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报局前局长伍尔西,理事会成员有布热律斯基。此外, 多布里扬斯基博士还曾做过哈得逊研究所的高级学者,该研究所是华盛顿最狂热的新保守主义*智库之一。
多布里扬斯基还是新保守主义智库新美国世纪工程的成员。 在参与新美国世纪工程期间,多布里扬斯基签署了该组织的公开呼吁书,“拥护美国在保护和扩展对我国安全、我国繁荣和我国原则有利的国际秩序中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多布里扬斯基还在新美国世纪工程于1998年1月26日致比尔·克林顿总统的公开信上签名。当时正值美国正式发起入侵伊拉克的“震慑行动”之前约5年,这封信敦促美国总统下令进攻伊拉克,理由是对伊威慑已经失败。信中提出:“唯一可以接受的战略是根除伊拉克有能力使用或威胁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近期,这意味着在外交上已经失败的情况下有采取军事行动的意志。远期,它意味着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政权。”
与多布里扬斯基一道在关于伊拉克的公开信签名、后来在小布什政府任高级职务的人员有: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美国贸易代表、后来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立克,常务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 常务副国防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助理国务卿约翰·博尔顿,助理国防部长彼得·罗得曼,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官员艾略特·艾布拉姆斯和扎尔梅·卡利扎德。
因此,多布里扬斯基利用其在国务院的职位,公开积极推进对颜色革命的支持(美国政府给予经费)就一点都不令人惊讶。据伦敦《卫报》2005年3月3日报道,2005年多布里扬斯基呼吁“在各个国家和各种文化里广泛开展*运动、建立相应机构……在我们的世界里结束*。”2005年2月下旬,作为对在伦敦发生的反叙利亚*的反应,多布里扬斯基声称:“就在上周,(美国)总统在捷克首都指出,在格鲁吉亚有‘玫瑰革命’,在乌克兰有‘橙色革命’,最近在伊拉克有‘紫色革命’。在黎巴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雪松革命’的迹象。”
在2004年多布里扬斯基控制了美国国务院,包括设在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在西藏的活动和机构之后,她的作用显然成为华盛顿长期以来加大对北京施压的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国式*和原材料市场
美国对中国的新鸦片战争的主要目标,委婉地称为“促进*”,但实际上瞄准的是中国的关键原材料来源。
美国将目标设定在缅甸、苏丹、中国内部,以及*喇嘛在西藏的组织和在美国操纵下的“*功”邪教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美国秘密情报机构转而利用它们精心设立的各种非政府组织作为工具,使用“违反*”和“削弱*”作为战斗口号。
这些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情报机构用来对付“不合作”政权的非常有效的“软战争”方式的一部分。他们惯用的方法是通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国际媒体上发动大规模的舆论宣传,指责对象国违反“*”。对*的界定,当然是他们说了算,而且他们自身不接受类似的批评。这是在美国政府控制下的游戏,从国务院到情报界,美国政府机构隐藏在一小撮极具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的背后。
第三章 新鸦片战争:通过合成的(6)
在20世纪80年代罗纳德·里根任总统期间,美国情报机构和国务院开始花费数十亿美元设立精心部署的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和表面意义上的慈善机构,将此作为美国全方位主导整个世界这一努力的侧翼。一位澳大利亚学者迈克尔·巴克将这个过程称为,“新美国人道主义工程,*攻势”。
在新世纪初,这项工程已经演变为扩展美国全球主导地位的最有效武器之一。它还设法回避了西方媒体的审查。美国协调使用由它资助的各种*和支持*的掩护机构,如国家*基金会、*观察和开放社会研究所,巴克将其描述为:“相关活动的松散联盟,这些活动联合起来构成新美国人道主义工程,通过提供‘道义伪装’和根据它制定的*标准制裁‘对法治的破坏’,使美国帝国主义维持下去。”
这就是华盛顿在强行改变缅甸政权时使用的武器,它采用了类似颜色革命的破坏稳定模式,2004年华盛顿以这种方式将*但对华盛顿友好的*者送上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领导岗位。在缅甸,它以“袈裟革命”为人所知,袈裟是进行抗议的佛教僧侣穿的长袍。
缅甸:袈裟革命
美国决定以武力更迭伊拉克政权的决策实际上在2001年9月11日之前就已做出,同时美国已经在改变对华政策。然而,与美国对当时经济脆弱但军力仍很强大的俄罗斯的政策不同,美国对华政策所■ 身披袈裟的僧侣在仰光街头*采取的是某些人所谓的“软实力”选择。美国对中国施压的主要武器是“*”和“*”。这听上去自相矛盾,但在美国看来,这并不矛盾。
华盛顿对中国发动新*攻势,把焦点放在缅甸、中国内外的*功分子、苏丹南部富油区达尔富尔和中国西藏。
美国用“*”破坏中国稳定的行动开始于2007年10月的缅甸,它是位于中国以南的前英国殖民地,美国此举是为了扼住中国的咽喉。
CNN新闻图像展示了穿着黄色长袍的佛教僧侣涌上缅甸华盛顿仍喜欢把缅甸称为Burma,这是殖民时期的英文名称;缅甸政府已经把英文名称改为Myanmar。——译注首都仰光街道*,要求获得更多*自由,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是具有重大地缘政治影响的战斗。
缅甸这个国家的大小相当于小布什的家乡得克萨斯州,它的悲剧在于它的民众被他人利用,成为一出大戏的人体道具,而剧本都是别人写的。写剧本的是位于华盛顿的国家*基金会、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研究所、“自由之家”、夏普的爱因斯坦研究所,后者是与美国军方和情报界有联系的机构,用来训练骨干,在世界各地按着美国的战略议程以“非暴力”方式进行政权更迭。上一章提到过,美国政府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塞尔维亚发动颜色革命所使用的就是这些非政府组织和机构。
与乌克兰的“橙色革命”、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或在俄罗斯周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所煽动的各种颜色革命一样,缅甸的“袈裟革命”也是在华盛顿操纵下经过精心策划的政权更迭行动。美国政府对行动的指导具体到穿袈裟的僧侣“蜂拥”的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闹事细节,互联网博客,各抗议团体之间的手机联系以及能快速分散和重组的组织精良的抗议小分队。但在2007年9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犯了个大错,在新闻中提到国家*基金会积极参与了缅甸的抗议活动。
第三章 新鸦片战争:通过合成的(7)
实际上,美国国务院承认支持了国家*基金会在缅甸的活动。如前所述,国家*基金会是一个美国政府出资的实体,设立这个机构的目的就是支持美国对外政策目标,做中央情报局在冷战时期做的那些事,但表面上以动机单纯的非政府组织的面目出现。同样,国家*基金会资助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研究所策动缅甸政权的更迭。
据报道,2003年10月30日美国国务院在吹风会上表示:“恢复缅甸的*是美国在东南亚的优先对外政策目标。为达此目的,美国一向在缅甸内外支持*活动家及其努力……美国也支持国家*基金会、开放社会研究所和‘因特网新闻’这样的机构,支持这些机构在该地区内外进行广泛的*活动。”
那么美国在东南亚的优先政策目标究竟是什么呢?它听上去很高尚,并让美国国务院显得无足轻重。然而,它们的“*促进活动”却有着恶毒的隐蔽议程,它的目标直接指向北京的地区稳定,包括能源安全。
如同在巴尔干和中亚,美国国务院在缅甸大量的反政府机构中招募和培训重要的反对派领导人。至少从2003年起,它每年向国家*基金会注入250多万美元巨资用于开展在缅甸的活动,以实现政权更迭。美国在缅甸进行的政权更迭行动——袈裟革命,主要是按照国务院的授意,在靠近缅甸的泰国清迈美国总领馆进行,泰国政府对美国在泰国的军事和情报存在很友好。
据报道,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活动分子直接在美国进行招募、接受培训,然后送回缅甸国内组织抗议活动。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基金会出资赞助缅甸境内的主要媒体,其中包括《新时代》杂志,伊洛瓦底和缅甸*之声电台。
夏普是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爱因斯坦研究所所长。这个研究所的名称完全是欺骗性的,他是缅甸僧侣领导的非暴力抗议活动实施政权更迭的组织协调人,更准确地说,是这场活动的战术理论家。如前所述,夏普的爱因斯坦研究所本身,也是美国国会国家*基金会的一个延伸,其使命是在世界关键地区促进有利于美国的政权更迭。
自从1989年以来,夏普的研究所在缅甸一直很活跃。此前不久,缅甸政府屠杀了约3000名抗议者以平息反对运动。美国中央情报局特种行动人员、前驻仰光武官、秘密行动专家罗伯特·赫尔威上校,于1989年介绍夏普来到缅甸,训练这里的反对势力如何运用非暴力战略。
这个研究所在推介夏普的著作《从*到*》时声称:“最初1993年在泰国出版,分发给缅甸的*者。《从*到*》这本书很快扩散到世界许多地方。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非暴力行动推翻*者。”
在2007年试图进行的袈裟革命中,权威的伦敦《金融时报》描述了夏普在缅甸事件中的作用。夏普的研究所觉得这篇报道值得登在该所的网站上。 它的内容是:“在过去三年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流亡运动的‘政治抵抗委员会’的活动家们培训了约3000名各阶层缅甸人,其中包括数百名佛教僧侣,教会他们非暴力抵抗和社群组织的方法和战略。在边界地区举行的这些培训,面向从缅甸各地来的人。那些接受过培训的人将返回自己的地方,与其他渴望变革的人们分享这些观念。”
伦敦《金融时报》继续报道称:“这些准备——连同移动电话之类的物质支援——帮助奠定了*的佛教僧侣在9月掀起反对军政府的宗教抵制运动的基础,发动了20年来最大的反政府抗议。在动荡不安的10天里,被不断恶化的贫穷和广泛的压制所激怒的僧侣和普通市民,涌上街头,在被政府*之前最多时约有10万人上街,政府的*至少打死了15人,逮捕了数千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新鸦片战争:通过合成的(8)
报道继续称:“培训是按照夏普先生的著作《从*到*》进行的,这是一本薄薄的有关对压制政权采取非暴力斗争的理论小册子,1994年用缅甸文出版,并开始在这个国家的流亡者和*者中悄悄传播。有些人因为持有这本书而被关进监狱。”
英国《金融时报》进一步指出:“夏普是牛津大学毕业生,是与哈佛大学有密切联系的对压制政权进行非暴力抵抗的理论家,敦促反政府人士采取非暴力手段对抗军政府。他的追随者、退役的赫尔威上校,是20世纪80年代驻仰光的美国武官,阐述了如何将军事风格的规划运用于和平的反抗活动,怎样将这些活动上升为战略性活动。”
有意思的是,在1989年6月*发生数天之前,夏普也在北京。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政府在2007年突然对在缅甸进行政权更迭产生了这么大的兴趣?显然,它与华盛顿对那里被压迫民众的*、正义和*无关。伊拉克、阿富汗足以证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华盛顿关于*的无稽之谈是为了掩盖其另外的目的和议程。
问题是,究竟为什么会在缅甸这样一个遥远的地方进行这种活动呢?
显然,答案是地缘政治控制。美国的目的是最终控制从波斯湾到南中国海的战略性海上交通线。缅甸的海岸线提供了通过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狭窄的海道)——的海军支点。
“9·11”事件以来,五角大楼一直以防备可能的恐怖主义袭击为借口,试图将该地区军事化。当这个计划流产后,他们转向防御海盗。美国设法在印尼最北部的班达亚齐获得了空军基地,即苏丹伊斯坎德尔·穆达空军基地。然而,包括缅甸在内的该地区国家坚决反对美国将这个地区军事化的努力。看看地图就知道缅甸的战略重要性。连接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是波斯湾与中国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它是亚洲的关键交通枢纽。
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