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总统的岁月-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1年,由于王采玉心脏病发作,命在旦歹,蒋介石赶紧返回家乡侍候母亲。但病情恶化,于6月14日停止了呼吸,终年58岁。当母亲去世后,蒋介石悲痛万分,十分隆重为母亲操办丧事;同时请孙中山在他母亲墓碑题写“蒋母之墓”。 。 想看书来

二、蒋介石的四位夫人
二、蒋介石的四位夫人

  (一)从发妻到义姐。蒋介石15岁时,由母亲王采玉做主,表伯陈春泉为媒,与比他大5岁的奉化岩头乡山村姑娘毛福梅结婚。开始夫妻关系尚好,蒋介石几次到奉化县城和宁波市区读书,都把她带在身边,并培养她学习文化。

  蒋介石去日本留学以后,夫妻生活不正常了,见面有口角相争,甚至不愿共枕同席。1909年,蒋介石从日本回国度假,不愿毛福梅住在一起,林绍楷做了许多工作之后,毛福梅才怀了孕。林家这位后人由于世交关系,常在蒋门走动,有一次,她率直地对蒋经国说,你是在我林家的帮助下出生的,蒋经国听了,含笑不语,未加反驳。

  蒋介石于1911年4月8日日记云:“余于毛氏,平日人影步声皆足以刺激神经,此次因事寻衅,又与我对打,实属不成体统,决计离婚,以免痛苦……”第二天,他写了千余字的长信,给毛氏的胞兄毛懋聊:“缕诉决裂情形及主张离婚理由。”接着,又把毛氏逐回娘家。毛氏在蒋母王采玉的庇护下,几天之后又回到蒋家。5月3日,蒋介石回溪口,不愿回家住宿,外宿于武岭庵。蒋毛吵架,波及蒋介石母子关系,这使蒋介石无法任性而为,因此感到非常苦恼,几次想出家为僧的念头。

  蒋介石于1927年与宋美龄结婚,毛氏最后未坚持已见,拒不离婚,两人的关系有所好转。蒋介石允许毛氏仍为丰镐房主妇,并且在回乡时,每次都去丰镐房会上一面。一次,偕宋美龄回乡,住于文昌阁,乘宋美龄晚起之机,悄悄去丰镐房尝毛氏做的早点。毛氏擅长做家乡菜,蒋介石每次回乡她都要派人送菜,并嘱咐亲手交给“先生”,蒋介石总是亲手来接。

  1939年阴历11月2日,日寇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给日机炸死,终年57岁。

  毛氏去世后,蒋介石也曾亲往墓前悼念。1947年清明节,蒋介石回溪口扫墓,一天清晨,蒋独自一人来到毛氏坟头,察看一番之后,行三鞠躬礼以示敬意。然后又携宋美龄同来,宋也在墓前行了三鞠躬礼。1948年,溪口蒋氏续谱,毛氏名分成了难题。最后,蒋介石大笔一挥:“民国十年出为慈庵王太夫人义女。”正式确定了她在蒋家从发妻到义姐的地位。

  (二)侧室,姚冶诚,小名阿巧,1887年8月26日生于江苏省吴县南桥镇。

  姚冶诚父母早亡,由叔父姚小宝抚养。姚小宝自己无亲生子女,把姚冶诚当做自己亲生女儿。姚冶诚在叔父的养育下,成长后,虽然称不上绝代佳人,但是,长得体态###,个子修长,皮肤白哲,而且心地随和,心灵手巧,深得叔父喜欢。

  姚小宝没有亲生子女,想找一个佳婿入赘,为自己接替香火。正好吴县漕湖畔上方村有个叫沈天祥,生活比较艰难,愿意将沈家二小子沈天生入赘姚家,于是便托人去说媒,经双方同意,就这样沈天生同姚冶诚结了婚,根据入赘习俗,沈天生入赘姚家后改名为姚天生。

  姚冶诚结婚后,夫妻感情尚好,为了生活,两人决定一起到上海谋生。后来,姚天生染上了抽鸦片烟的恶习,因此挣的钱不够花了。为在穷困中解除忧愁,又开始酗酒,脾气逐渐变坏,稍不如意,就在家中大发脾气,甚至对妻子拳打脚踢,为此夫妻感情恶化。没过多久,姚天生就一命呜呼了。

  姚天生一死,姚冶诚在上海无依无靠了,为了继续在上海生活,她经人介绍,来到五马路群玉坊一家技艺院,服侍技艺院的高级###的起居,并负责保管高级###的衣物首饰等,平时还兼作招待客人,被人们称为“大小姐”。

  1911年,蒋介石从日本回到上海,就任陈其美的沪军第5团团长,后来又在吴淞训练军队,成为陈其美手下的红人。在这期间,蒋介石常随陈其美去五马路妓院寻欢作乐。有一次,蒋介石到了群玉坊认识了在这里做工的姚冶诚。以后经过多次往来接触,彼此都产生了爱意,于是,蒋介石同姚冶诚在上海法租界薄石路所氏里13号蒋介石的秘密住所开始同居。

  蒋介石和姚冶诚同居的事情,被姚小宝知道了。为了再招赘续嗣,姚小宝开始不同意姚冶诚和蒋介石在一起。后来经过堂侄女姚月英的劝说,便同意了姚冶诚嫁给蒋介石。

  这样蒋介同姚冶诚正式结了婚,并在姚月英家里办了几桌喜酒。由于时局不稳,蒋介石经济收入也不稳定,同姚冶诚结婚后,虽然夫妻感情不错,但经济上比较拮据。

  1912年冬,蒋介石把她带到家乡,让母亲王氏见过,两人初时尚好,可是后来逐渐产生矛盾,爱情发生破裂。

  由于以上这些矛盾的发展,蒋介石曾多次考虑另寻住所,与姚冶诚分居。1920年5月3日,蒋介石考虑:“处置姚冶诚事离合两难,乃决定暂留而析居,以观其后。”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下不了与姚氏分道扬镳的决心呢?这在蒋介石的日记中也有披露:“盖因弃去,一则讳儿无人抚养,恐其常起思母之心;一则藕断丝连,虑其终结不解之缘。”他听从朋友的劝说,继续与姚冶诚保持同居关系。因此,直到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才正式公开宣布脱离关系。

  为了照顾蒋讳国,蒋介石把蒋讳国仍住在上海。由于蒋介石比较喜爱讳国,就叫姚冶诚带了讳国到广州小住一段时间。

  1927年,蒋介石同宋美龄结婚,为了照顾蒋讳国,蒋介石把蒋讳国托养给住在上海的留日同学吴忠信家里,让讳国认他为“干爹”,这样,姚冶诚迁往苏州,住在吴忠信在苏州凤凰街的一所别墅里,后来姚冶诚在苏州蔡贞坊新建了住宅,便离开吴忠信的别墅。

  1947年8月26日,姚冶诚60岁生日时,蒋介石派蒋经国夫妇和兵团司令汤恩伯等去上海为姚冶诚祝寿。

  1949年,姚冶诚随养子讳国从大陆搬到台湾,住在台北桃园大秦访识厂附近。蒋讳国每到周末就去她那里探望问安。

  1966年,姚冶诚在台湾病逝,终年79岁。

  (三)侧室,陈洁如,原名阿凤,她生得高挑个子,四方面孔,当过小学教员,学得一口俄语,虽无过人容貌,但也称得上精明能干。

  陈洁如的父亲陈学方,浙江镇海人,母亲吴氏,苏州人,父母在上海经营土产手工纸品。陈洁如1905年生于上海。1918年,在上海海宁路由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子学校读书。这时陈洁如13岁,身材瘦长,但相当匀称。一般人都已为她是18岁的大姑娘了。

  陈洁如的好友,18岁的朱逸民女士住在西藏路,与陈洁如家是邻居,因此,两人经常在一起做功课。

  后来朱逸民嫁给住在南京路西段的富商张静江做续弦妻子。45岁的张静江,原籍浙江,未回国前在法国巴黎销售各种珍贵古董,因而成为富商。1909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失败,被迫逃亡国外。他抵达巴黎时,因革命经费困扰,便求助于张静江。张同情革命主张,便立即将他所有财富的一半捐给革命大业。孙中山接受了这笔捐助后,便将张看作一位真正的爱国志士,聘请他做荣誉顾问,彼此也成为终生莫逆之交。

  1919年8月间的一天,陈洁如在张静江家里与朱逸民等学习文化,孙中山带着戴季陶、蒋介石到张家拜访;后在当天下午6时,孙中山和戴季陶、蒋介石离去了。陈洁如这时便向逸民道别走出张府。不料就在张府大门口,蒋介石却站立在那里。他问陈洁如前往何处。于是,陈洁如勉强答道:“天黑了,我要回家。”蒋介石急忙地再问:“你住在哪里?”

  陈洁如因为与这位男士,是第一次见面,就觉得这么多事,为此故意说出一个错的牌号码:“西藏路88号。”其实陈洁如家是住在西藏路33号。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陈洁如在家中的缝纫机针连衣服,忽然看见蒋介石在她家门口东张西望。蒋见到陈洁如后,未经允许便冲了进来,便叫声阿凤,后又冲出门前看门牌号码。他再进来,便以责备的口气大声说:

  “你为何以此残###,给我一个错门牌号码,弄得我找了你几天。我在这条街上来回走了一千遍,向每间房子内探望,一心找你,搞得我精疲力竭。你——你究竟为什么给了我那个错的号码?”

  “你不知道我深深地喜欢你吗?我在张家初次见到你的时候,我的心灵差点跳上天了。从那以后,我一直无法忘怀。整个白天我思念你,夜里我望见你。”

  陈洁如的母亲外出买东西回来,见到蒋介石,觉得奇怪,就问道:“你来此有何贵干吗?”

  蒋介石正立着,恭敬地笑着鞠躬,接着说道:“我叫蒋介石,是张静江夫妇的朋友,我只是临时来此向您家小姐阿凤的拜访。”

  陈洁如的母亲说:“我女儿还是一个小孩子,她现在才13岁。她读书很用功,我不希望有任何事情使她在学业上分心。如果您有事要说,请到店里向她父亲说吧。”但蒋介石仍然坚持不走,他又说:“我十分想慕您家小姐,想跟她做朋友。”

  陈母直爽地说:“即使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凡是懂得礼节的可敬男士,没有人未先征得女方父母的同意,而想追逐一个13岁的年轻女孩子的。我作为她的母亲确实不赞成,您对她的行为。”

  蒋介石听到陈母之言,显得羞愧难当,就立即离去。此后,他不敢再去陈家了。

  第二天,陈洁如又去张府,向朱逸民说:“那个蒋介石昨天到我家看我,使我真是难堪了!我母亲对他很不客气。”逸民笑着说:“他对你一见钟情。这回你初次被人追求,自然会感觉不安。但是,到了现代时日,像你这样可爱的女孩子切切不可害怕男人。至少我要说你太老派了,务必要甩掉那些包袱。”

  1921年9月7日,陈父病故,蒋介石积极到陈家办理丧事,因此取得陈母欢心。不久,蒋介石又一连几次叫张静江和他妻子朱逸民到陈家说媒;陈母问及蒋介石的未来的前途。张静江告诉她:“蒋介石在孙中山的提携下,准备派他到陈炯明的部队中担任一个重要的职务,他随时可以赴任。”

  张静江与陈母的谈话发生了预期的效果。陈母对蒋介石的印象已经好转,感到蒋介石还不错,便在张静江面前同意了。

  这时,蒋介石已经34岁、陈洁如16岁,两人年龄相差太大。但是母亲已经同意,母命难违,加上好友朱逸民的劝慰,陈洁如只好听从母亲的决定了。

  1921年12月5日,蒋介石与陈洁如在上海永安大东###大厅举行婚礼。从此陈洁如成为蒋介石的第三个妻子。

  1922年春到1927年,蒋介石经常来往于广州、桂林与上海之间,陈洁如一直跟随左右,并在各方面协助蒋介石工作。

  1924年1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随后又任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长洲要塞司令,陈洁如从上海来到了黄埔岛,和蒋介石住进了黄埔军校校长官邸。

  由于陈洁如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又懂俄语,因此,陈洁如常陪伴蒋介石参加各种场合交际应酬;在同苏联顾问交往时,陈洁如担任翻译,这时两人感情甚好。蒋介石为了取悦陈洁如,经常设身处地加以体谅。

  但陈洁如的好景不长,1927年底,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就被迫与蒋介石脱离关系。蒋介石出资10万元,让青帮盟兄杜月笙安排去美考察,并派侍从秘书陈舜耕陪同前往。陈洁如不知蒋介石安排自己赴美的用意,欣然登上了轮船,在陈舜耕陪同下,与张静江的两个女儿张蕊英、张傅英作伴去了美国。

  陈洁如刚到美国,就得知蒋介石在上海刊登了一则启示:与元配毛福梅正式离婚;其他两氏本无婚约,现也正式脱离关系。接着,又从上海传来蒋介石同宋美龄正式结婚的消息。陈洁如此时犹如惊雷轰顶,痛不欲生。但是身在异国,她无可奈何?

  陈洁如到美国后,从此结束了同蒋介石七年的夫妻生活。后来,陈洁如在美国开始学习英文、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进修,最终取得了硕士学位。1933年,陈洁如从美国回到上海,改名陈璐,再也没有找蒋介石。从此在上海的住宅里、深居简出,闭门谢客,独自过着凄楚寂寞生活。

  1949年蒋介石在大陆失败后跑到台湾,陈洁如没有随去,仍居在上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