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域余闻-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 长安的波斯美女(2)
“罗”是一种薄纱。舞罗衣,即身穿飘逸的衣裙,翩翩舞蹈之意。面对胡姬的款待和舞蹈,为什么不趁此一醉而要走呢?也许是在酒肆喝到酣处之时,却有人大煞风景说“走吧”。作者因此反驳道,来到这么好的地方,你到底要往哪里走呢?
  如诗中描述的那样,胡姬貌美如花。伊朗如今仍以美女众多著称,很多女性有着高加索人立体而又端正的面庞。然而在看惯了东方美女的人那里,胡姬的容貌特征似乎被加以放大,甚至引发厌恶之感。
  唐代以国都长安居住的胡人最多,陪都洛阳也为数不少。另外,如前文所述,位于贸易要冲的广州、洪州(南昌)、扬州等地,也有胡人居住。
  在风光明媚的桂林也有胡姬的身影。在唐人文集中,有一首《桂州筵上赠胡子女》诗。桂州正是现在的桂林。作者名叫陆严梦,关于他的来历不得而知。在陆严梦眼中,似乎只看到胡姬异于常人的容貌特征。诗中写道:
  眼睛深似湘江水,鼻孔高比*山。
  这并不是在赞美胡姬容貌美丽。从这七言律首诗的整体含义可看出,作者意在取笑酒席上的胡姬。诗中又用“蹙额”来描述胡姬的容貌,形容她鼻头上皱纹堆积的样子。看来这位胡姬已不年轻。
  诗中用湘江和*山来比喻胡姬的深目高鼻,虽为取笑,但尚有亲切之意。
  接下来的句子却过于刻薄,实在是难为了远道而来的胡姬。
  舞态固难居掌上,歌声不应绕梁间。
  轻舞的极致是在人的手掌之上舞蹈。当然这不过是一种比喻,我不认为这可以实际做到。
  据说西汉成帝的宠妃赵飞燕身轻如燕,行走于地上时就好似脚不着地一般。她能歌善舞,尤其长于舞蹈,有“飞燕掌上舞”的美誉。
  赵飞燕本名宜主,因其轻妙的舞蹈被赐予“飞燕”这个别名。她深得成帝宠爱,后被立为皇后。
  你的舞姿远远没有赵飞燕那般轻盈——难居掌上,即以这段故事为典故。
  ——绕梁。
  所谓绕梁三日,典出《列子》。古时韩国女子前往齐国,没有食物,便以歌声易得饭食。那歌声极其优美,女子走后三日,余音仍绕梁不绝。因这段故事,人们便用“绕梁”来形容美妙的声音。
  你的歌声怎比得上那个韩国女子绕梁三日的美妙之声?
  这还不够,还要把唐代之前五百年的古人孟阳也拉出来。孟阳是晋朝张载的别号。张载性格优雅,博学而擅文,唯独容貌丑陋。据说张载有一次走在路上,孩童向他投掷瓦片石块,只因其外貌丑陋,他怅然而归。
  孟阳是丑男的代名词。用这个词来与胡姬相对应,只能说是欺人太甚。
  要说为何提及陆严梦这个无名诗人的《桂州筵上赠胡子女》诗,只因李白诗中对胡姬的描述多有过誉之嫌。
  貌美如花,笑春风,舞罗衣,这些句子让我们觉得胡姬似乎是备受欢迎的人。其实身在中国的胡姬们,并不见得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良好的待遇。
  深目高鼻、蓝眼睛、栗色头发以及优美的身姿——胡姬们的确能招来好奇的眼光。然而世间还有一些极端保守的人与极端排外的人,胡姬的异域容貌一定也招来不少厌恶的眼光吧。
  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胡姬,她们每个人可能都背负着不为人知的过去。
  如前所述,一说到胡人,会令人联想到富豪这个词。但是,那些在酒馆中给客人斟酒,还要靠歌舞取悦客人的胡姬,不可能是富裕人家的女儿。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七 长安的波斯美女(3)
李白式的奔放使“胡姬”二字以华美的形象跃然于纸上。我们这些热爱唐诗的读者,难免不被其光芒所眩惑。
  每个胡姬都有各自不同的身世,或因来自异域而遭受歧视。出生于西域的李白对待胡姬十分友好,但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这样,例如前面提到的陆严梦的诗作。
  另外,胡姬们跳的是什么舞蹈?与中国固有的舞蹈又有何不同?
  关于中国古代的舞蹈,详情无从得知。可以肯定的是,舞蹈一定带有音乐伴奏,可惜当时的音乐至今无法准确复原。
  所谓“礼乐”,古时总是把音乐与“礼”联系在一起,可以想见当时音乐也是以庄重的风格为主。
  战国时代的魏文侯(前424—前387)是个崇尚古意的君主。他问孔子的弟子子夏
  ——听古乐时,我只觉得昏昏欲睡,而听郑国和卫国的音乐时,却可以不知疲倦。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想,昏昏欲睡一定是因为音乐太沉闷。音乐动听悦耳,听者自然不知疲倦。
  郑声、卫声属于儒家所说的“*”,被认为是靡靡之音。至于这靡靡之音具体怎样,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魏文侯的这段故事了解到,那并不是会让人昏昏欲睡的音乐。
  儒家把音乐规定为善导民心之用。他们主张音乐是用于教化的,对娱乐性质的音乐则不予认同。
  过于强调庄重的氛围,音乐节奏因此变得极其舒缓,这也是令人昏昏欲睡的原因之一。反之如果节奏欢快,则不易让人乏味。相对于上层强加下来的拖沓的音乐,更为轻快的所谓“*”应该说发挥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
  在中国的各个封建时代里,相对于正统音乐,一直存在与其对抗的“*”,这似乎可看做民间音乐对官方御用音乐的一种反抗。这种对立一定也涉及舞蹈领域。
  1978年,湖北省发掘了一座战国时代古墓,名称为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在出土文物中,有相当于公元前433年的年代铭记,由此断定这座古墓的确切年代。出土的最珍贵文物是一组由六十四个铜钟组成的编钟。
  我在武汉市湖北省博物馆见到了它。这组编钟由六十四个铜钟排列组成,最大的重两百公斤,最小的二十公斤。编钟是打击乐器,演奏起来恐怕只有一个乐师是不够的。
  编钟奏出的是什么样的音乐呢?我出于对古代音乐的兴趣,询问博物馆的人员。他们告诉我,虽然现在不能实际演奏它,但是有测试演奏时的录音。于是请他们放给我听。录音的乐曲使用出土的编钟进行实际演奏,曲目是古代音乐研究者们苦心复原的古曲《楚商意》。
  我听了这首乐曲。
  曲调的确庄严凝重,但不似想象的那般单调,音声变化丰富,缓急组合有致,听得出编曲者下了颇大的功夫。我持续听了三十多分钟,并未有枯燥之感,或许是因为我对古代音乐有着强烈好奇心吧。在好奇心尚存的阶段可以听得津津有味,但如果连续听一两个小时的话,恐怕只会感觉无法忍受。
  听着这古代之音,我的思绪不由地转向了胡姬们的舞蹈伴奏音乐。
  她们随之舞蹈的,一定是与庄重的古代之音截然不同的音乐。能够随着古代之音起舞的,大概只有能剧吧。即便是现代的日本舞蹈,恐怕也不适合。
  听着大型编钟奏出的古代之音,脑海里联想到的却是胡姬,这也不足为怪。庄重与轻快,因为两者在人的大脑里是一对相互反应的组合。
  胡姬的舞蹈在当时并非正统,而是纯民间的东西。即使在民间,应该也只是一种刺激人们好奇心的、旁门左道的艺能而已。人们在胡姬那里寻求的,是与她们特异的容貌相吻合的特异舞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七 长安的波斯美女(4)
虽然中国和波斯属于不同的文明区域,但在构成各自基轴的人类文明上却具有共通之处。相似之处也不少,然而来到中国的波斯女性——胡姬们,把相似之处掩盖起来,尽量地把相异之处刻意加以扩大,因为那是唐朝观众希望看到的。就像现代日本的外国艺人那样,不论原本是什么发色都要给自己染一头金发,应当也出于类似的理由。
  从遗存下来的资料看,我们可知慢节奏音乐似乎是中国音乐的主流。音乐与舞蹈为一体,所以中国舞的节奏应该也不会太快。西汉赵皇后的“飞燕掌上舞”应该说是一个例外。
  在长安的胡姬酒肆中,波斯女子若要把异于中国之处放大来体现的话,就会选择节奏欢快的舞蹈和音乐。因为那是前来观赏她们舞蹈的人所期望的。
  ——胡旋舞。
  这种舞蹈颇受好评。从字面上看,就是胡人——波斯人的旋转之舞。
  在中国的正史中,不时有西域诸国献上“胡旋女子”的记录。有时是康国,有时是米国,有时又是史国。总之这些进献都来自“昭武九姓”的国度,即以现在撒马尔罕为中心的绿洲国家。
  贡品自然要选择当地特产的珍奇之物。当时还是人也可以被当作物品进贡的时代,因此在来自史国的贡品中,胡旋女子与豹、葡萄酒并列。
  擅长胡旋舞蹈的波斯女子在当时是珍奇之物。被送进宫廷也仅仅体现了一种物以稀为贵的价值,应该不会成为宫廷艺术的主流。唐朝的宫廷艺术相当发达,唐玄宗甚至亲自作曲并训练艺人。众多艺人终日在梨园潜心学艺,占据宫廷艺术主流的自然也是他们。
  只有当宫廷贵族腻味了日常的节目,想要换换口味的时候,也许会说
  ——那么今天欣赏点不一样的吧……
  这时候被叫出来的肯定是胡旋女子。
  我想观赏舞蹈的宫廷贵族们,绝不会把胡旋女子的舞蹈技艺看做主流的艺术吧。对他们来说,那不过是一种杂耍而已。
  因为胡旋女子曾出现在西域贡品的清单中,人们往往以为她们只在宫廷中活动。其实民间也有胡旋女子,就像有上贡给唐朝宫廷的葡萄酒,也有在长安的胡姬酒肆中出售的葡萄酒一样。
  贡品属皇帝所有。心血来潮的时候,一句
  ——这个就赐给你了。
  葡萄酒就到了宠臣手中。胡旋女子大概也是这样被赐给了下属。从史书的记录来看,贡品中时常包括胡旋女子,所以说不定宫廷中不时也会多出几个胡旋女子。拥有的人数多了,愿意送走一个两个也是可以理解的。
  白居易有一首题为《胡旋女》的新乐府非常有名。
  胡旋女,
  胡旋女,
  心应弦,
  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摇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
  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
  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
  天子为之微启齿。
  以上是诗的前半部分,描述的是胡旋女的舞姿。旋转起来可达千次万次也不停止,速度更是世间无可比拟,连疾速的车轮和旋风都比不上她。
  诗的后半部分话锋一转,劝说胡旋女子不必从西域远道而来,因为在中国已有擅跳胡旋的舞者。其中有两位高人恐怕胡旋女也有所不及,他们是杨贵妃和安禄山。
  安禄山虽然是体态肥胖之人,但据说他的确擅跳胡旋舞。不过杨贵妃则不可能会跳,她出生在中原,只能跳节奏舒缓的舞蹈。安禄山本是胡人,胡旋舞是他故乡的舞蹈。白居易列举二人为胡旋舞能手,应是一种象征手法,暗喻二人回旋变幻,欺瞒君主以获得权势的做法。安禄山后来终于谋反朝廷,杨贵妃随同唐玄宗逃出长安。在马嵬坡,护卫要挟道

七 长安的波斯美女(5)
——如今这般下场,都是因为杨贵妃祸害皇上,若不杀她,我们就不往前行一步。
  如果卫队不走,后面安禄山的追兵就要赶上来。若不听从,眼看着大唐帝国的历史就要画上句号。唐玄宗无奈,只好命宦官高力士将杨贵妃缢死。
  白居易的这首《胡旋女》在叙述了杨贵妃被杀的一幕之后,以这样的诗句结尾——
  从兹地轴天维转,
  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
  莫空舞,
  数唱此歌悟明主。
  距杨贵妃的悲剧已经逝去五十年光阴。然而在这五十年里,胡旋舞却没能被禁止。胡旋女子啊,希望你们不要只是徒然歌舞。起舞的时候,一定要歌唱我作的这首诗,让英明的君主能够领悟正确的治国之道。
  大概是因为旋转不止的胡旋舞看得人眼花缭乱吧。白居易借此来讽喻曾为明君的唐玄宗皇帝,被杨、安二人的胡旋舞转昏了头脑,以致迷失了治国的方向。
  新乐府所录作品大多各自包含与政治相关的主题。关于这首《胡旋女》,作者也明言其寓意在于
  ——戒近习也。
  即劝诫时人的恶习,为的是劝诫当今皇上万万不可重用混淆视听的奸佞之臣。
  胡旋女是无辜的。她们出身贫寒,自幼接受特殊的歌舞训练,想必她们中的每个人都有着值得同情的遭遇。她们给皇上带去的是赏心悦目的享受,但从未欺瞒皇上的心。
  白居易以诗人的手法,把眩目置换为失心,把欺瞒皇上的奸臣比喻为胡旋舞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