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养-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桥梁和栏杆上的装饰虽然看上去似乎有些多余,但确实能激起人在上面走一走的心情。去年,修好的日本桥东京市内的一座桥。——译者注上装饰了各种雕像。有了装饰,桥虽然并不会由此就变得坚固,但能让人看上去感到心情愉悦。有人也许会觉得,桥上装饰了学者、先知们的雕像很有意义、很高尚,所以很想上去走一走,但有些路旁雕饰的人像,看上去像是刚刚砍下的人头,让人觉得毛骨悚然。还有一些路,不知为了什么,总是让我们感到莫名的恐怖、讨厌,因而竭力想避开。所以,每条路都根据开拓它们、拓宽它们的人的想法不同而各有特色。
  道路究竟该怎样呢?是仅仅只能用来通行,还是应该加入很多装饰呢?是应该让所有的人都畅通无阻,还是应该设上严格的关口,限制大多数行人往来,而只让少数有资格的人通行呢?从构造上看人应该走的路关于路的构造,我也有很多问题。我们应该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是否应该修筑道路呢?对于这个问题,请教工科的学者或者是包工头,也许他们会有许多不同的做法。本来,两者的出发点截然不同。工科的学者考虑的是道路怎样才能经久耐用,包工头则认为,只要外观看上去坚固就行,至于交付以后的使用情况,就不在他们关心的范围了。

一、一条人应该走的路(3)
在我们这些外行看来,世上的路有千百种,既有铁路、石板路、柏油路、橡胶跑道,也有像东京市内沙砾铺成的路,人的脚在上面成了路碾。我还想起一条纸做的路,那还是我在西班牙的公园里见到的情形。人们把很多五颜六色的小纸片装进袋子,装在马车上前行,只要看到对面驶来的马车,或者是马车和马车相遇的时候,就取出纸片来互相投掷。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第二天看新闻,报道说那个公园几乎被多达七十多吨重的纸片湮没了。就我那天亲眼所见的,地上的纸片至少也有一尺多厚。不过,道路被纸片铺成五颜六色的,固然非常美丽,但是一下雨就会变得黏糊糊的。
  有一些路看上去像铺了一层薄薄的冰,实际上走上去时却并非如此,还有一些路建筑在磐石上,比如瑞士有名的阿克森大道。在如此纷繁的路的构造中,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呢?这是第四个问题。坡度急的路和平缓的路和路的构造关系相近的是路的坡度。前些年我去过阿尔卑斯山,因为脚力不怎么好,所以选择了坐火车上山。因为山势险峻,所以火车只好迂回前行,速度也很慢。火车爬呀爬呀,过了三十分钟后,我回头看走过的路,垂直高度大概也不过十米左右。徒步的登山者们敏捷地攀爬,速度反而超过了火车。火车虽然平时速度惊人,但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人走得快。这时候我有些感叹,火车也有不行的时候啊!但是转念一想:徒步的登山者身轻体健,能够快速攀登险道,与此相比,火车速度虽然慢了点,但能够搭载几百人的老弱病残爬上二十多度的斜坡,这是单凭个人的力量办不到的事情。
  后来我又去过台湾的生番日本人对高山族等台湾原住民的称呼。——译者注居住地区。那里的山道异常险峻,有些地方只有抓住树根、藤蔓才能爬上去。这时候,我向同行的一位工科学者笑着说道:“这么险峻的道路,在比较发达的国家大概已经少有了。即使有,也已经变成整齐的石阶了。生番居住地区的路虽然直,但是很险。文明进步一些,道路就会变得平坦一些,也会多一些曲折。总之,路况的好坏与文明的进步程度成正比。”那位人士也表示赞同,说这种观点很有意思,也比较实用。
  人走路和攀登阿尔卑斯山一样,如果成为圣人和君子,能够克服艰难险阻、勇攀高峰,但是,率领众多的国民前进则如同火车搭载众人从盘山路上山,必须走迂缓的斜路。所以,一个人独自挑战险途无可厚非,率领众人迂回前行也绝非愚蠢。率众前行难道不是伟大的举动吗?是和众人一起走坦途好,还是挑战只为伟人准备的陡峭山路好呢?这是第五个问题。人的道路,有高有低,孰好孰坏?和缓急相似的是高低的问题。道路有高有低,低的如地下通道,伦敦就是一个地下交通非常发达的城市,往来于纽约和泽西城时就可以乘坐海底电车;高的道路有的高度惊人,例如高架铁道就是如此。
  但是,不管道路当初建造得多高,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也会渐渐磨灭变低。我在满洲日语里称中国东北为“满州”。——译者注时,曾经在原野里看到一些低洼的地方,开始我以为那是河,但里面并没有水,询问别人才知道,那里以前是路,地面在几百年间不断受到马车的碾压,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满洲有“沧海桑田,道路变川”的说法。在台湾、爪哇、南洋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况,地面虽然陷下去了,但还依稀可以辨别出来道路的模样,只不过人已经不能行走。也许有人会认为道路的地势高些最好,其实不然。有时候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地势低的反而好一些。道路的高低好坏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呢?这是第六个问题。人的道路,变与不变,孰好孰坏?另外,道路还存在一成不变和临时的问题。比如,道路施工时需要暂时禁止通行,工程结束以后又恢复通行,而新路修筑好了以后有可能封闭旧路。河流为船行的路,看上去似乎一成不变,但正如“河流”的“流”一样,蜿蜒的河流也有九曲十八弯。 。 想看书来

一、一条人应该走的路(4)
道路也和河流一样有相似的变迁。十八年前,我在巴黎博览会上看到过一种称为“移动站台”的设施,其中的道路可以不断地自行移动。在“移动站台”中,有三条宛如出自箱根木艺在箱根温泉一带出售的木制工艺品。——译者注巧匠之手的精致道路。甲道路以人行走的正常速度移动,我踏上去试着在上面行走,原本在上面的友人和我以同样的速度往相同的方向移动。乙道路的速度稍微快一些,相当于小跑的速度,丙则大约是马车行驶时候的速度。这样看来,道路并不全是固定不动,而是移动不定的。佐藤一斋先生在《言志晚录》中说道:“天道无变动而变化,地道有变化而无变化。我立两间,仰观,俯察,裁成而相辅之。即是人道之变化,参天地所以也。”自然之道和人行之道道路有不同的种类,既有常见的公用道路,也有只允许个别人通行的私道。对了,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既不是公道,也不是私道,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轨道”,只要付钱买票后就能在上面畅行无阻。公道是普通的供公众行走的道路,私道又分为两种,一种高尚,一种卑贱。从前有一种路叫“穴道”,是从地下挖掘的。据说罗马有的修道院就有秘密的地下通道,甚至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传说:修女们通过这些秘密通道和外界联系,在里面抚养私生子。这属于私道当中下等的一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高尚的私道,世上有很多人在上面行走,潜心修炼自己,这就是远离俗世红尘的私道。下面这首和歌的作者我已经忘记了:武藏野上路纵横,神之正道任吾行。和歌。——译者注假如不是像这样行走在神之正道上,只要稍微陷入逆境就会狼狈不堪吧。
  也许世上这样的道路还会越来越多。
  在这里,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所谓的“道路”,究竟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因为人行走而形成的呢?从字面上看,“道”这个字,是“首”加“辶”,也就是“首”跑的路谓之“道”,表明人所走过的地方就形成了道路,所以这样说来,道路并不是自然天成的。
  正如尼采所说:从一座山到达另外一座山最近的方法是从山顶到山顶。但是,人走这条道,腿的长度不够。因为腿短,所以要翻山越岭、上下求索,在这期间才出现了道路。也并不是说不存在世上本来就有路的说法,比如自然主义就主张饿了就吃,渴了就喝,满足人的自然需求。最近这个学派还出了个被称为“龅牙龟”明治末年,东京发生了池田龟太郎因性变态杀人事件。此后,“龅牙龟太郎”就成为性变态者的代名词。——译者注先生的著名徒弟,他们就称之为“自然之道”。不过,我们还是主张将人走的路称为“人道”。于是,以下的问题就产生了:路究竟是不是自然天成的呢?一条人应该走的路记得鸟羽天皇平安时代后期的天皇。——译者注曾经吟过这样一首御制和歌:踩踏深山泥,悄然已成道,路虽在脚下,世人却不知。和歌。——译者注这首歌可以解读为:道路并非天然存在,自己的双脚踩踏泥土之后,世上才初次出现了道路。这和“道路自然天成”的意思有所差异。假如地势变化能够自然形成道路的话,对人类来说固然方便,但在人的双脚踏上去之前,也就是只要大自然的原始面貌中还没有渗入人的踪迹之前,都不能认为有“道路”存在。只有人在一个起点和另一个起点之间跋涉而留下足迹后,“道路”才初次出现。
  更进一步说,没有人就没有道路。道路存在于每个人的脚下,比起“存在”,也许人类“劳作”、“走”、“行”、“前进”的行为导致了道路的说法更加恰当。众人踩踏一个地方比一个人开辟道路更加省力,所以渐渐地大家都走到了同样的地方,于是“道路”就逐渐形成了。
  也就是说,道路存在于个人心中,人心所到的地方就成了路。所谓“各自拓宽道路”,不是指客观的道路,而是指每个人心中的路,心所能及的地方就自然成路。换言之,一个人只要对个人、周围、社会、天地问心无愧,就可以认为他走的道路是正确的。这里所说的“路”,也并非是指具体的路,否则就会生出宽窄、远近、单纯或是繁冗、险峻或是平坦等诸多疑问。如果不拘泥于这些,我们在论及“道路”的时候,就能忘却远近等凡俗问题的束缚,达到“心外无别道”的境界。
  

二、世上的路有高有低(1)
世上的路有高有低“处世”一词的意思非常宽泛,我将其理解为“和除自己以外的大多数人共同生存”。那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处世呢?有的人根本就漠视处世的方法,也有的人认为,人生应该辛勤地学习知识、储备金钱,还有的人认为只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就好。对待人生的看法也是一样,有的人认为人生最绚烂的时期只有五十年,应该及时行乐;也有人的想法与此相反,认为人生应该细水长流。说起人的想法为什么会相差如此巨大,理由有很多。比如,有人生性乐观,有人却正好与此相反;有人是因为身体原因,有的人是因为遭遇了痛苦的经历而改变了想法。
  虽然世人想法千差万别有如此众多的理由,我在这里想说的却是:生活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和阶段,每个人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不同,处世方法也有所差异。小石川的水道街作为一条街道来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与其他街道相比,它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分为高低两段。虽然同为水道街的组成部分,但道路的两侧一边高一边低……这让我想起:无论谁的一生都要与人同行,在车水马龙的宽阔大路上行走,路上有或高或低的台阶,所以有人走在比别人高的地方,有人走在比别人低的地方。职业道德和人的绝对道德前几天,我去参加了一个赏菊的宴会,一起受到款待的还有我的好几个友人。聊天的时候,我们谈到一个大家都认识的新闻记者。其中一两个人说“他人品很好”,另一人说“那人很差劲”,又有人说“那人人品很不错”,还有人说“那人人品真差”,像这样,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人的评价完全相反。在一旁听着的我颇感疑惑:“对同一个人的看法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难道不觉得很奇怪吗?这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于是,大家又告诉我说,他们谈到的这个人经常出去采访、搜集素材。
  有人说:“现在的新闻记者很少有像他那样能明辨是非、品行端正的,而且他文笔也不错,是个让人敬佩的人!”有人马上就说:“哪里呀,那人在大学时就不怎么样,毕业以后也是到处碰壁!”我在旁边一边听一边想:从高的一方来看(在这里说“高”“低”似乎有点可笑),也就是从社会的普遍标准——当官就是地位高的标准来衡量,这位记者大学毕业以后没有参加高等文官的考试,作为新闻记者,社会地位很低,可见他的人品也不怎么样。从官位决定人的优劣的标准来看,这位记者是个品质恶劣的人。但是,在欣赏他的人看来,现在从事记者行业的人——可悲的是,大多数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