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曰茸魑锩浮V巳�###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五权宪法,立志把中国变为###国家,使人民有自由平等的幸福。他一生师基督,一无所私,二无所畏,可惜壮志未酬而逝,实为中国人之不幸。”
虽然陈粹芬与孙中山分手了,但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对她很好,一直承认她是家庭一员。尽管陈粹芬不是出自书香门第,但她深谙人情世故,秉性朴实厚道,任劳任怨,极具贤德,待人和蔼可亲,不计个人得失,因此她与卢慕贞相处和谐。
1914年,陈粹芬去南洋庇能,与商人陸文辉合股开设橡胶园。在南洋,陈粹芬是倍受尊重的。因为她早年曾随孙中山多次到南洋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派发“反清檄文”时,结识众多的庇能华侨。他们都称为“孙夫人”或“孙太太”,年轻人则称她为“孙老太太”。
1915年,当孙中山准备和宋庆龄结婚时,事先要征得卢慕贞和陈粹芬同意,两位夫人都视富贵的浮云,给孙中山以极大的理解,很快地答应了。
陈粹芬虽然服待孙中山很长时间,却无有生养孩子,晚年独自生活,精神上不免寂寞。在她居南洋庇能时,收养了一个女婴,名叫苏仲英,后取名孙容,多赖当时华侨及革命党人邓泽如等人照顾,母女感情笃厚,相依为命,曾在海外度过一段平安、宁静的日子。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陈粹芬不畏年老,志愿做抗日后援,到处宣传日寇国小民穷资源匮乏难以持久,只要中国坚持下去,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为此,她还为几个外孙取名必胜、必兴、必成、必立,以显示中国必胜的信心。1938年10月广州即告失陷。随后,陈粹芬母女迁往香港九龙之浦道长沙湾80号4楼。
抗日战争前,她们住在香港时,孙容与韶关任通讯团少将团长的孙乾(孙眉的次孙)重逢。其实二人早在孙容赴檀香山读大学之前已热恋多时。但由于两人辈份不一致,且有姑侄之分,因此当时卢慕贞强烈反对这门亲事。无奈彼此相处既久,了解深刻,感情甚笃,且无血缘关系,因此1937年由孙科出面干旋,特电孙容往意大利米兰市,与在陸军大学深造的孙乾在驻意大利大使刘文岛证下婚结为夫妇。婚后孙容恢复原名,夫妻感情很好,家庭十分美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陈粹芬脱难到内地,孙乾因驻守广东韶关(曲江)前线便将陈粹芬接到韶关。
关于陈粹芬在韶关的生活情况,苏仲英夫妇的学生,1942年毕业于陸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曾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级参谋、新二十师代师长、中央第六军官总队副队长、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兼战地视察员等职的李以劻(笔者按:李以劻,广东省电白县坡心镇人,1928年17岁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1949年8月任国民党陸军第五军中将副军长兼独立五十师师长,驻守福州。李以劻深明大义率官兵万余人,派中校副团长吴天发同人民解放军29军参谋长梁灵光洽谈改编事宜。8月18日,向人民解放军投诚,接受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解放闽南战斗。全国解放后,李任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在1942年7月22日由孙乾引荐,专程到韶关晋见了陈粹芬,在他所写的《晋见革命英雄陈粹芬夫人记》一文中详述当时情形:
相见时她老人家接待我很热情。她知道我是女儿女婿的学生,知道我曾追随十九路军蔡廷锴将军的部下“一二八”在上海和日本军打过仗,后来八年抗战又在台儿庄和日寇打过。多次鼓励我要勇敢杀敌,拯救国家民族,使我不胜感激。陈夫人当年已68岁(按应70岁),面目清秀没有老态,行动轻快,不似一个老夫人的样子。孙宅赁于韶关北郊,是一座平房,共有四房一厅,周围有篱笆,院内有棵大树可以遮荫,几颗大石头可以用来乘凉,宅外据有一防空洞。会见一整天。一有空暇就请教陈夫人讲当年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时的往事。当时苏老师(孙容)怀孕行动不便,陈夫人招待我吃过两餐饭,饭菜都是陈夫人亲自动手做的,用餐时陈夫人劝饮酒,主要的菜如白切鸡、鱼,陈夫人用著挟到我的碗内,俨如慈母般爱护我这客人,令我感激不已!这一天炎热却有清风南来,又难得的日本飞机没有来侵扰,整日没有发生过空袭警报,陈夫人幽默地对我说:“你的运气好呀!”我说:“托孙老太的福。”大家相对一笑。
对于当时的国民党将领来说,能面见革命前辈陈粹芬,乃十分荣幸之事。李以劻离开韶关时,前来送行的曲江县县长陈任芝不禁祝贺他说:“你毕业陸军大学,又升了新二十师少将副师长,这次又能拜会陈夫人,这可说是三喜临门。”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粹芬又迁回广州住。1946年冬,孙乾任中山县县长,陈粹芬随女儿一家到中山石岐居住。
1960年秋,陈粹芬因病逝世,享年87岁。由于多种因素,不便张扬,治丧形式,力求简单。不登报,不发新闻,匆匆购地,安葬于香港九龙荃湾华人永远墓地。1986年11月,###中央在北京隆重举行孙中山一百二十周年诞辰纪念,陈粹芬改葬于孙中山的故乡中山县翠亨村的北山头,背山面海,永眠于此。 。。
四、孙中山一生事业的起点
四、孙中山一生事业的起点
1879年,孙眉在檀香山已成为一个大资本家,所经营商品繁多,规模不小。这年5月,孙眉的同事租了一艘两千吨的英国轮船从澳门往檀香山运送移民,他委托同事送信到香山,请父亲孙达成和母亲到檀香山就养。孙达成无意远行,并在开始时也反对年幼的孙中山前往檀香山,但经不住孙中山再三请求,终于放行。杨太夫人携孙中山乘船到澳门,再由澳门搭乘英轮格兰诺克号前往檀岛。从此,开始踏上他一生事业之起点。
初到檀香山,孙眉希望幼弟能继承他的海外事业,命他在茄荷蕾埠商店做生意,协理店务,学习记账、珠算,并学习当地楷奈楷人的方言。由于孙中山在浩瀚海洋上,“始见轮船之奇,沦海之阔”,自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他对买卖生涯毫无兴趣。这时,哥哥孙眉见他有志于学,即送孙中山入盘罗河学校补习算术等科。从此,孙中山开始正式进入学校读书,品性改变,学习勤奋。
1879年9月下旬,13岁的孙中山在孙眉的资助下转入火奴鲁鲁(华侨称檀香山正埠)英国基督教公理会主办的意奥兰尼男子中学读书。
1882年9月,孙中山在意奥兰尼男子中学毕业,因考得英文法第二名而在毕业典礼上由夏威夷王架刺鸠亲自发给一本中国书籍作为奖品。这年孙中山17岁。
几个月后,孙眉又将弟弟送进了檀香山的最高学府——美国基督教公理会设立的奥阿厚学校就读,拟在这所学校毕业后,再往美国大学就读。但是,不久因为宗教信仰问题兄弟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孙眉深恐幼弟受洗基督教而遭双亲斥责,故命孙中山辍学回国,再治国学。1883年7月,孙中山回到了阔别五年的故乡翠亨村。
孙中山回到故乡不久,又和故乡好友陸皓东带领几个青年毁坏乡人所供奉之神像(把其手指折断),从此若出大祸,而遭乡人攻击,孙达成乃命孙中山去香港就学以避风头。孙眉得家书后便召孙中山前往檀香山避难;这是孙中山第二次到檀香山。
孙中山在檀香山居留几个月,1886年4月又回到故乡翠亨村了。母亲见他回来担心他在本村又生事端,就急忙把他送到广州,让他报考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校学医,翌年进入香港雅丽医院附设西医学院。在医校学医5年学习,他一面联络同学,鼓动救国。1892年于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从事革命活动。
孙中山为了扩大革命舆论宣传,不断往来广州澳门之间。随着革命形势发展,孙中山认为建立革命组织、实施革命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与革命友人陸皓东、尤列、陈少白等于1893年在广州城南广雅书局南国的“抗风轩”开会提议成立革命机关,定名“兴汉会”其中斗争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华夏。”
1894年,孙中山抱着“冀九重之或一垂听,政府之或一奋起”的希望,与陸皓东一起北上向李鸿章呈上万言书《上李鸿章书》然而此举失败,给孙中山造成极大震动,面对国势微弱,外强肆虐,他逐渐抛弃改良主义,投向革命。为了全身心地投入革命活动,孙中山把全部医务事宜委托尹文楷医生负责。1894年10月,孙中山第三次到檀香山。
孙中山到檀香山后,即召集有志救国华人何宽、李昌、刘祥、黄华恢、刘寿、###、刘卓、曹彩、郑全、程蔚南、钟本贤、宋居仁、邓会南等20多人,在何宽的家里举行了“兴中会”成立大会。孙中山在会上讲了“兴中会”振兴中华的宗旨和九条章程,全体会员郑重填写入会盟书,并逐一宣誓:“倘有二心,神明鉴察!”根据章程,选孙中山为会长。“兴中会”成立一个月,即有数百人参加。孙中山的哥哥孙眉也深明其弟的志向,毅然卖掉牲畜捐助革命。在其带动下,很短时间,“兴中会”就收到捐款六千多美元。1895年1月,孙中山肩负着“兴中会”的历史使命,从檀香山回国组织武装起义。
1895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以红楼为中心,设立兴中会总部,外称“乾亨行”。同年3月,孙中山等人开始筹划广州起义,并洽购进武器潜运至广州;革命党人以清明扫墓为名,陸续由香港到达广州。但胆大心细的陸皓东,有一次在广州长堤附近暗卸武器时,不幸被警方发觉,陸皓东被官方押解官府,武器被没收。孙中山此时被清政府列为叛逆之首犯,清吏侦骑四出悬赏缉拿孙中山。其中广东按察使兼管驿传事务衙门悬逃犯的告示:“孙文即逸仙,香山县东乡翠微人,额角不宽,年约29岁。花红银一千元。”香山知县即派兵到孙家抓人,清衙门官员将“翠亨村”误写成“翠微村”。据说是陸皓东被捕后,为不连累孙、陈两家人,而采取的权宣之计。大批官兵到达翠微村按户抓人时,全村根本没有性孙的。据村民说翠亨村才有性孙的,于是清吏同差役们到了翠亨村,果然找到了不起眼的小户孙家,孙家人闻知大事不妙,赶紧四处张罗数十金,以满足清吏差役的勒索。结果他们回去告说翠微村查无姓孙的人交了差。
广州起义失败后,当时,孙中山正匿居于牧师王煜初家,听闻悬赏千金缉拿孙文后,立即和陈粹芬深夜化装逃出广州城;后在香山唐家湾到澳门,不久,孙中山一行人由澳门到香港。在香港住了几天,即到了日本横滨。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们租房子住下来,孙中山便开始革命工作。 。 想看书来
五、成立同盟会 革命走向高潮
五、成立同盟会,革命走向高潮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时认识了湖南人杨度,杨是东京留学生会会长,孙认为他是一个政治活动人物。1905年6月间,他在比利时、德国等国进行活动后重回到日本东京,曾偕程家柽访杨度并劝其加入兴中会。可是杨度抱有一种不同的政治目的,自己不肯加入兴中会,却介绍黄兴与孙见面。他认为孙、黄的政治思想大体相同,因而是可以合作的。
孙、黄二人会面后,很快地作出了合并兴中、华兵两会的决定,并吸收章炳麟等的光复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赤坂区桧町黑龙会会所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为总理,黄兴被推为协理。
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走向高潮。孙中山一面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向改良派展开论战,另一方面相继组织领导发动武装起义。
1906年,孙中山委派黄兴化装回到湖南参加了萍醴暴动。参加这次暴动的有萍乡煤矿工6000人及湘赣边区的会党以及大水灾后成千成万的贫农。这次暴动的声势浩大,起义军进行了以弱敌强的游击战术,白天里分途隐藏起来,避免正面战,夜晚却展开了漫山遍野的机动战,使清军陷于被动的局面。他们经常在树林中插起东一片西一片的旗帜,这是故布“迷阵”,等到清军杀进来,他们就从左右两翼包抄后路,使清军受到很大损失。他们打退了湘赣两省的“会剿”,清政府大为震动。
但是,起义军领导不统一,三路发动的日期不一致,形成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混乱现象。有的号称“中华帝国”这是单纯民族主义思想,但是他们并未拥立一个皇帝;有的则挂起了“###”的招牌,提出“平均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