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之情怀(代序)
当我走上了社会、迈向生活门槛的时候,当我在复杂多变、险滩巨多的社会生活中被折腾得遍体鳞伤的时候,我似乎渐渐地懂得了一些道理,对生活的理解似乎也近乎于“成熟”,便由此而胡乱的发一些感慨或者感想什么的,类似于什么“生活就像一条小船”呀,觉得小船可以把人载向你所要去的目的地;还有什么“生活是海洋”呀什么的,有时甚至会感慨良多。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曾乘座过大轮船,也乘座过小船。不管是大船还是小船,人们可以操纵它们,它可以把我们载向我们想要去的地方,可以从此岸到达彼岸;又可以从彼岸来到此岸。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好的舵手才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舵手,但并不一定都是好舵手。
这应该可以理解为生活是可以由自己来掌握的,甚至说,命运也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是可以由人来进行设计和安排的。当然,这也是要取决于人的灵感或者悟性的。把生活比做大海,或者比作海洋,是说生活之复杂多变,或说生活之那样的丰富多彩。用“丰富多彩”来比喻人们的现实生活可能会更恰当一些吧。
其实,那时的我还没有见过海洋,当然也就不识其“庐山真面目”,也不清楚“海”和“洋”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只不过听长辈们讲过:“海无底,洋无边”。是不是说,大海之深是不可测量的,大洋之宽是望不到边的。其实,海是有底的,洋也是有边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也都是可以测量到其深和宽之数据的。所谓的“海无底,洋无边”,是说明海洋非常之深、非常之宽而已。后来也明白了“海”和“洋”其实是连在一起的,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所以称之为“海洋”。
也是在很小的时候,我曾这样想过:如果一条船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其后果将会是怎样的?因此使得我隐隐约约会产生出对海洋的一种莫大深奥之感;有时候还会产生一种很古怪、很离奇的想法:如果大海某一天决口了会怎样啊?甚至有时候在做梦的时候还会梦见这样的情景:海水突然漫上来了,比房子还要高,从后面追了上来,我和许多人就一个劲儿的往前面跑 …… 朦胧中觉得大海是那样的令人生畏。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关于对大海的想法和看法,比如有时候就这样想:大海那边是什么?人能不能到大海的对面去看看?怎么才能到达大海的那边?等等。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大海或者说海洋最初的一种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渐渐的加深,视野的开扩,对海洋的看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现在,人们多是把海洋作为正面形象来看待的。歌颂或赞美海洋的词汇也很多。如:一望无际、气势磅礴、巨浪滔天、浩瀚、宏伟、辽阔,等等,这些大多都是对海洋的赞美之词。在文人墨客中,也不乏歌唱和吟咏大海的诗篇、歌曲和画作等。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把大海拟人化,诸如“人的胸怀要像大海那样宽广”,“人应该像大海那样富有热情”,“聆听大海的歌唱”,大海也能唱歌,大海也有感情等等。当然还有许多许多 ……
如此看来,海洋原来并不可怕,反而觉得是那样的可亲可爱!直到后来我真的见到了大海,当自己赤条条地跳到大海里,接受着海水的亲吻和抚摩的时候,我似乎才真正感受到了大海是那样的温存和美丽,是那样的让人们去喜欢它、去爱它、去追逐它。讲在这里,文字的“它”理应换成“她”了,如此的转换也是人们对大海的一种热爱和赞美吧?我想是这样的。凡是把“物”用作“她”来特指或比喻的话,无疑就是“美”的代名词了。
把生活比作航船也好,比作锅碗瓢盆也好,或者比喻为浩瀚的海洋也好,其涵义都是有一定蕴涵的。
好的,让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去尽可能的理解其中的蕴涵吧。
愿每一个人都有着像大海那样的胸怀和热情;愿每一个人都热爱这大海一样的生活……
沐沭
2008年2月1日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卷:心动时刻
收集了作者部分随笔、见闻及感想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泸西一瞥(滇南散记)
在个旧市结束了为期十天的参观学习后,我有幸到云南边陲的一座山乡小镇泸西一游,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两天。一下汽车,我不禁十分惊异地连声称赞:“好地方……”
在我原来的想象中,以为远离内地的泸西是个闭塞狭窄的偏僻之地。哪里想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座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美丽城镇。一幢幢式样别致的楼房,色泽新颖考究;宽阔的柏油马路可以同时并行四辆汽车。马路两旁货栈里的各种商品不断招引着过往游人;庞大的百货商场大楼和副食品商场远远地向人们颌首。整个泸西坐落在依山环抱之中,展现出滇南城镇的独特风姿。
当天一位文艺界的白族朋友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款待我和附近村舍的少数民族朋友。席间主客像一家人似的亲密,少数民族朋友们一边呷着酒一边说:“难得到这里来,多住些天,好好尝一尝我们的家乡风味。”欢笑声不断从田园般的院落里飘出来。
次日一早恰逢街期,我们到农贸市场逛了一趟。宽阔的公路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蔬菜、水果、肉类、饮食等应有尽有。穿着不同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老乡和汉族朋友和睦相处,互通有无。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热情地招呼过路游人选购商品。我被这热情的场景所吸引,怀着浓烈的兴趣不时的蹲下来询问商品的价格和制作方法,还买一些内地人很少见到的土特产品。
从人们洋溢着热情的笑脸和玲琅满目的商品中,我看到了泸西人民的纯朴、好客、勤劳、智慧,看到了泸西人民的一种可贵精神。这就是,人人都在奋发图强,向着过去被认为”禁区”的“富”字发展。朋友们对我说,这样的繁荣景象只是在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发展起来的。人们解放思想,消除了过去那种谈“富”色变的不正常状态,开辟出了今天这种日新月异的大好局面。
从泸西农贸市场的一瞥中,我看到边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指引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昂斗志,以自己勤劳和善于创造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泸西——这座边远城镇繁荣昌盛的雄姿,将永远铭刻在我记忆的画板上。祝福你啊,美丽富饶的山城;勤劳、善良的人们,再见!
沐沭
1983年5月1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列车情
旅途随笔一
从市郊穿越地铁可以直达北京火车站。我因时间还早,而从中途的宣武门下了地铁。映入眼帘的是那雄浑竣硕的大理石好像比往常更加美丽了:上面纹路清晰的鸡血红、玫瑰紫、翡翠绿、象牙白等诸种颜色在灯光交融下显得异常璀璨迷离,弄得人眼花缭乱。
步出地铁,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虽然已经很晚,但马路上仍然呈现出一派车水马龙、人声热闹的景象。十字路口的黄、红、绿交通指示灯,就像是圆圆的眼睛交替闪动着;轻纱般的夜幕中,依稀可见天主教堂顶端的十字架神圣地向天矗立,好像在给古老而年轻的北京述说着古罗马传奇的故事。
三月的夜晚还有些凉意,但却是一种被春的温馨所融化了的微寒,反而使人有一种清恬、惬意的感觉。这使我想起了有那样一个迷人的夜晚,也是在这条马路上,我和她迈着舒缓的步子,共同探讨着生活的路应当如何走……那还是在荣宝斋书店,我对一本《近代美学思想史论丛》发生了兴趣,我随即伸上手去要从书架上抽下这本书来。要知道,在“蛮荒”的年代里,这样的书是很难得一见的。而正在这时,另一只纤细的手也伸上去,正落在这本书上。我愕然了。一看,原来是位姑娘,她也喜欢这样的书。于是我们便聊了起来。她显得典雅、沉静,谈吐之声也极好听……可是自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相遇。后来我想起应该给她写一封信了,但遗憾的是,地址不知道什么时候遗失了。她呢?为什么也没有写来信?是不是也将地址遗失了呢?
……
夜幕中,“北京站”三个大字像团团燃烧着的火,五颜六色的彩灯给钟鼓楼披上了美丽的光环,看上去宛若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北京站钟鼓楼响起了《东方红》乐曲,随后便是悠扬、浑厚的钟声。告诉人们现在已是“零”点整。钟声悠扬而深远,在幽蓝的北京城上空久久地回响。
“旅客同志们,从北京开往昆明的61次特快列车……”这是女播音员那亲切圆润的声音。
大人,孩子,远行的,来自远方的,接送亲朋的……人们携着行李,互相催促着,呼应着,带着一遛小跑,涌向站台。
此时,我看到一位老母,含着眷恋之情望着自己的儿子。不知怎的,一见此情,我心中猛然间也流过一股隐隐的凄婉之情。这勾起了若干年前,我和妈妈一起送哥哥去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时的那样一幕情景,这情景是那样的清晰,久久不能挥去:
当时的北京火车站的站台上人山人海,一片情绪激荡的场面,而看上去送行的人要比乘车的人还要多,许多都是一家家的前来送行。有父母送儿女的;有弟弟妹妹送哥哥姐姐的;还有朋友送朋友、同学送同学、恋人送恋人的。
站台上:“热烈欢送知识青年奔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边疆建设”、“坚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等几幅大标语十分醒目;广播里在播放着毛主席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这时,当听到列车那撕心裂肺的一声长鸣的时候,母亲当时就哭了。只有我这时理解母亲的心情。做母亲的那种凄楚之情何以用语言能够表达得尽啊!
此时,预备铃声响了。铃声清脆,震颤着每一个人的心!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
这是电影《怒潮》里面的插曲——《送别》,亲切深情的男中音让人心潮起伏。所有人的感情在瞬间都变得凝聚了。一双双深情的眼睛互相凝视着;还有许多双灼热的手从列车的窗口伸出来同站台上亲人们的手紧紧地握着,紧紧地握着……道不尽的离情别绪,依依不舍,难离难分!
“呜——”列车发出一声高亢、悠远的长鸣,像庄严的号角。
顿时,人们的感情热浪猛烈地被掀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们顾不得擦去涌出的热泪,将手举得高高,跟着缓缓而行的列车奔走着,由奔走变成了奔跑……深情的嘱托,最好最好的祝福——
“一路平安!”
“多保重!”
……
列车高奏着“前进曲”,由缓变快,呼啸而去;载着许多人的希望、梦想和归宿……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六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红叶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名句是唐代诗人杜牧为后人留下的。在诗人视野里,一幅秋阳晚照,远山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壮美景象展现了出来。
我这里所说“霜叶”,特指北京香山的红叶。香山,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东麓,因山上遍布黄栌和枫树,每当深秋霜秋之时,叶色猩红,烂漫似锦,便成了人们观赏红叶的大好时节。
当我置身于繁茂似锦的红叶丛中之时,我的心,我的感情一下子沸腾起来。我像是投身到了海的怀抱。这是一片浩浩瀚瀚的,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的海洋。
我在这火一样的“海洋”中久久寻觅。寻觅什么?是在寻觅一片最合乎我理想的红叶,以让忠实的信使传递给我那远方的友人……
今年春天,我和全国几十名青年朋友一起,到那遥远而美丽的地方——云南去学习。在那里,我认识了这样一位青年:她和当今许多青年一样,有理想、有志向;她不仅工作十分出色,而且还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她的诗《思考……》是一首清新隽永的哲理诗。然而,感人至深的还不仅是她的诗,而是她那种自强不息,对生活和理想所怀有的一颗执着追求的心。
她美丽、善良,充满了激情。说到这里我还没有跟你介绍,她是一位残疾人。走路的时候,她的肩膀一高一低,两支辫梢一翘一翘的。这是由于她的一条腿,因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而终身残废了。面对病残的身体和严峻的现实,她没有消沉,更不自暴自弃,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在艰难的生活历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