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天堂-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细腻,更要归结到他们能从动迁户的实际利益出发思考问题。为了考证王金华他们干的实效,我特意到了几个安置小区,同当年的动迁户聊了很长时间。他们告诉我:开始不理解,后来看到“政府”给他们盖的房子、安置的工作和社区环境,以及现在生活在“天堂一样的新苏州”里,他们感到了满意。“是九分的满意。还有一分的不满意,是希望新区有更好的大发展。”一位70岁高龄的老伯风趣地对我这样说。
  把镜头重新拉回新区开发初期的那个年份吧。
  “明年”到了。老外们又一次来到苏州,再次见到王金华。
  “王,我们可又来了啊!”老外笑眯眯地看着王金华,希望他不会食言。
  “欢迎!走,我们去新区看看。”王金华走在最前头。
  “走——”
  浩浩荡荡的队伍,有说有笑。
  说是“明年”,其实只有三个月时间,因为上次老外们在去年的金秋时节与王金华相约的,现在虽跨了一个年份,但实际距离去年秋天也就是3个多月的时间!老外心想:你王再有本事还能把通天的路修好·
  “哇,王,这15公里长的中环通、大环通是这3个月里建好的吗·”老外从面包车里下来,脚踩光滑宽阔的水泥大马路的那一瞬间,竟大呼小叫起来。
  王金华平静地笑笑:“当然。难道还是上帝给修的·哈哈……我们是不相信有上帝的。”
  “厉害!王,你把昆山经验再次运用到了这里!了不得!有你这个速度,我们愿意投资!”老外们知道,在这样讲效益的地方,投资的结果就是成倍的美元和黄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9章“新苏州”的诱惑(8)
“苏州速度”一时在外商中传开。于是,新区的招商开始渐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旋风……
  狮子山无愧苏州人气度。那座25层高的金狮大厦象征着新区的“激情澎湃岁月”的全面开始。
  “金狮”——不知是谁起的名字·但它让我产生联想:金是王金华的金,狮是狮子山的狮,这傲视在狮子山头的王金华及他的战友们在想什么呢·他们在那片曾经是荒地的乱石岗上耸立起来的一座可回望古城、可远眺太湖烟波的高楼,想着荡气回肠的事业——打桩的夯声震天,溅起万顷波涛,飞卷惊天扬尘,搅得老城里的人纷纷赶来仰望新区“金狮”雄姿:10个月盖这么高的大楼呵!再过10年,这里还不变成大上海了·
  嘿嘿,我们要建的是一个新苏州城。全新的,争取比深圳还漂亮!
  王金华心目中的上海是他永远的追求目标。在昆山时他这样想,到了苏州他还是这样想:苏州要赶上海,但苏州不是上海,苏州是文化之城,历史古城,美丽之城。尤其是虎丘之邻、狮山脚下、太湖之滨的新苏州,它该是包孕吴越的文化和太湖的水韵,该是体现横塘的文脉和枫桥的词章,在保持姑苏的那份永恒的清新优雅与小桥流水之间,寻找出东方威尼斯的巴黎风情和雕琢出具有太湖之美的现代化文明新城。总之一句话:新苏州,必须是与古城和谐共处又另显风情的新都市;必须是接连世界最前沿信息,又能体现东方的江南文化元素的国际化都市,还必须是让土著百姓时刻感受到温馨与安全、朝气与生机、新奇而异彩的家园气息,同时又让所有异乡新居民落脚生根在这里有一种忘却一切的归宿感。
  “城市要有体温。新苏州体现的是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忱、情感和创造。”王金华平时话不多,但他的目光和思维却复杂而细腻,并且充满追求精致的智慧。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新区的要求,更是苏州人民对新区的期待,自然也是那些最后选择苏州作为发展自己事业的“巢穴”的外商和国内厂商的兴奋点。
  创业是艰苦的,即使在“天堂”苏州,该吃的苦照样一样也不少。初到新区工作的人至今印象仍极其深刻,“王金华对我们说:你们来新区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准备吃苦,吃尽所有的苦。然后他让有关人员发给我们每人一双雨鞋,因为当时我们的办公区四周都是一片汪洋。”新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第三波浪潮——这就是以*南巡讲话为契机的1992年中国再次思想大解放年份。于是当时一批批雄心勃勃的外商和一家家世界500强企业纷纷选择了在苏州新区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进行投资。
  1992年对新区创业者来说是个难忘的年份。这年11月,王金华从北京拿回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块国字头的金牌,小小四合院一片欢腾。当时的条件还很差,员工们连鞭炮都没买,他们是敲着饭碗庆贺的,“但气氛仍然令我们永生难忘。”王金华回忆说。
  什么叫抓住机遇·众多外资企业纷纷在此筑巢就是最好的解释: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金牌挂起来那天开始,美国的普强、杜邦、高达,日本的松下、索尼、三菱、富士通、住友、沙克迪,德国的西门子、百林,英国的迈大、考陶尔兹,瑞士的罗技、迅达,台湾的宏碁、声宝等等世界著名企业纷纷进驻,项目达190个……这仅仅是三四年时间的成效。1996年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级顾问拉卡卡访问新区,这样盛赞道:“高楼林立的苏州新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近300个外资企业项目和企业落户,总投资达30多亿美元,这在世界上也是极少有的奇迹。你们这里就像一个‘小联合国’。”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9章“新苏州”的诱惑(9)
苏州新区的“小联合国”别称就这样叫开了。
  这一年,苏州新区宾客盈门,而且都是些国际大师级的人物——人类进步基金出版与交流负责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苏盖,法国和美国科学院院士沙士雄,哈佛大学的林赛……他们漫步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旁,感受着东方新世界的万千种经济与文化、与自然交融的那种奇妙、新鲜和兴奋。因为他们所处的摩天大厦,与粉墙黛瓦的老苏州近在咫尺,那些通天大道又与旁边的小桥流水交错相通……他们认为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美景。
  那年春,不大出门的苏州籍作家陆文夫听说苏州狮子山旁搞了个“新苏州”,起初他不大相信,后来他去了。去之后文夫先生大加赞叹,姑苏建城至今2500余年,新苏州建设用了2500天。于是他脱口而出了一句经典之语:2500年风风雨雨造就了一个老苏州,2500个日日夜夜创造了一个新苏州。
  “新苏州”之称一直沿用至今。《文汇报》记者到新区采访,看着太湖之滨这片耸于山水之间的现代化新城,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一个标题:“真山真水园中城”。
  无论是作家的惊叹,还是记者的描述,它们都给新区的崛起注释了一个共同的元素:速度与精美。
  据1997年环保部门统计,新区的绿化率达35%,远超国家标准。许多老外投资者第一次到新区,不是奔王金华的“总裁”办公室,而是急着登狮子山,急着一览天平、花山、何山、横山等群峰秀岭,要不就是驱车到开放式的绿地游索山、玉山、天狮等湖景山水公园……
  这里是公园还是厂区·是广场还是小区呢·他们被新颖、美妙的“苏式”开发区深深吸引,甚至时常怀疑自己的视觉。“在这样的地方办企业,获得的将是生命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丰收。”外国企业家们如此评说。
  “以绿意造园,是我们新区的一大理念。这既借鉴了欧美风格,又传承了水乡苏州的特质。绿树、绿色多,又充分引入开放式大公园的格局,使得新区每年保证有300天的绿期。古苏州是以园林‘雨打芭蕉’、‘梧桐知秋’、‘岁寒三友’的千古绝唱达到一种文化和古典的结合,新区以绿意加园林,从而创造一种‘锦绣大地’的气氛和自然特色。你看我们这里的植物造型吸收的是大色块的绿地风格,如海之墨色的雪松林,晚霞一般的红枫林,一片片桂花黄,一片片橘子红,中间镶嵌着来自美洲的美女樱,红、黄、蓝、紫组合成一体,五彩缤纷,远观如万紫千红的花地毯铺就,近看恰似置身于花木丛间,美不胜收。”新区人一谈起他们的美景,总滔滔不绝,令人陶醉。
  仅仅几年时间,沉默了数千年的狮子山,从冬眠似的冥寂中睁开倦眼,蓦然回首,转瞬间这里已是天翻地覆……
  今天的苏州新区建设者和创业者,他们最愿意向外人夸耀的是这里的科技含量。“要说我们苏州高新区能使狮子山这片曾经是苏州北大荒的地方呈现出今天这个样子,关键还是我们这儿的高新技术发挥了催化作用。”
  “此话怎讲·”
  “高新高新,自然文章在‘高’与‘新’上。‘高’,意味着我们的开发区从一开始就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指的引进企业的高端水准;‘新’,是指产业的建立与趋向必须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最先进的技术定位。”现任苏州高新区工委书记王竹鸣向我介绍:从1992年建立新区的那天起,王金华等老一辈创业者就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科技优先”战略,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快聚集新产业、建立新体制、建设新城区,构筑国际平台的思路与实践,因而使得高新区真正在“高”与“新”上呈现五彩缤纷的璀璨光芒。。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9章“新苏州”的诱惑(10)
在采访高新区时,我看了一部长期在新区工作的苏州作家徐卓人写的《归国留学生部落》的书。它记述的是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归国留学生在苏州高新区创业和成就大业的事迹。它显示在苏州高新区内形成了一个“归国留学生部落”。这个群体现在已达数百人之多,他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在国外卓有科研成果的归国留学博士、专家。“由这些留学博士带出来的专家与科研人员,今天已经达到近万人。这些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研发人员和科技队伍,是我们高新区最大的资本。”王竹鸣一谈起这个话题,就两眼放光。
  “我们现在一年有近2000亿的工业产值,100多亿的财政收入,靠的主力产业就是高新科技。我们有六大创新载体:苏州科技城,苏南工业技术研究园,苏州环保产业园,苏州创业园,留学生产业园,苏州高新创意园。它们涵盖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研发与关键零部件、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等八大世界级先进科技专业产业工程,其中最令人骄傲的是已经体现市场能力的十大自主产品群体: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新一代网络安全技术开发、碳硅铝钎维与碳纤维、光刻胶、第三代移动通信、CPU核心应用技术、生物医药产品、动漫产品、振动及环境实验设备、新一代高分辨数码有机光导鼓……”新区主人对这些技术与产业的专业术语如数家珍,我们有的很难听懂,但一旦换成具体的和实用的例子来说明时,所有的外行人都会为他们感到骄傲——比如中国的“神舟”飞船在飞向太空前需要进行振动试验,这振动试验台就产自苏州高新区的苏州东菱振动公司。这振动试验台达16吨重,过去一直被欧美国家所垄断。我们的归国留学生在苏州高新区内把它搞出来、搞成功了。“神舟”飞船能够一次次飞向太空,这振动试验台功不可没;
  比如现在我们使用电子复印机、电子照相机等电子设备每天都会用到的成像有机光导鼓,过去一直是外国企业的专利。苏州恒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小伙子们搞成了中国自己的顶级水平的OPC生产线——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100支鼓的高度自动化生产线;
  比如一个名为“中国芯”的32位嵌入式CPU电子核心技术,也是由苏州国芯电子有限公司用几年时间在苏州高新区搞成的。它的技术含量与世界先进芯片不分上下,其功耗全球最低,从而打破了“中国有亿万台机而没有一个芯”的尴尬局面;
  比如被称为“通讯喉咙”的语音网络、数字网络、图像网络“三网合一”技术的“DSL4000/4010综合复用设备”,也是由苏州科达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开发的,它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电子政务IT100强——视讯类第一名。
  比如博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恩屈西他宾”药物,成为中国抗艾滋病和乙肝病毒新药,同样打破了国外公司垄断,其成本和药效都优于世界同类药物。这“恩屈西他宾”听起来名字有些怪怪,但它对于艾滋病患者和肝病患者来说,就是“上帝”送来的福音……所有这些,都出自苏州新区,出自我们的那些归国留学生之手,出自他们带领下的团队。这里有一串非常闪光的名字,他们是:袁建栋、顾东民、丁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