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水东注-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审食其的府上走出来之后,刘长又有些心虚,审食其毕竟还是有爵位的人,岂能说杀就杀?事已至此,只有去请求当今皇上的饶恕了。于是,刘长立刻奔至未央宫中,他脱下自己的上衣,光着膀子跪在了大殿的门前。

  刘恒闻讯即刻赶了过来,“长弟这是为何?”

  “回皇上,臣弟我犯了一个大错,我把审食其杀了。”刘长哆哆嗦嗦地说道。

  “什么?”刘恒大声问道。

  “皇上,臣弟是因为审食其有三大罪状才杀死他的。第一,赵国谋反案和我母亲毫无关系,我舅舅求他的时候,他若能具实上奏高帝,我母亲就能幸免于难,但他却不管不顾。第二,吕后杀害三赵王之时,他有同谋之嫌。第三,吕后封吕氏子弟为王,他也有同谋之嫌。今天,臣弟拼了性命不要,终于为母亲报了仇,也为大汉的江山社稷除去了一个奸臣,臣弟请求皇上发落。”刘长说着说着似乎有些理直气壮了起来。

  “你先起来穿上衣服,事关重大,容朕想想再说。”刘恒说完就走进了殿里。

第十二回  犬戎外患由来已久  藩王内乱不期而至
刘恒走进大殿,雄伟的大殿里面此时只他一人,安静的环境使得他很快就镇静了下来。

  他抬眼望着对面的那把龙椅,心里默默地问道,“先帝啊,您能告诉我此事应该如何发落啊?”

  刘恒在深思,先帝戎马一生,为子孙创下如此庞大之基业。谁料想他归天之后,世事乖舛,吕氏猖獗,刘氏子弟相继遇害,时至今日,先帝直系血脉八子只剩我与长弟二人。我兄弟二人侥幸躲过灾难,若是再自相残杀,将来以何面目去见先帝啊?

  思之良久,刘恒认为可以不为刘长定罪。

  因为这件事刘长也并非没有道理。刘长说的对,吕氏猖獗之时,审食其确实有同谋之嫌。刘恒即位之后,有很多朝臣为此事参过审食其,只是当时陈平力保此人,碍于陈平的面子,刘恒才法外开恩,仅削了他左丞相的职务,爵位仍给他留着。陈平保审食其的理由之一就是早年他伺候刘老太公有功。

  陈平与审食其并非交好,原来是陆贾求的陈平。陆贾投靠刘邦之时,审食其是他的引荐人。

  审食其,沛县人,当年曾是刘邦府上的管家。楚汉战争后期,刘邦的父亲刘老太公和吕雉被项羽俘获,审食其担着风险,不辞劳苦地奔走于大牢内外一年有余。后刘老太公和吕雉被项羽释放,审食其同他二人一起回到了刘邦的身边,审食其也由此得到了一个辟阳侯的爵位。

  审食其长期供职于刘府,精明的管家与寂寞的主母相互之间产生暧昧关系是情理之中的事。等到刘邦晏驾之后,此事已成了一件公开的秘密。好在审食其处事圆滑,得罪人不多,有了陈平的力保,也就没有人再去深究了。

  现今刘长杀了审食其,等于是旧事重提。刘恒遂招来了廷尉,命他彻查审食其与吕氏同谋之事。

  几天后,结果出来了,廷尉例数了审食其的许多罪状,件件证据确凿,刘恒便据此下诏赦免了刘长的罪过。

  审食其一生交友不多,名声又欠佳,因而他的葬礼办得相当的凄凉冷清,除了他的亲戚之外,陆贾是唯一的一名参加他的葬礼的朝中官员。刘恒听说此事后,深感陆贾的有情有义,又继续让审食其的长子承袭了他父亲辟阳侯的爵位。

  审食其还有一个朋友名字叫朱建。朱建原本是一位极有才学的贤人,心高气傲的他平素最看不起的就是象审食其这类无才无德的达官贵人。朱建一心致力于学问,无暇顾及家业,因而其家境十分的贫寒,及至老母病故之时,他甚至连一副棺材都置办不起。就在朱建为丧葬费用着急发愁的时候,审食其来了。正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朱建结识了审食其,审食其便为他的老母办了一个体面的葬礼,他从此也成了审食其家里的座上客。

  等到刘长杀审食其一案发生,朝廷开始调查审食其过去的所作所为时,朱建也不可避免地被传唤到了廷尉的府衙。心志高傲的朱建顿时觉得他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仰天长叹道,“我的一生英名毁在了我的一念之间。”从府衙回家的当天他就悬梁自尽了。

  刘恒知道此事后,深为朱建感到惋惜,“朱建并未干过什么坏事,如此才学却又如此的轻生,真是太可惜了。”感叹之余,刘恒给朱建的儿子朱信封了一个中大夫。后来朱信出使匈奴,冒顿单于傲慢无礼,朱信痛骂冒顿,被冒顿斩首。

  话说刘长被宣布无罪后,十分得意地回到了自己的淮南国。

  淮南国在今安徽省寿县一带,淮河、颍河以及肥水河等在此汇流,此处不仅是南北水路之交通枢纽,更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东晋时期著名的“肥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淮南国有一座秀美的山叫三峰山,山上有一深不见底的洞叫无底洞。还有一座山今人称之为八公山,山中泉水极多,水质甘洌爽口,是沏茶的上品。后来刘长之子刘安用山泉水做豆腐,人称“八公豆腐”(据有关专家考证,刘安是豆腐的发明人)。国中大小湖泊不少,最美的湖泊当属“寿西湖”,宽阔的寿西湖方圆数十里,站在湖边,在落日余辉中欣赏水天一色的美妙景色,即便你不是个诗人此时也想写诗,不是画家也想做画。

  碧波粼粼的湖光衬着烟雾茫茫的山色,淮南国可以说是占尽了天之灵气,地之精华。

  优美的山水自然也引来了一些别有用心的江湖术士,这些人或是自称会看风水,或是会算命看相等等,他们煞有介事地说道此处有帝王之气,更大胆一些的还对刘长说道他有帝王之相。不知这些人从刘长的手中骗得了多少的钱财。

  原本就不安分的刘长,被这些人一次次的刺激,其野心也就不断地膨胀。及至后来,他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刘长在京城大胆行事,杀了审食其,没受到刘恒任何的惩罚。但他并不领刘恒的情,他不仅不领情,反而认为这位兄长软弱可欺。从京城回来以后,他就变得更加的胆大妄为了。

  众所周知,过去的皇帝们出行时要开路清道,禁止百姓通行,这一做法叫做警跸。刘长在他的淮南国里也同样搞起了警跸,他每次出行都是身着皇帝服饰,乘坐着私自制造的天子车驾,侍卫内伺鸣锣开道,文武百官前护后拥,浩浩荡荡,威风凛凛。

  淮南国丞相公孙庆是位极有涵养的老臣,对于刘长的所作所为,他是劝了又劝,谏了又谏,但丝毫也不起作用。头脑已经发了昏的刘长,已渐渐地把公孙庆当成了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他最终找了个理由把公孙庆驱逐出了淮南国。

  汉时规定,各诸侯国的丞相、太傅等职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这是为了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各个诸侯国。

  刘长驱赶丞相,这无疑于公开藐视朝廷,是在向刘恒示威。很多朝臣据此上书,要求严惩刘长。刘恒思来想去还是不忍心处治这位唯一的御弟,再一次地宽恕了他。

  刘恒一再地容忍刘长,当然这首先是缘于他有一个仁慈博大的胸怀。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的问题使得他不得不全力地去面对,那就是匈奴问题。

  匈奴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文化落后,民风凶悍,班固描绘他们为“逐水草而迁徒,食畜肉,衣皮革,衾毛毡。贵壮健,贱老弱,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剩余。更甚者,兄死,弟妻其嫂,父死,子妻其母。”

  这个游牧民族以部落的形式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历史相当的久远,远古时期他们被中国人称之为“鬼方”或“猃狁”,后来又称“犬戎”“戎狄”或者“胡人”。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他们相互之间通过几个世纪的不断的战争和兼并,已渐渐地发展壮大为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国,他们把国王叫做“单于”。到了公元前二百年左右,他们的势力范围也已扩展到东至辽河(辽宁),西越葱岭(塔吉克斯坦与中国新疆接壤处的帕米尔高原),北抵贝加尔湖(俄罗斯境内),南达秦(陕西)、赵(山西)、燕(河北)等诸侯国的北部边陲。此时,他们已对中国的北方够成了巨大的威胁。

  匈奴人的生产方式是以游牧和射猎为主,因而他们的男子个个都是骑马射箭的好手。平时,他们是以家族的形式散居在草原的四面八方,战事一起,他们立即骑着马奔走呼号,顷刻间便能组织成一支庞大的骑兵团队,匈奴军队的这种组织形式也许可以叫做“寓兵于民”。

  由于他们骑兵的行动异常的迅速,他们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秦、赵、燕等诸侯国的边境地区,杀人放火,掠夺财物,这些地区的粮食、布匹、食盐等常常被他们洗劫一空。等这些地区的大军得到消息赶来时,他们早已逃遁得无影无踪,他们又回到了那茫茫的大草原上,继续过着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悠闲的牧人生活。但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又会再一次地出现,边境内的百姓和军队被他们如此这般的骚扰搞得苦不堪言。

  为了有效地阻止匈奴人的马队骑兵,秦、赵、燕等诸侯国分别开始在自己的边境线上修筑长城。秦统一六国之后,在秦始皇的指令下秦军大将蒙恬把这几个诸侯国分段修建的长城连接了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上便有了这条巍峨壮观的万里长城(秦长城)。

  万里长城一词最早可能是由司马迁首先提出来的,“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今甘肃东部、宁夏大部、内蒙南部及陕西北部)。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甘肃省临洮县),至辽东(河北秦皇岛),延袤万余里。”

  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盛赞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有蒙恬和他的大军在,匈奴人已不敢在长城的附近活动。

  秦末,蒙恬被秦二世胡亥杀害,其在边关驻守的三十万大军也被胡亥调到了内地用于镇压陈、吴、刘、项。大军一走,匈奴人的马队立即又出现在了长城的附近,有些还趁机越过了长城,长城以南的中国百姓刚过了几天安定的日子,凶悍的匈奴铁骑又开始蹂躏他们宁静的家园了。

  秦灭汉兴,中原已发生了改朝换代的变化,但这事对匈奴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他们继续行事如故,仍然不断地南下侵扰。高帝七年(公元前二百年),冒顿单于率匈奴骑兵大举入侵赵、代之地至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冒顿其人生性残忍、阴险狡诈。当他还为太子之时,他的父亲头曼单于新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阏氏(阏氏,音“延支”在中国相当于王后),不久,这个阏氏为头曼生了一个儿子,母子俩都得到了头曼的异常宠爱。后来,年老昏聩的头曼把他的宠爱做过了头,他决定废掉冒顿的太子地位,立幼子为太子。(头曼的这个做法和刘邦以及后来的刘彻几乎类似,只不过刘邦略较头曼理智了一些,至于刘彻却又是侥幸的成功了。)

  苦于一时寻找不出冒顿的过错,头曼便想出了一条“借刀杀人”的计策。匈奴西边有个月氏国,当时其国力与匈奴不相上下。头曼欲征服月氏已久,为了麻痹对方,头曼谎称两国应通好,遂派冒顿为通好使者前往月氏。冒顿前脚走,头曼的大军后脚就跟着出发了。头曼是想趁月氏国毫无防备之时突然出击,一举把它击败。并且战端一开,月氏国定然也不会放过冒顿这个通好使者。头曼的这条一箭双雕的计策不可谓不妙,但事与愿违,头曼的进军号角吹响之后,狡猾的冒顿却躲过了月氏人的追杀,辗转逃回了本营。

  在战场上,匈奴人遭到了月氏兵的顽强抵抗,双方打了个平手。头曼的两条计策一条也没成功,只好悻悻而返。

  回国后,冒顿对父亲的这种借刀杀人的做法一直是又恨又怕,他认为,要想不让灾难再次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惟有先发制人,取老子而代之,方可最终免祸。于是乎,他想出了一个这样的计策。

  冒顿的这个计策有点类似于兵法上所谓的“反客为主”之计,兵法云:“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做为一个异族人,中国的兵法他肯定是没读过的,但是他的做法却和这条兵法的原理基本相符。这条兵法要求施计者务必掌握时机,争取主动,改变不利局面,渐渐地就能从客位进到主位。

  冒顿为此专门制作了一种叫做“鸣镝”的响箭,这是一种箭杆上镶嵌有哨子的箭,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