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如何让自己说话平实又有说服力,平日就要多加练习才行。不要走进使用平实语言的误区,一开口就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没有内涵、没有知识底蕴的人。
语言不可太过尖利
在语意学中,有些词语除了本身的词义之外,还具有表示感情、评价的附加意义。这种附加意义又带有感情色彩,它们同样能表明说话者对于某个人或某件事的评价和态度。
这类词汇一进入话语之中,便有着固定的褒扬或贬斥,显示出说话者的爱憎、好恶,也可以说是一种“情绪语言”。从总体上来看,专业的公关人员对这类词语的运用大多持谨慎态度并尽量使用同义替代方法,而改用中性词语。
例如,人们以前常把人分为“先进”和“落后”,但“落后”一词带有强烈的情绪或歧视色彩,让人听了反感,这时,不妨改用“质朴或复古”替代,同样的意思,效果却大大不同。
因此,如果你不想得罪人,最好不要滥用“情绪性的语言”,否则,不如不说话,免得祸从口出。一旦你的情绪掺杂在语言当中,就会在无形中改变词语本身的含义,而偏向于褒义或贬义,在交际过程中,任何暴露自己感情色彩的做法都是对自己极为不利的,所以要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
“拍马屁”的诀窍
人际交往中,许多人常常爱用恭维的言语,这就是所谓的“敬语”。的确,恭维适当,不致过度,是很能取悦人心的。恭维的话人人爱听,你对人说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恰得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起好感。越是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受你的恭维。有人义正词严,说自己不爱听恭维,愿意接受批评,这是他的门面话。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直言批评,他心里一定非常不快,表面上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十分不悦,对于你的好感,只会降低,决不会增加。
这种恭维的语言,对人际沟通、维系良好的关系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是调整心灵的润滑剂。善说恭维话,别人听了舒服,而且自己也不降低身份。所以,说恭维话是与人沟通的一门重要功课。
曾在背水一战中大出风头的韩信,年轻时却受过“胯下之辱”。后来,韩信追随汉高祖刘邦,屡建奇功,于是有人断言:“如果汉高祖没有韩信,根本无法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就因如此,后来汉高祖对韩信日益强大的力量畏惧了,于是有意寻找借口,以企图谋反的罪名,要把韩信捕而杀之。 。。
第四章 成功表达的方法(13)
此时,韩信并不为自己辩护,只是说:“果然像人家预料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韩信只有被烹、被杀了!”
刘邦听了,也觉得韩信乃开国第一功臣,不能要杀便杀,便将他贬王为侯,暂且搁置,以观后效。
韩信受此打击之后,心怀忧愤,整天过着不愉快的日子。就在这时,久未谋面的刘邦和韩信终于有了一次见面谈话的机会。韩信本善于恭维,便抓住这个机会,适时适事地把刘邦恭维了一番,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两人的话题是从评论将士开始的,但各持的见解不同。刘邦问韩信:“你看我有统率几万大军的能力呢?”
韩信答:“陛下最多只能统率十万左右的大军吧!”
刘邦又问:“那么,你呢?”
韩信一笑:“在下当然是多多益善!”
刘邦也笑着问:“那你又为什么被我所用呢?”
这时,韩信开始巧妙地恭维了:“陛下虽然没有‘将兵’的才能,却具有‘将将’的才能。在下之所以被陛下所用,道理也在于此。而且陛下的那种本能是天生的,不是普通人所能具有的。”
韩信如此的恭维,其运用之巧妙堪称一绝。当时刘邦被恭维得浑身通泰。至于他到底如何作答,史书未作记载,但由后来韩信复出就可想而知了。
你在生活或工作中也可以恭维别人,但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恭维呢?
每个人都有希望,年轻人寄希望于自身,老年人寄希望于子孙。年轻人自以为前途无量,你如果举出几点,证明他的将来大有成就,他一定十分高兴,视你为知己。你如果称赞他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到高兴,至少你要说他是将门之后,把他与他的父母一齐称赞,才合他的胃口。
但是老年人则不然。他自己历尽沧桑,几十年的光阴,并未曾达到他预期的目的,对于自己,已不再十分自信,不再有十分希望,他所希望的,是他的子孙。你如果说他的儿子无论学识能力都胜过他,真是个难得的人才,虽然你是抑父扬子,他不但不会责怪你,反而十分感激你,口头连说“未必,未必,过奖了”。他的内心,却认为你是慧眼识英雄呢!
对于商人,你如果说他学问好,道德好,清廉自守,乐道安贫,他一定是无动于衷。你应该说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现在红光满面,发财即在目前,他才听得高兴。
对于官员,你如果说生财有道,定发大财,他一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廉洁自持,劳苦功高,他才听得高兴。
对于文人,你如果说他学有根底,笔下生花,思想正确,宁静淡泊,他听了一定高兴。
别人做什么职业,你就说什么恭维话。了解对方的职业再说恭维话,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要诀。这样做,能为你与人良好的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恭维也要拿捏有度。令人感到见外的恭维话,不仅会在无意中将彼此的距离拉开,更有防范他人侵犯的意味。如果反复滥用或过度恭维,就会显得肉麻而令人小心,如果言不由衷,那就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表扬的妙用
某高校的一年级正在进行军训课程的验收测验,一位学生因学习不认真,三次打靶都失败了,使全班的总成绩成为全年级倒数第一,该班级的同学个个垂头丧气。打靶回来的路上,老师拍打了一下这位学生的肩膀,笑着说:“嗨,三次你都打中了靶子以外的地方,也真是不容易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章 成功表达的方法(14)
老师一句充满幽默的“赞扬”引发了同学们的笑声,连这位学生也忍不住笑了,但笑过后,他抓抓后脑勺,想想自己拖累了全班的成绩,也觉得很不好意思。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孔融十岁那年,有一次到李膺家做客,当时在场的贵宾们都是社会名流,眼见孔融应答如流,众人对他称赞有加。
但是,其中有一位名叫陈韪的大夫却不以为然,讥讽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也聪明。”
孔融立刻回答道:“我想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在此,孔融不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以问作答地把对方的“炮弹”给弹了回去,同时,言语之间还带有“明褒暗贬”的意味,表面上是在称赞大夫陈韪聪明,实则是讽其愚蠢。
上述第一例中,如果老师这样对那个同学说:“你这次打靶,三次鸭蛋,全班都被你连累了。你也太不认真了。”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会使这个学生从此视打靶为畏途,还可能造成班上其他同学对他的不谅解与责怪,引发不满的情绪。
而像孔融这类的回答一般都带有明显的嘲弄和讽刺意味,通常是因对方出言不逊、讽刺挖苦所引起的,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一般出现在不友好的两方之间,是答方对不礼貌的问方以牙还牙式的回敬,可是表面上的赞美之意却又令对方不能大发雷霆。这种说话技巧就是运用正话反说的修辞方法,把要批评的话或不好听的话,反而用表扬或赞美的形式表达出来。
因此,与其开口没好听的话,不如用“以褒代贬”的方式将意思传达给对方知道。
重音的特殊效果
在某家工厂里,一位班长和一位组长先后训斥一位连续迟到两天的女工。
班长对女工说:“你呀,怎么又迟到了?”班长说这句话的时候,把“你呀”说得又长又响。
女工听了班长的话,不但低着头,脸也红了,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
组长也是对女工说同样的话,但他把“怎么又迟到了”说得较响,特别在“又”字上加大了音量。
结果,女工反唇相讥:“神气什么,大不了让你扣薪水!”
重音是一种引起对方注意的方法。重音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
一是语法重音。这是按照句法结构特点说出的重音,一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用意。
二是强调重音。是为了突出某个语意,表达某种强烈情感而将句中某些词语音量加大而说出来的重音。
使用重音也是与人沟通过程中,为达到准确表达而常用的手段。
苏联著名的戏剧家史坦尼斯·契夫斯基说过:“重音就像人的食指,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词。”重音的所在,一般也就是说者所要突出的重点所在。
强调重音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音和感情色彩也不同。例如“你听得懂吗?”这个句子,如果“懂”没有加强重音说出来,那么只是一般性的询问,如果加强重音说出来就变成了反问,并带有轻视的思想感情。
上述女工不同情绪反应的原因,就在于重音的位置不同,强调的意义、表达的感情也因此出现了差异。班长的话;尽管有批评的意味;但有一种亲切感;从而削弱了对方的抵触情绪;而组长的话;听起来指责意味浓厚;使对方产生了反感;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不可闯入的交谈误区(1)
会说话,小则自己愉悦,大则兴邦救国;不会说话,小则招怨,大则坏事,甚至送命。
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立即爆发了一场由自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叛乱,他们要求俄国现代化。尼古拉一世残酷地平定了这场叛乱,同时,判处其中一名领袖里列耶夫死刑。
行刑那天,里列耶夫站在绞首台上。绞刑开始了,里列耶夫一阵挣扎,绳索断了,他摔落在地上。当时,类似这种情况常常被当做是天意和上帝恩宠的征兆,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里列耶夫站起来时,满身的瘀青和尘土,当他确信保住了脑袋后,向着人群大喊:“你们看,俄国人已经不懂得如何做好事了,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宫殿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尼古拉一世虽然十分懊恼,但还是提笔签署了赦免令。“事情发生之后,里列耶夫有没有说什么?”沙皇询问信使。“陛下,”信使回答说,“他说……在俄国他们甚至不懂得如何制造绳索。”
“既然这样,”沙皇说,“让我们证明事实与他说的恰恰相反吧。”于是他撕毁了赦免令。第二天,里列耶夫再度被推上了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
请记住,话一旦出口,就无法收回。我们提倡拥有好口才,但提醒你时刻控制自己的言语,不要为了逞口舌的一时之快而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美国的艺术家安迪渥荷曾经告诉他的朋友说:“我学会闭上嘴巴后,获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响力。”
大智若愚,有学问的人一般不乱讲话。只有那些胸无点墨又爱慕虚荣的人才喜欢信口开河,大发言论。“宁可把嘴巴闭起来,使人怀疑你是浅薄,也不要一开口就让人证实你的浅薄。”这是一句值得大家牢记的名言。
所以在研究说话艺术时,首先要学会“少说话”。
你也许会反驳:“既然人人都要学少说话,那么,说话艺术就不必细加研究了。”其实不然,少说话固然是美德,但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只能“少说”而不能完全不说。既要说话,又要说得又少又好,这才是口才的艺术。
首先,言多必失,说得越多,显得越平庸,说出蠢话或危险话的几率就越大。
马西尔斯是古罗马时代一名战功赫赫的英雄,他以战神科里奥拉努斯的美名而著称于世。公元前454年,科里奥拉努斯打算角逐最高层的执政官以拓展自己的名望,进入政界。
竞逐这个职位的候选人必须在选举初期发表演说,科里奥拉努斯便以自己十多年来为罗马战争留下来的无数伤疤作为开场白。那些伤疤证明了他的勇敢和爱国情操,人们深为感动,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会当选。
投票日来临的前夕,科里奥拉努斯在所有元老和贵族的陪同下,走进了会议厅。当科里奥拉努斯发言时,内容绝大部分是说给那些陪他前来的富人听的。他不但傲慢地宣称自己注定会当选,而且大肆吹嘘自己的战功,甚至还无理地指责对手,还说了一些讨好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