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可以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增加个人底蕴。能够对自己领域之外的一个学科进行系统的学习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眼界和思路都变得开阔许多。
2。能进一步向复合型人才的方向靠拢,增加自己的求职砝码。在同等条件下,修双学位的同学会更有竞争力。因为在招聘人员眼里,双学位意味着更高的学习能力。
3。能结识更多不同专业和志向的同学或朋友,吸收了更多不同成分的营养,为自己有一个愉快而满意的人生打下了基础。
4。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阅历,进而增加谈吐水平和技力。
然而,我们也应该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双学位固然有不少好处,但是风险和收益总是紧密联系的,享受好处的同时不免要比他人付出的更多,所以它也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因此,不结合自身情况,盲目追求、跟风,也是不适宜的。
1.如果选择双学位,就意味着在修双学位期间你不再有双休日。而且,如果你本专业的课程也不轻松的话,两个课程之间有时候还会相冲突。甚至,双学位还可能和考研相冲突。所以,时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时间上一定要安排得开才好。选择双学位就意味着你的付出要比别人多很多,能否坚持下来,就成为能否成功取得双学位的关键因素。
2.有些老师对本专业学生和双学位学生的区别对待常会让人感觉“很受伤”,感觉没有学到特别正宗的知识。另外,由于时间上的关系,课程内容一再地缩水,选课的费用却又一涨再涨,让个别已选修了一部分课程的同学不得不中途放弃,令人感到十分委屈和可惜。
3.就是选课、办学分卡等一些琐事都经常要看个别经办人员的脸色,这比学习中遇到的难处更让人气愤和闹心。总之,选择双学位就意味着你的付出要比别人多很多,能否坚持下来,就成为能否成功取得双学位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究竟双学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各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具体对待。当然在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对自己领域之外的一个学科进行系统的学习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确实能让你的前途锦上添花。
另外,双学位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修的,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才可以申请修习双学位。
1.要在获得主修学士学位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辅修学士学位。很多人错误的以为,我只要把心思放在我喜欢的辅修学位上,主修学位怎样都是无所谓的。或者认为我只要辅修学位的课程学好了,即使我主修学位的课程没有学好也没有关系,到时候我至少还是可以获得我辅修那门课的学位的。其实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如果你没有获得你主修的学位,那么你辅修的学位课程学得再好,也是不能获得学位的。
2.对申请辅修学位的资格还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在你申请辅修学位的时候,你的主修专业课哪怕有一门不合格,那么你甚至连申请辅修另一学位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获得学位了。因为只有主修专业课合格的人才有资格申请辅修第二学位。
3.那是不是你申请辅修学位获得批准之后,就可以不用再管主修学位了呢或者说之后你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挂科了呢?回答依然是否定的,如果你在辅修第二学位的过程中,主修学位的专业课重修学分超过了一定数量(一般为6分左右),那么你的修习第二学位的资格将被取消。
4.还需要强调的是,就辅修课程本身而言,也要求要完成它本身的教学计划,达到一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之后,才能被授予学位。所以说,辅修的课程任务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综上所述,双学位不是那么随便的,想修就能修的,他对培养的人才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只有自身素质达到一定的条件之后,双学位才不会仅仅是一个梦,而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选修课
选修课——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我们知道,大学有别于中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学习的自主性,也就是说,在大学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课程作为选修。
所谓选修课,是指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除专业课和公共课以外的课程。大学生平时的课余时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利用业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能够扩大知识面的专业进行选修,无疑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一般地说,学校开设选修课的本意是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让同学可以开阔下视野。然而,很多同学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认为选修课没有多大学的必要,只要混够了规定的学分就行。很明显,这种想法就违背了各个高校开设选修课的初衷。
用正确的心、正确的态度去选择,去对待选修课,让喜爱从此发自内心。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1.克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的现象。 选修课毕竟不同于专业课和公共课,它对同学学习的要求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严,虽说这样不太会引起同学们的逆反心理,但是同时它在同学们眼中的分量也相对小了很多,所以到最后,真正能投入学习的人并不多。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同学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以致对学习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系统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学习目的较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既不消极也不太积极等一系列弊端的出现。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同学们一定要在思想上对选修课有足够的重视,还要有一定的兴致。应注意不要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上,更要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选而不修”的不正常现象。
2.把握机会,不断的充实自己,认真学习每一门选修课。选修课是在必修的基础之上,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自己兴趣爱好所在的机会。它兼顾了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学生可据自己的意愿选课,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同时,它不但可以让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所以,既然学校提供了可以选修功课的机会,就是为同学们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野,也是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请问:还有什么理由可以拒绝它呢?
3.在选修课的选择上,还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在思想上不要把选修课当成选修课,不要单纯为了拿学分而去选课,更多的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掌握知识出发,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为目的来进行选课。(2)切不可“三分钟热度”,选了课,没几天就没了兴趣,再尔失去信心,然后逃课,到头来还是学不到东西。(3)选修的面最好能够广一些,不可太片面或是太冒进。
。 想看书来
博与专的博弈
博与专的博弈——王牌对王牌
介绍过了选修课之后,很多同学不免会问:“学校给我们搭建这么一个广阔的平台,希望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全面,那么是不是我们学得越多,懂得越多越好呢?可那样的话,我们区分专业又有什么意义呢?”可以说,目前社会各界对社会究竟是需要通才还是专才,究竟是通才好于专才还是专才好于通才,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还没有达成共识。这是一场强者与强者之间的较量。孰胜孰负,请看以下分解。
所谓通才,是指综合素质较高,各方面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专才则是指具有某一项或某一行业有突出能力的专门性人才。通才?专才?孰优孰劣?目前,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可谓众说纷纭。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发展,一批批“专才”被培养,被重视。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人才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需要一批在各行各业拔尖优秀的专门人才,又要能够统揽全局的复合性通才。
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通才与专才的关系,过分的强调通才或是专才都是不对的。这是由于二者都是目前社会所需要的,专才是人才,通过也是人才。过分强调专才教育,就只注重某一领域内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反之亦然,如果过分追求通才教育,在社会生产还存在分工的条件下,也有它的不足。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只有专业性越强,具有不可代替性,社会地位才越高。反之,通才博古通今,触类旁通,一专多能,融会贯通,适应能力强。在专的基础上博,是最理想的选择了。凡事知其一二,不有所专,恐怕也难以挑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担。要知道,十个百分之十相加的结果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曾经有一个美术系的毕业生去一家单位应聘,她应聘的职位是美工。应聘的时候,她提供了很多非常精美的风格不一的设计作品,而且她还有过同行业的工作经验。负责人也连连点头表示满意,就在决定要录用她的时候,那个负责人要求她当场设计一个宣传单张。本来这样做只是为了万无一失,但她的表现却让人非常失望。她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并且设计的作品比较粗糙,距离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女孩对美工,产品策划,写作等等都略知一二,但是却无法胜任单一的美工,产品策划或者文案的工作,这不能不让人感到万分的遗憾。
然而,另一方面,只专不博,只晓得一个领域,其他的全都不知晓,知识面狭窄,也是难担建设重任的。 如果把一部机器比作一个社会,那么我们可以把其中的各个零部件比作专才,它们各自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作用,而把整部机器的各方面的协调,它们之间的联系比作通才。固然,我们的一部机器,不能少了零部件,但是,如果没有相互协调好,没有一名通才使他们优美的结合在一起,那一个个零部件就是再高效,也组合不出一部先进的机器。
一方面,我们需要一大批在各行各业非常优秀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适应世界,也必须有一大批很优秀的通才。博与专的较量,是王牌对王牌的博弈。没有谁胜谁负,只有共同进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人才:先人后才(1)
人才:先人后才
2005年3月,一群武汉理工大学物理系81级同学在加州硅谷相聚。20年后的聚会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和幸福。20年前,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走出校门;20年过去了,在物理系接近140位毕业生中,约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和工作在北美地区,其中大部分都不再从事与物理直接相关的工作——他们有的硅谷作软、硬件工程师,有的在华尔街从事金融证券方面的工作,有的成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有的则在大学任教,甚至还有人成为时装设计师。
聚会时,一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同学当场作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如果上帝把你送回武大,重新读过大学时光,那么,你最想做好哪件事情,以弥补20年前的缺憾?
1.用工学习理工科;
2.努力学好英文;
3.学习人际交流的艺术;
4.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恋爱和感情问题上;
5.辞职开公司,尽早走上创业的道路。
令人惊讶的是,有90%的人选择了3——尽管他们目前居住在不同的城市、身处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他们的选择足以证明,人际交流是所有年轻人都应该重视的一门必修课。
——李开复《20年后的感慨》
大学是精英汇集的乐园,也是梦想起飞的天堂。天之骄子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人文环境熏陶和迥异的知识背景造就了别样的性格气质。青春的校园里,鲜衣怒马,琴剑江湖。有激情燃烧的快意岁月,也有隐于人后的苦涩悲伤。大学,是培育人才的象牙塔,是提供无限可能的舞台。在青春校园的平台上,不仅要从学习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更应该从交友中品味人生,在交往中收获成熟。因为,为人处世是成功的必修课;因为人才,必先人而后才。
所谓人际关系也称人际交往,是指人运用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简单地说,人际关系包括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说服影响他人的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等等。
在大学这个美丽特定的环境里,人际关系又有着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