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颁奖典礼上,雯丽和一位资深的知名评委,也是上戏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聊上了,她与教授大谈特谈剧本的发展,令教授大开眼界,将她视为人才,收她为徒。
在教授的指导下,雯丽的剧本创作突飞猛进。再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实力,脱离了原来的单位高升了,到上海一家文化单位去任主管。在新的单位没有人再压制她,雯丽算得上如鱼得水,剧本创作也达到了高峰,有不少导演慕名而找上了门来。一方面她保持了稳定的收入水平和工作,另一方面又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去创作大量的剧本,为自己赚取了不菲的名和利。
我相信,雯丽是个深谙博弈论的智慧女人。
按照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博弈论学者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的理论来说,老板与员工之间是一场合作型博弈。所谓合作型博弈就是,利益相同时合作,利益相争时博弈。雯丽就是一个能很清楚地把利益的不同性质与博弈相结合,分清主次来做出决策的女人。
那么,到底什么是博弈论呢?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各自选择行为或策略并加以实施,并各自取得相应的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简单地说,博弈论就是让别人和我合作的一种理论!
经济学上有一个很出名的“智猪博弈”的故事。我们可以用这个故事来分析职场利益获取中的博弈规则——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一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下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的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为什么呢?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它而言不踩踏板总是最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不踩则两只猪都吃不到任何一点食物,所以大猪只好亲力亲为了。
这个故事里涉及到了合作的问题: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才能获得双赢?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引申到职场里来,不管你作为领导还是下级员工,都有类似的必须做出的合作方面的选择。
作为员工,你和同事之间一定会有博弈产生。比如和同事去与客户谈判,你们一般都会选择齐心协力,争取获得谈判的胜利,为公司获取利益,这种情况下,你们是利益相同时的合作。而同一项策划方案,领导让你们各做出一份来,这种情况下就会互相竞争,以获得领导的认同和职位的升迁以及随之而来的薪水的增长,这就是利益相争时的博弈。
倘若你在公司中属于领导者之一,那么同样可以运用好博弈论来为自己创造最大收益。
领导者,可以看做是这个博弈游戏中的投食者。在上面那个故事中,投食者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情景吗?比如采用以下几种办法改变:
第4章: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8)
方案一:减量方案。仅投食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大猪和小猪都不去踩踏板。小猪去踩,大猪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都不会再有去踩踏板的动力了。
在职场上,如果你想让你手下的职工更好地为公司工作,同时完成你出色的领导任务,让你自己也因此升职,那么你针对下属把规则设计成这样谁都没有踩踏板的动力的规则,显然是一种很失败的策略。
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这个方案可以这么形容: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小康社会,竞争意识不会很强。
在职场中,若你对下属采用这个规则,一来成本相当高(提供双份的食物可以想象成给职工提供比原来高一倍的工资),二来会因为竞争不强烈,你的下属便不会有竞争意识,干多干少一个样,拿的钱不分彼此,那谁还想去卖力工作?这样的方案显然也不太可行。
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仅投食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大猪和小猪都会拼命地去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方案三应该说是最好的一个方案,成本不高,收获却最大。
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却常常下意识地在运用博弈论中的策略去与别人“博弈”。比如等待市场上出现具有赢利能力的新产品成本,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比如一个公司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的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高。
女人在职场上,只要不是才起步的,大都会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下属又是一定员工的上级,与此同时,你还有同级。那么,运用好博弈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本事”。作为下属,要懂得与同事在合作中达到双赢;作为上级,要利用下属的心理制定好激励规则,让他们为你的工作推波助澜;与此同时,你又将在与同级的竞争中,获得胜出,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升职和加薪。
博弈论要说复杂似乎很复杂,要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利用好“合作”,或是运用好最恰当的“配合”方式在职场中与同事相处共事,让自己获得利益,创造自己的职场财富指数!
总之,要想赢得升职,不可不知博弈论;要想赢得精彩生活,同样不可不明白博弈论!
合约(Contract;Agreement):一般指一份法律上认可和会被法庭强制执行的平等主体间的协议,包括人、事、时、地、物五大要素。当代有学者认为“合约原则既是一个古老的价值追求,它包含有人的主体性、平等性、自由意志、自主选择、合意、合作、正义、自然秩序等多种理念,也可视为是博弈论引入经济理论分析中所带来的一个成就。由于博弈论的引入,那种过去认为只能依靠市场实现的瓦尔拉斯均衡,现在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结构调整等来解决市场问题。经由历史的长期发展,现在合约(原则)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之一”。
一个聪明的女人,一定要懂得权衡自己劳动能力的真实价值。
第4章: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9)
别把时间用在“捡芝麻”上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一直很深——
我曾织得一手好毛衣,是小时候跟着别人学会的。那时老有人夸我心灵手巧,我给亲戚的小孩子织了不少漂亮的小毛衣。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侄女。在她3岁那年,嫂子知道我曾“很会”织毛衣,就要求我给侄女织一件。已经是初秋,她希望我赶在冬天之前织好。我欲言又止,想和她解释我真是太忙了,没有时间织。
当时我在网络上给一家杂志做着兼职编辑,同时和几个朋友一起承接了一家电视台栏目的剧本创作,还在修改着一本书稿,时不时又要应付一些杂志的约稿,我哪有时间来花费在织毛衣这样细琐的事上?
可我委婉地说了下自己的意思,嫂子就有些不乐意了,说曾经给谁谁谁家孩子织了,自己的亲侄女就没时间了云云。我想解释,那是我以前在家较闲的时候学着织的。离现在已经近10年的时间了,我哪还能像青涩年代那样,有的是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
可看她不乐意的神色,碍于面子,我不得不重新拾起已经丢掉很久的织毛衣的“功夫”,找来了毛线针给侄女织毛衣。
这次事情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毛衣按时完工了,嫂子也很满意。但我自己却损失惨重:有两个剧本一拖再拖,没能完成;约稿几乎全推了;杂志那边的工作因为时间紧而完成得很马虎,主编只得让另一个在职编辑帮我修改完工了。
现在回想起来,抛开人情面子不说,用经济的方式来算计,那件毛衣折合成金钱,不算人工费,单纯的毛线价值成本不超过40元。而我因为工作方面的损失则不好估量,若是按平时的完工量,至少超过这件毛衣成本的近百倍。也就是说,我花在上面的人工费几乎近4000元。多昂贵的儿童毛衣啊!
回到经济学的角度来,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首次成本”和“动态周期成本”的概念。
“首次成本”是指一个人自己亲自做一件事而不是请一个专业人士做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节省一些钱,但是这个数字是很有欺骗性的,因为完全没有考虑到动态周期的差异。
在我嫂子看来,可能觉得自己买毛线织毛衣更为节约,可以省下一些钱,比买一件成品毛衣要便宜了好几十元。但对我来说,节约了什么呢?相反,损失巨大。
那么到底要怎样才是真正的节俭?
《韦伯格英语大辞典》将“节俭”一词定义为“以资源使用的经济性为特征”。就是说,节俭的关键是资源,而资源的关键不是指首次成本所花费的钱或资产,指的是整个动态周期中的资源耗费。
真正懂得节俭的人,很多事是不会亲自动手的。最明智的做法是从自己的专业中赚取收入,然后将这些收入用于雇用专职人员来做,这样才更具有经济效率。这也是这个经济社会很多行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原因。
托马斯·斯坦利是佐治亚大学商业管理博士、行销学教授,研究富裕阶层已有30年。他曾经向一个著名并且收入很高的漫画家、油画家问及到这个事事动手与节俭的问题——
画家有一幢很大的英国式住宅。斯坦利在和画家谈话时,看到一群房屋油漆工正在房子的四周搭脚手架,准备漆房子。
斯坦利问画家,漆这么大一幢房子的价格如何?画家报出了一个令博士瞠目结舌的数字。在斯坦利看来,这个数字太大了,成本也太昂贵了。而画家本身有很强的绘画功底,漆一幢房子应该不是难事,如果自己来动手给自己漆房子,是可以节省很多钱的。
第4章: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10)
于是他问画家,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来油漆自己的房子?
画家说:“我做的工作所赚的钱比请一群房屋油漆工来漆房子所付的钱要多得多。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在漆房子时从梯子上掉下来怎么办?摔死就完了,如果摔残废呢?以后我将不能再轻松地赚钱生活了。”
这就是自己“亲自”做产生或是可能产生的得不偿失的后果,“亲自”的成本往往是昂贵而巨大的。所以说,并不是每件事都值得女人自己去亲自动手,否则便会陷入到“捡芝麻”的困境里。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事都不必要自己去做。最适合的方式是,计算好“首次成本”和“动态周期成本”的价值比后,再来合理安排,以取得最大最有效的收益,才会得大于失。
如果你在创业初期,资金困难,管理的理念、决策、思维等也不是很精湛夯实,应该自己动手多跑多看多做,不但能节约金钱,而且会在亲自动手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但人们追求经济的目的并不是到了“丰衣足食”的程度便足够。如果在创业中后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等着你去做或决策的事更多,你依然事事躬亲,把脑力和体力浪费在一些并没有产出的事情上,你的财富将无法快速增长,甚至很可能因小失大,把前期积累的财富也给浪费掉。
很多人常常这样,让别人做总是不放心,事必躬亲,结果把自己累病了,钱是省下了一点,可是省下的这么点钱连医药费都不够付,更别提本来可以不用亲自去做导致的损失。他(她)们拼命地捡着“芝麻”,却丢了比芝麻大很多倍的“西瓜”财富。
所以,我们要把时间合理地耗费在重点并能产出更大效益的工作上,决不可浪费自己的时间去捡芝麻。嫂子若再让我织毛衣,我会直接去为侄女买件精美的小羊绒毛衣,价格和质量远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