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90年4月当选“中华战略学会”理事长,后兼任国民党中央宪政改革策划小组成员、“国家统一委员会”委员。1993年离开“国家安全会议”,转任“总统府资”。蒋纬国对于军事战略研究颇有研究,被台军方奉为“军事战略学家”,著作有《军事基本原理》、《国家战略概论》、《大战略概况》、《柔性攻势》、《国防体制概论》等。蒋纬国于1997年9月22日病逝,享年81岁。
现任装甲兵指挥官陈泉官
陈泉官祖籍福建省连江县马祖乡。1956年10月20日生。“中山国中”毕业,陆军官校预备班17期、陆军官校48期装甲兵科毕业。历任排、连、营长、指参学院教官、群指挥官、陆军总部组长、装步旅旅长、“国防部”作计室训练处长、联战处长及陆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陈泉官于1992年任营长时,获得基地训练年度坦克营第一名,1993、1997年、1999年三度当选“台军楷模”,2004年任旅长期间年度三军联训第一名。
陈泉官曾担任过“921”大地震、敏督利台风灾区南投地区救灾指挥官。2008年12月任陆军装甲兵指挥部指挥官兼装甲兵学校校长后,致力精进教学质量及培育教官素养,强化教学成效,着重于强化装甲兵干部本职学识,规划装甲部队训练场地,扩大训练成效,被台军高层认为“功绩卓著”。陈泉官声称,装甲兵要秉持陆军“忠诚精实”军风与装甲兵“诚、爱、热”精神,勤训精练,不断提升战力。陈泉官于2007年12月30日由马英九亲自授衔升任中将,成为历年来马祖籍军官中军衔最高者。
台军“装甲兵纪念日”(8)
………
坦克编年:台军装甲车辆拼盘
国民党军队败走台湾后,虽然装甲兵力折损严重,不过仍具有相当实力。特别是在1949年10月25日爆发的金门古宁头战役中,国民党陆军装甲部队在海、空军支持下,阻击了登陆的解放军部队。当时国民党陆军使用的是M…5A1轻型坦克,此后该坦克被命名为“金门之熊”。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大批提供台湾军援,台军装甲部队实力也因此获得大幅提升。台军最初接收的装甲车辆是以美军二战剩余装备为主,其中包括M…4和M…24坦克、M…3装甲人员运输车、M…7和M…18自行火炮等,后来又陆续接收M…41、M…48、M…60A3等型号坦克,多款105毫米、155毫米、203毫米口径自行火炮,以及M…113、V…150装甲人员运输车,使得台陆军逐步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
目前,台湾陆军主要有三种现役主战坦克,包括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从美国购入的460辆M…60A3TTS坦克,部署在北部和中部;由台陆军兵整中心自行研发的450辆M…48H “勇虎”坦克,部署在中部和南部的装甲单位;以及100辆M…48A5坦克,部署在南部机械化步兵旅,同时还有近千辆M…24和M…41轻型坦克,坦克总数虽超过2000辆,但历经几次裁军,实际服役数估计在千辆左右。
坦克“老爷车”
M…60A3主战坦克(3级)M…60系列是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典型代表,1959年定型,由美国底特律坦克厂生产,1960年开始在美军部队服役,1962年后陆续发展了一些衍生型号,如M…60A1、M…60A2、M…60A3等。台湾购进的是性能相对较好的M…60A3。该型坦克车长米、宽米、高米,全重吨,正面装甲厚110毫米、侧面装甲厚64毫米,最大行驶速度48公里/小时,装有较先进的车长激光测距仪、扰动式火控系统、热成像夜视瞄准装置和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M…60A3装有1门M…68式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63发,可发射脱壳穿甲弹和白磷烟幕弹。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在2000米距离上对固定目标的首发命中率约75%。辅助武器为1挺毫米和1挺毫米机枪。
M…48H“勇虎”(3级)岛内称为CM…11,车长米,宽米,高米,重50吨,单位功率马力/吨,最大行驶速度48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80公里,最大爬坡角31度,乘员4人。该型坦克主炮是105毫米M…68线膛炮,可携带60枚炮弹。辅助武器为1挺毫米机枪,取消了车长机枪塔,换装了以色列的毫米遥控机枪塔,车长可在车内操作射击。其车体设计基本是20世纪70年代水平,主炮配有双向火炮稳定器,配合数字式M…1A1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使之具有行进间射击能力。但车长没有独立的热像仪通道,与炮长共用,因此夜战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在装备完好的理想情况下,“勇虎”的射击命中率高过M…60A3,但台湾地区气候潮湿,给其精密火控装置带来了不少麻烦,影响了该型坦克的装备完好率。
M…48A5中型坦克(3级)M…48是美国半个世纪前的产品,当年为抗衡苏联T…54/55而研制。M…48A3中型坦克是美国1964年在M…48A1基础上改装的,为台湾陆军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主战坦克。该型坦克重吨,高米,最大行驶速度48公里/小时。1991年后,台湾借助美国的技术支持对M…48A3进行了改造,定型为M…48A5,岛内称CM…12,但性能仍不及M…48H“勇虎”。由于改装拆掉了部分油箱,该型坦克现在的最大行程只有203公里。
台军“装甲兵纪念日”(9)
M…24/41轻型坦克(3级)M…41是美国为适应朝鲜战场需要,于1950年研制,1951年投产,1953年装备的轻型坦克。台湾自1958年购入M…41以来大约装备了700辆。1998年台军决定对M…41升级改造,主要改进项目包括动力传动装置、悬挂装置、武器系统和防护系统等。改进后的M…41D车体两侧加装了台湾研制的钢装甲侧裙板,炮塔加装了6联装烟幕弹发射器,战斗全重增至25吨,车长米,宽米,高米,火炮口径76毫米,采用298千瓦柴油发动机,4个油箱、最大行驶速度72公里/小时,是台军速度最快的坦克。现在,M…41的性能已不能与当代主战坦克相提并论,其汽油发动机在大威力枪弹面前极易发生爆炸,落后的火控系统和主炮威力只能使其处于挨打地位。目前,M…24、M…41这两款轻型坦克正逐步退出台军现役。
装甲步兵平台
M…113履带装甲车(3级)从1964年起,台湾开始获得美国支援的M…113装甲运兵车,搭配M…41坦克成为装甲部队的中坚。在60万大军的年代,这些装甲车所能载运的步兵实为凤毛麟角。随后在1973年台军又获得一批M…113A2、M…113A1“陶”式导弹发射车,以及M…577A1指挥车,总共约300辆,台军这才有了一支可以协同坦克机械化作战的步兵力量。
V…150S轮式装甲车(3级)1981年台湾当局以采购警用车辆的名义向美采购V…150S 4×4轮式装甲车300辆,再自行加装武器系统。其中有迫击炮车、救护车及“陶”式导弹发射车等,强化了装甲部队的道路机动能力。1982…1985年,台湾再次获得一批M…113A2装甲车、救护车,M…106A2,M…125A2迫击炮车及M…577A2指挥车,总数近400辆,与前几批不同的是,这批装甲车是由美国转移技术给台陆军兵整中心,在台湾生产,算是台湾“自制”的装甲车。
CM…21履带装甲车(3级)CM…21是在M…113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车体两侧各设置了2个射击孔和2具观察装置,该车采用英国珀金斯公司158千瓦柴油发动机,最大行驶速度65公里/小时。CM…21装甲车1982年服役,在过去20多年间总计推出各类变型车7种,分别是CM…21A1装甲人员输送车、CM…22型105毫米迫击炮车、CM…23型81毫米迫击炮车、CM…24A1弹药输送车、CM…25“陶”式导弹发射车、CM…26装甲指挥车和CM…27高速火炮牵引车,总产量近千辆。CM…21系列装甲车在“云豹”装甲车面世前,一直是兵整中心最主要的生产项目。目前,CM…21系列人员输送车已经停产,但CM…22和CM…23自行迫击炮车仍在少量生产。
CM…32“云豹”装甲车(3级)2005年1月,台湾自研的CM…32“云豹”8×8轮式装甲车“闪亮”登场。“云豹”装甲车的装甲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负责研制,可防御1毫米穿甲弹的攻击,装甲配置采取目前流行的模块化设计,可视任务需要附加装甲。“云豹”的底盘为独立式悬挂,可提供较佳的崎岖地形舒适性,配合大尺寸米其林越野防爆轮胎,使“云豹”装甲车在松软地面仍能以较高速度行驶。动力部分,“云豹”配备的是“卡特皮拉司”涡轮增压柴油引擎,最高动力输出超过400马力,搭配艾力森公司的全自动变速箱。“云豹”装甲车除了基本的人员运输和步兵战斗功能外,还可以加装多种武器系统和任务套件,目前的车型配备戴尔科防卫系统公司炮塔,同型炮塔也配备在美军L*…25轮式装甲车和M…2/3步兵战车上,炮塔装有M…242型25毫米速射炮;辅助武器为毫米同轴机枪,炮塔上方的一挺1毫米机枪或40毫米榴弹发射器,火力与欧美同级装甲车基本相当。“云豹”采用3加6的乘员配置,也就是车长、驾驶员、射手和6名全副武装步兵。每台车造价4000万新台币,但这只是车体价格,并不包含炮塔和武器。
。 想看书来
瓦罕走廊的地理学和历史学(1)
长400公里,宽仅3…5公里;1000多年前,法显、玄奘从这里走过;100多年前,它曾是英国和沙俄在中亚的势力分界线。阿富汗战争爆发后,它一度成为西方人口中的“恐怖走廊”
在2009年以前,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瓦罕走廊在哪里。
2月2日,美国一位高级官员表示,北约可能会要求中国在中阿边境开放补给线,以支持北约在阿富汗的行动。具体的地点就是连接中阿两国的无比狭长的瓦罕走廊。北约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部分原因在于经巴基斯坦通往阿富汗的补给线不断遭到袭击,北约正在为寻找替代补给线进行外交努力。一些北约国家已经开始通过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向阿富汗驻军运送物资。
是否向北约开放瓦罕走廊,这已经属于国家外交决策的内容,非长篇论文不能厘清。但是瓦罕走廊本身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沛的历史内涵值得我们逐一探究。
帕米尔高原上那一根细线
从俯瞰视角的卫星照片上看,瓦罕走廊是那么的细长,在帕米尔高原南侧的群山间蜿蜒迤逦。两侧高山万仞,人迹罕至,唯有此一河谷可以通往东方。从地图上看,阿富汗的国土形似树叶,瓦罕走廊就是这片树叶的叶柄,叶柄的这头是喷赤河大拐弯处的伊什卡希姆,那头就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细长的叶柄被北方的塔吉克斯坦和南方的巴基斯坦夹在中间。一条走廊沟通四国,堪称罕见。
地理教科书上这样解释瓦罕走廊:瓦罕走廊,也称阿富汗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最险峻高耸的东段(与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公主堡。北隔喷赤河和帕米尔河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接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北部地区,为连接四国的重要通道。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90余公里。
瓦罕走廊东西长约400公里;其中阿富汗境内约300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窄处仅15公里;中国境内约100公里左右,宽约3…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
瓦罕走廊其实被牢牢夹在帕米尔高原与高耸险峻的兴都库什山之间,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较低。若将走廊一分为二,其东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在阿富汗人数很少的吉尔吉斯人(瓦罕走廊是其主要栖息地),西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塔吉克人(是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占阿人口30%左右)。上述两大民族基本都信奉*教。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沙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居民基本靠天吃饭;走廊南部的山麓地带零星分布着一些高山牧场,雨季时易遭山洪袭击。一言以蔽之,整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最为贫瘠的地区。
玄奘故道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瓦罕走廊曾经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史书记载,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僧人法显从长安沿着早已形成的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法显在书中描述经历葱岭(帕米尔高原)这一段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两百多年后,公元627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启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一部《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古代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