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怎么办,逃吧?”
“逃,逃哪去,逃得了今天逃不了明天,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被抓住了不一样得死,为今之计,不如反了。”
“造反?”吴广有丝恐惧。
“对,造反,老百姓受秦的苦已经受够了,当今皇上本来不是胡亥,而是扶苏,大家都同情扶苏,还有楚国大将项燕,一世豪杰,至今生死不明,如果我们借扶苏,项燕名义,号召天下,反抗暴秦,一定会有人响应得。”
这番话,相信陈胜憋了好多年。
吴广一听有道理,与陈胜一起去找人占卜,占卜先生知道他们的意思,说道:“你们的大事必成,但要先以鬼神来制造声势。”(占卜先生也受够了)两人很高兴,当即谋划起来。为了制造舆论,陈胜和吴广事先将写好“陈胜王”的白布条塞进鱼肚子,兵士们买鱼回去吃时,剖开一看,十分惊奇。
陈胜吴广不知道,他们的举动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造反模式。例如东汉末张角等人制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图谶,元末刘福通等导演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等等皆以这个为范本。
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跑到营地外面的庙里,点起篝火,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人们听到后,大家又惊又疑。
第二天,关于陈胜的怪闻就四散传开,加之陈胜年少时的奇怪言语,众人对陈胜愈发敬畏起来。一日,两军官喝醉酒,吴广便故意跑去激怒他们,说现在去渔阳肯定延误了,延误了就要杀头,还不如大家就地解散,去逃命算了。两军官大怒,拿起军棍打吴广,还拔剑威吓他,吴广一看,心中叫好,果然中计,趁其不备,夺了他的剑,一剑捅死了那个军官,此时,陈胜又趁人不备,将另外一个军官砍死。
将两名军官杀死后,陈胜便召集众人,发表了一次慷慨陈词的演讲,在我看来,这短短的几句话,绝对是千古名篇,振聋发聩。为了不减少其煽动性,不作翻译,原话如下: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向统治阶级发出了最强的声音。
陈胜,不管前面道路如何艰难,有你这句话,就是对底层人们最大的激励。虽然处于最底层,虽然处于强权高压之下,你,依然,不屈不挠,哪怕前面是血淋淋的刀枪,哪怕是前面是黑漆漆的地狱,始终坚信,坚信自己的梦想,坚信自己的信仰,你的精神,经过一代代传承之后,终于化作了中华精神的砥柱,这就是你,陈胜,无论胜与败,你都是英雄,彪炳千秋,令后人敬仰。
向前进,向前进,义军的责任重,农民冤仇深;
向前进,向前进,义军的责任重,农民要翻身。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6章:第一个农民王
在开始伟大的征程之前,中国古人必做一件事……祭祀。
祭祀文化在上古时代已经形成,君王不仁,必须替天行道,否则名不正言不顺。祭祀以两个校尉的头颅为供品,祭告上天,为天下铲除暴秦。所有戍卒袒露右臂,呼声震天,以示决心,号称为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有了名号,也有了将军,至少在形式上组成了一支军队,谁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会如何,谁也不知道前面的道路会有多艰险,既然踏上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路。
陈胜在追寻梦想的同时,也点燃了秦帝国这只火药桶,从此,战火便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蔓延。
战争是最残酷的生存方式。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选择战争?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去冒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危险?秦帝国的老百姓真的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也许你会说,逃吧,躲到深山老林里去,等战争结束了再出来。这主意貌似不错,但是令人失望的是战争年代,深山老林是盗贼最多的地方,秦末战乱的时候,你就是逃到罗马去也没用,那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第二次布匿战争。
在战争年代,只能是人人自危。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刀会架到自己脖子上,那些将战争称之为精彩的人们,请怀着悲天悯人之心,默哀三分钟。
战争,最苦的是老百姓!
第一个攻击目标……蕲县大泽乡。
蕲县大泽乡,一个小小的乡,陈胜的队伍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了下来。攻下之后,陈胜等人招兵扩军继续进攻蕲县(今安徽宿州),蕲县也很快被拿下。攻下蕲县之后,陈胜兵分两路,一路命符离人葛婴攻击该县以东的地区,而陈胜则亲率另一路向西进攻,西路军的目标锁定为秦帝国的心脏……咸阳,应该说,在战略上,兵分两路是正确的,东路军可以扫除陈胜西进时腹背之敌,不至于被两面夹击。陈胜所部高歌猛进,铚县、酂县、苦县、柘县、谯县,接连得手,等到达陈县(今河南淮阳)的时候,起义部队已经发展到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上千的规模。
形势的发展速度完全出乎陈胜吴广的预料的,这也直接导致陈胜攻下陈县后盲目自信,认为秦朝已经虚弱不堪。所以他打算在攻下陈县之后,就按兵不动。
陈胜错了,百足之虫,尚且死而不僵,何况立国数百年的秦王朝,上天已经给了他提醒,可是他却没有意识到。
陈胜大军到达陈县的时候,郡守,县令都已早已逃之夭夭,唯有县丞一人坚守。
按秦朝官制,郡设郡守,县设县令,次为县丞,所以县丞是一个县的二把手。
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面对数万敌军,也豪不退缩,这个小小县丞的勇气,也是让人钦佩不已。
我们不禁要问,大秦帝国糜烂不堪,为何还要为它尽忠?原因无它,气节而已。
气节不分朝代,不分对错。
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有这么一种人,王朝末世,富贵不要,官位不要,性命不要,只要气节。他们傻吗?不傻,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有这种人,才五千年屹立不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来吧,陈胜,要占陈县,就踏着我的尸体过去吧,大秦,无论它怎样,它都是我的祖国。
陈胜面对这种自杀的抵抗,除了冷笑还是冷笑,在他的眼里,取陈县如探囊取物,小小县丞,蚂蚁耳。
不,陈胜,他是狮子,是一头离群的狮子,杀了这头狮子,后面还有一群狮子,你的悲剧也许就源于这个不屑。
很快,县丞被杀。陈胜大军顺利进驻陈县。
进入陈县,便有两位大贤过来投奔。
一人叫张耳,一人叫陈馀。张耳,魏国大梁人,年轻时是战国四君子信陵君无忌的宾客,与刘邦有交情,这人还是比较有本事,逃亡到外黄,便被一个已婚的富家女相中,改嫁给他,后来在丈母娘家的资助下,广结宾客,官至外黄县令。
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喜好儒术,年轻时到赵国的苦陉,也被一富人家相中,招为女婿。
在找老婆这个问题上,我不得不称他们为“猛人”。
秦灭魏国后,秦朝悬赏千金捉拿张耳,悬赏五百金捉拿陈馀,两人改名换姓,到陈县当了个小小的守门卒,两人关系极好,史称刎颈之交。当然,我们后面会看到,其实关系也不好。
陈胜见两位大贤来投奔,是打心眼里高兴,人才难得。
过了几日,陈胜召集乡关三老,三老是掌教化的乡官,由上了年纪有威望的老人担任,地方豪绅前来议事。三老,乡绅们为了迎合陈胜的心理,便说道:“将军披肩执锐,*无道,诛除暴秦,复立楚国,以将军的功劳应当称王才是。”
陈胜便问刚刚投靠过来的两位贤人张耳,陈馀,他们却极力反对道:“将军英勇威猛,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天下铲除暴秦,现在刚刚拿下陈县就称王,天下人会以为将军有私心,还是请将军不要称王,应该马上带兵西进,派人立六国国主后人,增强实力,如此,不用打仗,都能成帝业,在陈县称王,可能会使天下离心离德。”
应该说缓称王的意见是很有见地的,但是陈胜不听,在陈胜心里,等了多少年,不就是等今天吗?现在梦想唾手可得,何必再等。于是,陈胜便执意称王,国号张楚。
陈胜终于实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而且时间之短,令人羡慕。
陈胜实现梦想的这个决定也充分暴露了短视的弱点。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7章:烽火四起
陈胜称王后,很多苦于秦朝*的郡县,都杀死官吏响应陈胜,陈胜的个人威望迅速达到顶峰。
张耳,陈馀第一谏被拒绝,一致认为跟着陈胜没有前途,于是说服陈王分兵去攻打赵地(今河北大部)。陈王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并派自己关系要好的陈县人武臣领兵三千攻略赵地,张耳,陈馀任左右校尉。
同时,又派吴广任“假王”(代理王),向西攻击荥阳,命令汝阴人邓宗攻占九江郡,九江郡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蚌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而陈王则在陈县居中指挥。至此,陈胜所部,一分为五,分别为葛英部,武臣部,吴广部,邓宗部,陈王本部。
这个时候,楚地数千人的义军已经不可计数。
东路军葛英所部到达东城后,遇到楚王后裔襄疆,葛英与襄疆当年一见如故,素有交情,葛英突然头脑发热,要立襄疆为楚王,葛英副将广陵人召平比较忠厚,劝葛英先禀告陈胜再做决定。葛英自以为与陈胜交情深厚,不予采纳,立了襄疆为楚王。等到陈王将自己称王的文书送到,葛英肠子都悔青了,招召平商量对策,召平建议杀掉襄疆,主动去陈王那请罪,陈王雅量,会赦免你的。
葛英无奈只能借老朋友襄疆的人头一用,可怜的襄疆,本以为白捡了个王位,没想到连脑袋都没了。可见天下没有好吃的白食。
葛英提着襄疆的头颅去见了陈王,陈王想都没想,便把葛英给宰了,什么东西,你也配立王。自古以来,关系是最不可靠的,迷信关系,只能死路一条,襄疆吃了这个亏,葛英也吃了这个亏。
杀了葛英,陈王命令故魏国人周市领兵向北攻占魏地,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假王”吴广开始围困荥阳。
此时,武臣所部在白马津度过黄河,到达河北各县。鼓动当地豪杰加入反秦大军,因此,武臣部队增加了几万人,武臣自号为武信君。
武信君带领军队在赵地攻克十几个城邑之后,其余则据城坚守,武臣部开始受阻,于是,调整兵锋向东北方向进攻范阳(今河北定兴),范阳县令徐公本武将出身,据城坚守,不肯投降。
前面一直是打得热火朝天,张耳,陈馀之流不能算谋士,只能算有贤名的草莽英雄,下面我们来欣赏下秦汉风云之际谋士的风采。
范阳人蒯通,此人性机敏,善通变,纯谋士,名彻,表字通,见范阳县被围得很紧,便去拜见范阳县令,劝说道:“我因为听到明公将死,特来吊唁。但是明公见到我,即得生路,故又贺之?”
范阳县令道:“为什么吊唁?”
蒯通道:“秦法严酷,而您担任范阳县令已经十余年,杀别人的父亲,孤老的儿子,砍人的手足,黥人脸面,不计其数,这些慈父,孝子早已对你非常怨恨,之所以不敢加害,是畏惧秦朝的严刑峻法,现在武信君围城,而明公不归附,反倒坚守城池,谁知道县中子弟是否会加害于您,以迎武信君呢?到那时明公您就危险了!”
范阳县令一听大汗淋漓,“这样的话,我不是死定了吗,怎么又可以不死呢?”
蒯通笑道:“武信君赏识我的不肖之材,数次来信邀我前去效命,我知道明公性格刚烈,定然不降,在下忧心范阳县父老乡亲,推辞武信君的邀请就是为了今天的周全,现在事情紧急,明公应当速派我去见武信君。定可转祸为福,所以道贺。”
范阳县令当即大喜:“闻先生一言,豁然开朗,先生可马上出城见武信君。”
要不说有才的人就是自信哪。生死大事,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
蒯通拜别范阳县令,马上出城,来到武信君军营,对门卒说道:“快去通报,就说范阳人蒯彻前来拜见。”
听到门卒来报,武信君第一句话就是,“蒯彻是谁?”原来武信君根本没有书信邀请过蒯彻,范阳县令被忽悠了,看他能不能把武信君给忽悠住。
还是张耳见多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