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朝旧事-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还觉得这没什么,那么我前面说过,韩信是考虑万一的名将,我们就以万一来发几个问题?看能不能更有说服力!

  第一个万一:万一陈馀突然想通在井陉道夹击或者埋伏汉军呢?

  第二个万一:万一赵军在等汉军先锋军通过后,就马上发动攻击分而击之呢?

  第三个万一:万一汉军新兵死也要跳进河里死呢?

  第四个万一:万一守营赵军不空巢出动抢功劳呢?

  第五个万一:万一赵军就跟汉军死磕不吃饭,汉军能顶得住吗?

  有这些问题你若还觉得没什么,我除了能喊句“即生你,何生信”之外,就只能昏过去了。井陉之战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赌局,韩信的能耐就在于他经过缜密的思考后将这些赌博式的万一变成了不可能的一万。

  用明代散文家茅坤的话来给他个评价吧:韩信,兵仙也,然哉!《史记钞》

第43章:战争根源之制度斗争
韩信的捷报传到荥阳,刘邦大喜。

  随同捷报传来的,有功劳簿,还有韩信为张耳请封为赵王的文书。

  这封请封书貌似合情合理,其实隐藏着一个不愉快的信号,它让刘邦心里有点不舒服。

  张耳封什么王,自有寡人定夺,你韩信凑什么热闹?刘邦心想。    

  刘邦虽说心里觉得有些便扭,但还是同意了;不同意也没办法。

  韩信与刘邦的关系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

  一个月后,又传来好消息,随何忽悠团不负众望,大功告成,英布反楚降汉。要知道,英布部队的战斗力是威震天下的,他的加盟使汉军的军力提升了不小的档次。

  而彭越早就跟刘邦眉来眼去,所以很爽快地归附了刘邦。

  至此,张良的重用三雄的战略构想宣告完成。

  虽然荥阳一线仍然很苦,但汉军在大局面上渐渐好转。

  楚军高层对形势的微妙变化也有所察觉,于是,加快了进攻的节奏,发动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进攻狂潮。

  这么一来,刘邦在荥阳的日子更加痛苦。粮道被时不时切断,士兵们经常食不果腹。

  郦食其见此情形,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这个主意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就被断定为馊主意,既然是馊主意,而且没实施,那就跟废话差不多,本来连记述都没必要,但经典史籍中都是白纸黑字记得一清二楚,而且资治通鉴里还特别附上一大段评论,因此,可以断定,这不是废话。

  郦食其建议刘邦复立六国,封六国后人,团结六国的力量一起进攻楚国。

  病急乱投医,刘邦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命令郦老头赶紧去刻六国大印,准备分封。

  郦生前脚刚走,张良后脚进来,而且是刚刚从外面办完事赶回来。

  来得好巧,要是来晚一步,就可能酿成大错。

  刘邦这个人好就好在,有什么大的决策,基本上不会独占决策权,而是能问问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张良的意见。

  于是,他把刚才郦生的建议转告张良。

  没想到,张良一听,脸色都变了,说道:这绝对是馊主意!

  刘邦很迷惑!

  他马上拿起席上的筷子给刘邦比划起来,之所以说是馊主意,理由有八条。概括起来就一个意思:汉军实力尙弱,复立六国后人会削弱自己的力量,树立新的对手,六国后人人脉极深,渊源极广,很多六国的遗老遗少们还对他们念念不忘,到时候,即使把项羽打败了,六国要是不听话,不是又得头疼?时代在变,以前行得通的做法现在行不通了。

  刘邦听完后,马上喷饭,原以为这是招妙棋,没想到竟是个赔本的买卖,于是背后把郦生狂骂一通,下令取消先前的命令。

  乍看下来,确实是件小事,然而小事却隐含着大的道理。

  郦食其脑袋中的分封制思想代表着当时的一种思潮,新生的思想家张良曾经因为秦王朝的迅速败亡而否定郡县制,认同分封制,但在不断地失望与斗争中,他终于明白过来:回到完全的分封制不可行。

  所以说,郦食其和张良的不同意见代表着两种不同思潮的斗争,归根到底代表着两种制度的斗争。

  众所周知,封建,封建,即是封土建国的意思。分封制下,诸侯国名义上归属天子,但天子与诸侯国是各自为政的。

  西周时,天子有话语权,还能号令诸侯,诸侯国出于道义还是规规矩矩,该朝拜还得朝拜,该纳贡也还得纳贡,东周以后,诸侯国日益强盛,周室日益衰微,周天子成了摆设,成了工具!

  周代分封制的恶果最终把社会送入争战不止的春秋战国时代。

  这个时代,名义上还有个周天子,实际上天子已经沦为可有可无的角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曾为要不要实行分封制而召开过大型研讨会,最后始皇帝力排众议,全面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秦朝灭亡后,项羽搞回分封制,没过多久,天下又大乱。

  短时间内,政权更迭迅速,制度换来换去。天下大乱,表面上有很多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质上还是归根于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套用很政治的语言来表述:旧势力是不会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

  因为本文不是政论文,这里就不做过多地分析。

  总而言之,旧势力的阴魂一时之内不会散去,制度斗争也将继续缠绕着大汉王朝而蹒跚前行,在这场斗争中,无数人将为之头破血流,粉身碎骨,汉王朝也将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44章:陈平的水平
战争还在继续。

  刘邦每天感受着来自战场的压力,心情时好时坏。

  “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刘邦问道,言语中充满了感慨。

  到目前为止,可是项羽的楚军却仍然非常强大,仍然不可战胜。

  未来在哪里?胜利还有多远?明天醒来的时候自己的脑袋还在不在?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刘邦集团的每一个人。

  策反英布,增强了汉军实力,但楚军的精锐还在。

  联合彭越,让项羽疲于应付,但楚军的战斗力还在。

  重用韩信,让楚军陷于包围之中,但楚军的优势还在。

  汉军的智囊似乎把能做的和该做的都做了,还需要做什么呢?

  还需要做一件事?都尉陈平站出来说道。

  快快说来!刘邦的眼睛一亮,所有人都把目光望向了他。

  陈平刚来投靠刘邦时,官拜都尉,很多将领不服,指责陈平‘盗嫂欺金’,但刘邦不以为然,依然重用他。

  现在大家都没办法的时候,他有办法。

  什么叫水平?

  当别人没有办法的时候你能拿出办法来那就是水平!

  陈平的办法很简单,事实证明他的办法是实实在在的好办法。

  他建议离间项羽与他的骨鲠之臣的关系。

  项羽除了残暴,缺乏政治眼光外,他还有一个缺点,多疑。

  其实,多疑是所有当权者的通病,权力的宝座垫在自己屁股底下,而且就这么一个,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底下的人会怎么想?

  刘邦也多疑,但他的多疑还有分寸。可是项羽却相当多疑,他太迷恋权力了,生怕别人抢了去。

  他谁都不信,除了他自己!

  他谁都不服,除了他自己!

  孙子曰: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这句话的意思说得简单点,就是天天争斗不就是为了一朝的胜利吗,如果因吝惜钱财而不使用间谍,是愚蠢的。

  陈平当然不是愚蠢的人,刘邦更不是。

  所以当陈平说要准备万斤黄金,用来收买楚军中的人,行反间计,离间楚君臣的时候,刘邦很慷慨地拨给他四万斤黄金!

  刘邦深知,打赢这场战争赢回来的就不是这点黄金,要是输了连命都会搭上,还要黄金干什么?

  怎么算,这都是个好买卖。

  反间计,三十六计当中最出名的一计,可谓妇孺皆知,很多当权者日防夜防,而且颇有研究,可仍然会中计,原因何在?

  原因不在于计策本身有多高明,而在于人本身!

  三国时的曹操何等英明,他自己也使用过反间计,但在赤壁之战时还是中了周瑜的招。

  所以说反间计能否成功,既要看对手的性格,也要看对手当时的情绪。

  从各方面分析,项羽都是比较合适的用户。

  项羽残暴多疑,战争迟迟不胜,他的心情异常暴躁,而暴躁只能让人更加糊涂。

  陈平有了巨大的财力做后盾,在楚军阵营中大肆活动,收买人心。果不其然,在陈平的不懈努力下,有很多人都纷纷中招,比如钟离眛,范增,周殷等等。

  中招者之一钟离昧,项羽手下五大将之一,经常逼得刘邦苦不堪言,所以刘邦一直都很怕他。不过,虽然项羽怀疑他,疏远他,但他却没有像其他遭到怀疑的将领一样离开,而是继续默默地追随在项羽身边。

  中招者之二亚父范增。

  范增对于项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除掉范增,陈平不仅派人散布谣言,而且还想了更绝的招数。刘邦假意请和,项羽派使者进入荥阳城面见刘邦,陈平预先准备丰盛的饭菜等候,楚使一进来,陈平就假装很吃惊,然后自言自语道: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是项王的使者。

  于是陈平下令撤掉原来的好酒好菜,换了一堆劣质垃圾食品招待他们,楚使受到了虐待,心里窝火,回去后自然是添油加醋地报告给项羽。

  范增没有察觉到项羽情绪上的变化,还不断地催促项羽加紧进攻荥阳,项羽被催的心烦,火气来了,就没管住嘴巴,他本来就是个直肠子的人,于是,他大声对范增说道:寡人也想把荥阳打下来,寡人是怕荥阳没打下来,你就会要了寡人的命!

  范增非常吃惊,他怔怔的看着项羽,眼神渐渐变得暗淡,暗淡之中透着一股悲凉,范增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人,竟然这样怀疑自己,自己一直把他当做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可是…可是…他…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范增的心情瞬间跌到了谷底,心里一阵绞痛袭来,他用手按住心脏的地方,心想:自己都这么老了,还这么拼命,为了什么?为了抱负?为了享受?不不不,抱负或许以前有,可是现在,老夫是真的想帮你打下这江山,辅佐他做一个万世明君啊。可是…可是…他…竟然…

  他痛苦地看着项羽,项羽背转身,不敢看他,范增一阵苦笑:我还呆在这里做什么呢?他已经不需要我了,我老了,经不起这般折腾,算了吧,我还是走吧!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

  说完,踉跄着拂袖而去。

  项羽转过身来望着亚父的背影,心中有丝懊恼,他自己都不明白怎么会突然说出这种不孝的话来。

  算了,也许分开一阵子会更好。项羽自言自语道。

  没想到,范增,这一走,竟永远都没有回来。

  公元前204年4月,范增在回彭城的路上,因急火攻心,背疽发作而死。

  范增,七十而事楚,辅佐项羽再纷繁复杂的乱世建立不朽的功勋,但她终于没能等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就遗憾的离开了人世,也许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件坏事,至少不用经受最后失败的凉。

  范增的死让项羽少了只臂膀,也让楚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亚父的死,项羽还是十分后悔的,他把这股怨气算在了刘邦头上:都是刘邦,都是刘邦,血债血偿。来人,命令对荥阳发动猛攻,务必给寡人拿下荥阳城。

  公元前204年5月,楚军对荥阳发动了前所未有的攻击。

  眼看荥阳就要城破,汉军的头头脑脑们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这个时候,纪信找到刘邦,说道:大王,臣愿假扮大王出城去投降,而大王可以伺机逃出荥阳城。

  刘邦心中十分感动,然后摇头道:不行不行,这不是致将军于死地吗?

  大王,臣受大王知遇之恩,无以为报,能为大王死,臣死而无憾。如果不用我计,大家都要困死在荥阳中,以我纪信一人换大王及诸位将士性命,臣死也值了。纪信跪在刘邦面前说道。

  刘邦望着这个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心中很感动,虽然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但让纪信去送死,他还是有些不舍。

  纪信见刘邦犹豫,拔剑说道:大王要是不答应,臣宁愿自刎而死!

  刘邦不得已,无奈地说道:好吧,将军大义,寡人会铭记于心,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