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参透的谜团、刺激的历险场景和紧张的故事氛围足够让一百个兰登去体验了。
。 想看书来
后 记
《达·芬奇密码》出版仅仅两年,先后被译为44种文字,全球销量达2500万册之巨,仅在美国本土就售出了1000万册。
毋庸置疑,在今后的作品中,布朗仍会把写作重心放在科学和宗教的争端上,因为对这个主题的迷恋已深深根植在他的灵魂深处。
在2005年夏公布的《福布斯美国名人榜》中,布朗名列第12位。这一数字如实地反映了布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布朗并非第一个因为写了一本红极一时的名作而迟迟不敢推出下部小说的作家。毕竟,完成前三部作品的时候,他还寂寂无名,无须为书中的每个字负责,无须在意评论家、书迷、书评家或是小说中提到的各个团体会作何感想。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人人都在看着他呢。
尽管如此。每当出现在公共场合,布朗总是表现得跟以往一样从容自若,处变不惊,仿佛大千世界中,就没有什么他顾虑的。
归根结底,《所罗门钥匙》的一再延期仅仅出于一个原因:正是这个原因促使布朗动笔创作小说。“我想写出我自己喜欢看的小说,”布朗说,“我的目标就是,当读者翻到最后一页,仍然觉得恋恋不舍。合上书本,他这才意识到,‘天哪,我学到了这么多东西’。”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运筹帷幄(1)
回到家乡的布朗在母校争取到了一份工作,教授英文。为了增加收入,他还在一所学校讲授西班牙语。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往返于这两所学校之间,风雨无阻。
布朗认为他的新书《需要躲避的187种男人:爱情受挫的女人的救生指南》会销售的很好,他和布莱斯把他们在洛杉矶见识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以及男欢女爱的技巧都写了进来。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决定使用丹妮尔·布朗这个让人误以为作者是位女性的假名。
这本书中有不少出彩之处,但是书的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不过布朗和布莱斯的意志没有因此而消退。
1993年的布朗一边忙着教书、写作,一边忙着制作新CD“天使与魔鬼”。他打听到有位哥特派艺术家擅长设计对称字体,即一种无论如何颠倒来看都完全对称的图形。布朗认为,如果能把这种图案用在专辑的封面上,肯定会与众不同。
“天使与魔鬼”是丹·布朗的最后一张音乐专辑。虽然他已经全力以赴,但他仍然不愿为了名利向音乐界的陈规陋俗低头。布朗的音乐生涯告一段落,但是世界将出现一位成功的作家。
1995年,丹·布朗开始动手撰写第一本小说——《数字城堡》。
1995年一个春天的清晨,两位来自情报局的特工突然出现在埃克塞特的校园里。二人告诉校长他们要见一位特殊的学生,因为他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话立刻传遍了整个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在猜想这个可怜的孩子到底干了什么。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原来这个男孩在前一天晚上用学校的电脑给朋友发了封电子邮件。在邮件里,他对美国的政局大发牢骚,还说他完全容不下克林顿,恨不得马上干掉他。为了核实情况,情报局不得不专程跑一趟。男孩慌慌张张地解释说,自己只是一时冲动,说了句气话。事情到此就结束了。
布朗弄清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万万没想到美国政府竟然无时无刻不在监视公民的一举一动,像手机、电话、电子邮件这样随处可见的日常通讯交流都被他们尽收眼底,而且一切还在悄然进行。虽然国家安全局曾有意录用他的父亲,但布朗声称这是他头一次听说这个部门。在此之前,他从不认为会有一个政府机构打着保卫公民安全的幌子,秘密监视公民的个人隐私。同时,布朗也十分好奇情报局是如何把一条有用的信息从成千上万条无用的网络信息中分拣出来的。
之后布朗了解到原来国安局是通过一种类似于“嗅探器”的程序分拣信息的。这种程序可以用来检测包括电子邮件在内的所有电讯交流文件。每个词语单独看来无伤大雅,但一旦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就可能是致命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安局的工作人员会突然出现在校园里,审问那个学生。1995年的时候,电子邮件的数量远远没有十年后的今天这样庞大,而且当时的检测程序也远不如今天的复杂。对国安局的调查方式,布朗还能说出个所以然。
经过调查,布朗了解到国安局在每个私立学校的网络服务器上都设置了一个“嗅探器”程序,这样一来,使用者收发的邮件也就一目了然了。虽然很多网络服务器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代理服务器传送邮件,但国安局早有防备,对于那些故意绕开学校服务器妄图逃避检查的人,系统早已把他们记录在案,严加监视。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丹·布朗,他感到这个主题大有材料可挖,完全可以创作成一本小说。于是,他开始动手搜集有关国安局的各种资料。调查中,布朗发现,冠冕堂皇的国安局说白了就是一个汇集了全美国最精英的窃听者的机构。对这个鲜为人知的机构了解越多,对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之间的矛盾思考越深刻,布朗就越来越执迷于把它构思成一部小说。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数字城堡》的构思初具雏形。
布朗为这个创意欣喜不已,不仅因为它涉及到自己热衷的密码和解密,更因为它与这个拥有二万五千名雇员的庞大的秘密机构——国家安全局——密切相关。这可是他有生以来接触到的最为隐秘的秘密机构。虽然两份兼职让他忙得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他还是十分乐意把那点少得可怜的空闲时间用来完成他的第一部小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 运筹帷幄(2)
他翻阅了许多有关密码和高科技的书,尤其是与国安局有关的。很快,他意识到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选择科技术语,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小说清晰明了,不至于让门外汉读起来像雾里看花,似懂非懂。
他打算求助于新闻网络组1——一个世界性的公众平台。在这里,任何学科的爱好者,哪怕喜欢的是金毛猎犬、卡迪拉克轿车或是齐特琴2,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问题,而这方面的专家和业余爱好者则会给予解答。新闻网络组给予了布朗许多帮助,有一部分解答问题的人日后甚至成为了他的密友。他们还帮助他分拣出新近被《信息自由法案》3解禁的数据资料,甚至有些曾在国安局工作过的人也与布朗建立起了密切联系。
但是为了保证双方的隐私安全,布朗的问题和他们的答复都是通过匿名重邮来收发的。虽然邮件一发出,国安局的情报监视系统马上就能感应出来,但除了接收双方,第三者无法破译这种邮件,所以国安局也拿他们没办法。那些使用匿名重邮的人心里肯定清楚美国政府正在监视他们,所以他们绝不会让他们轻易得手。不管怎样,布朗从这些邮件里得到了很多有关密码学和国安局的基本资料。
有了目标,布朗又一次全力以赴。他开始每天早晨四点起床写作,这个习惯让他找到了一天中最佳、最富创造力的时间。
除此之外。他还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保持灵感,比如在书桌上摆放一个沙漏。每当沙漏的最后一层沙子流到第二层的玻璃瓶中时,他就会停下来做几个俯卧撑或仰卧起坐,保持血压平稳。还有一个独门武器,早在洛杉矶的时候,布朗就发现它的妙用了:失重靴。这种靴子曾出现在1980年由理查德·基尔导演的《美国舞男》中。如果俯卧撑和仰卧起坐都不奏效,布朗就会换上失重靴,爬到架子上,倒挂五至十分钟,加速血液流动,让大脑充血。每次这么做,都让布朗获得了一个重新审视世界的机会,帮助他解决一些看似不太可能解决的问题。
除了喜欢一大早起床写作外,布朗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动笔之前,一定要全面精细地设计好每个情节的起承转合,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以及故事推进的方向,只有做到胸有成竹,下笔才能有神有力。每个章节末尾的悬念不仅留给读者广阔的遐想空间,对他自己也是一种新的构思和定位。
布朗知道一些作家写作十分盲目,没有任何计划和构思,仅凭着一个意象或一个想法就开始天马行空,漫无边际,毫无目的地在文学的真空中“遨游”,这是布朗深恶痛绝的。自然,对于一些节奏较慢的文学作品,布朗也清楚悬疑丛生对故事发展不是什么好事。但在他自己所要构建的故事王国里,悬念是读者无法舍弃的路标,是“游人”渴望一睹真相的动力,是一次又一次峰回路转,出乎意料的惊异与欣喜,是让人欲罢不能,欲休不止的爱恋,而这一切的一切在布朗看来都取决于构建者的蓝图和设计。
在创作《数字城堡》的过程中,布朗还习惯花上大量的时间来研究主题,设计人物,搜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在布莱斯的帮助下,这些功夫总算没有白费。他的小说言简意赅,字字珠玑;这么做不仅让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也让小说显得更加饱满丰韵,回味无穷。
随着调查的深入,布朗原有的价值观念也渐渐发生了转变。他认为每一项新科技在刚刚投入市场的时候总是利弊参半,问题并不在于科技的发展,而是在于人类的观念是否跟上了科技的步伐,人类对新掌握的力量和随之而来的责任有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不仅如此,布朗对国安局的认识也慢慢发生了转变:国安局并没有开始想象的那么冷漠与虚伪,在某种程度上,它与公民的安全近似于母与子的联系。在亲眼目睹了一份列举了国安局曾制止的恐怖袭击的清单后,布朗承认,与其知道真相,倒不如被蒙在鼓里。恐怖分子并不是要杀人,而是要制造恐慌。布朗开始觉得有个国安局也不是什么坏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运筹帷幄(3)
虽然搜集来的资料让布朗大为吃惊,但是这也让他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关于两个方面的:一,如何解密;二,如何打入秘密团体。不过很多时候,布朗还是觉得写作和研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为了创作一部好的作品,他不得不每天四点起床,在电脑前坐上一整天,不停地工作。希思老师在大一的英语课上讲的那句话——简洁即美——始终印在他的脑海里。布朗经常把大约1000页的手稿删得只剩大约350页左右。同时他极力避免模仿其它小说家的风格。
1996年春,历时一年的《数字城堡》终于完稿。布朗和布莱斯感觉都很不错,于是就开始考虑为它找个合适的文稿代理人。同时布朗明确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他不再盲目地创作, 并辞去公职,全职写作。
从1993年到1996年,仅隔三载,但出版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直接从创作者手里拿手稿的出版社如今却将这些送上门的手稿拒之门外。其中原由也是显而易见:零散杂乱的稿件越多,编辑的负担就越重。于是,从1996年开始,大多数出版社改变了政策,只从文稿代理人手里拿稿子。
布朗首战告捷。读完了布朗的手稿后,威斯文艺代理公司的老板大加赞赏,当即同意为他进行文稿代理。
《数字城堡》卖出去之后,布朗立即开始第二部小说的设计和研究。他将欧洲设定为故事的主要背景,将艺术设定为情节发展的主轴。要知道,他与布莱斯的相知相恋唤醒了他心底里对艺术的那份热忱,重新燃起了他胸膛里那股熄灭了许久的艺术之火。《数字城堡》有一部分故事发生在塞维利亚,这个中世纪的西班牙古城不仅是故事的背景,而且也是故事的一部分。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宗教圣地——罗马——将在第二部小说里一展她冷艳迷人、销魂蚀骨的风姿。
布朗依然每天早晨四点起床写作,但这次他离家租了套小公寓,将办公室从家里搬到了这里,而且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连接。布朗故意这么安排,希望这样可以迫使自己心无杂念,全心创作。
接下来的一年里,布朗四处奔波忙于第二本小说的资料搜集和整理。虽然他还没有完全计划好这本书怎么写,也没想好情节怎么展开,但他已经为这本书想好了名字——《天使与魔鬼》,也想好了另一个故事场景——梵蒂冈。布朗很快发现全职创作与边工作边写作是多么的不同。再也不用为如何从排得满满的日程表中挤出一点空挡来写作而忧心伤神,现在的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充分享受时间和空间的自由了。
与以往一样,布朗还是先在网上进行资料的初步搜集,看看别人对自己的