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难免左顾右盼,
却不敢忙里偷闲。
人生路上有太多萍水情缘,
又何必长嘘短叹?
更不须说留连忘返,
红尘相望,多情人面前有条渺茫的河汉!
12/1998
'小议' 我以为《雾里看花》较为口语化,可以说是首新诗。其实,我是拿词牌《踏莎行》的格律,比照着进行写作的:上下两阙字数相等,句式对称,并且,用的也是仄韵。现附《踏莎行》如后,以供比较。
隐长河,
秋山淡,
何人天上张帷幔?
娇体态,
舞翩跹,
倩影朦胧堤岸。
急行程,
犹顾盼,
无暇识得真颜面。
休嗟叹,
莫留连,
咫尺人间河汉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 剪 梅
一、 傍 晚
绍宗先生作《一箭梅》词两首,依原韵奉和一首,尚欠其一。
日落云重紫透红,
不听虫鸣,
不得风清。
紫烟尘雾侵长空,
车马匆匆,
步履匆匆。
窗外河堤暮色暝,
水里繁星,
水上渔灯,
为消燥热出山城,
捕捉流萤,
捕捉诗情。
2000年5月
《傍晚》原词:
日落西山半壁红,/田野蛙鸣,/幽谷风清。/还巢倦鸟过长空,/白鹭匆匆,/乌鹊匆匆。
瞬眼千峦万壑暝,/天上疏星,/地上昏灯,/茫茫烟霭笼山城,/几点流萤,/一串诗情。
二、 追 昔
为偿债,原韵奉和绍宗先生。
夕拾朝花总惜春,
花有芳馨,
叶有疏荫。
多情儿女好痴心,
未识温存,
却说消魂。
瞬逝韶华何处寻?
窗下思人,
床上翻身。
霞光满目却黄昏,
心事流云,
世事流云!
2000年六月
按《傍晚》原意换成口语:
人老了,仍不忘那段春情春景:
花间漫步,同吸着缕缕的芳馨;
林边牵手,共数着一片片绿荫。
恋爱中的男女们醉得那样痴心:
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情呢,
却早已魂不守舍,按不住胸膛怦怦!
逝去了,美好的年华无法追寻。
窗下徘徊,仍想念着远方的人;
床上辗转,怎能慰你难安的心?
这世界上的事情有如流云掠影:
现在,虽然迎来了满天的霞光,
感慨落日故人情,无奈是黄昏情景!
《追昔》原词:
蝶舞莺啼正是春,/花吐芳馨,/柳展浓荫。/*年少自倾心,/相语温存,/相视消魂,/
往事如烟无处寻,/梦里伊人,/梦醒孤身,/东楼怅望叹黄昏,/天际浮云,/心际愁云。
[小议]说古体诗词束缚人的思想,这话似乎不得要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作者熟悉什么样的语言便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写作,中国古旧诗词的格律是对古汉语特点的强化与优化,只会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不存在束缚思想的问题。显而易见,熟悉古汉语的人,用旧格律写诗只会更方便思想与感情的表达,而不是相反。比如,提倡白话文的鲁迅与胡适,他们的旧诗就比新诗写得好,因为,文学观点与文学修养不是一回事,当时,白话初登大雅,他们一时间还没有习惯,或者说还没有掌握好白话。须知,语言是全体语言使用者的约定俗成,白话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创造发明,写作者先得在使用这个语言的群体中学习。
有人说文言是“官话”,白话是“民言”,二者泾渭分明,还说文言是死亡了的语言,白话才具有生命力,这话也说得不够明确,甚至很武断。“官”与“民”说的都是“人”话,有雅俗可赏,无泾渭之分。而“死”与“生” 其实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儿子”只是“老子”的更新,有“老子”在,“儿子”得好好学“老子”说话,不在了,也不能忘了“老子”曾经是怎样说话的。
现在,人们在为寻找新的格律而努力,新格律的形成不能排斥传统,这个创新的实践过程必须在用心学习旧体诗词的基础上进行才有希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赠“广弓”'注'
赠“广弓” '注'
有位新老师常把房门关紧,
一个小学生从门缝里窥望,
睁园了一双好奇的大眼睛:
老师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
他在独自揣摸腰鼓的步韵;
秧歌腰鼓让小镇欢欣鼓舞,
那是在共和国美好的早晨。
不久,他便急匆匆地离去,
说是要紧追那时代的强音。
我总不忘那年青人的影像,
虽然,仅知道人称他广弓,
这便是我们第一度的相逢。
当后来,学生也成了老师,
我们又在校园里意外重逢。
他带来了迁客的几分神秘,
更多的,是涉世者的深沉。
人心叵测,常叹真人难作,
世态炎凉,深感正道难行,
搁浅的蛟龙多遭鱼虾戏弄;
离山的猛虎常被群狗欺凌。
风云骤起,不少他的关照,
雨过天青,更多他的鼓动,
我们一起走过了坎坷岁月,
他不愧师表,难得的知音,
脱俗归来,虽是落照殷红,
但未见得,人也到了黄昏。
只要留得住一身浩然正气,
就减不了当年的壮志豪情。
吟哦离骚,他上下求索兮,
忧国忧民,心与屈子相通。
我一点也不怀疑他的推断:
时代又将送来个百家争鸣。
春寒虽重压不住春草拔节;
噪音再大挡不住雷声渐近。
他爱书,写作是他的生命,
人能留得下来的唯有书本!
'注' “广弓”:文章主人公自己常用的诨名,人们不解其意,我猜测,这可能是方言中“杆子”的谐音,有些不折不饶,咬不动,嚼不烂的意思。
'小议'新诗必然会要突破旧诗的格律,因为它必须适应现代汉语的特点。语言不但是意义的表达,也是感情的体现,可以说,诗歌是作者为了抒发自己的激情而不懈追寻的一种语言形式,所谓诗一般的语言,便是这个意思。新诗的格律是作者对现代汉语的语调、字调、声韵、节奏作出的一种最佳选择。诗歌除了意境、意蕴,他还必须具有音乐美,其实,音乐把“说”变成“唱”,这美也就是把语言本身的语调、字调、声韵、节奏等加以强调、夸张。
给 网 客 伊 湖 水
给 网 客 伊 湖 水
有诗人曰伊湖水者,写了一首仰慕央视女主持人小丫的诗,发表在北大中文论坛上,大概是版主觉得有碍观瞻,便“恶心”地把他的帖子“几乎全部给删掉了”,诗人不服,于是,以宪法为据,在网上发文申诉,我看过之后约一个小时,写成了这几行字,想劝劝他,别那么激动,可是,文字发不出去,因为伊湖水的帖子又被删掉了。
你说买了五本宪法?
宪法当然神圣伟大,
有人曾经亮出过它,
问怎么不让他说话,
于是,一场“*”席转天下!
可那宪法不需要五本,
有一本,用一次就足够啦。
还有一个人也拿起过它,
想要解脱对他的围攻和践踏,
然而,这不过是“走资派”犯傻。
这宪法也不需要五本,
有一本,用一次已够多啦。
看来,你现在想来想去,
也想起了宪法,
为了燃烧,为了小丫,
为了有人“恶心”地
把你的帖子几乎全部给刷了!
可是,就为这,
你真的需要五本宪法?
那还是好好想一想吧,
世界上有多少人认真?
这种黄本本到处都有,
并非是人们找不到它!
“你确定吗?
你不后悔吗?”
'小议'“顺口溜”不一定是诗,但无论旧诗或者新诗都必须顺口,能够一“溜”而出,让人听着不刺耳。格律所寻求的无非是一种耐读动听的音乐美,诗有了音乐美便自成格律。无疑,新诗的格律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只是,它的形成,必须得到许多人的认可,而且,还得有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垫底才算得一回事。 txt小说上传分享
《闲聊》偶感
笑话何当笑,
闲聊岂是闲,
文章长寂寞,
世态实难堪!
'小议'在汉语诗歌中,这种“顺口溜”的格式简洁精炼,像闲聊时的一只茶杯,拿起放落都很方便。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冬 夜
一阵又一阵的雨;
一阵又一阵的风,
湿透整个的秋季,
连同那倚门女子
脸上集结的幽怨,
连同那卧床老人
嗫嗫嚅嚅的叨念,
以及那书斋里头
孤独者紧蹙眉头
无计可施的焦急,
全被哗哗的雨声
都搅和到了一起。
从破旧的窗口望去,
漫天迷茫的混沌中,
冬天终于降临大地,
它拖着长长的身影,
带着干巴巴的枯燥、
带着孤另另的寂寥
及北风寒冷的凄厉,
将黑幕包裹的夜晚
送进了每一个庭院。
它漫长得没有尽头,
它沉闷得没有边际,
时间早已变得凝固,
空间也遭受了压抑,
只留下荒芜的记忆。
人们在昏迷与噩梦间颠簸,
在忧伤与惶恐的极处辗转,
他们紧缩全身,不停颤栗,
顽强地,就像遗落的种子
在那广袤无边的冻土地里
守护生命的最后一丝气息,
默默地等候着萌动的时机。
唯一的信念是:
尽管冬夜再长也终将过去,
而灿烂的春光,
就紧跟在严寒的冬夜后面!
元旦/2002
'小议'在这首诗中,分行时将一些长句切割开来,这不止是为了整齐和排比对称,也是用这种方式凸显文字的内容。
千 佛 洞 记 游
一
三亿年前,各路圣灵在这里商定,
将依据山形水势,借取鬼斧神工,
运转风化雨蚀,再启动电闪雷鸣,
营造出一处神奇美妙的洞天福地,
以展示天地造化的功力无尽无穷。
三亿多年过去,千佛洞大功告成,
上千神佛纷纷前来坐殿,其实是,
只为了见证这尘世间的男女之情!
二
佛门开启,人来车往,四方涌动,
一时间权者、势者、尊者、贵者,
及所有不必为一张门票发愁的人,
相拥而来,欲圆游游览佛洞之梦。
有人借声望阔气,大摆八面威风,
有人凭*浪漫,一展意气才情,
他们手携情侣,招摇于堂前殿角,
少不得张扬一番成功的欣喜激动,
如果,有人闯荡得什么都没有了,
也可以用艰险历尽后剩下的真诚
在神佛前,誓言永远不变的爱情,
虔诚祷告对未来幸福的美好憧憬。
三
难道游客真只为向情侣奉献殷勤?
神佛高居洞府,看尽了世态人情,
眼帘垂落,面带微笑却不出一声。
你想,能有谁不是为了情爱而生?
老天爷创造出这纷繁复杂的世界,
早将“性”分别赋予了男人女人,
这才生出那么多精彩的爱情故事
来演绎高级生命无止无休的进程:
为追求人生完美,都会不辞劳苦,
为寻找另一半自己,谁畏惧牺牲!
于是,一切喜怒哀乐的感情磨练,
乃至,所有生死拼搏也由此产生!
四
真诚相爱的故事都一样伟大神圣,
尽管天时地利制造出不同的情景。
历经沧桑,那边过来了两位老人,
曾经同窗共读,也偶尔谈笑风生,
那是他们年青时上苍赐予的幸运;
突然事变,还没来得及谈心握手,
匆忙一别,便转瞬半个世纪风云。
当他们再度聚首,已是苍颜相对,
握手无言,却表现出格外的平静:
不说惆怅,是不愿意引发出忧伤;
不说辉煌,是觉得没有必要张扬。
心有灵犀,又何必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