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9年2月9日,罗广斌被转押到白公馆。白公馆里关押的“重犯”中有不少党的干部,思想理论水平较高。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敞开胸襟,直言无忌。既没有思想束缚,也没有空话套话,他们完全凭着对革命的忠贞,披肝沥胆地道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托付给罗广斌。
秘密报告如何出炉(2)
1949年12月25日,从大屠杀中侥幸脱险的罗广斌写出报告,交给党组织。
“下面的报告是根据集中营里(渣滓洞、白公馆)所能得到的各种零星材料,同部分同志的讨论研究而组织出来的。”当罗广斌写下这些文字时,曾与他朝夕相处、一起交谈讨论的许晓轩、陈然、刘国鋕、王朴、江竹筠……已经长眠地下,为这份报告平添了更多的血泪。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八条意见振聋发聩(1)
最后一章“狱中意见”是报告的核心所在,罗广斌将烈士们生前强烈的要求、真诚的希望写成八条意见,交给党组织。胡康民据其总结成八条嘱托:
一、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整党整风。
八、严惩叛徒、特务。
当这八条嘱托首次公开时,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身陷囹圄的烈士们怎么会提出整党整风、路线问题、防止腐化这样深刻的党建理念?胡康民说,要理解先烈的嘱托,必须走进历史。
八条嘱托针对的是1948年的《挺进报》事件,以及在此前后的上下川东武装起义。这两件事给我四川地下党组织造成沉重打击,多人被捕入狱。
《挺进报》事件的恶果其实是叛徒造成的。叛徒只有极少几个,却是位居要职的领导干部。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人,地下组织也不会遭受这么大的破坏。他们的叛变是狱中同志深刻反思的最主要问题,也是最能引起后人共鸣和警醒的地方。
“从所有叛徒、烈士中加以比较,经济问题,恋爱问题,私生活,这三个个人问题处理得好坏,必然地决定了他的工作态度,和对革命的是否忠贞。”报告中的这段话一针见血,在今天看来仍值得回味再三。
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在党内取得一定地位后,私欲膨胀。据一位狱中同志揭发,他曾想利用职务之便,要求掌管组织活动经费的同志借些钱给他做生意。
曾与刘国定一起工作过的李维嘉老人也对我说:“刘国定挪用组织经费给自己做了套西装,还说是工作需要。他明明有社会职业,还乱花组织的钱,我当时就有意见。”说这话时,老人的表情很严肃。
市委副书记冉益智,平常大讲革命理论气节。在为曾紫霞举行入党宣誓仪式时,刘国鋕领誓,冉益智监誓。宣誓结束后,冉益智着重对他们进行了革命气节教育。但只不过过了半个月,冉益智就把这对恋人出卖了。
惨痛的教训,让革命者痛定思痛,“没有学习,没有积极地要求自己进步,没有经常的组织教育”,这是个别领导人蜕化成叛徒的原因。因为“毒刑、拷打,单凭个人的勇气和肉体的忍耐,是没有法子忍受的。没有坚强的革命意识,没有牺牲个人、贡献革命的思想准备,便不能通过考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八条意见振聋发聩(2)
狱中同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就是强烈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注意防止领导成员腐化。“眼看着革命组织的被破坏,每个被捕的同志都希望组织上能够提高一般的政治水平。严格地进行整风、整党,把一切非党的意识、作风,洗刷干净,不能允许任何细菌残留在我们组织里面。”
“希望组织上能够切实研究,深入发现问题的根源。经常整党、整风,清除非无产阶级意识和作风,保持党的纯洁性。”这是许晓轩烈士的临终忠言。
这就是我们的烈士,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惦念着党的前途和命运。时至今日,这些血泪嘱托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今天,我们再一次追索歌乐山上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是为弄清《红岩》背后的真实,更是为寻找一种生能舍己、血荐轩辕的精神。
淫威酷刑、铁狱黑牢,先烈们所面对的残忍,我们今天甚至无法想象、无法感受。这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写份自白书、或者仅仅在悔过书上签个字,他们也许就可以活下去。但他们选择为信仰而死。坚持的全部意义,只在于对崇高理想信仰的忠诚。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研究这段历史多年,他的话发自肺腑:烈士,为壮烈之士,忠诚,乃是壮烈之士精髓所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是因为有无数的先进分子忠诚自己的理想、忠诚自己的国家、忠诚自己的人民。
累累忠骨,已长埋于歌乐山下,但烈烈忠魂却永远驻留世间。即使时间流逝、岁月变迁,也丝毫无损于“红岩魂”给人的震撼,因为那是支撑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魂!
铁色成昆
赵耕
2007年7月1日,是青藏铁路通车一周年的日子。从开工到通车,青藏铁路整整用了48年。而就在1958年青藏铁路开工的同时,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另一段传奇也拉开了帷幕——它就是成昆铁路。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40多年前。在那段特殊岁月里,一支如今已经消失的部队,用血和肉,用理想和信念,在大西南险恶的崇山峻岭中建起了一座钢铁长城……
成昆线,因攀枝花而改道(1)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1949年之前,四川境内没有一寸铁轨,中国人民解放军靠双脚才挺进了大西南。
1950年5月,中央批准了西南地区行政领导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人提出的筑路方案。1952年6月13日,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完工。
作为西部人口第一大省的四川从此有了境内铁路,但沟通四川与外省的通道呢?就在同一年,铁道部西南设计分局(今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在重庆成立,第一项工作就是设计一条能连通成都与昆明的铁路路线。此时,连通宝鸡和成都的宝成铁路已经开工,如果成昆线建成,向北就能将大西南和华中、华北地区连接起来,直达首都北京,向南又可以与滇越铁路连接起来,打通祖国与东南亚沿海国家的陆上通道。
5000余名工程地质勘测人员在成都与昆明之间长达1000多公里,宽约200公里的广阔地带开始了选线勘探工作,很快提出了三条方案——
东线:从内江起,经自贡、宜宾、彝良、威宁到昆明,长约889公里。
中线:从成都起,经眉山、乐山、宜宾、巧家、东川、嵩明到昆明,长约810公里。
西线:从成都起,经眉山、乐山、峨边、喜德、西昌、德昌、会理、广通到昆明,长约1167公里。
这三条线路中,东线和中线的长度较短,地势相对平缓,地质构造也比较简单,而西线的自然条件极其复杂,但由于沿线70%都是少数民族地区,一旦修通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953年3月,应邀到西昌设计现场“会审”的苏联专家选定了中线方案。当时,全国正沉浸在学习苏联“老大哥”的热潮中,西南设计分局采纳了苏联专家的建议,马上组织全局的勘探力量对中线展开了初测和设计。
然而,一年之后,一个意外的重大发现把中线方案拉下了马。
1954年6月,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川滇交界处进行暑期找矿实习时探明:现在的攀枝花市附近地层内约有7亿吨铁矿石储量、3亿吨煤炭储量、800万吨二氧化钛储量、200万吨五氧化二钒储量,以及钼、镍、铂,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等50余种,周边地区还有几十亿吨的远景储量……一个深藏在中国西南崇山峻岭深处的聚宝盆赫然展现在世界面前。
在铁矿资源较少、矿产质量普遍不高的中国,这一发现的震撼可想而知。这一年是“一五”计划开始执行的第二年,人们憧憬着能在攀枝花建设一个巨大的钢铁能源基地,再用火车把这些钢材源源不断地运出来,运到祖国建设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成昆线,因攀枝花而改道(2)
最终,成昆铁路选择了唯一能经过攀枝花的设计方案,也就是最险峻的西线。这条线路经过的地区,钛的储量位居世界第一,钒的储量位居世界第三,沿线的水能资源更处于世界首位,仅铁路经过的金沙江一段,其水能资源就是世界水能资源最集中的瑞士的两倍!
1958年7月,成昆铁路的开工仪式在全线最长、海拔最高的隧道——沙木拉达隧道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建设者们,打碎了高原亘古不变的宁静。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个月,还有一条举世闻名的铁路举行了开工仪式——它就是2006年才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两段最可歌可泣的故事,就这样同时拉开了序幕。
然而,与“命运多舛”的青藏线一样,不久之后,成昆铁路就被迫停工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毛泽东说:一定要把成昆铁路打通
成昆铁路开工后不久,1959年,新中国遭遇了第一次经济滑坡。
持续3年的自然灾害,使“吃饱肚子”重新成为了困扰中国人的最大难题。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压缩,一批重大建设工程下马,其中就包括开工不到一年的成昆铁路。
然而,成昆铁路毕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意义,没钱了只能停,有钱了还得修。就这样,此后的3年间,成昆铁路工程3次停工,又3次开工……亿元花出去了,整条铁路却只建成了10公里隧道,5公里桥梁,只有成都至青龙场的公里铁路勉强实现了铺轨通车。
“三上三下”之后,到1962年底,成昆铁路工程彻底停了下来。这一停就是整整两年。
1964年,美国借口越南舰艇对美国军舰进行攻击,制造了北部湾事件,把炸弹丢到了中国边界,越南战争全面升级。此时,中苏关系也已经非常紧张,新中国的北疆和南疆同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而我国70%的工业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一旦战争打响,防空力量薄弱的新中国很难应对敌人的空中打击。为了“备战备荒”,党中央决定将一部分与国防有关的电子、能源、航空、兵器等工业迁入西南腹地,迁到“原子弹丢不到的地方”。而此时,经过数年的调整,国民经济也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为这一战略决策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
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由此拉开帷幕,打通西南经济命脉的成昆铁路首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64年8月,毛主席发出了“成昆铁路要快修”的号召,他对即将赴任的大三线建设总指挥彭德怀说:“铁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觉。没有钱,把我的工资拿出来。没有铁轨,把沿海铁路拆下来。没有路,我骑着毛驴下西昌。一定要把成昆铁路打通!”周总理则在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提交的一份报告上批示:“修成昆铁路,朱委员长提议,主席同意,使用铁道兵修。”
“背起了行装扛起了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到哪里去,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志们,迈开大步朝前走,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唱着雄壮的《铁道兵之歌》,18万铁道兵浩浩荡荡地开进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与铁道部第二、第四工程局等组成30余万人的筑路大军,打响了一场“与帝国主义抢时间”的特殊战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外国专家:中国人简直疯了(1)
《前出师表》里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这“不毛”指的就是如今的攀枝花一带。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然而,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了,战士们到来的时候,这里依然是一片土匪横行的蛮荒之地。曾经有一支成昆线的勘测队伍在这里驻扎,队员上山勘探,留了一名队员在营地看守仪器。大家回来的时候,发现留守队员倒在钻井机旁,头颅被砍掉,帐篷里的两支枪不翼而飞。
由于交通闭塞,住在山里的人走不出去,只能近亲结婚,不少人有缺陷或者疾病。现在攀钢冷轧厂的所在地,当年是令人闻之色变的麻风村、无人区,四周全是高高低低的山,草长得有齐胸深。周总理来这里视察的时候,曾有人质疑,在这种地方怎么建钢铁厂,怎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