏斗,王勃就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来###英王的鸡,觉得很好玩,也是为沛王助兴。英王看了却很不高兴,一场斗鸡游戏不欢而散。高宗得知此事,认为王勃在挑拨王子兄弟间的关系,就下令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少年得志的王勃第一次遇到打击,心情异常沉重,他在一篇文章中宣泄心中的牢骚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669年5月,王勃离开长安,与杨炯等人结伴而行,入蜀地游览。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2)
673年,王勃听一个担任虢州司法的友人说虢州有很多药草,在友人的帮助下,谋得了虢州参军之职。担任虢州参军不久,就发生了一件影响他自己一生的严重事件,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到了自己的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暴露后,王勃被判死刑,幸好遇到大赦,才免一死。但是官职没了,父亲也因此事受到连坐,从雍州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因为王勃是个才子,第二年朝廷就恢复了他的原职,但王勃决计不做官了,他要专心学医写文,但首先要到交趾去看望被自己牵连的父亲。675年的春天,王勃从老家龙门起程,经过洛阳、扬州、江宁,到了洪州。在洪州正赶上都督新修滕王阁落成,重阳之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应邀参加,留下了那篇留传千古的文章和那首千秋流芳的诗歌,然后继续南行,11月初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海南,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
王勃短暂的生命就如初唐天空的一颗流星,在天际划过一道光芒,余下的一点陨石坠入了碧蓝澄澈的大海。王勃和他的另三个朋友被合称为“四杰”。“四杰”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初唐的诗歌,所代表的是初唐的文人群体,在历经几个世纪的痛苦酝酿之后,一种新的精神终于冒土而出。这种新的精神,到了盛唐茁壮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气象,但在“四杰”所处的时代,还是有点模糊,其中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未知前路的犹疑,时而慷慨,时而哀婉。郑振铎先生评价云:“正如太阳身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的曙光了。”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时代的转关之际,还有几分寒意,新生的嫩芽还容易被冻杀。
四杰中的其他三杰的境遇和王勃相似。骆宾王有“神童”之称,7岁写出咏鹅诗,杨炯自幼聪敏好学,11岁即举神童,卢照邻10岁即从曹宪;王义方授苍雅,读遍了邓王府所藏的12车书。他们的仕途都不顺利。卢照邻受到邓王的赏识,邓王比之为司马相如,高宗乾封初年,被任命为益州新都尉,秩满后漫游蜀中,然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骆宾王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仪凤三年骆宾王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次年遇赦得释。于调露二年出任临海县丞,弃官游广陵。只有杨炯顺利一点,但也只做到了县令。除了杨炯之外,他们的死亡都属于非正常死亡。骆宾王参加徐敬业###武则天的军队,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诗》则说:“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卢照邻染风疾,隐居在长安附近太白山炼丹,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迁移到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终因不堪心灵和病痛的折磨,投颍水而死。四杰中有三人的死与水有关系。王勃堕海而死,骆宾王可能是投江而死,卢照邻是投颍水而死。
王勃死亡时,还未到而立之年,但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已经足以使他立于世而不朽,后来的杜甫就称赞他和他的朋友的诗歌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王勃是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的眩目亮光,却成为后世永久的记忆。我们为这颗流星的滑落而叹惋,如果不滑落,当有更绚烂的光彩,但是对于王勃来说,27年的生命,空中的那一下闪耀,已经足够了。与王勃相比,有好多活到###十岁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应该说是白活了。像王勃这样以短暂的生命给世界留下眩目光彩的人有不少,比如李贺,比如黄景仁,再比如朱湘、济慈,如春花灿烂,如流莺婉转,留下一点色彩,一声鸣叫,让我们惊羡生命之花的美丽,让我们惊羡生命之歌的动人,也就可以了。
这个世界变化不快(1)
常言五六月中,
北窗下卧,
遇凉风暂至,
自谓是羲皇上人。
——[晋]陶潜《与子俨等疏》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这是摇滚歌手崔健的歌曲《不是我不明白》中的歌词。这个世界变化得确实太快,有了汽车、火车、飞机、宇宙飞船,登上了让古人浮想联翩的月亮,向火星上发送了探测器,在天上建立了空间站。不仅有了有线电话,还有无线的手机,更有互联网。即使远隔天涯,可以如面对面一样交流。而在古代,书生骑着毛驴或坐着船去参加科举考试,要走上大半年才到达京城;而商人外出经商,一去经年,令多少深闺少妇红颜寂寞,感叹青春流逝。当然现在还有了洲际导弹、核弹、核潜艇、航空母舰,一颗核弹可以毁灭一个城市,洲际导弹可以从地球的一边发射到另一边的国家,所有这些都是古代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无法想象的,在那个时候,战争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大刀、长矛,而百姓起义的时候所使用的是锄头、木棒。但所有这些变化可能只是表象,读了古书,了解了历史,仔细想来,几千年来这个世界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几千年前的古人所渴望的,现代人仍然渴望着;古人所厌弃的,现代仍然存在着;古人没有弄明白的,现代人仍困惑着。
比如千古歌颂的爱情。几千年前的《诗经》中对爱情的咏唱,穿越时空,仿佛还在我们的耳边回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对爱情的渴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是男女的相思。“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爱情的誓言。直到今日,我们歌咏爱情,还想不出比《诗经》更好的语句。那种天真无瑕如山花烂漫的爱情,那种简单明了、酣畅淋漓的歌唱,因为率真,所以大胆,是自然人性的表现,是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的天地精神,令今人心向往之。
再如民主政治。根据典籍记载,上古时代存在过原始的民主制度。贤能的人被推选为君主,而君主年老的时候不是将位子传给儿子,而是传给贤能的人。君主是真正的人民公仆,要吃苦在前,有危险的时候要第一个冲上去。早在商周春秋时代,民为国本就成为政治家的共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记载,邾文公想把都城迁移到绎这个地方,于是就占卜一下,史官占卜完告诉邾文公说:“把都城迁移到绎,对百姓有利,但对君主不利。”邾文公说:“对百姓有利,也就是对我有利。天立君的目的就在于养民,不思利民就不配为君;能利民才说明君的称职,为君而能称职才算有利。”邾文公说,假如对百姓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