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口吐莲花-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氖锢矶捎心囊徊糠只共煌晟疲氚咽O碌乃低曷铮庋扇枚嗌偃舜尤现系玫浇馔眩�
  传印度农民佛法的那些大师,为何不把更好的种子发给他们,让他们一亩地产出一万斤农作物,这对农民是非常实际的帮助——当然啦,我还有更多疑问:如何与那些阿修罗取得联系?让我们看看他们的帅哥美女到底长什么样子?地球时间2000年3月,在北俱罗洲发生了什么?某位佛能有多少个化身?若是真有无数,那么这些化身同时行动,能否救一救美伊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无辜百姓?那些百姓真的因为自造的恶业太多了,才活该受难的吗?我们每一位人类存在者死后,转世到何方?至少告诉一下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让他们去找一找,只告诉那些特权人士,让他们玩转世,不太符合佛法提倡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吧?
  阿弥陀佛的愿力是何种力量?为何能幻化出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而不是百千亿亿个?若是所谓的愿力真能化成一种存在,那么,远的别说,就把火星先化成另一个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吧,当我们地球上房地产太贵,也好另有一个去处。
  说到业力,最初的一个业力是怎么形成的?那业力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如何能根据人类各个历史时代的不同道德标准来区别所谓的善业恶业与无记业,也就是说它如何工作?
  为何骂了一句佛法或佛陀便要下地狱,而骂了一句世间法律或普通人就不会?这是不是有违佛法中的平等原则啊?
  请列举一下所有统治者的福报,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享受的,现在的娱乐八卦新闻正缺这个。基督到底有没有后代?如果有,现在他们现在都是谁?穆罕默德跟佛陀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除了佛陀说的话有效,其他大师除了学舌就不会别的了?他们除了靠佛陀的理论谋生以外,能不能发展丰富一下?那些练禅定练得好的,能不能提供一下人民最急需的信息——请把恐怖分子在未来的吓人行动发表在互联网上吧,让受害者有机会躲一躲。
  至于天灾,就更不用提了,预报一下嘛,别说什么业力不可违,也别说什么不要理会神通,帮帮忙吧,我要是有神通我肯定会这么做,那些说有神通的却不做,什么居心呢?既然说到什么真人,真人总该是诚实的吧,请想一想那些在庙里许愿并捐钱的人,如果佛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能否把他们捐出的钱退回给他们?收了人家的钱不给人家办事儿总有点不合适吧?庙里人们能不能把那捐款箱收起来,用一种更加合理的收费制度参与到世俗生活中来?那些被说成法力无边的###师究竟会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再说自己会一堆东西却不能轻易使用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
  随手写上这一些人人都可提出的常识疑问,就是想说明为什么佛陀的解答也无法驱散我心中的疑惑——佛法被说成是无边智慧,却只能回答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在我看来,那就是不可信!不是佛法不可信,是佛法被说成是究竟智慧不可信,那智慧分明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解答或解释生活中极特殊的少量问题。
   。。

放不下的佛法
一般来讲,学佛的人常犯一个通病,就是什么都能放下,就是佛法放不下,人佛法书里早就说了,佛法是道路,而不是目的地,佛法就是一只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月亮本身。可佛教徒就是喜欢抱着那根手指头没完没了,大概是贪图冥冥中佛陀的那一点加持力吧,其实从一种更为广义的解脱观点看问题,解脱与轮回是没有差别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其实早已解脱了,只是有的人还不知道呢,呵呵——
  佛教徒修行的目标之一叫“不受后有”——哎哎哎,分歧在这里就产生了,我正盼着那“后有”呢!而且我也不怕佛教徒所说的苦,其中里面有不少低级趣味在我看来挺来劲的,只要是后面“老有”就成,别一了百了,后面要是没事儿了,那我可受不了——重要的是,最好要有个后世(这在概率上是可能的),无论是什么后世在我看来都是不错的。我担心老牛也是因为这事儿,他要是学成涅槃了,我们就完全地又少了一个朋友,虽然说他没准儿学的是大乘还会乘愿再来吧,但去哪儿就说不定了,要去西藏当僧尼去呢,我们去旅游的时候他该不会向我们推销高价佛像吧?
  当然,这是玩笑。
  另有一个分歧是,佛陀的重要理论是出世间法,这让我觉得有点别扭,我这颗被世俗熏得俗透了的心不禁悄悄地想:噢,原来有人对我们地球生活很不满意,所以琢磨了一办法搞出离,这挺像我小时候的,有一阵儿,我也觉得家里不好,于是就来个离家出走,那时候我大概五岁,只是外面混了一夜,第二天就回家了,接下来,我懂得了人得适应环境,并且用自己的力量主动创造环境,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现在,我基本能和父母融洽相处了。但佛陀是另一路子,有点像离开家乡的游子,他可能寻着了一个不错的去处(其实那甚至不是一个去处),反正据说是那些超越人世的去处,于是就号召大家都去。这还真是一种抉择,一个地方,有的人就愿意留下搞建设,有的人就宁可一走了之,佛陀大概是爱走的那一类人——我是那种不爱走的。
  我要说的是,其实留下来也挺好的,地球世界现在已经空前的繁荣了,连最难的吃饭问题差不多都解决了,大家都吃饱了,就有机会解决其他问题了,总之,我一直相信,人类就是那种既会创造问题又会解决问题存在者。
  有些人觉得人生观必须依靠宗教来解决,这也是我以前的态度,我现在承认有点先入为主,以我的体验,总之,在宗教里转了一圈儿,发现宗教洞见早已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的某种生活哲理不分彼此,一句话,它早已被社会文化融会贯通了,而某一种宗教洞见反倒像是一个多余概念——它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而近二百年,人类社会又爆炸似的产生太多的新鲜的洞见,它们现在游离在社会边缘,只为少数人把握,它们才是我真正需要了解的新东西。
   txt小说上传分享

解脱
有时候真替那些成天忙着解脱的人担一份心,真不明白他们到底干了什么坏事儿了那么心虚害怕?成天惦记着自己下辈子会坠三恶道?其实大可不必,这事儿我考虑过,稍后会写。
  对于那些因现世生活受挫而转而信佛的人,我也有一份担心,人类生活只是宇宙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在这里都不能超越,逃到更广阔更陌生的地方,你难道几率会更大吗?我不相信。
  我只为那一些学佛的人而鼓掌,他们纯粹是出于对真理的好奇,他们试图顺着人们走了两千年的路上再往前走一段儿,他们相信内观真理,并身体力行,他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真理的猜想罢了,他们最好能用一些现代工具来探索。还有啊,我一直奇怪,为什么到现在,我们手边儿有了白话《圣经》及《可兰经》,却连一套为众注释者所基本同意的白话三藏都没有,真不明白那些天天闲着没事儿的佛教徒都干什么去了,等我老了清闲的时候乱写一套吧,抛块砖头看看能不能把真玉给引出来,呵呵。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对网上佛教徒的印象
网上看佛教徒的文章,印象是惊人的固执与单调,他们一点儿也不去关心一下现代人的意识已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现代佛教徒中少见对于现代各种基本知识的汇集与通晓者,更不用提创造新知识了,他们像是一群活在现代的古人,只是把所有人类的新发现用来验证佛教教义的正确无误,直叫我觉得学了佛,便关闭了个人创造性的闸门。
  佛教徒们仿佛失去了自由意志,成了宿命论者,他们中难道无人花一分钟时间想一想,即使根据常识,我们也能知道,人类具有自由意志,在某一个时刻,他们可以决定做一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类,即使在解脱的前一刹,我们仍可选择解脱与不解脱,而不解脱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近代同为研究意识的胡塞尔早就指出,意识有其指向性。“无见即正见”也只是一种意识指向,是多种人性偏好里的一种,并不是什么终极客观真理,它只是一种很容易自圆其说的想法罢了。事实上,它是一个悖论命题,通过内观来认识这种悖论,与运用人类理智分析性的认识它并无差别。据我的理解,佛陀的原意是通过一种内观沉思来使人们更为宽广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但多数人似乎狭义地把生命的虚无当作一种客观真理,他们是在东施效颦,结果是佛陀追求到了一种关于他自己的真理,而别人却只是生硬地或是先验地认为佛陀是对的。呵呵,这真是有点滑稽,要知道,在某种知识体系内部,在当下扫好一次地也许跟探索真理有点关系,甚至本身就是一种真理,但知识体系不同,事物会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意义,真的认为在当下扫地即真理之一,不过是一种世俗定见而已。
  我早就说过,学佛最好老一点再学,那时候性欲也没了,对社会的责任也尽了,儿女们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在家闲着没事儿,又不爱脑筋,身体也不行了,吃什么也没味儿了,而且死期将至,疾病缠身,在那种情况下,想想看,干吗呀?学佛啊,搞自在啊,不向外求啊,不麻烦别人啊,没人搭理就打坐啊,把老年人的发愣出神走神儿等诸多缺点变优点,咱那时候就练禅定呀,要是怕死就更好了,人们是干害怕没办法,咱可是学着佛陀搞超越呢,最不济没事儿看看《中阴身救渡法》,心里平添一丝稳健,呵呵,最起码,靠,咱再退一步,关心佛法总比一个劲儿在哪儿无所事事强吧。目前社会学方面大量研究都表明,老年人的颓废是深不可测的,还不如化颓废为学佛呢,咱到了那时候,可是真有工夫讨论一个问题了:我们死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呵呵。
  

常识性意见
讲讲我学佛的事儿吧,大概是一些阅读经验,叫我心里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人若有了信仰,多半会比没有信仰更好,于是找了一圈儿,决定硬信一个佛教吧,巧的是还真碰上一个机会,我一朋友老牛给我介绍了一个法师,于是我就拜了师,信是硬信了,之后开始学习一些佛教知识,越看越疑惑。我的法师给了我很多解答,他真是一位很耐心的老师,令我非常感动,他的答案我有些满意,有些不满意,不过,从那以后,我便开始看起了佛经,从《金刚经》开始看,第二本是《圆觉经》,第三本是《楞严经》,就这么一路看下去,我一般看两遍,一遍一本,图的是注解者不同,接着又看了更多的经书,多是泛读,伴以更多的相关读物,人物传记什么的,最后发展到看道教、基督教与###教的书,连介绍萨满教及诺斯替教的书都看了,然后是一些比较宗教的书——总之,近一年半的时间内,我只看与宗教相关的书,看了有一百来本书吧,最终直看得我完全迷失在宗教中了。事实上,同时看多种宗教书的结果是,叫我对哪一种宗教都很难信服,而我的佛友们比较幸运,他们只看佛经,所以多半比我更加相信,私下里,我为他们某些人找到信仰感到高兴,也许过一种有单一信仰的生活更适合他们。
  即使在信仰的海洋里,我也是个流浪汉,而且并不认为那样有什么不妥,那是我的偏好。对我来讲,多知道一些东西总是叫我高兴的。看佛经之余,不时记下一些读后感,东写西写,我整理了一下,去掉了一些我对具体一段段经文的意见,而以总体上的感受概括之,就凑成了上面三十多篇,算是一种阅读经验吧,我并不是想去讨论那些佛法教条的奥义,而只是借题发挥,说一说我的常识性意见。
   。 想看书来

信仰的问题与答案
如今,我已很少阅读宗教书了,因我发现宗教对真理的解答并不能让我觉得满足,还因我已认清信念与信仰——人人具有信念,却不必非要把信念打包成一种系统的信仰。比起信仰来,我更喜欢信念,我以为它更具开放性。
  当我把宗教当作一些有关历史的知识时,才会感到有些趣味。不过,阅读宗教书使我对信仰这一词语有了更为广义的理解,之前我认为我没有信仰,现在我发现,我是有的,以前我认为信仰是由一个个信仰共同体组成的,现在我认为那是一件私事。
  我发现,即使是有共同信仰的人们之间,也存在着与常人一样的争执与不同,要达成一致,也像常人一样,需要制度或权威的保证,我认为,人们相信的经常不是同一种东西。拿佛法举例,如果最终的标准答案是“三藏”,那么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