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嬗变-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5)
1990年5月28日和29日,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举行两院联席议会,首次就“联邦制”和“邦联制”进行了讨论。同时,倡议由联邦主席团牵头,各共和国、自治省主席就国家前途问题进行平等谈判,要求各方不要相互指责和不信任,而是要创造合作和容忍气氛。之后,各方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接触。然而,形势并未走向和缓,而是更趋激烈。
  徐:“联邦制”和“邦联制”后来争论的结局,就是南斯拉夫联邦的最终分裂,这已为世人所共知。请您谈谈最终谈判的过程吧。
  温:好的。10月17日,南联邦议会再次开会。会议原拟有两项议程:一是听取联邦主席团主席约维奇的报告,继续讨论南斯拉夫未来国体问题;二是履行手续,确认克罗地亚共和国新任联邦主席团委员梅西奇的资格问题。塞尔维亚方面的代表主张先听报告和讨论,结果只得到黑山代表的响应;而克罗地亚方面的代表坚持先确认梅西奇的联邦主席团成员资格。由于这纯属履行程序问题,因此获得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波黑等多数议员的赞同。会议中断两日后,南联邦议会终于按克罗地亚方面建议的程序进行会议。首先确认了梅西奇的联邦主席团委员,同时又是轮值的联邦主席团副主席的资格,然后听取了约维奇的报告。塞尔维亚方面受到了孤立。
  约维奇是塞尔维亚在联邦主席团的代表,也是塞尔维亚社会党人。他在报告中认为,南斯拉夫的危机已达到了顶点,因此首先要消除宪法危机,否则,南斯拉夫将陷于混乱、内战和国家解体的边缘,而这已是现实危险。约维奇指出,当前局势最大的特点是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在增长,民族间和共和国间的关系在恶化,出现了真正的冷战,民族间的相互仇视和偏见有可能使南斯拉夫的血腥历史重演。约维奇还说,由于没有及时地为政治多元化制定法律基础,多党制在无章可循的情况下发展,致使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势力登上政治舞台,外国反南势力插手日益增多。约维奇强调,联邦主席团同各共和国进行的对话表明,所有实质性的分歧都来自今后南斯拉夫实行“邦联制”还是“联邦制”。现在,主张“联邦制”和主张“邦联制”的双方分别起草了未来国体的“联邦制”方案和“邦联制”方案的草案。目前不存在这两种主张接近的可能性,但都是合法的。现将其提交给联邦议会和各共和国议会以及公众进行讨论,以便作出最后的抉择。
  在南斯拉夫全国就未来国体问题进行大讨论的日子里,南联邦主席团、联邦政府同各共和国自治省领导召开过多次联席会议,六个共和国主席分别在六个共和国举行过会晤,各共和国间,特别是塞尔维亚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波黑之间还多次进行过双边和多边磋商。在对话中,各方虽强调要以和平和*方式解决问题,号召各党派和公民遵守宪法秩序,但其方向越来越靠近“分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来更多倾向“联邦制”的波黑和马其顿渐渐向“邦联派”倾斜。
  1991年5月,波黑和马其顿共同提出“主权国家联盟”方案。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政治上,尊重人的自由和公民权利;经济上,全南斯拉夫范围内有统一市场和统一货币;国防上,全南有统一军队,但允许各共和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外交上,南斯拉夫共同体和各共和国都是国际法主体,各共和国可以加入联合国和派出驻外机构。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6)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对波黑和马其顿方案表示欢迎,六个共和国主席在6月6日的最后会晤中也认为,这一方案是各共和国继续谈判的“建设性基础”,但终究未能达成协议。波黑主席团主席伊泽特贝戈维奇在做过多次斡旋后感叹:已无法找到解决南斯拉夫问题的一致办法,想说服“联邦制”或“邦联制”的维护者都是徒劳的。所以分道扬镳的结局就势在必然了。
  徐:街头政治是东欧各国反对派对抗共产党政权普遍采用的手段,南斯拉夫的反对派是怎样形成的?塞尔维亚复兴运动是当时在塞尔维亚最有影响力的反对党之一,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以推翻米洛舍维奇政权这个“欧洲最后的社会主义堡垒”为主要目标开展活动的?
  温:在南斯拉夫共盟非常十四大上允许自由结社,尽管说得羞羞答答,但它却为各类反对党的建立亮了绿灯,为在南斯拉夫实行多党制敞开大门。不过,这以后成立的政党更多具有共和国属性和民族属性。
  塞尔维亚复兴运动成立于1990年3月14日,自称有200万党员,在塞尔维亚共和国范围内有200多个基层组织,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设有分部,出版《塞尔维亚之声》报。该党主席德拉什科维奇是位作家,曾当过记者,讲话极富有煽动性。塞尔维亚复兴运动在政治上要求取消社会主义制度,由公民投票决定国家体制,甚至要求恢复君主制,公开号召塞尔维亚国王家族以及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返乡,归还他们的财产。这个党坚持1918年的包括克罗地亚境内塞族区的大塞尔维亚领土。塞尔维亚复兴运动在经济上主张实行私人所有制为主,其他所有制并存的方针,但须取缔社会所有制。1990年12月9日,在塞尔维亚总统和议会选举中,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米洛舍维奇获胜,而塞尔维亚复兴运动在大选中失利,它的主席德拉什科维奇在总统竞选中败北。因此,推翻米洛舍维奇政权这个“欧洲最后的社会主义堡垒”就成为塞尔维亚复兴运动和其他反对党的主要目标。
  1991年3月9日11时多,塞尔维亚复兴运动和其他10个反对党聚集了数十万人,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共和国广场”举行示威。据说,反对党事先曾依法向贝市警察局提出申请,要求在“共和国广场”举行*。警察局答复说他们可以*,但须要在市郊指定地点进行。反对党不理会警察局要求,而直接向“共和国广场”进发。他们提出停止塞尔维亚社会党对电台、电视台的控制,撤换电台、电视台领导,改变媒体编辑政策,要求官方允许反对党开设电台、电视台,高呼米洛舍维奇下台。塞尔维亚警察进行干预,使用了橡皮子弹、催泪弹和高压水龙头,双方发生冲突。示威者有的砸商店玻璃,有的掀翻路边汽车烧毁,并冲向“共和国广场”南面的联邦议会、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以及贝市电台、电视台。冲突中,警察和示威者各有1人死亡,共有80余人受伤。塞尔维亚主席团请求联邦主席团派军队协助维持秩序。晚7时左右,南斯拉夫人民军出动了五六十辆坦克和装甲车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开进市区。当晚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发表电视讲话,强调塞尔维亚当局将使用宪法赋予的一切手段制止*和暴力,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和平与稳定。大约在3月9日24时骚乱基本平息,塞尔维亚复兴运动主席德拉什科维奇和其他数十人被拘捕。当夜贝尔格莱德市基本处于*状态。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7)
但事情并未结束。3月10日晚10时许,数千名贝尔格莱德大学学生继续举行抗议*。他们从集中在新贝尔格莱德的大学生宿舍城向贝尔格莱德市电视台进发,要求撤换电视台台长、共和国内务部长,释放德拉什科维奇和其他被捕人员。警察继续使用橡皮子弹和催泪弹阻止学生前进。3月11日凌晨2时,约有500名学生在一位副校长的率领下冲破了警察防线进入老城市区。他们得到出租汽车司机的支持,出租车免费运送学生。到天亮时,*队伍已扩大到两万人。学生宣布当日罢课。反对党和学生领袖号召群众维护秩序,不要破坏财务。到12日下午,*者已达到数万人。诺维萨特大学和普里什蒂那大学的学生要求乘车到贝尔格莱德,其他一些城市的学生也*声援贝尔格莱德大学生。塞尔维亚政府一位副总理同学生代表进行谈判,表示米洛舍维奇主席将抽出时间会见学生,共和国议会将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学生要求。
  3月12日,塞尔维亚议会连夜开会,就贝尔格莱德形势展开了激烈辩论,同意了示威者的大部分要求,决定解除贝尔格莱德市电视台台长等主要领导的职务,立即释放德拉什科维奇,并决定由各议会党组成专门委员会,调查3月9日事件的有关事实和责任,在3月20日的议会会议上加以讨论。会后,由曾担任过贝尔格莱德大学校长的塞尔维亚共和国议长翁科维奇,率议会各党代表向学生宣布了上述结果。之后,被释放的德拉什科维奇向学生发表讲话,他强调塞尔维亚要重新团结,恢复和平,呼吁各方尽快和解。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认为示威目的已经达到,就逐渐散去。但另一部分人却坚持要释放所有被捕人员,并解除塞尔维亚共和国内务部长的职务。
  3月13日中午,塞尔维亚复兴运动等反对党又在“共和国广场”*,德拉什科维奇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谴责塞尔维亚当局动用军警*群众,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认为政府应该辞职,号召重新进行选举。反对党还发表了联合声明,一致谴责南斯拉夫人民军干预政治,实行*,并要求释放所有被捕人员。塞尔维亚议会当日又举行会议,作出了撤销共和国内务部长职务和释放全部因示威被捕人员的决定。14日凌晨,“共和国广场”的示威队伍才渐渐散去,持续了五天的骚乱活动暂时平息。
  徐:这一事件对塞尔维亚造成了什么影响?您是如何认识这一事件的?
  温:“3·9事件”对塞尔维亚后来的政治生活发生了重要影响。在此之前,塞尔维亚也曾有过多次群众*,但那些大都是一个民族针对另一个民族或其他共和国的。即使有过几次塞尔维亚反对党的*,也是参加者寥寥,主持人发表讲话,听众自由回家。而这次*,完全是塞尔维亚反对党针对执政当局的。他们直接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批评米洛舍维奇在南联邦内部问题上的过激政策,要求米洛舍维奇下台。这次事件表明,塞尔维亚的反对党势力正在壮大,正在加强联合,而塞尔维亚社会党威信正在下降,其垄断地位正在失去。就在3月13日,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曾讨论过宣布在贝尔格莱德实行紧急状态问题,但几次讨论都未获通过。同时,这次事件后,南斯拉夫人民军内部也产生了分歧,有人批评坦克不该上街,军队还宣布今后不再干预政治。在示威的五天内,塞尔维亚当局被迫同意了反对党提出的全部要求,使反对党尝到了“街头*”的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街头*”成了反对派推翻当权者的工具。十年后的2000年10月,反对派终于以同样的手段把米洛舍维奇赶下台,结束了塞尔维亚社会党政权,攻破了“欧洲最后的社会主义堡垒”。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8)
徐:南斯拉夫联邦解体是从一个个共和国独立开始的,在南斯拉夫联邦六个共和国就南斯拉夫实行“邦联制”还是“联邦制”进行谈判的过程中,斯洛文尼亚独立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它是怎样获得独立的?
  温: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在就南斯拉夫联邦未来国体同塞尔维亚等进行争论的同时,也在为各自的独立做准备。
  斯洛文尼亚是原南斯拉夫联邦六个共和国中较小的一个。原属奥匈帝国。它的面积有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南联邦总面积的8%,人口200万,不足全南总人口的10%,但它却是全南最发达的共和国,社会产值占到全国的20%,年人均社会产值在当时就超过6000美元。南联邦中的马其顿、波黑和黑山三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自治省等经济落后地区,年人均社会产值只在1000至2000美元之间。就是联邦中的中等发达的塞尔维亚,年人均社会产值也还不到3000美元。斯洛文尼亚每年要将自己社会产值的25%上缴联邦,而欠发达地区又滥用联邦的援助基金,这使斯洛文尼亚人颇为不满。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南联邦发生经济危机之后,各共和国在如何摆脱危机问题上争论不休。在斯洛文尼亚,上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斯洛文尼亚只有独立,才能解决自己的危机,才能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斯洛文尼亚脱离南斯拉夫的情绪和反对派政治组织逐渐浮上水面。1989年9月,斯洛文尼亚议会就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提出斯洛文尼亚有脱离南联邦的自决权,有权对自己的劳动及其成果作出决定,同时斯洛文尼亚拥有自由支配共和国内的自然资源和财富的经济权。在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