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强记忆力训练法:倍增记忆力与学习效率的大脑训练-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
  他们用两个标点符号,表达了许多文字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
  提倡总论记忆的目的就是要善于从庞杂的材料中抓住要点,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主要概括
  一部著作、一篇文章,甚至一首诗词,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不论是何等规模的巨 著,只要把它的主题提炼出来,就能抓住要领,概括地记住它的全部内容。如中国古代名篇 《六国论》可以概括为“苏洵六国败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弊在赂秦。并讽刺北宋贿赂 契丹的退缩政策。”这就是文章的纲,抓住了它,要点与内容就连成一片,记忆就方便多了 。
  ——内容概括
  在学习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大批资料,对此,可以选取一些关键的字词,抓住主要情节 进行记忆。如一部长篇小说卷首的“内容提要”,一部影片上映前的“新片简介”,都属于 大纲式的概括。概括内容可选取关键性词句,如要记住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可简约为:国君 所有,诸侯享用,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简化为:君有、侯用、奴耕、井形,这 样很容易记住。当需要写出详细内容时,只要酌情在每段话上回想,增加叙述的字数就可以 了。
  ——简称概括
  对于那些较长的词句、名称、概念进行高度简化,赋予它一个新的名称,这是常用的简 称概括。
  如美利坚合众国简称为“美国”。有意思的是,这种简化记牢后,久而久之,大家竟习 惯到对全称无所谓了。
  ——顺序概括
  这种概括法就是把学习材料按其本来的顺序进行概括,记忆时突出其顺序性。
  如记中国历史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是青苗法;二是募役法;三是农田水利 法;四是方田均税法;五是保甲法。即可概括为一青、二募、三农、四方、五保等几个字。
  ——数字概括
  用数字来概括识记材料,如“两伊战争”、“两河流域”、“十四点和平计划”、“和 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911恐怖事件”等,都是寓意鲜明、容易引起回想的数字概括。
  ——首字概括
  对并列的几个识记材料,可提取首字进行概括。
  例如中国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原诗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提取字头为“千万孤独”,可以想像在江雪中的钓翁有千万种孤独感。
  这种记忆法简单有趣,但是在开始时需把首字编成有意义的语句,这是要花点功夫的。 不过一经编好,便终生难忘了。
  上述概括方法既可以各自采用,又可以综合运用。
  运用概括法时,要先对学习材料进行通篇把握,初步理解并弄清其间的关系,然后抓住 材料的主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训练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 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 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 想看书来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二部分(6)
训练二:
  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
  1爆发:莱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 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 和约。
  比喻记忆法就是运用修辞中的比喻方法,使其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提高记忆效率的方 法。人们写文章、说话总爱打比方,因为生动贴切的比喻不但使语言和内容显得新鲜有趣, 而且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思索,并且容易加深记忆。
  比喻与记忆密切相关,那些新颖贴切的比喻容易纳入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被描述的材 料常常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变未知为已知
  例如孟繁兴在《地震与地震考古》中讲到地球内部结构时曾以“鸡蛋”作比喻:
  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整个地球类似一枚鸡蛋,地壳好比是鸡 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蛋黄。
  这样,把那些尚未了解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人们便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喻能 把许多人未能体验过的特有的自然现象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同时也深 化记忆。
  ——变平淡为生动
  例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一段情节:
  武松见那大虫,便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中劈将下 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打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 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打做两段,只拿得一半在手。
  有些事物如果平铺直述,大家会觉得平淡无味,而恰当地运用比喻,往往会使平淡的事 物生动起来,使人们兴奋和激动。
  ——变抽象为具体
  例如中国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有些事物是抽象的,一经巧妙的比喻就会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记住了。我们知道春风 的形象并不鲜明,可是把它比做剪刀就具体形象了。使人马上省悟到柳树碧、柳枝绿、柳叶 细,都是春风的行为,这首诗就记住了。
  运用比喻记忆法,实际上增加了一条联想的线索,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记忆的大门。
  重点记忆法就是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和总结,将其归纳成提纲的形式进行记忆的方法 。
  中国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诗谱序》中说:“‘举’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万篇明。” 他认为,知识之间的关系虽然纵横交错,但只要抓住主要的、关键的重要部位,次要的、从 属的其他部分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要善于把零散的知识归纳为提纲,这是记忆的高效措 施。
  所谓重点,实际上就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主要脉络。编写提纲,就是对识记材料的分 析、综合和概括。
  在重点中,既要体现出材料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又要突显出 自己的语言风格,做到恰当准确地表达。编写提纲的过程就是理解材料、巩固记忆的过程。
  那么,怎样运用重点提纲法进行记忆呢?以下介绍三种方法:
  (一)分析提纲
  针对学习材料的了解过程。例如对一本书,可以先看看内容的提要和目录,从结构上弄 清章节之间的关系,再看看前言和后记,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 想看书来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二部分(7)
对一篇文章,先浏览几遍,在了解全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掌握文章的整体及脉络, 为编写提纲作好准备。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使之条理化,把它们纳入大脑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提高了大脑 对信息的组织能力。
  (二)综合提纲
  针对学习材料的概括过程。例如在对文章划分段落的基础上,写出段落大意,并总结出 全篇的主题,这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环节。
  之后,再进一步找出文章的要点、难点,并用文字形式把提纲写出来,这就是需要记忆 的重点。
  (三)表述提纲
  针对学习材料的总结过程。无论是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有些提纲是别人早已编写好的 ,如目录,可以借为己用。
  但是,最好还是自己编写。合上书或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把经过分析、综合而印在头脑 中的提纲表述出来,为学习材料的记忆奠定牢固的基础。
  由于学习材料多种多样,记忆目的各不相同,所以,编写出的提纲也各不相同。
  最概括、最精练的提纲莫过于目录。目录可以展现一本书的脉络,可以帮助你对材料进 行整体记忆。拿《基础心理学》这本书来说,其中的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  人的认识过程
  感觉:
  (一) 感觉的种类和人的感受
  1 视觉
  2 听觉
  3 嗅觉
  4 味觉
  5 触觉
  (二) 感觉的个体差异
  (三) 感觉的条件性
  (四) 感觉的相互作用
  (五) 感觉的情绪色彩
  (六) 感觉的适应
  可以看出,这个目录对第三章做了精确的概括。
  目录是书籍整体记忆的指南,所以阅读书籍应该先从目录开始。
  运用重点记忆法应注意以下几项:
  量材而用。要根据学习材料的篇幅、分量决定是否用重点记忆法。如背诵中国唐代的绝 句、律诗、宋代的长短句或元代的散曲,勉强列提纲,显然是画蛇添足。
  分清主次。要根据学习材料的内容,明确各部分在提纲中的地位,以主干为纲,次要的 从略,绝不能凡事一把抓。
  及时复习。有了提纲也并不是一蹴而就,还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复习,试写几次,才能 够经久不忘。
  有人曾使用这样一种方法:为了记住全书的内容,先把大提纲多看几遍,感到它较为熟 悉,或者可以默写下来时,就找一张同样大小、同样格式的纸,依同样的顺序默写下来。
  遇到记不住的地方可以先空一行,再默写其他内容。待实在回忆不起来的时候,可以照 原提纲,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填上空白,改正错误。
  这样,对忘掉的、记错的部分,就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对加强记忆很有好处。
  间隔交替记忆法就是把不同性质的材料或事物,按时间分配间隔交替进行记忆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工作学习中到处可见,大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着它。比如,学生上课 45分钟为一节,课间休息10分钟。功课表上的文理两种科目,总是交叉排列,很少有文科或 理科并列。
  长时间单纯地识记一种材料效果不佳。这时如果改换另一种材料学习,就能转换“兴奋 中心”,消除抑制,提高记忆效果。
  要有效地恰当地利用好间隔交替记忆法,可以学习历史上许多伟人的做法。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采用间隔交替记忆法读书。他经常这样安排时间:早 上研读哲学,中午翻译地理、历史,在学习中穿插一些体力上的活动,使他的学业大有长进 ,记忆效果特别好。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二部分(8)
因为发现“镭”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也是如此,她在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 我同时读几种书,因为专门研究一种东西会使我宝贵的头脑疲倦,它已经太辛苦了!若是在 读书的时候觉得完全不能从书里吸收有用的东西,我就做代数和三角函数,这是稍微分心就 做不出来的,这样他们就又把我引向正路去。”
  间隔交替记忆法运用得当,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但不善于运用这种方法,则事 倍功半。
  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可制作一张科学的时间表,来实验一下间隔交替记忆法。
  此种记忆法,就是根据大脑的记忆规律,科学安排复习时间,进行回圈式记忆的方法。
  这种方法和间隔交替记忆法很相似,区别之处只是在于它是指对一门材料学习时所用的 科学方法,而间隔交替记忆法不但有时间的间隔,还有不同材料的交替。
  经研究发现:输送到人脑中的信息,无论其当初怎样启动脑细胞,在大脑中留下了多么 深刻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总会逐渐被淡忘。
  其规律是最初遗忘迅速,以后逐渐变得缓慢。
  因此,要想杜绝和防止遗忘,一定要掌握好复习这个环节。那么应该怎样复习呢?
  科学的方法应当是依据上述规律,运用一个科学的回圈记忆方法。即在遗忘刚刚开始的 时候,立即强化它,使它鲜明地保持下来。
  因为人的遗忘率随时间的变化先快后慢,那么复习也应该对症下药,与其同步运行,在 时间间隔上应先短后长。具体说来就是:
  间隔几秒钟——第一次复习
  间隔几分钟——第二次复习
  间隔几小时——第三次复习
  间隔一两天——第四次复习
  间隔四五天——第五次复习
  间隔一周——第六次复习
  间隔一个月——第七次复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