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前言
您的孩子服您吗?可能很多父母都会回答:“不服!”是啊,孩子不服您只是结果,那原因在哪里?无论看到什么样的结果,都应该努力地找出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父母可能认为,只要有威信,孩子就会信服。这倒是一个真理,关键是怎样理解威信,怎样正确地树立威信呢?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喜欢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讲话, “把电视关上!”“写作业去!”……一会儿一个命令,搞得孩子乐趣全无。更要命的是,这些父母还以为命令或强迫孩子做事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其实,这是一种专制。这是一种粗暴的态度,采用单一压制的办法迫使孩子就范的错误性质极为严重。
上述错误,其实早在90年前便被人们批判得体无完肤。例如1919年,鲁迅便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写道:“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令人喟叹不已的是,到了90年后的今天,有些父母竟然仍旧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享有特权,可以对孩子任意发号施令。殊不知,这非但不能树立威信,还会对孩子造成极大地不良影响。
父母本想树立威信,本想得到孩子的信服。但因为认识不到位,反而步入了误区,除了这种“靠压制建立威信”的情况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靠娇宠建立威信。对孩子百依百顺,姑息迁就,有求必应,一概满足,结果导致孩子任性妄为,性格骄横执拗。
第二,靠收买建立威信。经常给孩子许诺,用礼品、金钱收买孩子,想让孩子服从。实际上,这反而会助长孩子的物欲、贪欲。
第三,靠说教建立威信。居高临下,经常责备和威吓孩子,以显示自己的地位。这不仅会抹煞孩子的天性,也容易导致孩子唯唯诺诺,只看父母的脸色行事,不会辨别是非,不会找寻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第四,靠自吹自擂建立威信。总是向孩子讲述着“好汉当年勇”,想以此获得孩子的尊敬。这在孩子年幼时还能管用,等到孩子长大后,就会因为现实的窘迫与历史的辉煌之间的巨大差距瞧不起父母。从而让他们尊敬历史的父母、蔑视今日的父母,从而造就越大越不听话的现象。
第五,以疏远赢得威信。总是与孩子保持距离,很少与孩子交流,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尽管这种距离会产生美,但却导致了亲情间出现鸿沟。
第六,以教训赢得威信。无视孩子是否愿意听,总是没完没了地指责孩子,要求孩子服从。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会厌倦父母的说教。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对正确的教育产生反感。
总之,在孩子面前特意树立的权威不可能存在长久,这种人为的权威甚至可被称作有百害而无一利。用这种观念指导父母树立威信,其实就是徒劳无益。
父母要想让孩子服您,就应该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父母有本领,才能真正地树立威信,才能让孩子信服,对孩子的教育也会越轻松。
那么,有本领的父母长什么样呢?这正是本书所要回答的:有本领的父母会处世,有学问,有智慧,有威信,意志强,心态好,习惯好,有方法,懂孩子。只要父母做到了这些,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就炼成了。要做到这些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作出表率。
实际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不教之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对孩子来说,父母好的言行举止往往会比说教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至圣先师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结论是,身教非常重要,比言教更容易让人接受。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您总能够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您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是被父母一步一步地引入社会的,希望我们的父母应努力用自己的模范言行,为孩子编写一部出色的“教科书”,一部让孩子可以引以为骄傲的“教科书”。
实际上,这就是告诫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对父母来说,身教要与言教结合,而身教是根本,言教是辅助。所有父母都应写好这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
这本《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将给您一次充实提高自己的机会,会让您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孩子最可信赖的人,成为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到那时,教育孩子会很简单。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要做什么样的人……相信,您的成功会从这本书开始,您的成功就是孩子的成功。
作 者
2010年1月
。。
1.孩子是父母的镜子(1)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把父母的面庞、身材、凌乱的头发、不合身的衣服、粗鲁的言行……照得一览无余。想让镜子前的自己更端庄一些吗?那就重新整理头发,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只有我们自己改变了,“镜子”中的我们才会改变。自然,孩子也就能从父母身上获得有益于一生的东西。
『经典事例』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自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不仅颇有文学修养,更是具有正直、坚韧、清廉等高尚品质。在国家被元兵侵略时,文天祥招集义军坚决抵制。尽管不幸被俘,但在狱中则大义凛然,终以不屈的精神而惨遭杀害。从而,为我们留下了《正气歌》、《过零丁洋》等等伟大诗作。
我们可以将文天祥这位可歌可泣的人物,作为一面镜子,反照一下他的父母,结果如何?文天祥的父亲名仪——文仪。此公性格豁达,注重道义,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乡间儒士。文天祥的母亲叫曾德慈,其人善良贤惠,知书达理。
文仪酷爱读书,且兴趣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涉猎。他经常手不释卷,而且外出时,如果遇到喜好的书籍,即使手头没钱,也要典当衣物买来阅读。每次买来的新书,文仪都要自己先学习,有些许心得都会和文天祥一同分享。不仅如此,文仪还会把书籍中警言佳句摘录下来,作为文家子弟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贴在家中书斋的墙壁上时刻提醒孩子们要修身立志。
文仪很喜欢竹子,并把书斋修建在自家的竹林中。他欣赏竹子即使在严寒冬季,依然苍劲挺拔的坚强不屈。也经常以此来激励子弟要有竹子般的品德——坚贞不屈。文仪还特别敬慕古圣先贤的优秀品质,特别是比干、屈原、狄青、岳飞等仁人志士。在他的影响下,那些仁人志士的英雄气概也默默地渗透在文天祥的血液中。
最终,文天祥在父亲的培养熏陶下,成为了一位同样喜好读书,并且拥有竹子一样坚忍不拔气节的民族英雄。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愧是千古绝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儿女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奋斗不息!
『教育感悟』
儒家经典著作《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意思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流芳百世时,不仅光耀了门楣,更是彰显了父母的德行和对他的良好教育,这就是“孝”的圆满。
其实,每个孩子都在“显”父母。孩子身上所有的优点、缺点都完完全全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型,也许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根基一定相同。比如:一个会用柔和语气开导别人的孩子,其父母就肯定具备了循循善诱、柔声细语的特质;一个会大声顶撞别人的孩子,其父母肯定有大嗓门、善辩的特质等等。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惊讶孩子怎么会这样让人感动或者让人难过,因为正是你才让孩子自小就已具备了这样的“潜质”。
在生活中,我们见过有的孩子出生不久就会皱眉头。我们会纳闷:才多大的孩子就会皱眉头?经过观察,原来孩子的父母有皱眉头的习惯。这时,我们会说:“这孩子,骨子里都带着他父母的习惯。”没错,是“骨子里”就带着的的。那么,“骨子里”是哪里?就是怀孕期间。所以,与其说刚出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等待着父母作画,不如说,从怀上孩子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就开始拿着“无形的画笔”作画了。那么,孩子一出生,就等于爸爸妈妈把尚未完成的画呈现给大家了,爸爸妈妈们看到了吗? 。 想看书来
1.孩子是父母的镜子(2)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他看来,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家庭的尊敬,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才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如果我们都能明白这些,并在生活中都力争做到,那么,教育孩子真的一点都不难。
『身体力行』
孩子很多时候会让父母感到困惑、无助、彷徨、气愤……也许您会忍不住训他、吼他、甚至动手教育他,没有关系,等夜深人静时,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孩子身上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孩子是不是正在拿镜子照我们呢?如果你想让孩子尽快改正不足,那么你就应该尽快这么办,尽快反观自己,使自己先改正错误。
(1)从孩子的言语行为中,反观自己
如果孩子弄坏了玩具,我们第一反应是责备。但从中我们是不是该观察一下孩子平时对待物品的态度,这个态度很可能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当孩子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推搡时,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反省自己:生活中的我们在烦躁时是否容易大嗓门;是否经常没有足够的耐心好好地说话;是否经常与另一半动手。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母一言一行的体现。通过孩子的映射,请多“观照”自己。
(2)用行动去改正发现的问题
当我们可以自我检查出能力欠缺和坏习惯时,就应该明白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将正确的行为立即付诸行动。比如:对待物品的动作是不是该轻柔些;说话的声音是不是该低一些;着急时是不是应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分析解决办法等等。只有我们自己改变了坏习惯、弥补了能力欠缺,孩子在上述方面的问题才会真正地改观。这时,孩子学到的不仅是某种习惯的养成,更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宝贵的品质和能力: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提升。如果孩子有了这种能力,生活不会不幸福。
(3)认识生活细节对孩子的影响
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所以,父母要认识生活细节对孩子的影响,并注意给孩子做好示范。
『教子参考』
平时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教导孩子呢?
(1)用柔和的态度给孩子讲道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社会知识都处在学习和储备阶段。所以,孩子可能不会做一些大人认为很简单的事,甚至分不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此时,父母应该慢慢地给孩子讲清道理,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等,绝不要以责备和打骂当成教育的唯一或最好的方式方法。
(2)一定要以身作则
耐心讲道理确实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做出好样子给孩子看,如果孩子发现你的行动与说的正好相反,那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成了坏的“样板”。而父母的言行举止却是从早到晚,时时刻刻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孩子用眼睛看到的、感受到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两者相比,行为比言语更有力量。
所以,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