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至哭无声-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沂的阳台(代序)
生命是一根丝线,只有穿过针孔,穿过衣缝,才能为人所用,才能成其缝补之功。

  生命就是从时间的针孔中穿过。一个人,你要穿过春,穿过春之梦想的窄巷,穿过料峭的、拘谨的通道,穿过。一个人,你要穿过夏,穿过暑夏太阳的火帘,穿过雨季倾盆的长廊,穿过痛快的雨,穿过烦躁的热……

  穿过花蕊,穿过浓荫,穿过蛛网,穿过蚊师傅嘤嗡的吸管。穿过,穿过,终于来到了高远的秋。昨夜今晨,是秋霖寒颤。一个人继续穿过,穿过秋。人在加衣,树在减妆。路上风凉,家中水温。秋与冬暗中媾和,加紧磋商。一个人,你要持续穿过,穿过冰凌,穿过冬……

  祊河的桨声,柴埠的炊烟。一个人,从朱龙河的源头开始,从龙王塘,从六月六顺流而下,中途向北上溯温凉河,平生得失,这费城最让人摇头。此后东行越过丰收河,折损了翅翼,收敛了行迹,只落得零星残梦,断续浅爱,恍惚薄缘,一片痴情;就这般穿过冷杉,穿过白杨,最终谋食于祊河南岸、许由之城,扶老携幼,无怨无悔。咄咄云雾中,有我刻舟台。

  生命是一条不归路,一直地向前,一味地穿过。下坡顺滑时谨慎穿过,逆流阻风处竭力穿过。穿过红绿灯,穿过生死界,穿过竞技场,穿过金字塔,穿过无底洞,穿过刻舟港……

  肉体注定向前,唯心灵可以观四方,可以听八面之风。雨后初晴,透过探沂的阳台,眺望远处的张家山,上有观音庙,香烟缭绕三月三。山下是岳父的王官疃。望不见的山西麓,则有多年断亲了的表亲的毛家河,有将要断亲了的牛田,也有今生断不了的连襟的卸甲睡。沿西麓北上过峪口至马山,姑和舅的马山,一天天缺齿断垄了的马山。这里是朱龙河的上游。小山堆里打眼望,见一山顶上托起平原,平原的周遭是青石垒砌的城墙,先人们据守其上,避马贼,抗外寇。那是儿时的家山,祖宗的坟山,祖居的崮山。

  从阳台到崮山,相去不过四十里,却似有不可到达之远。只因它不在前行的路上,最早于有去无回的儿时穿过,较早于孤僻成性的少年穿过。崮山之阴,鹁洞之阳,光阴一去不复返!墓园萦绕着荒草,荒草给梯田镶着花边。年轻的村民走精光,太平盛世里巴掌小村上演空城计。

  一个人,横竖穿过时间隧道,隆隆回声留存下长久的记忆。

  爱是躲不掉的痛,索性关了眼门沐浴般穿过。冷杉淡漠轻言别,白杨深情赋词章。那时的祊河太年轻,苦着眉眼一一穿过。一个怯懦的逃跑者,固执地辜负了真爱的棋语,女友黯然收拾棋子,独自去坐冷了大海边的礁石。悔恨的心卡在喉咙里,至今未能穿过。困雨三年,恩断义绝,城宅无望,姻缘休说。灰死的手击碎幻影,孑然穿过。至爱终归平凡。念好家经,人和而事兴。一个清苦的家正在穿过平安,流畅地穿过。简简单单,平平安安。

  睁只眼穿过,闭只眼穿过。穿过樱桃花的祭文,穿过五月八的艳阳,早逝的母亲,寿终的祖母,祝你们泉下安康,千年万年。当人穿过九泉,肉体祛病消灾,灵魂得以飞升。穿过鼻炎的喘息,穿过发烧的眼球,活着真的并不容易。有思想穿过的肉躯,依旧被梦吵醒。

  月亮地幻似锃明的雪野,可惜浑浊的人生不能将它定格。月亮圆过之后,天空一派透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目次
探沂的阳台(代序)

  辑一 至哭无声

  魂归何处

  感激与愤怒

  给三位母亲的献礼

  至哭无声

  1991,怀想陶潜

  费县出了个颜真卿

  魂兮归来刘壮士

  有情有义“都了翁”

  辑二 奇石昙花

  祊河林场

  与女友对弈

  暖流

  扫雪

  情枯万松山

  奇石&;#8226;昙花

  辑三 蛙鸣季节

  蛙鸣季节

  二十六路公交站

  软绵绵的飞

  秋雨

  我是一滴山泉水

  雪是大型艺术节

  废园

至哭无声
魂归何处

  正是三秋大忙时节,突然接到了舅舅病故的恶讯。的确是太突然了,舅舅那年才四十九岁。

  我为舅舅一家的不幸而痛惜。外祖父是不满五十辞世的,外婆也不满六十。我的母亲死时才三十八岁。她的姐姐即我的姨妈刚过三十岁就撒手尘寰了。母亲弥留时痛切地说:她的病是没救了,一家子都是毁在这病上的。我到如今说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家族病,它为什么如此恶劣?可怕的病症,可怜的一家!

  人非草木,往往铁石。其实并非铁石,因为生死之际,人还是超脱些好,这会让你多难的灵魂少些痛苦。

  舅舅死了,我知道我不会流泪的。十一年前母亲的丧礼上,我且无泪,何况如今?泪其实是有的,在夜里,在心里,泪落肝肠泛酸苦。

  舅舅死于东北,吉林省白山市孙家堡子镇。根据他的遗愿,他的族人前去带回了他的骨灰。他不单是要千里迢迢归故土,而是要同时回到祖先那里去了。丧礼是在东北举行的,魂归故土已是如此草率和冷清。舅妈没有回来,他们唯一的儿子也没有回来。舅妈不能生育,这表弟是领养的,年十岁,正上三年级。我们接信赶到五里外马山村的坟场时,只见小小坟包上一疙瘩一疙瘩的新土,安葬他的人也没有来得及拍匀它。我们布了菜,烧了纸。舅舅的大舅哥两眼直勾勾向前,两膝扑腾跪倒,假哭两声,于是我也极可笑地模仿了跪和拜,未等学成,老师就不教了,仪式已告完结。这大舅哥忙着掏烟袋,一面招呼着我们回家去,并问每个人庄稼收得怎样了。

  人有声带和泪腺,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只需要前者,有时需要二者搭配,有时只需要后者。可我一样也没有发动。是做外甥的道理吗?我不禁自问。

  我不能忘怀我的舅舅,正如难忘我的母亲一样。

  我的小名叫前进,是舅舅给起的。小时候人人叫,长大没人叫了,自己却时时想起,念念不忘,还经常从中获得鼓舞的力量。我因此十分感戴舅舅,尽管多年疏于音信。我生在一九六六,那是一个急转直下的狂热的年头,舅舅如此给我命名,当然离不开那个大背景。如今那个背景早已烟云似的消失了,我们每个人,我们的社会生活都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世界是在一刻不停地前进着。舅舅自然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惟其普通,才会对党对领袖一百分地忠诚,也惟其普通,他才更懂得务实,认实理。他不是哲人,可是他以命名的权威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永远奋斗!永远前进!

  舅舅一家为谋生而移居东北,阻隔了我们的人事往来和感情交流,但在时光的舞台上,我注定忘不了赐我乳名的人,他代表我生命的源头,照亮生前与身后。

  但愿每个人都是情种,也希望人人都是思想家。

  感激与愤怒

  去年金秋时节,诗集《初雪》刚刚出版,我就选一册印装最佳的,寄赠上海大学文学院戴厚英先生。当时再三斟酌,才决定以“先生”相称,现在想来,可以一直这样称呼了。一个特殊的称谓,往往表达更多的敬意。

  书寄出不足十天,便收到一封沉甸甸的复函,打开来,是先生的三本大著:《人啊人》、《我的故事》和最新出版的《脑裂》。这是一份丰厚的赠礼,勉励我坚守文学阵地,永远追求,永远勤奋。著作之外附有一信,信后附一篇优美的短文:《泥泞的梦》(打印件)。信中说:《我的故事》是最后一本,手头已无,请妥善保存。信中还说,她打开《初雪》,便一口气读了下去,仿佛受到这些小诗淡淡哀愁的田园氛围的感染,当天夜里她便做了一个“泥泞的梦”。在这篇短文里,先生以过人的敏锐,认为我是一个抱定了成功信念的奋斗者,却为命运里无边的泥泞所阻隔。象我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先生自然是素不相识,但通过《初雪》,她能想象得出,在我“亲近的田园里,有太多的阴雨。”先生如此富于同情,如此善解人意,至今想来,仍感动如初。

  此后,《我的故事》被女友孟氏借去,女友又转借了别人,几经易手,终于无法追回。《泥泞的梦》夹在书页之间,也一同散失了。我为此记恨了女友,也请先生给我记过。不能忠实地保存先生的著作,也便丧失了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先生惨遭凶徒杀害,社会各界为之震惊。灾难发生在社会安定、文化昌明的今天,不敢置信,怎能接受?每一颗有良知的心,都如刀割一般。想想戴先生的丈夫闻捷老师的死,想想戴厚英先生的死,我们的心不能不沉重万分。尽管年代变迁,背景殊异,性质有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令人忧伤地暴露了这个世界钢铁建构中脆弱的一面,让善良的人们痛呼生死无常。有国法在,身后事不难处置,但是谁又能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呢?人啊人,有法律的判断法律的监护,你还需要道德的尊严道德的成长!有多少不可理喻的事让人愤激得脑裂!从《诗人之死》到《我的故事》,但愿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肤浅的慰籍,还有更可宝贵更为难得的警醒!

  在当今社会,在我们的生活里,有许许多多的欢欣,有无以计数的鼓舞,我们为朴素的真理所鼓舞,为寻常的真情而欢欣,我们不能容忍邪恶,永远不能! 

  给三位母亲的献礼

  那时我才四五岁吧,生母离开了受穷的父亲,也狠心地抛弃了我。大约又过了两年,后母接过我,抱着,领着,疼惜得如同己生。回想后母在世时,她对我的爱远胜过对她亲生的弟弟。她搂着我睡觉,直到我上完小学。我是后母平生做得最好的梦,是她全部的荣耀和寄托。

  在我读中学的那几年,后母身体不好,常感下腹坠痛,直到卧床不起,延医就药,才知道已是晚期。1982年春天,我正在县重点中学读高邑,为了供我求学,也为了减轻家庭债务,后母拒不服药,强忍着阵阵剧痛,苟延时日。她深知自己已身患绝症,命在旦夕。那些日子,门前樱桃花开又谢,后母触景伤情,怀念起同病双亡的爹娘,怀念起远在吉林、同样病弱的哥哥,怀念起娘家那条清清亮亮的小河,怀念起天真自由、充满欢趣的少女时光……她平生最大的憾恨是不能看我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弥留之际,我不在她跟前,当我终于回到家中,后母已是天国中人。那年她三十八岁。

  未成年的我,哪晓得自己另有生母?只知道恩我宠我的,就是我唯一的、高贵的母亲。后母去世后,奶奶代行了母亲的全部职责,她甚至承担起本该由父亲承担的大部分家务。奶奶以瘦硬之躯、风烛之年顽强地支撑了这个家,转眼已经十六个年头!

  最热烈的歌唱给情人,最隆重的礼物献给我的三位母亲。

  如果我赢得了爱情,我会设法通知我的生母;当她模糊记起我的模样,心头会不会有丝丝酸楚?

  如果我赢得了爱情,我会立即告慰身世凄惨的后母,死时她的心是悬着的。

  如果我赢得了爱情,我会当做一块金蛋糕,将它切成匀薄的糕片,让奶奶细品慢咽,让她的垂暮之年稍稍欣慰,让她终于能含着微笑撒手人寰。

  三位母亲,分别拉扯我度过了生命的三个事端。后母去世时,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大孩子,是奶奶培育了我智性的生命,让我懂得了真和善,懂得了美和爱。但她也和后母一样,至今没得到一点点回报。其实奶奶一无所求,她只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一眼她的孙媳,她隔代的接班人,无论丑俊,无论精明还是鲁钝,仿佛她一辈子的辛酸和操劳,都只为了一饱眼福,仿佛看那一眼,一切的苦累都可一笔勾销。许多年来,许多人称赞过奶奶的康寿,但是奶奶毕竟老了,声气不再那么宏壮,性情也不似先前那般刚强。我的婚事,是她晚年最大的心事,奶奶时常伤心落泪。

  为生者圆梦,让死者瞑目。如果我赢得了爱情,我必带着这份纯金的礼物,深情拜见我的三位母亲:圣洁、崇高和伟大!(本文写于1996年)

  至哭无声

  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我的母亲,一位善良而不幸的普通的农妇,在病痛和窘困中仓促走完了一生,年仅三十八岁。那年,我正在县城第一中学读高一。

  就在母亲去世前的那个星期天,我步行二十余里回到家中,看着母亲眼窝深陷、瘦削黑丑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