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天堂-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与此同时,在借鉴新加坡在经济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促进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双方认为,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始终得到中新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是中新双方友好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3 苏州工业园区项目总体规划70平方公里,分期进行开发,完成全面开发需要多年时间。双方同意,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当前将集中开发首期8平方公里,以期在2001年1月1日之前,尽量完成开发工作,使其能作为开发70平方公里中其他用地的示范,CSSD将在新方经济发展局的协助下,完成首期8平方公里中剩余工业用地(约70公顷)的招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16章耀眼而奇迷的风雨彩虹图(7)
4 双方工作小组就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对外招商中有关问题进行了磋商,一致认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是中新经济技术合作的重中之重。双方表示,将继续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积极措施,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发展。苏州市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将优先把所有适合的项目推荐给园区;苏州市长将定期主持会议,避免两区都对一个项目进行无序竞争,并避免让投资商感到混淆。苏州市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和CSSD之间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努力为苏州工业园区招商;积极鼓励投资商优先选择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为投资商提供最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苏州市政府将对外重申,继续全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的优先地位。
  5 苏州市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苏州新区参与园区项目的开发建设,努力促进两区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苏州市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古城区人口向园区迁移,以促进园区加快发展和日趋繁荣。初期的目标是把2万人口迁入园区内。
  6 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训一批中方管理人员,有效地尽早担负起对CSSD的管理责任。双方回顾了在这方面的努力后,同意中方管理人员在2001年1月1日完全有能力承担CSSD的管理责任。
  7 鉴此,双方商定,CSSD将于2001年1月1日起调整中新双方的股权比例,即中方财团的股权由目前的35%调整为届时的65%,新方财团的股权由目前的65%调整为届时的35%。与此同时,对苏州工业园区成片开发的大股东责任将移交给中方。
  8 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快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步伐。当前的借鉴工作将集中在:(1)加快中方管理人员的培训;(2)引进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在公共住屋、市镇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裕廊镇管理局在工业园管理方面的经验;(3)引进新加坡在信息科技的促进和发展方面的经验。
  9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原则,CSSD在集中精力完成开发建设首期8平方公里任务的同时,将按照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以滚动开发方式向前发展,基础设施要适度超前开发建设,确保园区开发建设按既定目标顺利向前推进。
  ……“谅解备忘录”自然被送到了新加坡李光耀手上。这位“新加坡之父”是个十分讲究面子的人,他对发展中新两国关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曾经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就发誓要用自己的全部政治资本来支持这个项目,他一方面出于新加坡的国际利益考虑,同时也是真心诚意地想为*主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尽一份力量。五年苦心经营,现在要把亲手培育的“儿子”托付给他人看管,李光耀的心境完全可以设想。
  “尽管我们不再是大股东了,但我仍然希望园区能健康、快速地发展,所以建议你们一定要给CSSD找一位有国际经济管理能力的杰出总裁,可以在全球招聘。”李光耀这样对梁保华和陈德铭说,最后还补了一句,“学历要高,而且外语要好”。
  李光耀对苏州工业园区的那份感情旁人难以理解。
  1997年*去世后,李光耀的内心似乎更强烈地怀有一种责任:他希望借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不辜负“邓公”曾对新加坡的崇高评价。因而当苏州工业园区一段时间出现招商上的挫折及运营上的亏损时,李光耀不免对苏州高新区的王金华耿耿于怀。
  “这人太厉害了,苏州只要有他在,我们的园区建设就会受影响。”李光耀私下对当时的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说。
  陈书记笑了,说:“要不将这个人调过来给你的工业园区·”
  李光耀一下愣了,两眼直盯盯地看着省委书记,不明白他的真实用意。
  “是真的,资政您认为行吗·”省委书记重复了一遍。
  “当真·”
  “当真!”
  李光耀这回开怀大笑了。
  “我们要给园区找个最有能力的人!就在苏州找!”不日,李光耀在一次对外新闻记者会上这样说,而在这之前他的口气里或多或少流露出对苏州人的某些不满。记者们发现:打这以后,李资政的态度完全变了,他对苏州人充满了感激之情。尤其让外界感到惊喜和意外的是,1999年底,李光耀终于和老对手王金华成为一家人,两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一阵开怀大笑之后,李光耀对王金华说:“以后你是我园区的人了,我这就放心了。”
  王金华说:“谢谢李资政的看重,我一定尽全力把园区建设好。”
  中新合作之间的一场不大不小的争执,至此终于化干戈为玉帛。风雨过后,金鸡湖畔重现七色彩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17章自己干,更出色(1)
我见到王金华是在2008年的夏天,他离开干了多年的开发区和园区工作岗位之后,现时已是苏州市政协主席。
  一个曾经是优秀侦察兵的复员军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按着*“发展是硬道理”的精神,同吴克铨等人一起闯出“昆山之路”的“王大胆”,能够坐镇名城直至担任苏州市政协主席,这是30年前的王金华想都未曾想过的事,但历史就这样造就了一代新苏州人。
  王金华是个一眼看上去就能感觉到魅力四射、办事果断的人,他的每一个细胞和外表都充满了“敢”字和闯劲。五六年的昆山“自费开发区”经历,磨炼了他敢作敢为的闯劲;十年高新区的世界风云角逐,使他成为一名驰骋国际商界的勇士。由于一场既是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中新合作大争执,他这个被新加坡人“恨透”了的对手,竟然如此有趣地成为执掌苏州工业园区的“一把手”。
  作为中新合作项目的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王金华第一次站在金鸡湖畔,迎着宽阔的湖面纵目这片建设得半拉子的国际大工程项目时,心中泛起很多感想: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日新月异,呈现全球化、世界大融通的局面。苏州园区嫁接和移植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新加坡软件,现在要靠我们苏州人自己担当起建设和运营这艘规划投资近1000亿美元的“航母”,我们有这个能力吗·能按照李光耀先生他们设定的奋斗目标圆满实现吗·
  “当时我的内心想法非常肯定,是完全可以的,我们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苏州人并不比别人笨。我们之所以过去发展得没有人家快,一是因为政策不对头,二是因为我们中国穷。但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像我们苏州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加上我们自己也在国际经济大潮中闯荡了一番,又有新加坡这样有经验的老师的传帮带,我非常自信我们能干得好,或者可以干得更出色。因为我们是本地人,适应本地的水土。”王金华向我透露了当年他接管园区时最初的想法。
  “但当时我们确实感到压力和困难也是相当之大。”王金华介绍说:按照中新“谅解备忘录”,2001年1月1日起,园区的执管大权归中方,而且此时中方已是占65%比例的大股东,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园区的成败,苏州人要承担65%的风险和责任,赚了当然是好事,可赔了你得拿出大头。“我们苏州的实力比起新加坡来说毕竟还有很大差距,能不能将园区建设好,影响的不仅仅是苏州的形象,还有我们国家的形象,干不好也对不住李光耀他们新加坡人的一片苦心。2000年底我们讨论新一年的招商开发计划时,拿出了一个20亿到30亿的规划来。管财政的负责人说,你们这是纸上谈兵。他问我钱在哪儿·我一查当时园区的账,真把我吓了一跳:全园区负债18亿元,光利息就达4亿元,到后一年应还款12亿元。就这么个摊子,难怪新加坡人有些吃不消了……可我们没有退路,既然接了担子,就得挑起来,而且挑着还要朝前走。所以我刚到园区这边来,就一个一个请银行的老总吃饭,让他们手下留情,别逼我还债。后来他们总算给了我一点面子,说还款可以推迟一点,但新一年你再借款只能是短期了,9个月就要还。有啥办法·我只能赔笑脸感谢人家,因为没有银行的支持我们园区就得破产……8年后我离开园区岗位时,已经有了800亿国有资产。去年园区全口径财税收入达到200亿元。”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7章自己干,更出色(2)
“八年抗战”,从严重负债到年创造200亿的财政收入,这就是王金华等苏州人挑起大梁后的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景况。
  上任初始,王金华使出的经典套路还是他的招商绝招。园区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巢里引来金凤凰。没有金凤凰落户,再美再艳的风水宝地最后也只能落得草枯地荒。
  新加坡人能够让一个小小的岛国富强繁荣,本事就在于他们有一套国际水平的招商本领。他们的“招商局”就是与众不同和能力非凡的一个部门,拥有一批精英人物。
  “李副总理,不管怎么说,园区是我们两国的,您一定得帮助我们招商,贵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一直令我敬佩。”一日,时任新加坡副总理的李显龙来苏州,王金华送他上机场。两人一起坐在车里时,王金华向李显龙提出请求。
  李显龙是新加坡的新一代领袖人物,自然有大家风范,他笑着点头答应“没问题”。
  “说个具体一点的方案。”李显龙让王金华说说想法。
  “贵国的经发局在世界各地都有办事处,我想派几个人到你们美国办事处当实习生,费用我出。”王金华提出。
  李显龙侧过头看了看王金华,心想:这人是不一般,他这一招是想把新加坡的经验秘诀学到手啊!于是笑笑,说:“我这里没问题。”
  王金华十分感激地连声道谢。但王金华高兴得早了一点,李显龙回国不久,新加坡方面回函说不好办。显然人家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内心有顾虑。但新方在帮助中方培训人才方面还是非常慷慨的,主动接纳了苏州派去的一批又一批高层次、高学历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后来为园区建设全面实现“新加坡软件”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自己成立一个招商局,自己干!”王金华是个越遇挑战越有劲的人物,他不信苏州人自己干不成同样的事。
  “开发区的运作,既要有宏观的思路,更要有微观的手段和战术,这就是人的软功夫。新加坡软件经验,突出的一点就是他们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和高水平。我们苏州人的优势也在于我们有一批爱学习、善琢磨,并能从实践中摸索前进的人,所以我们很快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苏州人特性的招商经验,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始终如一的亲商理念上。亲商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包含了如何做到安商,让投资者能够在苏州留得下来;包含了如何富商,做生意人追求的全部目的就是企业的发展和赚钱,为投资者营造创富的环境和条件;亲商还包含了尊商,即尊重投资方的意识和行为,人家赚了钱或者在赚钱中的所有合理做法和要求,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让他们感到有一种安全感、放心感;亲商的根本在于能够留得住投资者,让他们在我们的土地上、我们的园区里生根、开花、结果,并且永远繁殖、衍生下去,这就是亲商引申出的全部内涵。”
  王金华他们在移植新加坡经验的过程中,又结合苏州崇尚文化和敬重客人的传统美德,先后编制了园区68项既与国际接轨又有可操作性的全新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尤其是创立的四大公共服务特色被投资者广为称道:1 高效服务,“小政府大社会”,凡是能交给中介机构交给社会办的,都要交出去;
  2 透明服务,办事全过程公开;
  3 公平服务,对所有投资商一视同仁;

第17章自己干,更出色(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