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州人对这种追求和境界称做是“味道”。
“双面绣”是苏州人认为的最有苏州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味道”。
这“味道”里的学问太深了,所有想学苏州的人如果不懂得苏州人讲的“味道”之说,你就永远无法学到他们的真谛。
听说过苏州太湖之滨的西山盛产一种碧螺春茶叶吗·知道这种茶叶的味道为什么特别的清香吗·这是因为:一是用的“种”好,据说是仙鹤衔来的种子;二是因为采摘工艺特殊。西山碧螺春讲究的是采摘者全是当地少女和新媳妇,她们需要在采摘前沐浴更衣,采摘后又因为怕柔嫩的茶芽受损,往往都将茶芽放入怀中保存,叶芽一得少女和少妇的体温,顿时异香扑鼻,所以苏州西山碧螺春又名“吓煞人香”。苏州年轻美女将茶芽放在*上捂暖是有传统的,有古诗“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蒸绿玉”可以为证。一位欧洲诗人观赏到苏州碧螺春茶叶的采摘过程后,醉倒在太湖边的长廊内,并写下这样一句诗:“在清香的碧螺春汤里,我看到中国江南明媚的春色,那春色让我留连忘返,醉死梦生……”
这就是苏州“味道”。它让你深切地感受什么是发自心底和生命源头的美……
苏州人特别讲究味道,吃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都讲究味道。味道在苏州人心中就是品质,就是境界,讲究味道,便是追求品质,追求境界。
到过苏州的人都见过这里的百姓喜爱住在一条条曲径通幽的小巷庭院内,而不太喜欢住在那些高楼毗邻的地方,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小巷深处才有味道,这味道是静谧恬淡,祥和平安。这样的小巷深处,白天像一位安静读书的少女,傍晚像一位依灯绣花的闺秀,即使到了只有蛐蛐叫的深夜,她还会像是一位熟睡的美女,总有说不尽的美意。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25章苏绣、乱针绣、双面绣……(3)
这就是苏州人说的“味道”。
现在的社会里,一般的人都特别注重表面的整齐与光泽,对内容和实质则并不在乎,所以我们有了那么多“形象工程”和让百姓谩骂的事。苏州人讲究面子,但更注重“夹里”,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和观念里,夹里是实惠和真实的,面子不能当饭吃,“夹里”是暖在自己身子骨上的东西,绝不能马虎。
苏州人讲究面子和夹里的例子,还可以从苏州人怎么欣赏美女来帮助你认识苏州。
苏州人看美女并不排除看脸蛋,甚至看胸部,但多数苏州人在评价和欣赏美女时则更多喜欢看美女的眼睛,于是你就会发现苏州女人的眼睛也变得多半是那种脉脉含情的美。苏州不乏双眼皮、大眼睛的美女,但苏州女人的眼睛并非像张飞眼一样滴溜溜的滚圆,而一般都是弯弯的,像一轮弯月似的,看人时总是忽闪忽闪的,带着温柔的情,目光如水,又如雨后梨花。《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苏州姑娘,作者用了18个字形容她的眼睛:“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样的“美目盼兮”,你难道不想入非非·苏州男人是幸福的,他们看到的女人即使与你吵架,也永远不会怒发冲冠,双目如牛,最多也就是闭上明眸,拂袖而去。这拂袖而去留下的是那美丽的背影,那不更有味道嘛·有这样的美女终身伴随,所以苏州的男人性格里也多少渗透了“女人味”——不过苏州男人知道这种“女人味”不能太多,多了就会让人起腻。
不知外人是否注意到,苏州女人有一个特点:不管是开心还是不悦时,她们眨眼的时间长一些,这或许是零点零零几秒的时间,却让人感觉她的那双充满柔情的明眸里装了更多的秘密;这秘密不管是什么,总会令她多了一份美。
苏州人欣赏女人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喜欢欣赏她的背影。苏州人认为女人的背影最有味道,婀娜多姿,包蕴含蓄,让人有无边的遐想与寻味,并能永久地烙入脑海。
但苏州人还告诉我,他们欣赏女人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喜欢听“她”的声音——这一点外地人似乎也喜欢,因为苏州女人的声音是纯真的充满一种磁性的母声,柔美且温情,将所有关切和爱深藏其中。苏州男人们与我一样喜欢听“她”的声的原因,更多的是在关注她的“声”之后的“音”。女人的“声”像她的外表一样,更关键的是要注意听其“音”;“音”是她的心,是她的情。不是有句话叫“听鼓要听音”嘛!苏州女人说话的“声”自然好听,但她的“音”里面味道更多。
然而这还不是苏州人欣赏女人的全部,苏州人欣赏美女的最根本的一个标准是看她的手美不美。
古人总用“纤指”来形容美女的手。在苏州人看来,女人美不美,关键要看她的手是否符合这样的标准,因为苏州人认为,手代表着女人的修养,女人的品位和女人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苏州女人才是美女呢·结果十有*的苏州人告诉我:是绣娘,即绣花的那些女人。她们的手纤细而灵巧,终日穿针引线,如在弹奏一曲曲旋律优美的音乐,犹如千军万马在古疆场上酣战,那低垂的弯眉和胸部前丝线飞扬的动作,以及留在绣架上的那些瞬间之美和永恒之美总是令人怦然心跳,浮想联翩……
苏州美女的手是劳动之美,劳动之美是一切美之上的美,因而苏州人的审美观是高尚和精致的,所以味道也就会更浓。 。。
第25章苏绣、乱针绣、双面绣……(4)
有一个例子令人折服。近几年各地都在按照中央精神,在广大农村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样子是我们农民兄弟想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有的地方给农民们大搞楼房别墅,比城里人住的“花园”和“富人区”还要豪华和奢侈,结果搬进新楼和别墅的农民们并不感谢,相反嫌“住得不好”。苏州人说,我们不搞那样的“新农村”。于是他们推出了一个叫“蒋巷”的示范村来推广。蒋巷村的支部书记常德盛是我的老熟人,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写过这位带领村民致富的优秀共产党人。他的事迹很感人,村子里的集体经济也很强大。开始我很担心他的“新农村”是不是也让住在别墅和新楼里的村民们不念好。当年前再次参观蒋巷村后,我彻底地放心了:这里的新农村实在太美!言其美并非他们也有崭新的一幢幢别墅洋楼,并非他们也有四通八达、宽阔而绿化了的马路,这里的美主要在于每个百姓、每一户农民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及习惯,寻找到自己想过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内容。比如老人可以与子女们一起住在新别墅新楼房里,也可以住进免费的老人公寓里,甚至还允许仅有的一家不想搬进新别墅的农民依然留在自己的老宅居住。村上所有的一切建设,都从农民生活习性出发考虑,既办企业,更把精力放在建设生态农业上。于是村上不仅保住了村民们自给自足的庄稼地,还有比过去大了几倍的养殖家禽与水产品的湖面和鱼塘,更有能让村民休闲和锻炼身体的“农民公园”。有趣的是村上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传统农家“博物馆”,在那里80岁的老人可以重新拾起童年时曾经用过的老家什,在那里刚刚学步的儿童也可以知道他们父辈的老家园是个什么样。蒋巷村的新农村建设既有现代化的设施,更多的是保留了民风民俗和民意。难怪*等国家领导人看过蒋巷村后感叹道: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蒋巷村的农民则笑眯眯地告诉我:他们喜欢这样有味道的新农村;这个味道就是空气好、环境好、生活好、家庭和睦和自由自在。
瞧,苏州农民都知道啥是真正的好。“有味道”是他们的理想目标。“天堂”“天堂”,有味道就是好天堂。
如今在苏州,讲“味道”的老百姓多,官员也多,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讲味道。这,连我这样的“老苏州人”都有些吃惊。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讲味道”的事是有的,但绝对没有像现今的父老乡亲们讲得那么多,那么在乎“味道”。这是为什么·父老乡亲们笑着回答我:你小时候日子过得穷呗,过穷日子是不讲究味道的。
原来如此!可不是,要想讲味道,就必须建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一定水平之时。
富有和富裕之后纵论“味道”之说,是今天的苏州人的生活映照,也是他们追求理想和力推社会不断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包含了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永不满足的精神姿态。
王荣书记给我讲了一件事:2003年初,一位叫龚坚的网民在对苏州和成都的生产总值(GDP)、人均产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私家车拥有量等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除GDP、进出口总额等数字苏州大大超过成都外,在许多有关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上,处于东部最发达地区的苏州,竟然还比不上地处西部内陆的成都,于是他得出结论:“苏州人不如成都人富裕”。这篇短文,在苏州上下引来一片哗然。不久之后,又有一篇叫《苏州模式的反思与肯定》,更直言不讳地指出“苏州市强民不富”的现状。。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25章苏绣、乱针绣、双面绣……(5)
“一向在全国人民面前很得意的苏州干部们那一阵觉得面子丢光了!”王荣说。
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GDP是一个地方干部的面子。苏州的GDP自从改革开放后一直在全国地区级城市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过十几个省市区的水平。苏州因此更加有了富地之称。然而现在公众的结论是苏州“市强民不富”。最要命的是苏州老百姓也站出来说话:“我们就是这种感觉。”
这回面子和夹里一起撕碎了!
怎么办·苏州市委、市政府面临又一场严峻的考验。让人欣慰的是他们在这场争论中又一次清醒,又一次获得了思想大解放,又一次勇敢地面对“市强民不富”的现实……于是苏州便有了后来的“天堂城市掀起富*动”的波澜壮阔的新战斗、新举措。比如2004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了“富民强市”的口号,之后又在“富民强市”的总原则下着重强调“富民优先”的工作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富民,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实施富民优先工程,让全体苏州人民感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这是苏州市委在全体人民面前作出的庄严承诺。
2005年,市委专门成立了富民领导小组,王荣书记亲任组长,着重在就业、提高企业职工工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人民的医疗保险和看病、住房和教育等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的十几个方面一一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有效工作。
“这几年我们苏州百姓的生活真正富裕了,真正幸福了!”这是我在采访苏州时众多父老乡亲们说的心里话。我对这块土地太熟悉,哪个政府、哪个干部想说谎、做假事肯定不太可能,而我的观察和调查也证明了父老乡亲们说的话没含水分——苏州人民现在真的富裕多了,比其他地区的百姓幸福得多。
“有骨头还要有肉。只长骨头不长肉的事以后我们不会做。”这是王荣对我说的话。用苏州土著语翻译这话的意思是:有面子还要有夹里,只顾面子光亮的事以后我们不会做。
这是苏州人的品质之一、精神之一。
“骨头硬,又长肉,才是味道。”这是市长阎立的话。瞧,他也在讲“味道”!
阎市长的“味道”更有趣了。他说他现在正在着急一件事:苏州开放后,说苏州话的人越来越少了。“许多领导和外地来的朋友常问我,你们苏州话那么好听,咋现在大街上听不到了·这让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过去苏州比较封闭,不讲普通话,只讲软绵绵的本地话。后来开放了,与外面的世界畅通了,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好现象。但苏州是个有自己文化的城市,如果苏州人连自己都不说很有味道的苏州话了,那这个城市就真没有味道了……”嘿嘿,阎市长的“味道”论又来了!
“侬讲苏州味道好不好·”阎市长起身结束采访时朝我说了一句地道的苏州话。
“好个啊!苏州味道肯定蛮好个来!”我用同样的苏州话回答他。
哈哈……我们忍不住一起开怀大笑。我俩一个是北京的“苏州人”,一个是南京的“苏州人”。
苏州味道真是“好个来”,它包含了无数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内容,就像一部百读不烦的经典教科书。
这就是苏州人的生活哲学,这也是苏州人与生俱来的文化素养,如深巷子里飘出的浓浓酒香……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26章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