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人对于性爱的那种持久性,也没有女人那种长时间享受欢乐的能力的生物学根据。试验由埃默里大学的精神病研究者进行。他们准备了两组猴子加以比较,以确定试验的结果。
第一组猴子是对照组,这组猴子的性生活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母猴发情期到来时研究者将公猴放入它们的笼内,一年限制在九周或十周之内,公猴除了在此时期得到的那些性欲满足以外,一年里的其余时间都被与母猴隔离,就像在修道院过日子,处于一种绝对的禁欲状态。
对于用作试验组的猴子,情况就完全不同。埃默里大学的研究者给首批用于试验的四公四母八只猴子注射药物,使它们整年保持性的亢奋状态。公猴充分利用了这种条件,在数个月之中,实验室成了猴子们无休无止地交合的场所。但几个月过后,公猴对于母猴开始失去兴趣,可母猴依然非常热切,兴趣十足。这样一来,每当母猴向公猴靠近时,公猴就向后撤,躲避到它们居住地区的对面。
这时,研究者对公猴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其中约有2/3的猴子的性能力下降。它们缺乏交合的愿望,自然也就不去实施性的行为。
于是研究者接着进行试验。他们把里面的四只母猴牵走,又放进四只新的母猴,同样,新来的母猴也进行了注射。公猴立即振作起来,交合的场面再次出现。这种情形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研究者将这四只母猴牵走,把原来的四只母猴又送了回来。这一来可全完了,公猴们根本不理睬它们以前的女友。看着这些女友,它们一点点儿兴趣也提不上来。如果有母猴向它们进攻,公猴就远远躲开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九 不断刷新感觉,刷新爱(2)
这项试验的结果表明,对猴子来说,漫无节制的性生活会导致性能力低下,而医治性能力低下的方法是更换性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能力的低下是心因性的,它起源于厌倦,消除厌倦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对象陌生化,更新对象。
罗猴试验的结果对于我们理解作家、艺术家喜新厌旧的现象具有启示意义。虽然人与罗猴不能等同,尤其不能将罗猴与作家、艺术家等同,人不仅比罗猴更高级,有更为复杂的生物性功能,而且人更是社会性存在,但罗猴试验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家喜新厌旧的生物学基础,至少这项试验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作家、艺术家的心理和行为。作家、艺术家离开原来的生活伴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厌倦。这种厌倦表现为原有兴趣的丧失,而厌倦本身则直接产生于熟悉。
熟悉给人以安全感、信赖感,但却不能给人以新鲜感,更不能给人以刺激感。当对一个人熟悉之后,人便了解他(她)的一切;被了解者从此一览无余。他或她再也没有对方想要探知和了解之处。于是,此后的一切相互交往便成了重复性的交往。新鲜感丧失了,刺激感也就没有了来源,刚开始时交往的新鲜感、刺激感逐渐被重复感和厌倦感所代替。
辞旧迎新的过程,即是力图摆脱重复与厌倦,寻找新鲜感和刺激感的过程,而被选择的介入者就成了新鲜感和刺激感的提供者,而一旦对象固定之后,双方就会逐渐熟悉对方,长此下去,新鲜感又会丧失,刺激感又不复存在。为了找寻新感觉,辞旧迎新的过程又要重新开始并不断地持续下去。这样每当新的介入者到来之际,以前的被选择者便成为可怕的牺牲品。所以当毕加索对自己的新欢弗朗索瓦兹·吉洛说;他原来所爱的多拉·玛尔将被生活自然地淘汰时,她当时就颇为敏感地预见到自己可怕的未来。终有一天,毕加索也会像抛弃多拉·玛尔那样抛弃她。所以在毕加索还未来得及抛弃她时,她便适时地主动离开了毕加索,抛弃他,让他也尝尝被人抛弃的滋味。
人的世界有时很矛盾,人的行为和内在性情也很矛盾。对于人来说,处于生命两极的东西都是真实的,完全对立的生活事实也同样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也许就是生活本身的面貌。创新与守旧都是人所需要的,多样化更是人所渴望达到的生存形式。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无论出于道德的原因人是否乐于承认,因为这种本性会伤害弱者和需要帮助的人。然而,喜新厌旧也是人不断发展自我,推动文明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力量。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用新的来代替旧的,使世界不断被拓展,使人不断地享有更大的自由度的过程。
然而,守旧同样也是人的本性。喜新厌旧将人抛入一个冒险的过程,给人以新鲜感和刺激感;而守旧使人平和地进入一种我们所熟悉的世界;获得舒适的安全感和亲切的温馨感;也多亏人具有这种本性;人类以往所创造的所有的文明成果才得以保存下来。守旧也是一种力量,传统就是守旧的一种体现。守旧是一种持存的力量,在守旧的过程中,人获得生存的第一性需要:家和安全感。
为了不同的需要,为了不同的感觉,人们去追求不同的生活。有人喜欢冒险、刺激和常新的感觉;有人则最喜欢舒适安逸的家,安全感、亲切感和温馨感是他们最喜欢的感觉,尤其是那些尝过追求新鲜刺激和冒险而付出过惨重代价的人更是喜欢这种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好莱坞著名硬派明星、片酬最高的史泰龙在几次尝试新鲜男女情爱并为此付出高昂代价之后,重新回到第一任妻子身边的原因。伊丽莎白·泰勒也尝试过寻找舒适安全、亲切而又温馨的家庭生活,但冒险的冲动总是占上风,使她去觅求新的生活,她在与理查德·伯顿离婚后,各自都和其他异性生活过一段时间。曾有一时,她想找回原来的生活,便与理查德·伯顿第二次结婚;但他们的第二次婚姻并未能持续多久。
然而,在作家、艺术家中间,长时间安于现状、寻求温馨舒适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喜欢新鲜、刺激和冒险,以利于活跃他们的精神,与此同时也活跃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欲望。因此,在辞旧迎新、寻找新生活的行列中,作家、艺术家占了大多数。男女绯闻和桃色事件在艺术界和演艺界频频曝出,作家、艺术家和舞台表演艺人在感情上与其相伴之人始终忠实于对方、白头偕老的例子寥寥无几。
九 不断刷新感觉,刷新爱(3)
也有人试图寻求一种折中的办法,即在同一对象身上寻找常新的感觉。但这种尝试很受局限,所能找到的新感觉有限,而且必须不断地进行精神上和意志上的努力。用这种方式寻找到的新感觉产生于第二信号系统,而从外部对象的变化上得到的新感觉来源于第一信号系统,通过前一种形式获得的新感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通过后一种方式获得的新感觉在刺激强度、种类和自然性上相比拟。
在获得新感觉方面,若对象始终不变,精神和意志的努力往往并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甚至常常是徒劳的。因此,多数人不愿做徒劳的努力,而宁愿接受更为自然的方式,在新的对象身上寻找和发现新的感觉。
歌德青年时代曾狂热地爱上了绿蒂,并为此创作出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但是,他对绿蒂的爱并没有能阻止他去爱别人,而且是从不间断地去爱,即使他远行意大利时,他也没有忘掉在异国他乡寻求爱的对象和激情的欢乐。《意大利人》的作者讲,他对每一个他爱上的女人都同样深情,爱得都同样炽烈,所以在他生活中出现的无数个女人哪位是他最爱的呢?就他所爱的那一刻来看,每一个他爱上的女人都是他最爱的人。
攻击巴尔扎克的人说他换女人比换衬衣还勤,但攻击他的人并没有过分夸大事实,巴尔扎克的确风流成性。虽然他有四位与他一起生活了比较长的岁月的女人,但这并未能阻止他与其他30岁以上的女人不断地发生艳情。而他恰恰也正是从这种艳遇中不断接触女人,了解女人,才对30岁以上的女人有了透彻的理解和血肉知识,而创作出大量令这个年龄层的女人极为感动的作品。
西方现代芭蕾舞之母伊莎朵拉·邓肯虽然痴爱她的英俊的匈牙利罗密欧;他把她从一个纯洁仙女变成了狂野、无所忌惮的酒神祭女,使她享受到令肉体和心灵陶醉的欢乐。她曾与他海誓山盟,终生相爱。然而这种誓言并不能阻止她在生活中不断地爱上一个又一个令她倾心的男人。
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有着无数次浮云般的爱情,数次激烈的爱情,而贝多芬每一次爱上一位女人,总要说她是他唯一的爱。
贝多芬特别喜欢美丽的女人。他的弟子黎斯说:“贝多芬很喜欢同女人打交道。尤其是年轻貌美的姑娘,最能引起他的兴趣。当他在路上走着,碰到美人儿时,必定转过头,挂上眼镜,仔细再瞧瞧。”
看来作家、艺术家总是在不由自主地追求新的感觉和常新的人。可他们为什么又总是在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山盟海誓,说是终生相爱,而且坚信这是他的最爱,甚至是唯一的爱呢?它的真实性与事实不符。那么当作家、艺术家发誓相爱终生时,他们是否真是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所发的誓言呢?他们爱上一个就说是他们的唯一,可他们还在不断地爱上新人,她们都是他们的唯一。例如像贝多芬爱了那么多人,说她们都是他的唯一,那么究竟哪一个是唯一呢?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又何在呢?作家、艺术家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来源于一种瞬间永恒的绝对真实感,即在爱上的那一时刻感觉到的永恒和唯一,从更深一层上看,他们之所以对着他们所爱的对象说这种话,是因为他们在爱上对象那一刻,对象与意象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契合。
人类的情爱有着生物性的基础,当人缺乏这种本能冲动时,是不可能去爱上他人的。但人的爱情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活动,它有其独特的精神性和理想特征。从现象上看,人的爱在生理上可能是多元的,而在精神上又是一元的。
就人的爱情而言,从精神层面上讲,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的爱情都是永恒的,是完美的。但这种爱情是绝对意义上的意象之爱,是对那个梦寐以求的理想中的他或者她的爱,而不是对具体对象之爱,即对现实世界中的某一个实实在在的他或她的爱,这也就是为何人会对现实中的对象感到失望的根本原因。失望即是由于对象无法与意象相符造成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九 不断刷新感觉,刷新爱(4)
对象总在变化,现实中的人受制于自然的法则,衰老就是一种变化形式。但意象之爱则永远固定不变,永远始终为一。在男人的心目中,女性意象是完整而又完美的意象,具有心灵偶像特征。这种意象的内蕴是:她,唯一的女性,自由无羁,超然一切之上,通晓欢乐的秘密,是肉体之爱和精神之爱的大师;青春永驻,永远漂亮、美丽;心有灵犀,完美无缺。现实中的女人,只是这种意象的体现者,是它的化身。作家、艺术家在现实中爱上的女人正是那一刻他内心完美女性意象的化身,意象化为对象。在那一刻,她是他生命的欢乐所在,她是他灵魂狂喜的源泉。她点燃起他的原始生命激情,唤起他进行创造的欲望,给他带来创造的喜悦和肉体的狂欢,使他获得身心的彻底解放,达到感觉欲求的销魂极境。
化身总有其局限性。首先,现实中的人作为化身就不可能与意象永远保持一致。意象是超越现实的,它永远不会衰老,而意象的化身——现实中的人,则受制于自然的法则,随着时间的流逝必然衰老。
当年雨果热烈地爱上千娇百媚的朱丽叶时,雨果使用了一切最高级的形容词来形容她的美丽,用发自内心的最炽烈的言语来表达他对她的爱情,使用最温柔的话语来表现他对朱丽叶的柔情蜜意。时过境迁,随着岁月的流逝,朱丽叶逐渐失去青春的美艳和光辉,雨果又开始对莱奥妮表示了同样的感情,写同样的诗,运用同样的话语:
你的美貌惹人爱煞,你的高贵姿容美如天仙,
你使最粗野的人,在你面前噤若寒蝉。
使最羞怯的人情不自禁地向你窥看。
夜晚,当我在明朗的天空,
看见了金星,我的心就想到你,
白天,我想到星星,当看见了你。
含情脉脉的年轻美人。
收到雨果写给她的诗,莱奥妮像朱丽叶当年一样大为感动。雨果给她写的信,又使她像朱丽叶那样心中充满无限的柔情蜜意和感激之情。
“你是一个天使,我在信中吻你的双脚,吻你的泪眼。我收到你那封可爱的信,尽管我这个可怜的苦役犯得日夜不停地工作,仅仅有时间给你回信。但你占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