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似乎要炸开一般。并发的呕吐,使他无法进食。五人中只有彭德怀身体状况良好,这也是最后决定让他挂帅的原因之一。
  第四,朝鲜战争爆发时,野战军级的军事主官中,只有粟裕处于临战状态。他被军委任命为攻台总指挥,统率近65万大军正在做攻台作战准备。彭德怀于1949年12月后,即率领一野部队转入执行清剿残匪,屯垦戍边的任务;刘伯承1950年6月率领二野部队已基本解放西南地区,中共中央准备让其出任总参谋长;林彪自1950年5月率领四野部队解放海南岛以后,基本上因病在休养。因此,将粟裕转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担任入朝部队的最高指挥员,便于统帅机关能以最快的时间进入战争状态。
  同时,东北边防军是野战军级单位,而粟裕是华东野战军(三野)代行司令员战役指挥职责的副司令员,并于1948年5月因谦让陈毅,主动放弃担任野战军正职的机会,仅担任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独立负责野战军的全面工作。因此,由粟裕担任边防军司令员,基本上是部队主官平调,业务上是相当熟悉的。
    六、一为南线爱将,一为北线爱将,两人毛泽东都曾破例亲自出门迎接过;却为何首选粟裕?
  从理论上讲,林彪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有一些客观的有利之处,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军史普遍认为林彪才是入朝部队最高指挥员第一人选的原因之一。
  一、林彪指挥的四野是全国兵员数量最大的野战军,一旦中国军队出国作战,四野派出的兵员必将多于其他野战军;东北边防军所属第一批部队第13兵团以及第42军为原四野部队。由林彪指挥,在人事上比粟裕有优势。尤其是在战争之初,东北边防军第二个兵团三野第9兵团还没有出国的情况下,这种优势更为明显。
  二、朝鲜北部所在纬度以及气候、地形、民情风俗与东北大体相似,而林彪曾经指挥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征战三年。粟裕则长期征战在华东、中原,这些地区与朝鲜各方面的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因而林彪比粟裕更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朝鲜战场。
  三、萧劲光是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员,正忙于组建海军机关及建设一支急需的海上国防力量,让他放下手中繁重的工作,离开海军司令部出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员,最主要的原因是军委在考虑为粟裕配备最恰当的副手。如果林彪挂帅去朝鲜,那么军委也就没有必要让萧劲光离开海军了。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员人选(16)
但是毛泽东首先选择粟裕,除考虑上述因素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考虑到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军事表现更为独特一些。
  林彪于1946年11月指挥新开岭战役,取得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师(相当于关内的旅)的重大胜利,歼灭第25师6200余人,而此前两个月,粟裕率华中野战军已进行七战七捷,歼灭国民党军53000余人,约相当于9个25师。1个月后,粟裕则指挥宿北战役一战全歼国民党军3个旅,相当于3个25师。
  1947年1月,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36万人)12个师,进行“一下江南”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5000人,同一时间,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总兵力约万人)约8个师进行鲁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2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共万余人。毛泽东于1947年1月11日致电林彪等,要求他平均每个月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电报称:“平均每月歼敌1个师(相当于关内的旅),一年歼敌12个师以上,就可使自己转入有利地位。”而约5个月前,毛泽东已经在要求仅指挥华中野战军3万人马的粟裕一个月内歼灭敌人二三个旅了。他于1946年8月15日致电粟裕等:“如你们能在今后一个月内再打二三个胜仗,继续歼敌二三个旅,则对整个局势助益极大。”而且,粟裕的这个任务早在七战七捷中即超额完成了。
  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5月至7月发起夏季攻势,历时50天,歼灭国民党正规军4个师,连同非正规军共约8万余人。而三个月前,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2月20日至23日,历时仅三天,即在莱芜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主力万余人。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又用三天时间进行孟良崮战役,歼灭蒋介石“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万人。此两役合计时间为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
  解放战争第一年,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共歼灭国民党军万人,而华东战区歼灭国民党军高达万人。
  1948年春,由于东北野战军副政委罗荣桓组建二线兵团,将新兵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达到100多万人,其中野战军70多万人,而东北国民党军为50万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解放军在兵员数量上已占绝对优势。3月上旬,林彪指挥部队将长春10万国民党军围困起来,守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士气低落。4月中旬,林彪在哈尔滨主持东北局会议,讨论今后作战问题。并于4月18日将结果报告毛泽东等,认为“对作战的根本意见”是打长春,计划从5月中旬开始,采取攻城打援手段,进行长春战役,先扫清长春外围之敌,“进行攻城作业和各种攻城准备”,“极力吸引沈阳敌人北上增援。如敌增援,则主力南下,在四平附近野战中展开大规模的反击,歼灭敌人;如敌不增援,则我军即对长春发动全面总攻,计划在十天半月左右的时间内全部结束战斗。”
  但东北野战军于5月外围战失利后,林彪认为,长春守军的战斗力和防御攻势,都比原来估计的要强,夺取条件还不成熟。因此于5月29日致电军委:“我们建议改变硬攻长春的决心。”6月5日,未等军委回电,他又提出东北野战军三个行动方案,认为目前即正式进攻长春,“成功的可能较少,不成功的可能则较多”,最可行的是“对长春采取较长的围城打援然后攻城的办法。时间准备两个月到四个月。……这一行动除多费去几个月的时间以外,没有其他坏处,但能有把握的歼灭敌人和拿下长春”。毛泽东于6月7日复电基本同意林彪的方案,并要求“精心组织这次战役”。
  但到9月12日,长春被围困了半年后依然没有攻下来。出现了东北野战军70余万大军被10万国民党军牵制于长春地区,同守军对峙的僵局,攻撤两难。蒋介石用一座孤城“钳制###大批主力南下”的企图竟得以实现。
  此一阶段,关内各战场上的野战军在处于兵力劣势情况下,频频主动反击国民党军。粟裕向军委建议集中主力在江北打大歼灭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率华东野战军10万余人于1948年6月至7月发起豫东战役,歼灭国民党军近10万人,改变了中原战局。林彪闻讯后,说:“取胜把握至多五成,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打了这么大的胜仗,不简单。”9月,粟裕又率华东野战军全军32万人发起济南战役,攻克国民党重兵把守、坚固设防的山东省会济南城,歼灭国民党军万人。蒋介石对美国人说,“过去不惜任何牺牲以坚守坚固据点或主要城市的老战略必须改变”。济南战役以前,美国舆论界说,“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尚未达到夺取国民党任何一个防守较强的城市中心的程度”。现在,他们说:“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员人选(17)
直至1948年10月19日,弹尽粮绝、突围无望的长春守军才被迫投诚。至此,孤城长春在重重包围下坚守了7个月。
  最能让毛泽东下决心首选粟裕的原因,还在于林粟二人分别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决战中的表现。
  辽沈战役中,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以70余万对国民党军55万,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歼灭国民党军万人。从战役的设想到战役的实施,毛泽东一开始即盯着锦州,以关住东北的陆上大门,将东北国民党军就地歼灭。而林彪对锦州这个战局关键的认识是比较滞后的。早在1948年7月30日,毛泽东即电示林彪攻占锦州,电报说:“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一个月后,毛泽东又指示林彪确立两个“决心”,即“确立攻占锦(州)、榆(关)(山海关)、唐(山)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林彪则在攻打锦州还是攻打长春问题上多次犹豫、反复,毛泽东于10月3日连发两份措辞严厉的电报予以批评,其中17时电称:“在五个月前(即四、五月间),长春之敌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在两个月前(即七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锦西、滦县线之第八第九两军亦已调走,你们却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10月4日,毛泽东又致电林彪:“你们决定以4纵和11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之敌,以1、2、3、7、8、9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5、6、10、12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援锦之敌,以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之敌,这是完全正确的。你们这样做,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锦西方面,纠正了过去长时间内南北平分兵力没有重点的错误(回头打长春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故在事实上未生影响)。我们过去一个月中曾有多次电报叫你们如此做,你们到现在才想通这一重要点,不是平分兵力,而是以主力放在两锦方面。虽然在时间上应当一开始就如此做,从你们部队开始行动起到今天差不多已有一个月之久,你们才把攻击重点问题弄清楚,重新增加两个纵队到两锦方面去,可能对于作战要受一些影响(是否有影响及影响之大小,要看作战结果如何才能定),但是平分兵力的错误算是纠正了。从这件事你们应取得两个教训:第一个教训是,你们的指挥所应先于部队移动到达所欲攻击的方向去(这一点我们在很早就向你们指出了),由于你们没有这样做,致使你们的眼光长期受到限制;第二个教训是,在通常的情况下必须集中主力攻击一点,而不要平分兵力。”此后,林彪才率军于10月5日至15日攻克锦州。东北野战军副政委陈云在1983年8月9日的一次谈话中指出:“如果按照林彪的打法,主力围困长春不得南下,以后占领了义县又不打锦州,而要回师长春,那就不会有辽沈战役,东北的胜利就不可能来得这么大,这么快。”
  辽沈战役后期,毛泽东一再强调要求林彪控制营口,但林彪被杜聿明的“声东击西”之计所迷惑,没有及时控制该地,使国民党军撤走了万余人,显得美中不足,令毛泽东感到遗憾。
  营口位于辽河口,是廖耀湘兵团和沈阳国民党军从海上撤退的唯一港口。攻克锦州,封死了国民党军从陆上逃走的可能,而海上大门还没有关上,国民党军有可能抢占先机,占领营口,掩护其大军从海上顺利退走,使毛泽东封闭蒋军于东北予以全歼的战略计划落空。因此,早在锦州攻克后第三天,毛泽东即告诉林彪:“我们所担心的是沈敌从营口撤退,向华中增援。”“提议在日内长春解决后……攻长各纵及几个独立师应迅速全部南下,位于沈阳、营口之间……并须以一个纵队控制营口,构筑坚守阵地,阻绝海上与陆地的联系。”10月19日16时,毛泽东又指示:“你们仍应考虑部署有力兵团于营口有其西北与东北地区,以免在蒋、卫采取从营口撤退时,你们措手不及。”“此点望你们充分注意。”“蒋介石在天津集中五万吨的船只,准备从营口撤兵的情报是相当确实的。”以后,毛泽东又三番五次要求林彪及时控制营口。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员人选(18)
在这个节骨眼上,林彪却走了一步错棋。10月20日,林彪曾命令独立2师抢占营口,10月22日,因廖耀湘兵团没有向营口退却,又传来国民党52军已西进的不确实的消息,林彪认为独2师已没有去营口的必要,于是令其即速回至新立屯和半拉门之间,参加围歼廖兵团的决战。辽阳国民党52军即于24日乘虚占领营口,控制了由海上南逃的通道。
  毛泽东再次发了脾气。上次发火是为打锦州,关闭陆上大门。这次发火是为控制营口,关闭海上大门。10月25日,毛泽东严厉批评林彪:“你们事先完全不估计到敌人以营口为退路之一,在我们数电指出后,又根据五十二军西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