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民生活的幸福本质:幸福课-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会很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幸福与成功,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工作上还是感情上的成功,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本身,也能带来更多的成功。
  本-沙哈尔总结出这样三种工作境界: 赚钱谋生、事业、使命感。
  如果只把工作当成任务和赚钱的手段,就没有任何的个人实现,这样每天去上班,只是必须而不是想去,他所期盼的,除了薪水就是节假日了; 把工作当事业的人,除了注重财富的积累外,还会关注事业的发展,如权力和声望等,他们会关心下一个升职的机会,期望从副教授到终身教授、从教师到校长、从职员到主管、从编辑到总编辑; 假如,把工作当成使命,那工作本身就是目标了,薪水、职位固然重要,但他们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要做这份工作,动力源自内心,工作是一种恩典,而不是为人打工,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自我实现,获得充实感,他们的目标,正是自我和谐的目标。
  有一项研究,是针对医院清洁工的。一组人觉得自己的清洁工作很无聊,没啥意义;但另一组人, 觉得很有意义, 做得很投入, 他们与护士、病人以及家属交谈, 想办法让医院员工、病人舒适, 他们看待工作的角度更高, 并在其中找到了意义: 我不仅仅是个倒垃圾和洗衣服的人, 正是我的工作让医院正常运转, 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就像第二组人,由于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了使命感,因而从中也得到了更多的意义和快乐,他们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金钱关系。有时候,人们并没有换工作,或改变工作环境,他们所做的只是赋予了工作本身更多的意义,从中发现乐趣,因而也提升了幸福感。
  可以想像,一个因为家长的压力而学法律的人,是无法在其中找到长久快乐的;相反,如果是基于对法律的热爱而成为律师的话,那他在维护公义的同时,也会觉得很幸福。
  “ 一个在工作中找到意义与快乐的投资家,一个出于正确动机的商人,绝对要比一个心不在焉的和尚,高尚和有意义得多。”本-沙哈尔笃定地说。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事里找到意义,如创业、当义工、抚养子女、行医甚至是打家具。重要的是,选择目标时,必须确定它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爱好,符合自己内心的愿望,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真我的呼唤”,就是使命感。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富有,可还是不开心呢?(6)
“那真是神奇的时刻。” 本-沙哈尔用一段话,描述这种美妙的体验: 我甚至形成了一种迷信,世上确实有看不见的力量在帮我。只要你追随自己的天赋和内心,你就会发现,生命的轨迹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临,你所经历的,正是你应拥有的生活。当你能够感觉到自己正行走在命运的轨道上,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开始源源不断地带给你新的机会。
  “在追求有意义而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不再是消磨光阴,而是在让时间闪闪发光。”
  ● 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是人
  一天,在哈佛的食堂,有个学生走到本-沙哈尔面前,问他: 你就是那个教人如何快活的老师吧?学生接着又说: 你要小心,我的室友选了你的课,如果哪天我发现你并不快乐,我就要告诉他,别再上你的课。本-沙哈尔看着这个学生,笑着道:没关系,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是人。
  “总有人问我,你能帮我消除痛苦吗?可是为什么要用这种态度来对待痛苦?痛苦,是我们的人生经验,会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的成长和飞跃,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漫漫人生,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悲伤的时刻,比如经历失败或失去,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整体上,能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推动着,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刚开始讲“幸福课”时,本-沙哈尔很想扮演一个无所不知、幽默的人,一个完美的导师,为此,他特地跑到喜剧演员培训班学习。但他不是那种能开激烈的玩笑、做夸张表演的人,无论怎么学,他也达不到想要的戏剧效果。
  想让自己当一个完美的老师,他发现这样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学生。“ 每次都很紧张,怕被发现面具下真实的样子,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这样不仅害了我自己,也伤害了学生,等于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完人’典型,告诉学生走一条永远走不通、错误的路。打开自己,袒露真实的人性,会唤起学生真实的人性。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反而会更受尊重。”
  本-沙哈尔希望他的学生学会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 要摆脱“完美主义”,要“学会失败”。
  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本-沙哈尔还为学生简化出10 条小贴士: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 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 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
  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
  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 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富有,可还是不开心呢?(7)
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 次,每次只要30 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 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 到9 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 给予” 和“接受” 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 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 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在哈佛的校报上,留下学生们的反馈意见:
  “他教心理学,同其他心理学老师有很大的不同。他试图让你把这些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我从记‘感恩簿’中收获最大,在那里,我每天写下我充满感激的事情。”
  “上这门课之前,听到‘冥想’这个词,我会不以为然。但是现在,我惊奇地发现,它真的让我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放松了。”
  “我认识的每个上过这门课的人都说,这是他们在哈佛上过的最好的课。一位和我要好的女生说,它改变了她的生命,给了她一种看问题的不同视角,对幸福的理解也改变了。”
  甚至助教们也说,自打跟本-沙哈尔教授“幸福课”以来,一年中,身体出奇得好,心情也爽多了。“我改善了我的饮食、睡眠、人际关系,还有人生的方向感。
  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东西。” 另一位助教称,这门课的出勤率平均在95%以上。“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子。”
  2006 年2 月,哈佛出了件大事,校长萨默斯为自己的惊人之语“女人先天不如男”, 付出了“下课” 的代价。即将去职的萨默斯闷闷不乐,他的好友找到本-沙哈尔,讨要如何让校长快乐起来的秘笈,本-沙哈尔慷慨支招。
  首先,他现在可能很烦乱、失落、难过,这些都属正常,因为他也是人。去大胆地经历他现在正经历着的任何事,并且自然地接受下来。
  第二,建议萨默斯本人,阅读一下哈佛积极心理学教授丹尼尔。 吉尔波特的书,书中说: 人类有非凡的克服令情绪失落事件的能力。事情并没有像他最初看起来的那么糟,即使是被逐出世界顶级大学的校长之位。
  第三,他可以仔细反省一下作为哈佛校长的经历,回忆自己任期内的巅峰时刻,并用他所学到的东西,去寻找新的机会和用武之地。
  假如上述办法仍不奏效的话,本-沙哈尔支了最后一招: 我可以在我的课堂上留下一个座位,校长先生可以旁听这门课并做相应的论文。
  

人是人样子(1)
22 岁的李赛,是北京四中的毕业生,现在在美国新泽西上学。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带着两大箱连夜筹得的物资,自费从新泽西飞到灾区,加入到一支志愿者救援队,与同伴先后救出7 位幸存者。
  回京后,母校请他给学弟、学妹们讲讲在灾区的经历和感受。
  那天,四中大礼堂坐满了听众,身高米、脸晒得黝黑的李赛,一边放照片一边讲述。他讲了那条曾躺着300 多具遇难者遗体的幸福大街; 讲那个有洁癖的伙伴胳膊上流过的婴儿脑浆; 讲那位百万家当瞬间灰飞烟灭的男人,像干裂黄土地一样僵硬的脸; 讲自己由于白天的曝晒、夜里不断脱皮的后背; 讲“六一” 节时,他们搞的一台小小联欢会,引来久违的歌声和笑语……
  “从未如此靠近死亡,从未如此靠近真情,从未如此靠近责任。”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李赛的表情十分平静,声音低缓。但到最后,谈到为什么一定要从美国飞回来时,他提及了自己在四中时的语文老师李家声。这时的李赛有些激动,人站起来,语调也高了。
  之后不久,北京四中召开了李家声教育思想研讨会,他教过的学生,私底下悄悄录了一段视频,在研讨会上播放。
  视频里,这些大学生,或坐在清华的草地上,或站在未名湖畔,声情并茂地回忆上高中语文课时的快乐时光,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深藏心底的感动。
  时下,许多老师被学生直呼其名或干脆冠以外号,而李家声的学生们,却口口声声尊称其为“李先生”。甚至有人把自己的语文课堂笔记,作为高中生活的珍藏。
  一位平凡的中学语文教师,何以赢得学生们不平凡的尊敬和爱戴?
  ● 人在精神文化上也是如此,你吃进什么,就将成为什么
  李家声出生在北京皇城根下一个读书人家,初中就是在北京四中念的,“文革”期间去东北插队。八年里他种过地,挖过煤,当过卡车司机。高考恢复后,他考取了大学中文系,获得古典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李家声先在本溪师范教书,1993 年,重回北京四中,成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这是李家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2001 年,李家声在一次全国性作文大赛中当评委,其时,正赶上美国“”事件发生不久,许多学生的作文,都涉及到这个话题。令李家声惊讶的是,在他所批阅的作文里,个别学生写到“”时,文中甚至掩饰不住兴奋之情。
  “恐怖分子是重创了美国,打击了霸权主义了吗?”他大声地质问学生,“他们杀害的是几千条无辜平民的生命呵!这是反人类罪。”
  有一回,他带着四中高一人文实验班去杭州,参观岳飞庙,看到跪在地上的秦桧像,有的学生跑上前,依照其他游人的样子拿鞭子抽打秦桧。晚上回到驻地,开会时,李家声问学生:难道我们非要鞭打他吗?我们要记住的是历史,而不是仇恨。 前两年,有一件事,让李家声很受刺激。北京宣武区有四个少年,就为了找点“活儿”干,寻找刺激,竟将一位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