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
我的故乡在江南鱼米乡,一个名叫烟塘的地方。
这里有山有水,山明水秀,站在小山坡上满眼看去,村里村外,到处都是稻田。春天一片新绿,秋天又变成金黄金黄的。即便是冬天,田野上布满了茂盛的紫云英,绿油油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让你感觉不到寒冬的凋零和孤寂。向远方眺望,可以看到绵延起伏的群山,青翠黛绿中带着苍茫,云缠雾绕间显得高远。村子的附近,还有不少池塘和小溪。池塘里,有的养着鱼,有的栽种着荷花,有的水面上漂着细细的浮萍和一朵朵水浮莲。清清的溪流中,一群群小鱼、小虾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几只不知名的水鸟感兴趣地在那里飞上飞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用这句诗来形容当地的景色,是很贴切的了。
烟塘,湖南湘潭易俗河的一个小村子。
解放前,湘潭县的诸多乡镇中,易俗河算是比较大的,它位于涓水和湘江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镇上的商业区,有一条大街和两、三条小街,虽称不上繁华,但很热闹。街上的商铺林立,米店、肉店、杂货铺,药店、当铺、糖果店、饭馆……一个紧挨着一个。几条街交汇的中心广场,是一个大的集市,叫作“正泰坪”,买卖新鲜蔬莱、活蹦乱跳的鱼虾、禽蛋腊肉和其他农副产品的都聚集在这里,嘈杂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集市的不远处,还有一些冒着腾腾热气,飘散着阵阵诱人香味的小吃摊。
平常日子,街上总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偶尔也有抬轿子的轿夫,抬着忽闪忽闪的轿子,急匆匆地走过。街上见不到自行车和汽车,如果要去湘潭县城,只有过江,再步行走旱路,或者乘坐湘江中的小火轮才能到达。整个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交通工具,连旧时流行的黄包车也没有。当地的富人大多乘坐轿子,轿子也有简易的和阔气的,从轿子的材质和装饰便可以判断出这家人的富裕程度。镇上唯一的车辆,是一种人力推的独轮车,当地人俗称“鸡公车”。这种车行走起来,一路上总是叽呀、叽呀地响个不停,车上大都装载着粮食、农副产品、木柴什么的;有时,还装着被捆绑着的肥猪——这是准备送到镇上去出售的,被捆着的猪显然觉得不舒适,加上一路的颠簸,抗议似地嗷嗷直叫,吵得人心烦的叫声,隔着老远老远都能听得见。
二
从易俗河最热闹的街上,走五里来地,经过一段两旁都是水田的土路,就到了我们的家。家的大门前,有一个水面宽阔的大池塘,不知从何时起,这个池塘便被人们称作烟塘,久而久之,烟塘也就成了周围一带的地名。
从我明白事理的时候起,幼小的心里便揣着一个疑问:为什么家门前的池塘要取一个“烟塘“的名字?清澈的池塘怎么会有烟呵!很想弄个明白,天真幼稚的想法是:池塘装的是水,不是灶,既没有柴,又没有火,怎么会冒出烟来?没有烟的塘,为什么要叫做“烟塘”?那时,自己给自己提出的可笑问题,一直迷惑不解地闷在心里,怎么也找不出答案。
时至今日,书读多了,阅历广了,大概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猜想起来,“烟塘”二字的出处,可能是出自“烟锁池塘柳”这句诗吧。
说起“烟锁池塘柳”这句诗文,民间还有这样一段传说:
记不清是唐朝还是清代,江南有一个才子,生性散淡,*倜傥,平时专好舞文弄墨,吟诗作对。有一天,他游山玩水,来到一个风景名胜之地,闲庭信步地走到绿荫掩映的池塘旁,一边欣赏着岸边的垂柳,一边眺望那轻雾飘拂的水面,文人的的雅兴和敏感让他触景生情。忽然,灵感一动,文思上涌,乘兴吟诵,随口念出了一句好诗。他满心欢喜,回到房中,铺纸研墨,大笔一挥,写下“烟锁池塘柳”五个大字。兴致正浓,意犹未尽,又欣然命笔,写上附言,广告天下,以文会友,将此诗作为上联,征求天下有识之士前来应对。
没有想到,此联一出,果然有不少文人墨客,千客骚人纷纷从各地赶来,泼墨挥毫,赋诗作对,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对出了不少下联。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阅遍所对的诗联,竟没有一个称得上是对仗工整的,更不要说是佳联妙对了。
如此众多的雅士,竟然对不好一副对联,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这幅五个字的上联,看似平常,实则高雅而奇巧。不仅“烟锁池塘柳”描绘出的意境好,一个幽静的池塘,周围绿柳环绕,一层层烟雾将其深深的笼罩,这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而且诗中暗藏玄机,简直令人叫绝。仔细解析一下上联,就会发现,巧就巧在五个字的偏旁之中,居然将“金、木、水、火、土”五行,全都一一都包含了。因此,要对好此对,下联中自然也少不了“金、木、水、火、土”的偏旁。就是这样一道小小的机关,没想到居然难倒了众多饱学之士。最后,经过千挑万选,好歹总算找出一条差强人意的下联,其下联写的是:“炮堆镇海楼”。看起来,对是对上了,平仄韵律合辙,修辞上也还说得过去,但是,从诗的意境上来说,与上联相比较,则显得逊色多了。
幼年时的我,当然不知道“烟塘”二字的出处和其中的典故。然而,以后一次次亲身的体验,让我终于看到了门前的池塘,为什么没有柴和火,也会冒出“烟”来的景象。
上小学时,每逢春夏之交或夏末秋初之时,清早起来,走出大门,放眼望去,呈现在面前的是一片迷人的景象:整个池塘上空,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像烟一样,轻轻地、缓缓地飘动着。缥缥袅袅的晨雾,轻纱般地笼罩着池塘和周围的树木、房屋。池塘对岸,匆匆走动着的行人,在白蒙蒙的烟雾中若隐若现;天空中,传来阵阵的鸟鸣声,时远时近,似有似无……眼前的一切,都仿佛只有在童话的世界里才能遇到,着实在让人入迷,令人惊叹!
原来所谓烟塘者,即水汽迷漫、烟雾缥渺的池塘也。
现在看来,“烟塘”这个名字其实是取得很不错的,既贴切又富有诗意,给这个小小的村子平添了一些文化的色彩和韵味。
随着光阴的流逝,幼时许多经历都模糊不清了,惟有这烟塘的美好景象,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之中。
记得有本论风水的书上讲过“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如若某户人家的宅子门前有一口水塘,而且水塘呈砚池状,则这户人家注定要出文人。没想到,也许是偶然的巧合,我们家门前的水塘的形状恰如长方形,很像一方砚池,和我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时,所看到毛家屋前的水塘很有些相似,但面积要大得多。现在,我们这一家人中果然出了七个大学生。
如此看来,似乎有点神,风水书上所说的倒是准确无疑了。其实,从古到今,出不出文人,都是与家庭条件、文化氛围、教育程度以及个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风水书上的说法,姑妄听之,不可相信的。我想,大概只不过是为了激励人们去勤奋读书而已。 。 想看书来
三
我们家的大门口,有一块平整的空地。大门的屋檐,向前挑出许多,既可以遮阳,又能挡雨,这块地方自然成了我和邻居小伙伴经常玩耍、嬉戏的好去处。
平时,遇上下雨天,实在没有什么好玩的,既不能到池塘边钓小鱼虾,又不能去后山竹林中刨斑竹笋,只好闲待在大门口。百无聊赖之中,我们总喜欢去推两扇大门。古旧的大门,又厚又重,往往让我们使出吃奶的劲才推得动。大门是用上好的木料做成的,门上黝黑的中国漆,历经风霜,已经斑驳脱落;门楣上的匾额,大概曾经有过,此时早已不知去向;只有从沉重木门的缓缓开启和关闭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它昔日曾经有过的风光。门框和台阶是花岗岩砌筑、铺就的,门槛很高,高至膝盖,我小时候要踮起脚尖,扶着门框才能跨过去。
从大门出去,左边的房墙下,生长着一排茂盛的美人蕉。一年中,除了冬天,美人蕉总是不断地开花,有的鲜红、有的金黄。旁边,还有两株无花果树,矮矮的,名符其实,看不见它开花,却能结出果子来。刚开始结出的果实呈绿色,随着它一天天长大,等到变成灰黄色的时候,就表示已经成熟了,熟了的果子又香又甜。我和小伙伴总能等到这一天,因为未成熟的果子又硬、又涩,实在不好吃。采摘时,也不必像采桑椹那样,需要攀高爬树,只需站在旁边,偏着脑袋,一伸手就可以将躲在叶子后面的果子摘下来,大家你一个,我一个地分着吃。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能吃到这种“奇珍异果”, 真是难得的口福,可惜每年只有这样一次。
大门的右手边是一溜高高的围墙,沿着围墙是一条进出我家的石板路。路旁,靠水塘的一边,栽种着高大的芙蓉树,一株挨着一株,开花时节,大朵大朵粉红、浅黄、雪白的花,在一片翠绿的叶子衬托下,显得格外艳丽。再走过去,还有几株一人多高的木槿树,夏秋时节,紫的、白的、红的木槿花遍布枝头,一团团,一簇簇相间着,非常好看。木槿花除了观赏,它的花瓣还可以做菜。我们通常只选用白色的花瓣来做鸡蛋汤,看起来非常素雅,吃起来也滑溜爽口,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别有一番风味。
从大门进去,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天井,像这祥宽敝的天井,在江南普通民居中还是不多见的。天井的四角,用条石砌成半人高的花坛,花坛里种着称为上品的大朵栀子花。 夏天,洁白无瑕的栀子花盛开,一进大门,就会闻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
夜晚,天气炎热,我们就搬上竹椅、凉床,在天井的空地上乘凉,看月亮、数星星,唱着“月光光,夜光光,桫椤树,洗衣裳,洗得衣裳白白净,打发哥哥上学堂……”的儿歌,猜着“虫入凤中飞去鸟,七人头上一把草,大雨落在横山上,朋友半边不见了”的谜语。有时,爸爸、妈妈的兴致来了,还给我们讲故事。爸爸最擅长讲《西游记》、《聊斋》,妈妈总喜欢讲《嫦娥奔月》、《三娘教子》的故事。
冬天,遇到下雪,我和小伙伴就会异常兴奋起来,看着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的雪花,飘飘洒洒地落在天井的地面上,我们欢呼雀跃、追逐着跑向雪中,打雪仗,堆雪人……笑呵、叫呵、闹呵,寂静的天井顿时变得非常热闹起来。
春节来临,天井又成了游乐场。年三十晚,吃过团年饭,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天井中燃放各式各样的鞭炮,二踢脚、地螺旋、冲天炮,还有立在地上,点燃火线,就能喷出火树银花的竹叶花。年初的几天里,天井内更是充满着欢乐和喜庆:玩龙灯的、耍狮子的、赞土地的、送财神的,陆续前来表演,恭贺新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福寿康宁。对表演节目的艺人,散发红包自然是少不了的。
从大门入内,穿过天井,上几步台阶,便是堂屋所在。堂屋的正面墙上,设有一个鎏金雕花的神龛,里面供放着几代祖先的灵牌神位。神龛前,有一张条形案桌,摆放香炉和供品。案桌右端,有一个不知是铜还是铁做成的磬,很有些年头了。早晨和傍晚上香或者年终祭祀跪拜祖先之时,都要敲一下,其声音清亮而悠长,很好听的。平常,我们小孩对磬非常感兴趣,总想走过去敲它几下,但这只是空想,绝对不允许,因为祖先是不能随意去惊动他们的。
湖南的堂屋,既是供放祖宗神位,祭拜祖先的地方,同时又兼有客厅的功能。堂屋的两边,靠墙摆放着太师椅和茶几。来了人客,由佣人先迎接,招待客人在堂屋里等候,太师椅上坐就,看茶、抽烟、嚼槟榔(湘潭特有的待客之道)。主人得知佣人的通报后,再出来接见客人,这是一般的礼节。如果遇上贵客,主人则须先在堂屋里恭候,甚至亲自到大门口去迎接。
堂屋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家里的红白喜事,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凡娶入门的新娘,都要在堂屋内与新郎一起拜堂成亲。湖南人称呼老婆为“堂客”,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高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都习惯用这样一个称呼。我想,大概源于老婆是从堂屋里娶进家门来的客人之意吧。
我家堂屋的左右两边,各有一间住房并排相连,与北京四合院的正厢有点类似。正厢两边向前延伸,又各有一排住房,相似于东厢、西厢。天井周围是半米来高的回廊,通过回廊,将正厢、东厢、西厢的各个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