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跟成年人都是不一样的,他的思维方式、道德评价标准都异与成人。
正是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双重差异,加大了母亲与男孩的距离,使母亲很难真正理解男孩的行为。养育男孩,母亲面临双重挑战,要克服两大障碍:性别鸿沟和代际鸿沟。培养女孩,母亲可以依靠女性的直觉,但培养男孩,她注定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母亲的第二大劣势,就是母亲容易溺爱孩子。十月怀胎,母亲经受了许多男性难以想像的痛苦和付出。在孩子生命的前几年,母亲更是孩子的主要照看者,吃喝拉撒睡,母亲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数不清的心血。正因如此,每一位母亲都会本能般的溺爱孩子,过度保护孩子,生怕孩子遇到什么危险,受到什么伤害,她更不愿意让孩子独立去面对外面世界。
(二)母亲如何做,才能培养真正的男子汉?
对母亲来说,把一个处处依赖他人的孩童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了。培养男孩,虽然充满艰辛与挑战,但是绝对值得。
母亲不能单纯依靠母爱本能去培养男孩,还需要更高层次的智慧引导。
关爱,但不溺爱
有相当多的父母存在一种看法,那就是为了让小男孩变成坚强的小男子汉,应该减少对男孩的关爱。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男孩和女孩一样,同样需要足够的关爱。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母亲:男孩的“安全岛”和“放飞基地”(2)
着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受到母亲无限宠爱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也就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在现实中也经常取得成功。”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们长达36年的追踪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关爱,如拥抱、亲吻、爱抚他们。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孩子,他们更有安全感,更为自信。这些安全感和自信使他们的婚姻更美满、友谊更亲密、心理更健康、事业更成功。
毫无疑问,男孩需要母亲足够的关爱,但关爱应当是理性的,毫无节制的关爱就会演变为溺爱,而溺爱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溺爱而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
爸爸是妈妈最好的“合作伙伴”
母亲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母亲再能干,也无法代替父亲的作用。当一个小男孩问妈妈为什么女孩蹲着小便,而男孩站着小便时,再高明的母亲也会觉得难以回答或者不知道如何回答,而一个与男孩身体构造相同的父亲则很容易让小男孩明白其中的原因,父亲只要示范一下,男孩马上就不会再问了,因为他知道爸爸就是这样的。
聪明的母亲应该知道:父亲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父亲在塑造男孩的男子汉气质方面具有比母亲更重要的作用。父亲是男子汉气质的加油站,父亲是男子汉气质的养成所。现在许多男孩,甚至成年男性之所以缺乏阳刚之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亲在他们的生活中缺席,他们缺少可资模仿的男性形象。
明智的母亲,应该想办法让父亲回到男孩的生活中来,让爸爸成为教养男孩的“合作伙伴”,发挥他独特的价值和影响,让儿子顺利成长为男子汉。
要发挥父亲的作用,母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积极维护父亲的正面形象。
明智的母亲会积极维护父亲的正面形象,让儿子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男性榜样。母亲是儿子与父亲之间的一座桥梁,男子汉气质正是顺着这座桥梁由父亲传递给儿子。
如果一位母亲尊重她的丈夫……儿子的父亲,那么儿子就会尊重并进而模仿父亲。如果一位母亲看不起、轻视她的丈夫,认为他一无是处,是一个失败者,那么母亲就破坏了那个男孩生命中最重要的男性榜样,让男孩轻视、看不起自己的性别。
其次,母亲要主动“撤退”。
做父亲的能力是需要逐渐培养的。母亲可以把一些自己不擅长、而对男孩发展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丈夫。如让丈夫跟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运动,让男孩在游戏和运动中锻炼身体,增长才智。不少研究都发现:与父亲接触较多的男孩,在身高、体重、体质、运动能力方面都优于那些与父亲接触较少的男孩,而且较少发生感觉统合、动作失调的问题。
对母亲来说,让父亲加入到男孩的教养之中来,绝对是明智之举。父母共同培养的孩子,将会全面继承父母的优点,充满阳刚之气,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三)“放养”育出好男孩
男孩就像玻璃,本性脆弱,而男子汉就像玻璃钢,既刚硬又有韧劲。男孩成长为男子汉就像玻璃转化为玻璃钢,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绝对不可能躺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一个离不开母亲的男孩,永远长不大,不会有什么出息。这就像一首歌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张亚勤博士,12岁就读大学,成为中科大少年班年龄最小的学生,20岁硕士毕业,23岁中科大博士毕业。他就是母亲“放养”出来的。张亚勤曾详细描述了母亲“放养”的过程。他认为是母亲的放飞,让他一次又一次展翅高飞。
拯救男孩,学校该怎么做(1)
十四、拯救男孩,学校该怎么做?
(一)尊重性别差异
我们可以断言:一个不尊重性别差异的学校,必定是一个男孩危机重重的学校。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性别差异的存在及其影响。现在,是我们重新审视并改变对性别差异看法的时候了。我们要认识到环境和教育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塑造一个人的社会性别,但这种塑造不是无限制的,我们应该尊重这些与生俱来的性别差异。
在美国,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有关性别改变的真实案例:
布鲁斯·默尔出生时有一个双胞胎兄弟,他们都是男孩。当布鲁斯8个月大时,他的*在包皮环切手术中被意外切除了。数月后,他的生殖器官通过外科手术改造为*,而他的名字被改成为布伦达(女孩常用名)。布伦达的父母给她买连衣裙和娃娃,他们送她去女性精神病学家那里接受咨询以帮助她形成女性观念,但是没有一种努力奏效。布伦达拒绝穿连衣裙,她与男孩玩而不与女孩玩,她的双胞胎兄弟不愿与她分享卡车,她就把零花钱都存起来以便能买自己的卡车,她甚至会试图站着小便。在少年时,尽管布伦达注射了雌性激素,但她从没有感到对男孩有吸引力。她没有朋友,她的同学们折磨她,她甚至痛苦地考虑过自杀。
在14岁时,布伦达拒绝服用任何雌性激素,并公开地对她的女性身份进行质疑。在这时,她的父亲告诉了她以前的故事。但对布伦达来说,这个消息带来的不是极度的痛苦,而是一种解脱。“第一次一切变得合情合理……我明白了我是谁,我是男还是女。”
布伦达(布鲁斯)注射雄性激素并进行了几次手术恢复了原来的性别。在25岁时,他与一个女孩结婚了。最重要的是,他说作为男人他是幸福的。
从布伦达(布鲁斯)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后天环境无法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性别。我们还知道,那些强烈要求做变性手术的人,往往不是环境要求他/她们这样做,而是染色体、基因迫使他/她们这样做。
我们的学校,包括所有领导和教师,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那就是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学会理解并尊重这种性别差异,而不是忽视、漠视,甚至企图消灭它。
(二)重视男孩兴趣
与女孩相比,男孩是兴趣型动物。男孩不是不愿意读书,而是往往不愿去读那些他不感兴趣的书。男孩不是不喜欢体育锻炼,而是往往因为他们不愿意单调的重复一些枯燥的肢体动作。男孩需要对抗、竞争和刺激,这些是他们兴趣的表现形式。
如果我们找到了男孩的兴趣点,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男孩的兴趣,男孩其实一样爱读书、爱运动。
兴趣是男孩教育的切入点。要改变男孩危机的现状,就要多动动脑筋,去寻找男孩的兴趣。
(三)改革评价机制……发掘男孩的优点
学校教育在评价机制上有诸多不利于男孩的因素,让男孩优势不优,劣势更劣。
男孩孩子身上的很多特点,是优点,还是缺点,往往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比如男孩的好动,往往被老师看成是学生的缺点,因为活泼好动的孩子更容易违反纪律,更容易出现意外事故。在有些学校,课间跑跳被看作是一项“重罪”,男孩的生气勃勃被看作学校秩序的潜在威胁。但是,假如我们换一个视角,不正是活泼好动塑造了男孩的动手能力和运动能力吗?男孩子不服从,常常提出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常常搞“破坏”,但这在很多时候正是创造性的源泉。 。。
拯救男孩,学校该怎么做(2)
如果我们在考试中增多一些动手的、操作的、推理的、想像力的内容,如果我们在考试形式上更加多元、更加灵活,如果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更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发展,那么我们就有希望看到,有更多男孩的特点与优势在校园中得到展现和认可,就可以帮助更多的男孩找回自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四)改革教学方式……让课程动起来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或者学习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学习,另外一种就是“体验”……通过亲身实践去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应试教育过于偏重书本学习,忽视亲身体验和实践,这事实上是否定了大多数男孩的学习方式,因为他们比女孩更倾向于“体验”式的教育。
男孩往往更喜欢体验式学习,例如男孩们可以通过数手指来学习数学,可以在池塘边用手用眼睛来学习生物,这样的方式,对他们更适合。
相比较而言,女孩倾向于听觉型学习,男孩倾向于运动型学习。有时候,让男孩理解某个东西很有困难,但如果让他动手,他很快就能弄明白。男孩容易对单纯的知识灌输感到烦躁,但往往对动手实验感到兴趣盎然。
(五)分性别教学……值得一试
既然男孩与女孩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分性别教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如北京市教委要求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所有初中的体育课都将实行男女分班。
在谈及男女分班的原因时,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马凌介绍:初中体育实施男女分班教学,是因为初中以上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在体育锻炼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侧重柔韧性的运动,如舞蹈,而男生更喜欢一些对抗性运动,如篮球等,采取男女分班教学能使男生和女生得到更有针对性的锻炼。
虽然对于分性别教学,仍有不同的意见,但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如果运用得当,它不但有利于男孩的发展,也有利于女孩的发展。北京市一些中学(如十四中、五十七中)的经验就很值得借鉴。
早在2001年,上海市第八中学就开始尝试分性别教学,在高一年级中,各选出男女学生48人,实行男女同校但分班教学的新模式。2002年,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也尝试实行男女分班教学的模式,将高一年级新生分为五个男生班和五个女生班,各占一个楼层进行教学。
着名教育学家吕型伟先生认为,男女同校分班教学既能按性别教学,又有与异性接触交流的机会与环境。
(六)晚入学一年……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鉴于男孩发育落后的事实,晚入学一年对男孩来说也许更有利。澳大利亚学者史蒂夫·比达尔夫建议:男孩比女孩晚一年入学,让男孩支配精细动作的运动神经和认知技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发育,人为缩小男孩和女孩的发育差距,使男孩跟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心理学家里奥纳多·萨克斯也认为:“推迟入学,反而能够领先。”
在美国,有一些小学正在尝试这一做法,而且效果不错。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一所高级私立小学,所有男孩都晚入学一年,校长达娜·哈德说:“让男孩晚入学一年如今已成为一种趋势了。”曼哈顿另外一所小学的校长贝特西·纽厄尔认为:“晚入学一年是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我们的学校一定要认识到,“早”并一定好,如果把教育比作为一场人生竞赛,那么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长跑,谁笑得最后,谁笑得最甜。学校和父母们可以认真权衡一下:与其让男孩过早入学而遭受失败打击,还不如晚一点入学,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