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技艺,要么就虚荣心高涨,挑衅别人,顶撞警察,甚至无故殴打无辜的人,而且还觉得自己很伟大的样子。在以前,这样的行为被称做“蛮勇”,而且,和以前相比,这样的人到现在仍然有增无减。真正领略到武艺精髓的人,自然会显现出凛然的气势,不到关键时候,或者是不到必要的时候,都会收敛锋芒。他们自尊自重,认为没有必要显示“蛮勇”的时候,就不会轻易显露身手:“这样的事情,没有我动手的价值。”像这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懂得储备体力的人。
说到这点,我想起了大阪城的名将木村长门守重成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译者注。一个司茶人室町至江户时代,侍奉武士主持茶道的剃发者,或者僧侣。——译者注故意踢了重成的腰刀,一边踢还一边挑衅:“尔等懦弱武士的腰刀弄脏了我尊贵的脚,真是岂有此理!”并且握紧拳头狠狠地打了重成的头。重成力敌千钧,要杀死他可谓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却一点也没有显现出愠怒的样子,只是默默地离城回家了。这件事情在城内迅速传播开来,重成被众人斥责为没有骨气的武士。重成的同僚听到这件事后也大惑不解,询问他为什么不狠狠地惩罚司茶人,以堵住众人之口。重成笑着答道:“那个司茶人不过如同一只苍蝇,没有必要因为苍蝇的攻击而发怒。武艺是在你我的危难之际才最能显示出价值的东西,用在苍蝇身上岂不是浪费?”不知道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说评书的编出来的,但确实是一个能够从中得到诸多教训的美谈。只因为重成确信武艺只可为忠义所用,就能够忍受司茶人的无礼,即使是被众人责骂为懦弱的武士,也能够坚守忠义,忍受诽谤。重成在大阪城陷落的时候壮烈地阵亡,证实了他的体力过人,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他储备的体力才得到了最大意义的彰显。我在这里所说的储备体力,指的就是平日里积极储备体力,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具有英勇报国的心理准备。储备体力所必需的锻炼要储备体力,我们必须磨炼自己,让体力对外显现出来。人的体力只有对外显示出来,才会越来越发达。对击剑柔道来说,只有选择合适的对手,将自己的体力表现到外部才能涵养并储备体力,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所以,“磨炼”是储备体力的必要前提,而“磨炼”又必须要通过将其显露在外面的方式。要储备体力,我们就必须遵守卫生规则,适度运动,洗冷水浴,让身体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我虽然不是医生,不能够一一描述这些规则,但却知道不应该将宝贵的体力浪费在没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应该有坚强的意志,不要因为一些无聊的小事或虚荣心、一时的快乐而逞一时之勇,而应该将体力储备、保存起来。至于应该如何使用体力这一点是一言难尽的,这只有靠体力以外的东西来判断。在这其中,知识的储备与其关系最为密切,下面我将会进一步谈到这一点。四、将储备的知识显露出来的机会至关重要
三、储备体力不是虚张声势(3)
在劝诫大家摒除虚荣心的时候,我指责了诸如炫耀臂力的行为,其实这并不仅限于臂力。那些有一些小聪明,或者小有学问的人往往最富有虚荣心,动辄就想在众人面前炫耀一番。爱宕、鞍马天狗虽恐怖,乡下小天狗更狰狞爱宕、鞍马:位于东京和京都的地名。天狗:日本传说中的妖怪。——译者注。只要有一点点学问,马上就想显露出来,这是很多人的通病。从前有一位儒学者曾经说过:“学问实际上是很臭的东西,犹如煮萝卜,会越煮越难闻,只有到煮得烂熟以后臭味才会消除。”在禅师们看来,半瓶子醋的人经常以豪杰自居,他们打着“脱俗”的名义,对人无礼,以“大功不拘小节”为借口,无故冒犯他人,并且自己还洋洋得意。外行都能看出他没有真正入门儿,也就是所谓的“徘徊在禅寺的厨房,一身酱臭味”引申义为:冒充大师。——译者注。那些真正领悟了禅学真谛的人,反而不会处处显露出精通禅的样子。他们所说的话听上去也平淡无奇,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那些有眼力、有见识的人,在听到和看到他们说话行事之后,会觉得他们在某些地方与常人不一样,他们走路的姿态都是含威而不露,虽然同为屏声静气,却与盗贼的蹑手蹑脚大有区别。他们无论遇到何种奇谈怪事都只会微微一笑,那笑绝非带有嘲弄之意。有时候他们也会发怒,却并不会憎恶他人,即使他们有时候会豪爽直言,也不会令人生厌。他们的话风雅俏皮,让人回味无穷。他们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仅仅是因为在禅宗中得到了开悟,正所谓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如果身为学校教师,经常将自己的专业挂在嘴上的话,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并无大碍,但作为个人来说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经访问过一位堪称学术界泰斗的博学之士。他虽然在全世界也是赫赫有名,但却不妄谈学问,假如被问到的话会多少回答一些,不被问到的话就一句相关的话也不说。虽然他的学问深不可测,但平日说话和普通人并无两样。不仅仅是做学问的大家,政治家或者有度量、有智慧的人都是如此,也就是“威而不猛”,他们自有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但绝不是鲁莽强悍。在林肯就任总统期间,国家持续四年内乱,全国都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曾经有一次,在内阁会议上讨论完一件重大事项,会议结束以后,他说道:“这下会议结束了,我来说一些私事。”他一边说,一边把长长的腿放到桌上,然后讲起自己从前的趣事,逗得在座的人开怀大笑。他这样做,并不是不将国家的忧虑当做一回事。当他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也会为了国家大事而愁眉不展,甚至为了国民还放声哭泣过。他殚精竭虑,忧国忧民,却并不表露在外面。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伟人。将储备的知识显露出来的机会至关重要从前有句谚语说:“雄鹰藏其爪,真人不露相。”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将智慧显露出来,而是养精蓄锐,伺机一展宏图。正如有人说过的“抓住机会,发表高见”,无论多么好的言论,要是错过了发表的合适时机,就不过仅仅是愚蠢之人的胡言乱语。俗话说“事后诸葛亮”,小人物即使有等同于圣人君子的智慧,但展示出来的时机滞后,也成不了事。一旦失去展示智慧的时机,君子也如同小人物,而一旦抓住时机,小人物也能比肩君子。
三、储备体力不是虚张声势(4)
我认识的一位老人经常说,平生之事中,唯有把饭攒起来吃与担忧最无用。无论什么人,都不能在一天之内吃完三天的饭,将之存储起来。但是,若是平日里营养均衡的人,即使断食三天也不会太虚弱,而平日就营养不均的人,即使断食一天,也会变得非常虚弱。担忧也是如此,虽然担忧的种类各不相同,但是,即使不停地担心这件事该怎么办,那件事又如何应付,大多也不会起作用。比如,假如有人问小偷会不会从房子的那个地方进来,有时要想到怎么回答他。这样的担心有时会起作用,但是多数情况下都归于无效。杞人忧天虽然无用,但一旦遇到灾难,有应对的大致的心理准备就起作用。做到遇事不慌,就需要平日里未雨绸缪。因为未雨绸缪需要智慧的积蓄。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要记住很多事情,而是说需要储备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应该在平日里有意识地储备一些智慧无论是记忆历史事实、统计数字,还是动植物的名称,都能从中体会到储备知识的乐趣。 这些也许会在某个时候起作用,也许仅仅只会作为一种装饰,但我还是希望,比起具体的知识,我们更应该在平日里有意识地储备一些智慧。我在札幌求学时,有一个名叫藤田的同窗好友。听说他毕业后不久就得了肺病,虽然多方寻求名医治疗,但医生都对他的病束手无策,甚至没有一个人能保证他还能活一年的时间。但实际上,这位被医生们宣告活不了一年的病人,后来一直活了五年。医生们都非常惊讶,认为这堪称是奇迹。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多过预期五倍的生命,首先要得益于其夫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夫人给我讲过当时他们是如何利用她还是孩童时候学习的知识来渡过难关的:“我在学生时代就酷爱学习英语,嫁到藤田家以后,英语似乎没有什么用了。虽然我已经觉得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英语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但这次丈夫得病又让我重新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当时订了英语报纸,经常念给病床上的丈夫听。他虽然身体患病了,但头脑变得越发清醒,报纸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新知识,这对病床上的丈夫是一种莫大的慰藉。我们看某一个地方的新闻的同时,会看到很多关于治疗肺病的药品和方法的广告,这些都会引起我的注意,一个一个地订购来试用。既然医生不能保证能超过一年,但总不至于会更短,万一有效,还能超过一年,这么想,我就邮购了各种各样的药物。就这样,也许这种方法对度过这个时期有效,药物又能够延长几分生命。因为长时间卧病不起,有的时候,不仅是病人本人,连看护的我也变得意志消沉,在这样的时候,英国文学比起日本文学就更加能够鼓舞自己。很多时候,我都会因为英国的文学作品而重新振作起来。”我认为,这就是储备智慧的例子。假如夫人认为英语毫无用处而荒废了的话,事情就糟糕了,不仅不能安慰自己和生病的丈夫,也不能将原本只有一年的时间延续到五年了。
我们不知道自己储备的知识什么时候能够用上,虽然不能预测,但早晚会派上用场。只学习眼前急需的知识,也就是德国人所说的“面包学问”,面包只能短时间地起作用。我们平日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储备那些无论在何种场合都能用得上的知识。 。。
三、储备体力不是虚张声势(5)
要养成这样的修养、储备这样的知识,需要看好书,听有益的谈话,和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交往,或者是静坐默想,将学到的东西消化之后深藏心中。说得高尚一点,就是做学问的方法,这些方法除了现在提及的以外,还有很多很多。
但是,一味地做学问度日处世,也许会感到异常孤独。放眼世间,没有一个同样有智慧,能与自己交流的人,看谁都会觉得他的行为很愚蠢,达不到能够和自己谈话的水平,因此,会觉得生活在社会上很苦闷。这样的人也容易对人耀武扬威,傲慢无礼。所以,比起知识的储备,道德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五、积德不论人和时间
我等凡夫俗子应该如此储蓄德行一点一点储蓄的善行,到何时都不会腐烂,所以能够无限制地储蓄。不过,要是稍不留神,也容易消逝或者后退。虽然行一件善事,就会积下相应的德行,但若是第二天又做了破坏这件善事的行为,昨天的善行也就随之消失,积德行善也就化为泡影。假如右手行了四分善,左手行了六分恶,一相减还堕落了两分。就像这样,对我们凡夫俗子来说,积德行善到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反而作恶很容易。所以,要是今天行五分的善、作三分的恶,一相减还能剩下两分的善。第二天再行五分的善、作两分的恶的话,一减剩下三分的善,两天相加就行了五分的善。很多人都是每天多多少少行一些善,再作一些恶,即便一相减剩下的全是恶,也不要因此而失望,而是要有积德行善的意愿。孟子说过“我四十不动心”,我不能完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心不再为恶而动”的意思。要是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非常理想了。但在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往往是想去行善,但马上又会涌起相反的念头,从而妨碍善行的实施。使徒保罗曾经叹息道:“在我的思想中,常常都有两颗心在争斗。往往在我想行善的时候,立即又会升起作恶的念头来破坏它们。”这犹如堆砖一样,并不是日复一日地越堆越高,总存在有不断破坏它的力量,削减这个高度。就像孩子们在河边玩的堆石子的游戏一样,好不容易堆高了,在一瞬间又会全部倒塌。在倒塌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失望,叹息道:“哎,不行啊!到底还是不行啊!”而他们是否会为此变得自暴自弃,正是关系到他们将来命运的分歧点。
有一些人生来天性就很纯真,他们没有妒忌、羡慕之念,基本上也没有恶的观念。只不过,这样的人非常少。在十个人中大概有*个人是与此相反,如果他们不潜心修养,善就会停滞不前。兼有善恶两面的人,应该不松弛、不绝望,努力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